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体育教学论的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的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主体,包括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 教学要求 】了解 体育教学论 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的 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 教学内容 】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小史 二、体育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起步 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 体育教学诸要素的分析

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的关系 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的定义 第三节 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

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二章 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 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特征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

【 教学内容 】 重点 : 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一节 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一、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外部特征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三节 中国现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一、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课题 二、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完善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三章 体育教学过程

【 教学要求 】充分理解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以及体育教学中的五大规律和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和管理的作用。

【 教学内容 】重点: 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体育教学的五大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第一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

第二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客观规律 一、体育教学规律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的五大规律

第三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管理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四章 体育教学主体

【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 教学内容 】重点: 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性的内容与形式、“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一节 体育学习的主导-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含义 二、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内容 三、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 第二节 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 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含义

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性的内容与形式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条件 四、“学生主体性”不同于“学生自由性” 第三节 体育学习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一、“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五章 体育教学原则

【 教学要求 】理解什么是体育教学原则和我国体育教学原则的基本特点。

【 教学内容 】 重点: 体育教学特点与体育教学原则、坚持体育教学原则好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体育教学原则概述 一、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与含义 二、体育教学特点与体育教学原则 三、体育教学原则的作用 四、体育教学原则的体系

第二节 当前中国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 一、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 二、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三、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四、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第三节 坚持体育教学原则的案例分析 一、坚持体育教学原则好的案例分析 二、坚持体育教学原则不好的案例分析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六章 体育教学方法

【 教学要求 】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掌握它的分类和应用及其基本要求。 【 教学内容 】 重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的区别、当前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一、复杂的体育教学方法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的区别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 四、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 第二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体育教学方法简史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 三、当前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二、对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

第四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基本要求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三、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四、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五、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七章 体育教学模式

【 教学要求 】正确掌握什么是体育教学的模式以及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 【 教学内容 】 重点 : 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三段式模式) 第一节 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一、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起和意义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理论结构 第二节 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属性

二、体育教学模式与其他体育教学因素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对几种较成熟体育教学模式的介绍 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三段式模式) 二、日本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 三、小群体学习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八章 体育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概述、内容的特性以及层次与分类;理解什么是隐性教学和今后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

【 教学内容 】 重点 : 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概述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主要由来与发展简述 第二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 一、体育教学内容与教育内容的共性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与分类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 三、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 第四节 隐性体育教学内容 一、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 二、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三、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作用 第五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变迁与改革的课题 二、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呼唤 三、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九章 体育教材化

【 教学要求 】理解体育教材化的含义与意义以及工作内容;什么是体育教科书形式、用途与方法。

【 教学内容 】 重点 : 体育教材化的两个基本层次 、 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造与加工隐蔽性体育教材。

第一节 体育教材化含义与意义 一、体育教材化的概念 二、体育教材化的意义

三、体育教材化的两个基本层次 第二节 体育教材化的工作内容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编集

三、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造与加工隐蔽性体育教材 四、体育教学内容媒介化工作 第三节 体育教科书

一、体育教科书的形式(显性体育教材和隐蔽性体育教材的结合) 二、体育教科书的用途与用法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十章 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

【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体育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基本掌握学年和学期以及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

【 教学内容 】 重点 : 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与意义、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的案例。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与意义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内容 第二节 体育教学计划

一、体育教学计划的含义与作用 二、体育教学计划的内容 三、体育教学计划的层次

第三节 学年和学期的体育教学计划制订与案例 一、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

二、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三、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的案例 第四节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与案例 一、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 二、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三、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的案例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十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

【 教学要求 】掌握体育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了解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矛盾。 【 教学内容 】 重点 :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概述 一、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解 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概念 三、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 四、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

第二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矛盾 一、讲解与练习的矛盾 二、约束与自主的矛盾

三、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矛盾 四、成功与挫折的矛盾

第三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 一、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二、身体锻炼的组织与管理 三、体育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 四、体育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评价

【 教学要求 】理解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内容;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 教学内容 】 重点 : 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体育教学评价、各种“教学评价”的地位和运用频数 。

第一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体育教学评价 第二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评价内容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四个基本构成要因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内容图 三、各种“教学评价”的地位和运用频数 第三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手段

一、教师作为结果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方法 二、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的方法 三、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四、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十三章 体育教学环境

【 教学要求 】了解是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及要素;掌握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基本理论。

【 教学内容 】 重点 : 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 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案例 。 第一节 体育教学环境概述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 三、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 第二节 体育教学环境的要素分析 一、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 二、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

第三节 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一、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原则 二、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 三、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案例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十四章 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

【 教学要求 】理解教学能力和体育教学能力的区别;了解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掌握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 教学内容 】 重点 : 现代教师的智能模型、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 教学能力与体育教学能力 一、什么是教学能力 二、现代教师的智能模型

第二节 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现状 一、我国体育教师能力形成的途径

二、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缺陷 三、教学技能训练的可行性 第三节 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一、什么是教学技能

