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陶渊明[散文欣赏]

近读陶渊明,不知为什么,有如喉咙里卡了一根鱼刺,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不舒服,不吐不快。

大凡读书人,恐怕没有不知道陶渊明的,文学也罢,文化也罢,只要是涉及到中国的,都无法绕开他。历代以来,无论朝野,文化人都把他奉若神明。“挂冠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成为其浊世独立、独善其身、高洁傲岸的标志,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标本。

我有些糊涂了。在我看来,陶渊明的所谓“归隐”,不是人格有问题,不是别有用心,他就是天底下第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傻冒。

古往今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做官?因为做了官就可以捞钱,捞了钱就可以过自己想过的快活日子,就可以做更大的官。做更大的官,就可以捞更多的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更多的钱就更可以随心所欲。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多少人为了做官,头可以悬梁,刺可以锥股,可以忍人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一部《官场现形记》,活画出准备入仕和入仕者的种种嘴脸,可谓穷形尽相。

千里做官为发财。这么浅显的道理,我想陶渊明不应该不懂。既然选择了做官,迎来送往,媚上哄下,多说少做,那是基本常识。官场有官场的游戏规则,约定俗成,就得遵守。督邮是上司,能做到上司,自有他的能耐。这能耐,不是表面识得那么几个字,吟得几首诗那么简单。做官的本领,与识字多少无关,用的是“术”,是头脑,是手腕。学问渊博,未必就能做官,就做得了官。孔子够有学问的了吧,结果那官是做得糟糕透顶。屈原、东方朔、司马迁、李白、苏轼……他们哪个不是学富五车,但是他们又有哪一位把官做深透利索了的。好一点的落得个善终,不好的死于非命。就如余秋雨所说的那样,中国文人,一入仕途,便无足观。换句话说,做官未必要有文化。比如,大字识得几箩筐的陈永贵,还风风光光做了好几年国务院副总理呢?

尊敬上司,逢迎上司,本就是为官之道,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即使是陶渊明公本人,也未必能容忍下属不把自己当成一回事吧。督邮是上司,铁板钉钉的,再愚蠢、再卑鄙,再龌龊,都是上司,代表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陶渊明竟然为此而挂冠,实在幼稚得可笑,冲动得可怜。一个下属挂冠归隐,莫非就把这督邮撤了?少了一个县老爷,政府机构就不运转了,老百姓就不过日子了?不知还有多少人像狼一样地盯着那“五斗米”的位子呢?莫说折腰,叫这些人去舔督邮沟子、尝督邮粪便,恐怕都要挤得个头破血流。有位子不坐,不利用位子将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不是天下第一傻蛋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按说 ,陶公能写诗著文,成为文坛之豪,不应该傻呀?那么,“归隐”就当是别有用心了。“归隐”,可以说是“官粹 ”,这可能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畸形产物。儒家推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许多官场上的人,在不得意时借此成为一种以进为退的手段。蒋介石蒋总裁不也就玩过好几次这样的把戏吗?“挂冠归隐”,拿着好好的县令不做,回家做农民,无疑具有轰动效应。这一退,与那些打得头破血流的争,形成强烈的反差。说不定,故意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官场另类,反而会受到庙堂行走者的关注,因此而得到意外的升迁。谁能肯定陶公就没有打过这样的小算盘?这无疑是一次人生的豪赌。按这样的思维推演下去,陶公实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做农民,肯定不是陶公的真实想法。“性嗜酒”,这种嗜好由来已久。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普通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喝酒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奢侈。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家底, 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能耐。一介书生,吟几句歪诗,写点公文,想几个解决问题的点子,不是什么难事,但要犁田打耙,伺弄庄稼,则要力气,要技术。为生存的劳动,特别是繁重的体力活,既不自由,也难说快乐。“ 环堵萧然,短褐穿结”,是陶公想要的那个结果吗?但是,玩过头了,也就只好老老实实做农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潇洒吗?不愁吃不愁穿,自然毋庸置疑。饥寒交迫,恐怕就是另外一番心境了。但话说回来,不这样,又能怎样?这所谓的“悠然”,恐怕还多少有些失落、无奈吧。

