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六第四章全套教案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教学目的:

1.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森林的生态功能

2.森林的生态功能

3.保护森林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难点:森林被破坏后产生的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人类的远祖就是从森林中起源的。而被誉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科学家们认为亚马孙的热带雨林正在被“草原化”,预计,以目前的森林大火发生频率和砍伐速度,在未来50年至100年内,亚马孙热带雨林最多将有60%消失殆尽;至少,也会有20%到30%的丛林转化为草原。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原始林:约占陆地面积的47.7%(8000年前)

2000年: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

(1)按森林疏密

密林 2/3

疏林——由阔叶树和草地组成 1/3

指导学生读图4.1:说出 (1)森林种类;(2)每种森林具体分布地区;(3)探究种类数量和分布地区之间的关系。

(可以从自然(气候、地形等) 和人文(人口、人类生产方式等) 两方面分析。)

(2)受人为影响程度 天然林 不足40%

“半天然”林

人工林

?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5.森林的价值

A .生态价值:(1)调节气候,涵养水源(2)过滤尘埃,吸收噪音

(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4)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5)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B .经济价值:(1)制作家具(2)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3)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4)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6.森林的后果:

(让学生分组讨论,可结合课本图4.3、图4.4和案例进行探究)

总结:(1)生态失调 (2)环境恶化 (3)导致洪水频发 (4)水土流失加剧 (5)

(6)河道淤塞 (7)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1.世界:1992年 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

A 2002年 森林法的实施条例 ——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原始林: 2000年: 2.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3.森林分类: (1)按森林疏密(2)受人为影响程度 4.森林资源: 5.森林的价值 A .生态价值:B .经济价值: 6.破坏森林的后果:

二、保护森林:1.世界:2.中国:A .政府

第二节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草地特点和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运用世界主要草地分布图,说明草地的种类和分布。

3.理解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草地特点、种类和分布

2. 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难点: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而在降水量不够丰沛的地带,天然植被则以草地和灌木为主。内蒙古草原是我国五大草原之首,曾以水草丰美著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提起内蒙古大草原,不能不吟唱这首北齐人留下的《敕勒歌》。而今天的内蒙古却几乎成为沙尘暴的代名词。

一、草原退化

1、概念区分:

(1)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通过比较,理解这组相似概念的差异性。

品出口总额的10%以上,是许多国家出口贸易的支柱产业。草地和森林一样,都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2、草原特点:

草原地区一般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

3、载畜量:

概念: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 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通过载畜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其实是一个临界值,如果达不到载畜量即没有充分利用好牧场,如果超过载畜量则导致牧场的退化以至破坏,所以它从一个侧面表示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状况和该地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载畜量也是一个动态的值,如果对牧场的管理较好,载畜量就会提高,相反就会不断降低最终到土地荒漠化。)

4、牧场退化的影响:

(1)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即优良适口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多。

(2)牧场退化严重的地区,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5、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不平衡

A .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 ——原因:

(1)自然原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

原。

(2)人为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需要大量的乳肉禽蛋的动物

性食品。

(3)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因此有世界最发达的畜牧业,有很高的载畜量。

B .北美: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C .澳大利亚:也曾过度放牧,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

D .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原因:主要是牧场超载。

6、中国牧场:

(1)现状:退化和沙化情况严重

(2)产生原因:

通过本阅读材料,让学生探究草地退化原因

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纪实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内蒙古有207万公顷的草原变为耕地,换来的 却是134万公顷土地的荒漠化。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东部5个盟市估计有97万公顷的草原变为耕地。专家估算,开垦一公顷草地将导致3公顷草地的沙化。一首顺口溜就非常形象:一年开荒,二年打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超载放牧,也使内蒙古草原不堪重负。内蒙古现有草原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8800万公顷减少10%以上,而牲畜量却增加几倍;个羊单位拥有的草场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

