法院在行诉中对规范文件的审查

关于公民对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行政法规不合法的情况下,请求法院对该规范文件进行审查,法院应该如何解决?

《行诉》中与该问题相关的法条:

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

第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第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最高法对《行诉》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该问题解释的相关法条:

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人民法院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

法的依据,并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阐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应当向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并可以抄送制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

从其中我们明白只有当原告针对具体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法院才能够对“红头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就意味着法院无法单独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这符合司法被动的原则,但是,也就意味着,公民无法对规范性文件单独提起诉讼,公民的具体权益受损害时,但随时会面临着以合法的头纱掩盖的非法侵害时是无能为力的。

关于公民对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行政法规不合法的情况下,请求法院对该规范文件进行审查,法院应该如何解决?

《行诉》中与该问题相关的法条:

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

第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第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最高法对《行诉》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该问题解释的相关法条:

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人民法院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

法的依据,并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阐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应当向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并可以抄送制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

从其中我们明白只有当原告针对具体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法院才能够对“红头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就意味着法院无法单独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这符合司法被动的原则,但是,也就意味着,公民无法对规范性文件单独提起诉讼,公民的具体权益受损害时,但随时会面临着以合法的头纱掩盖的非法侵害时是无能为力的。


相关内容

  • 行政裁量基准司法审查的理论溯源与模式建构
  • 作者:熊鹰.李桂红(江苏省扬中市人民法院.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法院) 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5年第2期 [摘要]行政裁量基准制度作为一种创新的'行政自制规范',在我国行政执法实践中日益发展,已引起了中国行政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界的共同关注.然而,在行政审判实践中,作为具有'法源'和'对象' ...

  • 我国行政证据规则的特点?
  • 我国行政证据规则的特点?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在行政诉讼中广泛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确保在诉讼中举证.取证.质证.认证的规范性,保证庭审过程的秩序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法官的自由心证,更好的维护了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权利.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贯穿于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证据作 ...

  • 5行政诉讼法基本知识测试题库
  • 行政诉讼法基本知识测试题库 一.判断题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一般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答案:正确 2.行政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答案:正确 3.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答案:正确 4.原告向两个 ...

  • 行政执法人员网上考试题库[行政诉讼法](一)
  • 行政执法人员网上考试题库<行政诉讼法>(一) 行政诉讼法公共法律知识题库 一.判断题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一般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行政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 ) 3.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 ...

  • 农民权利救济与行政诉讼障碍的排除
  • 摘要:如果没有较为完善的救济手段,没有相应的救济途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只能是一纸空文,难以实现。农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权利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侵犯,并且基于各种因素,农民权利一旦受到侵犯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要实现农民的权利救济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完善诉讼程序;明确集团诉讼制度,加 ...

  •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之比较
  • 76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之比较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400031 郑小克 [摘要]行政诉讼是在民事诉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固然有很多相同点,然而行政诉讼也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就证据制度而言,从证明对象,证明标准和举证责任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以揭示两者的异同. [关键词]证 ...

  • 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研究
  • 来源:  作者:马怀德 刘东亮  分享到: [字体:大 中 小]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证据在诉讼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 ,与刑事.民事两大诉讼领域证据 理论 研究 的繁荣景象相比,行政诉讼证据的研究远不如人意. 理论研究的滞后势必 影响 到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制定,影响到行政诉讼活动的开展与行政诉讼 ...

  • 第二节行政诉讼证据
  •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据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与种类  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 在行政诉讼中,能够作为证据的材料和事实, 包括书证.物证.视昕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 其中只有真实可靠的证据才可作为法院判案的根据.这部分证据称 为&quo ...

  •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联系与区别
  • 一. 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其特征: 1. 行政复议以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