既然如此,文人们对陶渊明的推崇备至,我们就应该打个问号。我敢断言,越是推崇陶渊明的,越不会真去学陶渊明。

准备当官的人和正在当官的人,不但不能推崇陶渊明,还要打倒他,把他当做反面教材。学他那样,必定有你好果子吃。咱老百姓就更要与陶渊明划清界限,彻底清算他在我们思想意识里的影响,才能与时俱进。那所谓的清高,是会害死人的。千万别上当。

这地球,离开任何一个人,它照样会滴溜溜的转。小老百姓,这地球,有你不多,无你不少,如果也像陶渊明那样自个儿太把自个儿当回事了,结果是没人把你当回事。逆来顺受才是福,安分才是福。

近读陶渊明,不知为什么,有如喉咙里卡了一根鱼刺,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不舒服,不吐不快。

大凡读书人,恐怕没有不知道陶渊明的,文学也罢,文化也罢,只要是涉及到中国的,都无法绕开他。历代以来,无论朝野,文化人都把他奉若神明。“挂冠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成为其浊世独立、独善其身、高洁傲岸的标志,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标本。

我有些糊涂了。在我看来,陶渊明的所谓“归隐”,不是人格有问题,不是别有用心,他就是天底下第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傻冒。

古往今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做官?因为做了官就可以捞钱,捞了钱就可以过自己想过的快活日子,就可以做更大的官。做更大的官,就可以捞更多的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更多的钱就更可以随心所欲。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多少人为了做官,头可以悬梁,刺可以锥股,可以忍人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一部《官场现形记》,活画出准备入仕和入仕者的种种嘴脸,可谓穷形尽相。

千里做官为发财。这么浅显的道理,我想陶渊明不应该不懂。既然选择了做官,迎来送往,媚上哄下,多说少做,那是基本常识。官场有官场的游戏规则,约定俗成,就得遵守。督邮是上司,能做到上司,自有他的能耐。这能耐,不是表面识得那么几个字,吟得几首诗那么简单。做官的本领,与识字多少无关,用的是“术”,是头脑,是手腕。学问渊博,未必就能做官,就做得了官。孔子够有学问的了吧,结果那官是做得糟糕透顶。屈原、东方朔、司马迁、李白、苏轼……他们哪个不是学富五车,但是他们又有哪一位把官做深透利索了的。好一点的落得个善终,不好的死于非命。就如余秋雨所说的那样,中国文人,一入仕途,便无足观。换句话说,做官未必要有文化。比如,大字识得几箩筐的陈永贵,还风风光光做了好几年国务院副总理呢?

尊敬上司,逢迎上司,本就是为官之道,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即使是陶渊明公本人,也未必能容忍下属不把自己当成一回事吧。督邮是上司,铁板钉钉的,再愚蠢、再卑鄙,再龌龊,都是上司,代表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陶渊明竟然为此而挂冠,实在幼稚得可笑,冲动得可怜。一个下属挂冠归隐,莫非就把这督邮撤了?少了一个县老爷,政府机构就不运转了,老百姓就不过日子了?不知还有多少人像狼一样地盯着那“五斗米”的位子呢?莫说折腰,叫这些人去舔督邮沟子、尝督邮粪便,恐怕都要挤得个头破血流。有位子不坐,不利用位子将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不是天下第一傻蛋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按说 ,陶公能写诗著文,成为文坛之豪,不应该傻呀?那么,“归隐”就当是别有用心了。“归隐”,可以说是“官粹 ”,这可能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畸形产物。儒家推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许多官场上的人,在不得意时借此成为一种以进为退的手段。蒋介石蒋总裁不也就玩过好几次这样的把戏吗?“挂冠归隐”,拿着好好的县令不做,回家做农民,无疑具有轰动效应。这一退,与那些打得头破血流的争,形成强烈的反差。说不定,故意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官场另类,反而会受到庙堂行走者的关注,因此而得到意外的升迁。谁能肯定陶公就没有打过这样的小算盘?这无疑是一次人生的豪赌。按这样的思维推演下去,陶公实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做农民,肯定不是陶公的真实想法。“性嗜酒”,这种嗜好由来已久。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普通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喝酒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奢侈。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家底, 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能耐。一介书生,吟几句歪诗,写点公文,想几个解决问题的点子,不是什么难事,但要犁田打耙,伺弄庄稼,则要力气,要技术。为生存的劳动,特别是繁重的体力活,既不自由,也难说快乐。“ 环堵萧然,短褐穿结”,是陶公想要的那个结果吗?但是,玩过头了,也就只好老老实实做农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潇洒吗?不愁吃不愁穿,自然毋庸置疑。饥寒交迫,恐怕就是另外一番心境了。但话说回来,不这样,又能怎样?这所谓的“悠然”,恐怕还多少有些失落、无奈吧。