3.4公顷、80年代中期的0.7公顷降到目前的0.6公顷,牧草覆盖度锐减。载畜量大了,草刚长出来就被牲畜吃掉,加剧了草原的沙化退化。

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严重破坏草原植被,加速草原的沙化。内蒙古草原中生长着丰富的药材,像甘草、麻黄、知母等。据估算,每挖一株甘草,就有5平方米的草地成为“陪葬品”。因滥挖甘草、麻黄、黄芪等药材,至少有7万公顷的草原被毁。国家虽然已禁止挖掘这些药材,但要恢复被破坏的草原植被尚需时日。

对草原功能的片面认识,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只把草原当作牲畜的“粮食”,忽略草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草原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不但使牲畜失去“粮食”,更严重的是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江河湖泊断流干涸、虫鼠灾害频繁、沙尘暴愈演愈烈;大气中的煤烟型悬浮颗粒物、酸雨、水源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都直接间接危害草原生态。 内蒙古大草原沙化退化,自然因素也好,人为因素也罢,最关键的是缺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识,对现代草业在经济建设和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对草原重利用轻建设,加上原始、落后的放牧不断加重掠夺程度,致使反馈机制瓦解,“靠天养畜,只取不予”,或是多索取,少投入。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内蒙古草地的投入每年每亩不足1分钱。“九五”期间草原建设逐步受到重视,但每亩投入平均也不过0.50元,而2000年全区畜牧业产值是112亿多元。投入与产出失调,使内蒙古的草地畜牧业成

A .过渡开垦B .过渡放牧C .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

D .鼠害和虫害(主要是蝗虫) 严重E .气候异常等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

1)本质:社会经济问题

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预防草地退化和荒

、种树种草、设固沙草方格等

2)解决的关键: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2)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半舍饲方式

(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4)建立饲草料基地

(5)建设“草库伦”等

板书:

第二节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一、草原退化

1

.概念区分: 草原

草场

草坪

草地

2.草原特点:3.载畜量:4.牧场退化的影响:

5.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6.中国牧场: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1)本质:(2)解决的关键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湿地的概念、特点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难点:湿地减少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湿地和森林、草地一样都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一、湿地

1、定义:

(1)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

(2)广义: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世界《湿地公约》

?

对湿地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 (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湿地的价值:

(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

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读下列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湿地的生态意义认识的变化。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以沼泽为主的湿地分布区。本区的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生产为主。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加大了对边疆开发和建设的力度,三江平原先后出现过三次开荒高潮。第一次开荒高潮始于1956年至1960年新建和扩建了32个国营农场,共开荒48.85万公顷;第二次开荒期为1970~1972年,各农场共开荒30.39万公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国家对垦区实行了现代化农业试点,包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补偿贸易贷款建立新的农场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荒等,其间开荒面积达20万公顷左右,形成了第三次开荒高潮。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力度,在三江平原湿地中划定了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洪河自然保护区和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划定了六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即:三江、燕窝岛、长林岛、虎口、月牙湖、六岸湖等湿地自然保护区。1998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做出了保护湿地的决定,明确了严格禁止湿地开荒,并对已开垦的湿地进行农用地结构调整。

提问:纵观三江平原的开发历史,对于三江平原的开垦利用,你认为有什么影响? 点拨:一方面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把三江平原建设成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对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限于过去对生态保护尚缺乏认识,导致盲目开荒,使湿地面积迅速下降,从而导致了生态恶化和土地退化。

提问: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基地后,从湿地生态意义的角度,带来什么影响? 点拨:使其失去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及野生生物栖息地的作用。 3、 中国湿地现状

(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 ,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过渡:而统计数据表明,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湿地面积都在不断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

1、湿地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2)人类活动:——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

A .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例如土壤侵蚀、围湖造田;

B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例如环境污染;

C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例如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

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 、调蓄水量(减少洪水) 、美化环境(旅游圣地) 、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提问:你是如何看待“围湖造田”的?