二、教学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 四、对教学技能训练的评价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十五章 体育教学研究

【 教学要求 】理解体育教学研究的概述和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 教学内容 】 重点 :体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 体育教学研究概述 一、体育教学研究的概念与意义 二、体育教学研究的层次 三、体育教学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体育教学研究的内容 一、体育教学主体的研究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 四、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五、体育教学条件的研究

第三节 体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介绍 一、问卷调查法 二、教学观察法 三、测量法 四、教学实验法 【教学时数】 2 学时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体育教学论是以教学论和课程论为基础,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教学论的理念来指导体育教学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应当先了解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基本思想、观点、规律和原则,这些都为学习这门课程奠定了基础。体育教学论的学习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实践带来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36 学分:2 章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各章标题名称 绪论 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主体 体育教学原则 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材

讲授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辅导学时 备注 2 2 2

体育教学计划与设计 2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 2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评价 第十三章 体育教学环境

2 2

第十四章 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 2 第十五章 体育教学研究

六、教材及参考书

2

教材:《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参考书:

1.《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王皋华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体育教学论》龚正伟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教学论》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丛书》毛振明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年版。 5.《新课程理念与体育说课》周志雄等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版

七、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摩法等进行教学。 需要多媒体教室和相关配套设施。

八、 其它

平时成绩(实验、作业、讨论)占 30%,期末考试占70% 教研室:理论教研室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体育教学论的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的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主体,包括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 教学要求 】了解 体育教学论 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的 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 教学内容 】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小史 二、体育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起步 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 体育教学诸要素的分析

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的关系 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的定义 第三节 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

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二章 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 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特征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

【 教学内容 】 重点 : 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一节 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一、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外部特征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三节 中国现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一、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课题 二、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完善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三章 体育教学过程

【 教学要求 】充分理解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以及体育教学中的五大规律和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和管理的作用。

【 教学内容 】重点: 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体育教学的五大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第一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

第二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客观规律 一、体育教学规律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的五大规律

第三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管理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四章 体育教学主体

【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 教学内容 】重点: 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性的内容与形式、“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一节 体育学习的主导-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含义 二、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内容 三、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 第二节 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 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含义

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性的内容与形式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条件 四、“学生主体性”不同于“学生自由性” 第三节 体育学习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一、“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五章 体育教学原则

【 教学要求 】理解什么是体育教学原则和我国体育教学原则的基本特点。

【 教学内容 】 重点: 体育教学特点与体育教学原则、坚持体育教学原则好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体育教学原则概述 一、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与含义 二、体育教学特点与体育教学原则 三、体育教学原则的作用 四、体育教学原则的体系

第二节 当前中国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 一、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 二、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三、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四、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第三节 坚持体育教学原则的案例分析 一、坚持体育教学原则好的案例分析 二、坚持体育教学原则不好的案例分析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六章 体育教学方法

【 教学要求 】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掌握它的分类和应用及其基本要求。 【 教学内容 】 重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的区别、当前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一、复杂的体育教学方法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的区别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 四、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 第二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体育教学方法简史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 三、当前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二、对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

第四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基本要求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三、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四、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五、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七章 体育教学模式

【 教学要求 】正确掌握什么是体育教学的模式以及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 【 教学内容 】 重点 : 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三段式模式) 第一节 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一、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起和意义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理论结构 第二节 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属性

二、体育教学模式与其他体育教学因素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对几种较成熟体育教学模式的介绍 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三段式模式) 二、日本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 三、小群体学习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八章 体育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概述、内容的特性以及层次与分类;理解什么是隐性教学和今后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

【 教学内容 】 重点 : 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概述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主要由来与发展简述 第二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 一、体育教学内容与教育内容的共性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与分类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 三、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 第四节 隐性体育教学内容 一、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 二、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三、隐性体育教学内容的作用 第五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变迁与改革的课题 二、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呼唤 三、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九章 体育教材化

【 教学要求 】理解体育教材化的含义与意义以及工作内容;什么是体育教科书形式、用途与方法。

【 教学内容 】 重点 : 体育教材化的两个基本层次 、 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造与加工隐蔽性体育教材。

第一节 体育教材化含义与意义 一、体育教材化的概念 二、体育教材化的意义

三、体育教材化的两个基本层次 第二节 体育教材化的工作内容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编集

三、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造与加工隐蔽性体育教材 四、体育教学内容媒介化工作 第三节 体育教科书

一、体育教科书的形式(显性体育教材和隐蔽性体育教材的结合) 二、体育教科书的用途与用法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十章 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

【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体育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基本掌握学年和学期以及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

【 教学内容 】 重点 : 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与意义、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的案例。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与意义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内容 第二节 体育教学计划

一、体育教学计划的含义与作用 二、体育教学计划的内容 三、体育教学计划的层次

第三节 学年和学期的体育教学计划制订与案例 一、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

二、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三、学年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的案例 第四节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与案例 一、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 二、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三、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的案例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十一章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