既然如此,文人们对陶渊明的推崇备至,我们就应该打个问号。我敢断言,越是推崇陶渊明的,越不会真去学陶渊明。

准备当官的人和正在当官的人,不但不能推崇陶渊明,还要打倒他,把他当做反面教材。学他那样,必定有你好果子吃。咱老百姓就更要与陶渊明划清界限,彻底清算他在我们思想意识里的影响,才能与时俱进。那所谓的清高,是会害死人的。千万别上当。

这地球,离开任何一个人,它照样会滴溜溜的转。小老百姓,这地球,有你不多,无你不少,如果也像陶渊明那样自个儿太把自个儿当回事了,结果是没人把你当回事。逆来顺受才是福,安分才是福。


相关内容

  • 永远未完成
  • 永远未完成>教学设计(2007-06-10 22:58:00)转载 分类: 教案交流 教学目标:1.探究作者的议论思路,体验由表及里.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2.懂得要 "积极". "超然"地面对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简介周国平. (二 ...

  • [我的童年]导学案
  • <我的童年>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过程与方法:1.通读法:引导学生通过速度课文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研讨点拨法: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涵,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学习作者以苦 ...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 3.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 ...

  • 我心中的陶渊明3(转)[散文欣赏]
  • 我向来是敬慕隐士的,说是敬慕,其实不如说是一种羡慕.什么是隐士?曾经的印象中:那是一袭纤尘不染的白衣,竹屋素琴,隐于山林飘渺之处,青林翠竹之间,与鱼.鸟.花.石为伴,幽雅闲静,似也不亚于传说中的仙境了.总之我印象中的隐士是超脱世俗.这万丈红尘中的,他们不必学繁琐的礼节,不必做身不由己的事,不必在意别 ...

  •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册文言文说课稿
  • 劝学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进入高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章,该文章是<荀子>的开篇之作,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和精彩斐然的论证艺术.以这篇文章来开启学生的高中生活,有利于确立学 ...

  •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
  •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简答题 1. 语文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实践应用能力? 2.简述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 3.倾听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4.从今天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谈谈古代写作教学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5.请从一般教学环节的角度,概括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学习方法. 二.论述题 1.为什么学生缺乏写作欲望 ...

  • 浅谈文言游记散文中美的赏析
  • 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2013㊀ 4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㊀ 浅谈文言游记散文中美的赏析 (福鼎十五中) ʌ 摘要ɔ 在看似涣散的框架, 渗透着作者对美的追求㊂ 它不仅重视㊀ 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㊂ 文言游记散文就是依此而行, 遣词造句韵律上的美感㊁ 和谐㊁ 铿锵; 也 ...

  •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 基本资料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 作者: 王达靖 出版社: 出版年: 2007.8 页数: 定价: 22.5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分四个单元: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每单元都是先讲理论再列出赏读作品,最后列上一篇鉴赏例文.每一课之前配有阅读提示,之后有思考练习.本书所列的作品全是名家名篇, ...

  •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散文欣赏]
  • 在这个我们不但错过晨曦:错过夕阳:也错过明月的时代.还有多少人执着于回归田园的情怀.于丹说,"一个人想要面对自然,面对自我,是需要关上一道通往喧嚣的大门的."于我们,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够关上那道喧嚣的门! 喝茶,有茶坊:喝酒,有酒吧:唱歌,有歌厅.在这个做什么都需要讲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