点拨:对“围湖造田”问题的认识分两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情况是因为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二是如

何解决,简单讲是“开源节流”,开源即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流”即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三、保护湿地

1、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举例说明哪些行为没有注意对湿地的保护) 2、湿地减少(干涸)的危害:

阅读案例3,探究湖沼疏干带来的教训

点拨:(1)使本应滋润沼泽的水分流入海;(2)引起沼泽水富营养化(3)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保护湿地的措施:

A .1971年,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6国在伊朗拉姆萨签署了《湿地公约》

B .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板书: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一、湿地

1、定义:(1)狭义:(2)广义:

2、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2)经济价值(3)社会效益

3、 中国湿地现状

(1)面积:(2)特点:(3)分布: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

1、湿地减少的原因:2、湖泊面积减少A .原因:B .产生的影响:

三、保护湿地

1、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2、湿地减少(干涸)的危害:3、保护湿地的措施: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数量与分布。

2.了解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理解生物物种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难点: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是罗素追求的人类社会各人群、各种族及多元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共存、交流与和谐相处。但今天,我们追求参差多态的现实可能更多地转移到人类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 由于目前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造成的消极影响,地球物种灭绝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正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一、物种灭绝的原因——自然因素

1、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灭绝关系: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

1)两亿四千五百万年以前,所有动物的95%,几乎是整个动物王国,全部灰飞烟

(2)《美国国家地理》发表文章指出在过去600年中,至少有4.4万种昆虫从地球上销声匿迹,更令人吃惊的是,大量昆虫灭亡这一趋势将逐年恶化,预计在未来50年里,可能会有

科学家警告:地球上的生物的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人口急速增长、全球气温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人口数量与物种灭绝数量的相关性:

读图4.13,分析下列问题:

(1).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

(2).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

(3). 世界人口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有怎样的相关性?

4). 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或推论?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物种灭绝数量也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增加和物种灭绝数量是正

人类早期狩猎和采集加剧物种灭绝,现今则是由于污染和破坏生态系统加速物种灭绝。

读课本P109页案例和补充材料,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补充材料:

每小时一个物种灭绝 地球贴上死亡标签

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灭绝,人们很难想象,一个经历了千万年物竞天择的进化而生存下来的物种,就在一个小时内终结了它坚强的物种进化史。这只是野生动物被人类赶向灭绝之路的一个缩影。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人类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发展的历史。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的近200年,伴随着人口数量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 人的速度减少。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个种加快到每小时1个种。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和139全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16世纪以来,地球上灭绝的鸟类约150种,兽类95种,两栖及爬行类约80种。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人类活动是其主要原因,特别是由于商业贸易而导致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是造成物种濒危乃至灭绝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野生动物非法走私的规模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成为仅次于军火、毒品走私的第三大非法贸易。1只训练有素的猎隼价值5000到20000美元;1只鹦鹉约值4000到40000美元;1公斤麝香价值50000美元;1条藏羚羊绒围巾价值35000美元;

1株兰花的价格也可高达2000美元;1株大烛台仙人掌竟可达7000美元。这一切的货币规模至少达到60多亿美元。

这些证据都表明人口增长带来的对自然影响的加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了解)

(1)联合国所做的工作:

A. 1993年《生物多样性公约》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正式开始实行,基地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那里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并将这些发现与各个会员国分享,并做出行动。每当一个国家加入成员国之列,它就承担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特定责任。这个公约的工作人员将会帮助成员国实践他们的义务。他们同样协调国家与一些其他组织之间的各类活动。

B.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禁止商业性的濒危物种贸易或是会影响的物种生存的商业性贸易(并监管非商业性的濒危物种贸易)这些物种都在一个叫做附录一的清单上,典型物种有:雪豹、虎,和其他一些大型猫科动物、一些如黑猩猩、大猩猩等稀少的灵长类动物,还有几乎所有的大鹦鹉,几乎所有的鳄鱼,所有的海龟、仙人掌,总共有800多种。CITES 也运用了一套保证未濒危物种的系统,因为如果不严格监管国际贸易可能会造成这些物种濒危。这些物种列在附录二上,包括其它的大型猫科动物、灵长类动物、鲸类动物、鹦鹉、鳄鱼、仙人掌、兰花,加上一些食肉性植物--总共大约3千万种。

