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态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小学生态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意义

生态性课堂是一种微观的生态环境, 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 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生态特征, 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和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存空间, 也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它包括课堂生态硬环境与课堂生态心理环境(软环境) 等。其中, 课堂生态心理环境具有核心的生态位价值, 在生态位中居于顶层, 是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要素。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是师生生命体及其交流所必须的情境组成的统一整体, 具有共生性、社会性、动态性、开放性四大特征。上述四个特征也决定了和谐式课堂生态具有愉悦的学习氛围等目标取向。而共生性是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生态特征。

(二)课题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纵观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结果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课堂生态并不和谐, 制约着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发展:一是快乐教学的虚化。教学依然追求知识的传授, 忽视学生整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引导; 追求精英教学, 忽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差异指导; 追求教学即时效应, 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 二是主体地位的弱化。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忽视。

为此,建构生态性课堂,营造以生本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生态,既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阵地与途径,又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与目的;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真正实践与建构“教育教学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对学校教育实践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为课堂教学寻找到更具成长性的教育目的,避免学生因为短期内学科知识的学习障碍而退出受教育过程;第二,全面考虑学生的成长要素,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丰富课堂教学中的成长氛围,提高师生的课堂满意度;第三,营造有利于师

生可持续成长的课堂教学生态,探索生本化的生态课堂的基本模式。

二、理论依据

1. 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特别是教育生态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适度借鉴国内的生态教育研究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成果,如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对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如确定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使教育生态学真正成为具有科学性的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如生态学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的适切性的确证。

适度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律如生态位原理、生物节律、动态平衡等生态学理论成果,探寻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遵循生态规律,对课堂上主要的生态因子重新定位,构建具有低碳、自然、健康、多样、和谐、共长等特质的生态课堂。

2. 运用案例研究理论。案例是一种以对实际情景的描述而引起的分析、讨论、演绎、归纳、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案例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研究是指对运用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提出生态教育教学案例的衡量指标体系,通过案例研究开发生态课堂教学案例群。

3. 借鉴其他相关的理论学说。如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以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思想,《学记》中的“善喻”教育策略,当代的中央教科所刘惊铎先生的“三重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 分主体诊断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管理者的角度,就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系统问题进行调查,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各自认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再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2.从学生生活质量出发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全面调查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在学校与班级中的自我定位与他人期待、在学科学习中的经验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课堂教学计划,形成成长性课堂教学生态。

3.从教师生活情趣出发建构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素质,因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本身就会远离应试教育,也只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才有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因此,学校与教师自我更有必要从教师生活情趣上着手,既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而注重教师的生活品位,既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又注重教师的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

4.建构促进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建设的保障与评价体系。学校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与诊断性,而过程性与诊断性的前提是要适应性。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是为了保障教师有实施生本化课堂教学的基础,诊断评价是能够科学地帮助与引领教师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 四、研究过程

课题共分为四个阶段,包括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

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2014年5月——2014年8月),对课题予以全面的设计,并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整理与学习;

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设计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具体方案,并在学校特定班级与年级进行行动研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在对生态课堂建设进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在学校进行初步运转,并根据运转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

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对课题研究全过程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成果。

五、完成课题条件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目标意识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3、我校通过校本培训和教师自身学习有关教育专著,提供了研究的基础,课题组成员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4、校长室和教科室的重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网上查阅和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的研究报告。

2、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3、专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反思)

4、课题研究资料分类归档

七、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张茂艳

研究 人 员:李文侠 于 海 郭淑梅 冯春涛 王美波

丁 丽 林艳芬 刘晓霞 杨成娟 杨丽娟

刘 瑶 赵文晶 吕淑英

“小学生态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意义

生态性课堂是一种微观的生态环境, 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 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生态特征, 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和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存空间, 也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它包括课堂生态硬环境与课堂生态心理环境(软环境) 等。其中, 课堂生态心理环境具有核心的生态位价值, 在生态位中居于顶层, 是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要素。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是师生生命体及其交流所必须的情境组成的统一整体, 具有共生性、社会性、动态性、开放性四大特征。上述四个特征也决定了和谐式课堂生态具有愉悦的学习氛围等目标取向。而共生性是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生态特征。

(二)课题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纵观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结果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课堂生态并不和谐, 制约着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发展:一是快乐教学的虚化。教学依然追求知识的传授, 忽视学生整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引导; 追求精英教学, 忽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差异指导; 追求教学即时效应, 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 二是主体地位的弱化。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忽视。