【 教学要求 】掌握体育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了解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矛盾。 【 教学内容 】 重点 :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概述 一、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解 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概念 三、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 四、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

第二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矛盾 一、讲解与练习的矛盾 二、约束与自主的矛盾

三、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矛盾 四、成功与挫折的矛盾

第三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 一、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二、身体锻炼的组织与管理 三、体育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 四、体育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评价

【 教学要求 】理解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内容;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 教学内容 】 重点 : 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体育教学评价、各种“教学评价”的地位和运用频数 。

第一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体育教学评价 第二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评价内容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四个基本构成要因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内容图 三、各种“教学评价”的地位和运用频数 第三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手段

一、教师作为结果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方法 二、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的方法 三、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四、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十三章 体育教学环境

【 教学要求 】了解是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及要素;掌握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基本理论。

【 教学内容 】 重点 : 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 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案例 。 第一节 体育教学环境概述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含义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 三、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 第二节 体育教学环境的要素分析 一、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 二、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

第三节 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一、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原则 二、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 三、设计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案例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十四章 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

【 教学要求 】理解教学能力和体育教学能力的区别;了解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掌握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 教学内容 】 重点 : 现代教师的智能模型、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 教学能力与体育教学能力 一、什么是教学能力 二、现代教师的智能模型

第二节 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现状 一、我国体育教师能力形成的途径

二、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缺陷 三、教学技能训练的可行性 第三节 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一、什么是教学技能

二、教学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 四、对教学技能训练的评价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十五章 体育教学研究

【 教学要求 】理解体育教学研究的概述和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 教学内容 】 重点 :体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 体育教学研究概述 一、体育教学研究的概念与意义 二、体育教学研究的层次 三、体育教学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体育教学研究的内容 一、体育教学主体的研究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 四、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五、体育教学条件的研究

第三节 体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介绍 一、问卷调查法 二、教学观察法 三、测量法 四、教学实验法 【教学时数】 2 学时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体育教学论是以教学论和课程论为基础,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教学论的理念来指导体育教学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应当先了解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基本思想、观点、规律和原则,这些都为学习这门课程奠定了基础。体育教学论的学习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实践带来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36 学分:2 章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各章标题名称 绪论 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主体 体育教学原则 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材

讲授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辅导学时 备注 2 2 2

体育教学计划与设计 2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 2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评价 第十三章 体育教学环境

2 2

第十四章 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 2 第十五章 体育教学研究

六、教材及参考书

2

教材:《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参考书:

1.《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王皋华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体育教学论》龚正伟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教学论》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丛书》毛振明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年版。 5.《新课程理念与体育说课》周志雄等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版

七、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摩法等进行教学。 需要多媒体教室和相关配套设施。

八、 其它

平时成绩(实验、作业、讨论)占 30%,期末考试占70% 教研室:理论教研室


相关内容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 1.<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构成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

  • 课程与教学论 老师重点)
  •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为普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活动.教学制度与教学思想.任务:揭示规律 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之一. 教育事业处处充满着价值纷争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 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平,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这是千百年来教育界不懈 ...

  • 潍坊学院文件-潍坊学院
  • 潍 坊 学 院 文 件 潍院政字„2013‟75号 潍坊学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 ...

  •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为了加快课程建设步伐,扩大课程建设的成果,使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意见.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我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为实现学院"十一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课程改 ...

  •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 抓住信息技术发展契机, 改善学校精品课程建设 摘要: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表明现代教育技术与精品课程的整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中,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建设有效整合,并在精品课程的应用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 ...

  • 高中课程标准的特点
  • 高中新课程标准是高中课程改革基本目标的具体体现,它为高中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选择和个性发展空间,它是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同以前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新课程标准有了突出的变化,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课程标准的含义.性质和功能 (一)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一词在我国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其最早出现在清 ...

  •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
  •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薛国军 1. 教学过程设计 2.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泰勒模式 3. 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4. 多尔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 5.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6. 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7. 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

  • 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之我见
  • [教师观点] 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之我见 (漳州师范学院 杨晨外文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国内外五种不同的主张为出发点,对五种不同主张的内涵.优缺点进行初步探讨,并进一步研究教育工学理论的出现对从本质上认识课程论和教学论关系的积极 ...

  • 课程与教学论
  • 课程与教学论 导 言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结构体系 第一章 概论 第八章 教学模式 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 第九章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第十章 课堂教学管理 第四章 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 第十一章教学评价 第五章 教学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 教学方法 第七章 教学组织形式 二.课 ...

  • 浅谈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浅谈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摘要]课程与教学是具有争议的两个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学界争议的焦点.概括起来,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说法主要有四种:课程包括教学,教学包括课程,两者相互独立.两者相互关联. [关键字]课程 教学 关系 [正文] 课程与教学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要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