C. 联合国环境发展署的区域性海洋项目,这是一项在一些不寻常的地方保护海洋、海岸系统的工作。

D. 珊瑚礁项目,用来研究值得人们警醒的全世界珊瑚礁系统的死亡。

E. 《巴塞尔危险废弃物公约》等,致力于结束不加选择的危险废弃物排放以及最小化危险废弃物排放的发生。

(2)中国政府: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D. 我国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3)帮助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什么——“如果你认为你太渺小而不能造成一个重大变化,那么你试着去和一只蚊子睡觉。”

A. 学习更多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B. 把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和发生了什么事告诉其他人。

C. 尽量骑自行车,鼓励其他人用自行车,如果没有骑自行车的小路,提议给当地的政府修建此种小路。如果你骑车上山,请走规定道路。

D. 不要把像油漆或汽油有毒的物质倒入排水沟,同样的,使用可再充电的电池,如果你必须用规则的电池,把它们放在合适的回收箱中。

E. 尽你所能多的回收再利用。在一些国家,每一样东西都是再利用的,包括烹调油,草地剪取物和家庭用具。如果你认为你的城镇和国家作了更多,搞清做了什么。

F. 避免使用杀虫剂,像除草剂。一些杀虫剂会毒害鸟类并且几乎所有的杀虫剂伤害蝴蝶和毛虫。

G. 联合抵制包含将要灭绝物种部分的产品,例如象牙、麝香鹿、海龟壳或藏羚羊的羊毛.如果你发现一个商店在卖这些东西,让警察知道.也许甚至告诉媒体。

——摘自《年轻人的星球》

在人类还没有了解某种物种的价值之前,它就从地球上消失,将会使人类抵御危机的

思考题3: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板书: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物种灭绝的原因——自然因素

1、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灭绝关系:

2、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人口数量与物种灭绝数量的相关性:

2、不同时期人类活动与物种灭绝关系:

3、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速度的影响: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联合国所做的工作:

(2)中国政府:

(3)帮助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什么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 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 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

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图表、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说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为了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见图4、16。

1.大兴安岭西侧,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 C .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D .E .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F .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区 G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

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②管理不力

③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2.防治措施: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

防治措施

改:经济结构、生活用能、改坡为梯

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如禁渔期制度、环保法律和法规

3

天然林保护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①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情况;

②工程区域涉及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省市区分布范围。 ③实施天然林工程的深远影响。

(提示:应指导学生结合中国地图阅读)

板书提纲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 2.防治措施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教学目的:

1.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森林的生态功能

2.森林的生态功能

3.保护森林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难点:森林被破坏后产生的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人类的远祖就是从森林中起源的。而被誉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科学家们认为亚马孙的热带雨林正在被“草原化”,预计,以目前的森林大火发生频率和砍伐速度,在未来50年至100年内,亚马孙热带雨林最多将有60%消失殆尽;至少,也会有20%到30%的丛林转化为草原。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原始林:约占陆地面积的47.7%(8000年前)

2000年: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

(1)按森林疏密

密林 2/3

疏林——由阔叶树和草地组成 1/3

指导学生读图4.1:说出 (1)森林种类;(2)每种森林具体分布地区;(3)探究种类数量和分布地区之间的关系。

(可以从自然(气候、地形等) 和人文(人口、人类生产方式等) 两方面分析。)

(2)受人为影响程度 天然林 不足40%

“半天然”林

人工林

?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5.森林的价值

A .生态价值:(1)调节气候,涵养水源(2)过滤尘埃,吸收噪音

(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4)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5)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B .经济价值:(1)制作家具(2)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3)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4)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6.森林的后果:

(让学生分组讨论,可结合课本图4.3、图4.4和案例进行探究)

总结:(1)生态失调 (2)环境恶化 (3)导致洪水频发 (4)水土流失加剧 (5)

(6)河道淤塞 (7)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1.世界:1992年 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

A 2002年 森林法的实施条例 ——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原始林: 2000年: 2.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3.森林分类: (1)按森林疏密(2)受人为影响程度 4.森林资源: 5.森林的价值 A .生态价值:B .经济价值: 6.破坏森林的后果:

二、保护森林:1.世界:2.中国:A .政府

第二节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草地特点和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运用世界主要草地分布图,说明草地的种类和分布。

3.理解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草地特点、种类和分布

2. 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难点: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而在降水量不够丰沛的地带,天然植被则以草地和灌木为主。内蒙古草原是我国五大草原之首,曾以水草丰美著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提起内蒙古大草原,不能不吟唱这首北齐人留下的《敕勒歌》。而今天的内蒙古却几乎成为沙尘暴的代名词。

一、草原退化

1、概念区分:

(1)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通过比较,理解这组相似概念的差异性。

品出口总额的10%以上,是许多国家出口贸易的支柱产业。草地和森林一样,都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2、草原特点:

草原地区一般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

3、载畜量:

概念: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 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通过载畜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其实是一个临界值,如果达不到载畜量即没有充分利用好牧场,如果超过载畜量则导致牧场的退化以至破坏,所以它从一个侧面表示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状况和该地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载畜量也是一个动态的值,如果对牧场的管理较好,载畜量就会提高,相反就会不断降低最终到土地荒漠化。)

4、牧场退化的影响:

(1)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即优良适口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多。

(2)牧场退化严重的地区,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5、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不平衡

A .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 ——原因:

(1)自然原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

原。

(2)人为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需要大量的乳肉禽蛋的动物

性食品。

(3)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因此有世界最发达的畜牧业,有很高的载畜量。

B .北美: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C .澳大利亚:也曾过度放牧,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

D .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原因:主要是牧场超载。

6、中国牧场:

(1)现状:退化和沙化情况严重

(2)产生原因:

通过本阅读材料,让学生探究草地退化原因

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纪实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内蒙古有207万公顷的草原变为耕地,换来的 却是134万公顷土地的荒漠化。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东部5个盟市估计有97万公顷的草原变为耕地。专家估算,开垦一公顷草地将导致3公顷草地的沙化。一首顺口溜就非常形象:一年开荒,二年打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超载放牧,也使内蒙古草原不堪重负。内蒙古现有草原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8800万公顷减少10%以上,而牲畜量却增加几倍;个羊单位拥有的草场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

3.4公顷、80年代中期的0.7公顷降到目前的0.6公顷,牧草覆盖度锐减。载畜量大了,草刚长出来就被牲畜吃掉,加剧了草原的沙化退化。

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严重破坏草原植被,加速草原的沙化。内蒙古草原中生长着丰富的药材,像甘草、麻黄、知母等。据估算,每挖一株甘草,就有5平方米的草地成为“陪葬品”。因滥挖甘草、麻黄、黄芪等药材,至少有7万公顷的草原被毁。国家虽然已禁止挖掘这些药材,但要恢复被破坏的草原植被尚需时日。

对草原功能的片面认识,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只把草原当作牲畜的“粮食”,忽略草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草原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不但使牲畜失去“粮食”,更严重的是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江河湖泊断流干涸、虫鼠灾害频繁、沙尘暴愈演愈烈;大气中的煤烟型悬浮颗粒物、酸雨、水源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都直接间接危害草原生态。 内蒙古大草原沙化退化,自然因素也好,人为因素也罢,最关键的是缺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识,对现代草业在经济建设和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对草原重利用轻建设,加上原始、落后的放牧不断加重掠夺程度,致使反馈机制瓦解,“靠天养畜,只取不予”,或是多索取,少投入。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内蒙古草地的投入每年每亩不足1分钱。“九五”期间草原建设逐步受到重视,但每亩投入平均也不过0.50元,而2000年全区畜牧业产值是112亿多元。投入与产出失调,使内蒙古的草地畜牧业成