为此,建构生态性课堂,营造以生本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生态,既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阵地与途径,又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与目的;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真正实践与建构“教育教学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对学校教育实践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为课堂教学寻找到更具成长性的教育目的,避免学生因为短期内学科知识的学习障碍而退出受教育过程;第二,全面考虑学生的成长要素,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丰富课堂教学中的成长氛围,提高师生的课堂满意度;第三,营造有利于师

生可持续成长的课堂教学生态,探索生本化的生态课堂的基本模式。

二、理论依据

1. 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特别是教育生态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适度借鉴国内的生态教育研究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成果,如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对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如确定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使教育生态学真正成为具有科学性的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如生态学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的适切性的确证。

适度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律如生态位原理、生物节律、动态平衡等生态学理论成果,探寻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遵循生态规律,对课堂上主要的生态因子重新定位,构建具有低碳、自然、健康、多样、和谐、共长等特质的生态课堂。

2. 运用案例研究理论。案例是一种以对实际情景的描述而引起的分析、讨论、演绎、归纳、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案例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研究是指对运用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提出生态教育教学案例的衡量指标体系,通过案例研究开发生态课堂教学案例群。

3. 借鉴其他相关的理论学说。如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以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思想,《学记》中的“善喻”教育策略,当代的中央教科所刘惊铎先生的“三重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 分主体诊断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管理者的角度,就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系统问题进行调查,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各自认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再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2.从学生生活质量出发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全面调查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在学校与班级中的自我定位与他人期待、在学科学习中的经验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课堂教学计划,形成成长性课堂教学生态。

3.从教师生活情趣出发建构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素质,因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本身就会远离应试教育,也只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才有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因此,学校与教师自我更有必要从教师生活情趣上着手,既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而注重教师的生活品位,既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又注重教师的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

4.建构促进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建设的保障与评价体系。学校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与诊断性,而过程性与诊断性的前提是要适应性。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是为了保障教师有实施生本化课堂教学的基础,诊断评价是能够科学地帮助与引领教师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 四、研究过程

课题共分为四个阶段,包括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

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2014年5月——2014年8月),对课题予以全面的设计,并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整理与学习;

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设计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具体方案,并在学校特定班级与年级进行行动研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在对生态课堂建设进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在学校进行初步运转,并根据运转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

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对课题研究全过程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成果。

五、完成课题条件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目标意识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3、我校通过校本培训和教师自身学习有关教育专著,提供了研究的基础,课题组成员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4、校长室和教科室的重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网上查阅和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的研究报告。

2、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3、专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反思)

4、课题研究资料分类归档

七、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张茂艳

研究 人 员:李文侠 于 海 郭淑梅 冯春涛 王美波

丁 丽 林艳芬 刘晓霞 杨成娟 杨丽娟

刘 瑶 赵文晶 吕淑英


相关内容

  • 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完成)(修订)
  • 学校发展长远规划 (2016年2月---2020年12月) 近年来,池北一小学在上级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 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依法办学, 以人为本,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中心点, 科学管理, 真抓实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 ...

  •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教科版 五年级 科学 上册 目 录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 ...

  • [中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
  • <中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 贵州省毕节地区教育局教研室 刘永忠 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先后通过了省政府的"两基"评估验收,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实现了 ...

  • 钟灵毓秀之德
  • 德育本身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多要素与结构的结合体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认识过程具有探究性.当下,人们把德育看成是人与教育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德育整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 ...

  • 生命教育课题学期小结2014-2015下期
  • 沙坪坝区西永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阶段(2014-2015学年下期) <基于生命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学期研究小结 <基于生命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实验小组 一. 注重学习借鉴 (一)课题主演研参加学习培训 --2015年7月<台湾生命教育开展的现状&g ...

  •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
  •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 一. 课题的提出 节约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社会,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担负着培养素养启蒙教育的重任. 据统计,我国城镇生活垃圾日产量人均为0.7-1.0kg,并以年均10%的速度增加.全国大.中 ...

  • 开题报告中小学理想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2010年度中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中小学理想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开题报告 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 2010年12月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一).探索理想教育模式的需求 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各地摸索教育的理想模式成为趋势.日本开设"综合学习课"旨在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 ...

  • 2017年度省规划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序号编号12017CG0757722017CG0761632017CG0763142017CG0766352017CG0769562017CG0769972017CG0773382017CG0773992017CG[1** ...

  • 教研室主任暨网络教研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教研,它以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和优势,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新型教研文化和课程文化.全面建设学习型学校,有着深刻的内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