A .过渡开垦B .过渡放牧C .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

D .鼠害和虫害(主要是蝗虫) 严重E .气候异常等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

1)本质:社会经济问题

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预防草地退化和荒

、种树种草、设固沙草方格等

2)解决的关键: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2)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半舍饲方式

(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4)建立饲草料基地

(5)建设“草库伦”等

板书:

第二节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一、草原退化

1

.概念区分: 草原

草场

草坪

草地

2.草原特点:3.载畜量:4.牧场退化的影响:

5.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6.中国牧场: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1)本质:(2)解决的关键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湿地的概念、特点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难点:湿地减少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湿地和森林、草地一样都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一、湿地

1、定义:

(1)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

(2)广义: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世界《湿地公约》

?

对湿地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 (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湿地的价值:

(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

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读下列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湿地的生态意义认识的变化。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以沼泽为主的湿地分布区。本区的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生产为主。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加大了对边疆开发和建设的力度,三江平原先后出现过三次开荒高潮。第一次开荒高潮始于1956年至1960年新建和扩建了32个国营农场,共开荒48.85万公顷;第二次开荒期为1970~1972年,各农场共开荒30.39万公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国家对垦区实行了现代化农业试点,包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补偿贸易贷款建立新的农场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荒等,其间开荒面积达20万公顷左右,形成了第三次开荒高潮。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力度,在三江平原湿地中划定了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洪河自然保护区和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划定了六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即:三江、燕窝岛、长林岛、虎口、月牙湖、六岸湖等湿地自然保护区。1998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做出了保护湿地的决定,明确了严格禁止湿地开荒,并对已开垦的湿地进行农用地结构调整。

提问:纵观三江平原的开发历史,对于三江平原的开垦利用,你认为有什么影响? 点拨:一方面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把三江平原建设成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对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限于过去对生态保护尚缺乏认识,导致盲目开荒,使湿地面积迅速下降,从而导致了生态恶化和土地退化。

提问: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基地后,从湿地生态意义的角度,带来什么影响? 点拨:使其失去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及野生生物栖息地的作用。 3、 中国湿地现状

(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 ,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过渡:而统计数据表明,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湿地面积都在不断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

1、湿地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2)人类活动:——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

A .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例如土壤侵蚀、围湖造田;

B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例如环境污染;

C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例如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

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 、调蓄水量(减少洪水) 、美化环境(旅游圣地) 、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提问:你是如何看待“围湖造田”的?

点拨:对“围湖造田”问题的认识分两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情况是因为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二是如

何解决,简单讲是“开源节流”,开源即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流”即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三、保护湿地

1、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举例说明哪些行为没有注意对湿地的保护) 2、湿地减少(干涸)的危害:

阅读案例3,探究湖沼疏干带来的教训

点拨:(1)使本应滋润沼泽的水分流入海;(2)引起沼泽水富营养化(3)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保护湿地的措施:

A .1971年,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6国在伊朗拉姆萨签署了《湿地公约》

B .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板书: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一、湿地

1、定义:(1)狭义:(2)广义:

2、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2)经济价值(3)社会效益

3、 中国湿地现状

(1)面积:(2)特点:(3)分布: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

1、湿地减少的原因:2、湖泊面积减少A .原因:B .产生的影响:

三、保护湿地

1、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2、湿地减少(干涸)的危害:3、保护湿地的措施: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数量与分布。

2.了解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理解生物物种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难点: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是罗素追求的人类社会各人群、各种族及多元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共存、交流与和谐相处。但今天,我们追求参差多态的现实可能更多地转移到人类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 由于目前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造成的消极影响,地球物种灭绝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正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一、物种灭绝的原因——自然因素

1、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灭绝关系: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

1)两亿四千五百万年以前,所有动物的95%,几乎是整个动物王国,全部灰飞烟

(2)《美国国家地理》发表文章指出在过去600年中,至少有4.4万种昆虫从地球上销声匿迹,更令人吃惊的是,大量昆虫灭亡这一趋势将逐年恶化,预计在未来50年里,可能会有

科学家警告:地球上的生物的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人口急速增长、全球气温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人口数量与物种灭绝数量的相关性:

读图4.13,分析下列问题:

(1).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

(2).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

(3). 世界人口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有怎样的相关性?

4). 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或推论?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物种灭绝数量也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增加和物种灭绝数量是正

人类早期狩猎和采集加剧物种灭绝,现今则是由于污染和破坏生态系统加速物种灭绝。

读课本P109页案例和补充材料,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补充材料:

每小时一个物种灭绝 地球贴上死亡标签

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灭绝,人们很难想象,一个经历了千万年物竞天择的进化而生存下来的物种,就在一个小时内终结了它坚强的物种进化史。这只是野生动物被人类赶向灭绝之路的一个缩影。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人类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发展的历史。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的近200年,伴随着人口数量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 人的速度减少。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个种加快到每小时1个种。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和139全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16世纪以来,地球上灭绝的鸟类约150种,兽类95种,两栖及爬行类约80种。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人类活动是其主要原因,特别是由于商业贸易而导致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是造成物种濒危乃至灭绝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野生动物非法走私的规模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成为仅次于军火、毒品走私的第三大非法贸易。1只训练有素的猎隼价值5000到20000美元;1只鹦鹉约值4000到40000美元;1公斤麝香价值50000美元;1条藏羚羊绒围巾价值35000美元;

1株兰花的价格也可高达2000美元;1株大烛台仙人掌竟可达7000美元。这一切的货币规模至少达到60多亿美元。

这些证据都表明人口增长带来的对自然影响的加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了解)

(1)联合国所做的工作:

A. 1993年《生物多样性公约》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正式开始实行,基地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那里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并将这些发现与各个会员国分享,并做出行动。每当一个国家加入成员国之列,它就承担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特定责任。这个公约的工作人员将会帮助成员国实践他们的义务。他们同样协调国家与一些其他组织之间的各类活动。

B.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禁止商业性的濒危物种贸易或是会影响的物种生存的商业性贸易(并监管非商业性的濒危物种贸易)这些物种都在一个叫做附录一的清单上,典型物种有:雪豹、虎,和其他一些大型猫科动物、一些如黑猩猩、大猩猩等稀少的灵长类动物,还有几乎所有的大鹦鹉,几乎所有的鳄鱼,所有的海龟、仙人掌,总共有800多种。CITES 也运用了一套保证未濒危物种的系统,因为如果不严格监管国际贸易可能会造成这些物种濒危。这些物种列在附录二上,包括其它的大型猫科动物、灵长类动物、鲸类动物、鹦鹉、鳄鱼、仙人掌、兰花,加上一些食肉性植物--总共大约3千万种。

C. 联合国环境发展署的区域性海洋项目,这是一项在一些不寻常的地方保护海洋、海岸系统的工作。

D. 珊瑚礁项目,用来研究值得人们警醒的全世界珊瑚礁系统的死亡。

E. 《巴塞尔危险废弃物公约》等,致力于结束不加选择的危险废弃物排放以及最小化危险废弃物排放的发生。

(2)中国政府: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D. 我国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3)帮助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什么——“如果你认为你太渺小而不能造成一个重大变化,那么你试着去和一只蚊子睡觉。”

A. 学习更多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B. 把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和发生了什么事告诉其他人。

C. 尽量骑自行车,鼓励其他人用自行车,如果没有骑自行车的小路,提议给当地的政府修建此种小路。如果你骑车上山,请走规定道路。

D. 不要把像油漆或汽油有毒的物质倒入排水沟,同样的,使用可再充电的电池,如果你必须用规则的电池,把它们放在合适的回收箱中。

E. 尽你所能多的回收再利用。在一些国家,每一样东西都是再利用的,包括烹调油,草地剪取物和家庭用具。如果你认为你的城镇和国家作了更多,搞清做了什么。

F. 避免使用杀虫剂,像除草剂。一些杀虫剂会毒害鸟类并且几乎所有的杀虫剂伤害蝴蝶和毛虫。

G. 联合抵制包含将要灭绝物种部分的产品,例如象牙、麝香鹿、海龟壳或藏羚羊的羊毛.如果你发现一个商店在卖这些东西,让警察知道.也许甚至告诉媒体。

——摘自《年轻人的星球》

在人类还没有了解某种物种的价值之前,它就从地球上消失,将会使人类抵御危机的

思考题3: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板书: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物种灭绝的原因——自然因素

1、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灭绝关系:

2、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人口数量与物种灭绝数量的相关性:

2、不同时期人类活动与物种灭绝关系:

3、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速度的影响: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联合国所做的工作:

(2)中国政府:

(3)帮助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什么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 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 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

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图表、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说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为了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见图4、16。

1.大兴安岭西侧,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 C .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D .E .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F .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区 G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

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②管理不力

③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2.防治措施: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

防治措施

改:经济结构、生活用能、改坡为梯

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如禁渔期制度、环保法律和法规

3

天然林保护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①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情况;

②工程区域涉及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省市区分布范围。 ③实施天然林工程的深远影响。

(提示:应指导学生结合中国地图阅读)

板书提纲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 2.防治措施


相关内容

  • 跆拳道全套教案+单元教学计划
  •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 体育与健康课时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 级:高一年级 教 师:杨 成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体育与健康 模块教学开设计划表 跆拳道选修模块教学计划 杨 成 体育与健康跆拳道选修课教学进度表 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师:杨成 年级:高中二年级 内容:跆拳道 ...

  • 选修4-5:[不等式选讲]全套教案系列4
  • 课 题: 第4课时 指数不等式的解法 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 一.引入: 二.范例分析: 例1.解不等式2x 2-2x -31 2解:原不等式可化为:2x -2x -31 ∴x 2-2x -3 解之,不等式的解集为{x |-3 例2.解不等式3x +1+18⋅3-x >29. 解: ...

  •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 ...

  •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全套)11
  •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 (全套) 必修1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4 圆周运动 5 向心加速度 6 向心力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

  • [推拿功法学]教学大纲
  • <推拿功法学>教学大纲 [供针推专业本科生〈含外向型〉使用] I 前 言 推拿功法学是指应推拿临床需要,以提高推拿医务工作者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及现代练功方法.本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强体能.为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针 ...

  • 高中地理选修3全套教案(旅游地理)
  • 第一章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1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 教学目的:1.能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2.能使用资源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重点与难点:内涵及多样性 课时:1 教学过程: 阅读探索活动,解释: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问题:最近一个假期你去哪儿了?该旅游地对你吸引力最大的是 ...

  • 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同步练习+_答案
  •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全套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基础知识] 1.人们把能够发生叫做活化分子,同时把称做活化能. 2.我们用ΔH 表示,其单位常用ΔH 为 3.能表示.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 ...

  • 企业培训体系建设全套制度
  • 教务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根据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办法> ,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有:制订和实施培训方案.教材和教学设施管理.教学 过程中的培训师和学员管理.教学评估.培训档案管理等. 公司一级培训项目的教务管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二级培训项目的 ...

  • [在哈金森工厂]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 教学目标: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2.了解邓小平的一些历史事迹,掌握人物性格.3.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2.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教学难点:传记中引用各种资料的作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新课导入:师生共同回顾邓小平的事迹,引出邓小平在法国哈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