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的课外活动

论小学生的课外活动

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全面的推进,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就非常热门。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的范围之外,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它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有效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的内容包括(一)社会政治活动。社会政治活动主要是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针对学生思想状况而进行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二)科技活动。科技活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科技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三)文学艺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对文艺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四)文娱体育活动。文娱体育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参与性较强的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参与者心情愉快,而且还可以发展其体力,培养其灵活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五)社会公益劳动。社会公益劳动主要是指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活动,如绿化校园,修整桌椅,照顾军烈属等。(六)参观游览活动。参观游览活动也是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参观游览,学生可以直接与大自然、大社会相接触,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课堂教学的出现和被广泛采用,这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不能削弱,更不能否定。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知趣和特长;也难以充分照顾优、差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而课外教学活动正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成为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补充教育形式。

课外活动的教育学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儿童发展观和小学教育基本目标。传统的学科课程的内容设置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都是以促进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创立的,注重的是系统知识的传递与掌握过程。在这种课程组织形式下,学生所学习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前“学科”这样一种系统知识的面貌展示的。

以前我们总好把课堂教学这种基本教育形式看成是第一课堂,而把课外活动看成是第二课堂,但随着人们对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认识的深入,教育界普遍承认课外活动是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它与课堂教学互补互成,不应有主次之分。课外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教育组织形式。深入广泛地发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可以使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又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人的志趣、爱好、特长与创造才能的多种机会。它是实现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造就具有真才实学的创造性的各级各类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定义如下:课外活动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其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以其使学生得到主动、生动和活泼的发展。

二、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说明了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一)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但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的事物都感兴趣。但是,他们还未成熟,知识不足,分析辨别能力差,易受不良思想感染。如果不用有意义的健康活动去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他们就可能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去从事有害的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为他们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避免不良影响,抵制社会上个中

不良风气的侵袭和污染,而且能够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

在课外活动中,喜爱活动、易受感染这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活动中既有生动形象的榜样,又有亲自时间获得的各种肯定的情感。还能通过时政学习、形式报告、演讲和课外阅读等活动,这些将有效地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组织性、纪律性、坚强的意志、性格,还可以满足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思索人生价值的精神需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够激起他们革命理想的火花,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验、一个制作、一个作品、完成一项劳动、研讨一个课题、取得一个科学数据等等各种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集体、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

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和亲身的实践,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课外活动能够扩大小学生知识面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开拓知识领域,较多较早地接触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最新信息,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能够达到见识广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选择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大量事实证明,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一般都能具有思路宽、领会快、爱钻研、能动手、独立工作能力强等特点。

课外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能够超越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经验。无论是科学知识、文学知识还是生活技能,都可以作为学生的活动内容,让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知识技能的价值与意义。课外活动内容开放,允许大众传媒把最新的科学发现、社会热点问题引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某些社会实践。

例如,一些学校组织的关于某些社会问题的大会,可以使学生关心社会,并学会分析问题和形成自己的看法,对土地沙漠化问题的关心,能使小学生积极参与植树活动和形成自己的看法,对土地沙漠化问题的关心,能使小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珍惜每一滴水。视野的开拓和活动的实践性,能够让学生有机会学会关心、参与社会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小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其作用还会大大加强,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达,其信息之多、之快、之广,已大大超过课堂教学这个信息传递的形式。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等因素制约。因而,组织方法非常灵活,既可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三)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课堂教学的统一性,会使小学生很多具有个性特色的潜在能力被忽视甚至被压抑了。课外活动则给了小学生充分地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机会,能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课外活动相对自由的活动内容、方式等等,也给小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个性和反复强化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因为在课外活动中,统一的分数标准已不再是衡量和评价小学生的重要尺度,而在某一方面的独特表现和突出进步,则是课外活动所关注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倾向性鼓励小学生尽其所长,选择能体现自己个性优势的发展方向。这样,以个性充分发展、充分发挥为基础而实现的儿童整体的全面发展,才能表现出人的本质和人类的潜在能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小学生创造性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创造性的本质特点是与众不同,不能展现个性的教育是无法培养人的创造性能力的。

和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的实践性较强。从事课外活动,往往既要用脑劳动,又要用手劳动。课外活动搞得好,还可以使学生发挥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喜欢追根究底,他们在做科学实验中,常常表现出突破“接受学习”的水平,自己认识新事物、新现象,大胆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勇敢地创造新的产品、作品,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例如,让小学生利用所学的百分数运算知识,搞一次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及增长率的社会调查,学生首先要决定自己选哪一样或哪几样电器为调查内容,还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其他条件决定调查的范围,如在城区还是在郊区进行调查,选多少家庭合适等等。最后还要决定选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如是登门询问、电话访问,还是发放问卷。在进行决策时,小学生都必须依据自己的条件和自己对活动的理解自主地进行选择。这样的调查活动,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通过自主活动过程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

此外,小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泼,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

(四)课外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小学生各自的特长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应当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促使每个小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全面发展”只是出人才的基础,只是出人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对人才培养来说,必须把全面发展的统一性与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即在“每个小学生尽自己的可能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特长,做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使小学生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各有所长的人”。

客观上,小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既有发展自己身体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需要,又有发展自己认知、能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素质的需要。他们除了要求学习求知外,还要求友谊、社交,要求独立自由活动和从事创造活动,要求对美的享受和各种文化娱乐等等。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可能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此外应看到,不同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富于艺术素养,有的长于逻辑思维和数理运算,有的善于阅读欣赏,有的好于科技活动和实验等,这些倾向性,有的因没有表现机会而处于潜在状态或萌芽状态,只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和勤学多练,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特别才能。课外活动可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每个学校均可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和学生的爱好,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

在课内不可能看到充分展露的学生的个人禀赋、兴趣、爱好、特长,在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里,可以从多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所以,开展课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五)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社会交往能力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面对小组活动、社会调查、合作实验等自主性活动中所需要协调的人际关系问题。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学生就必须了解自己所面对的活动的性质、目标,参与活动者各自的能力及其他特点,根据这些了解来建构活动所必须的分工合作关系,在建构这种关系的过程中,学生们必须要经历角色分配、相互协调、尊重他人和向他人学习等事情。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这些经历会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经验,从而形成有效地组织自己的活动、与人合作、宽容和礼让等社会性技能。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分成几小组进行一些活动,这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

总之,课外活动对促进学生充分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全面实现中学教育目的,科学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课外活动是失信教育要“三个面向”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造就具有真才实学的创造性的各级各类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课外活动对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四化”急需的各种人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外活动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广阔的阵地,要充分地加以组织和利用。

三、小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课外活动要有充分时间发展学生兴趣

小学生课外活动要保证活动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切实达到活动的目的。一般每周要安排三节课外活动,基本设在周二、周三、周四。这样,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外界事物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有了兴趣就有了目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觉性。

例如,美术课外活动课,老师可以带领大家到户外进行画些实物画,如大树、小草、花、房子„„这样使同学们对大自然产生了兴趣,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课外活动要做好纪录

小学生每次进行课外活动后,都要对活动的情况进行纪录总结。以免有错误发生,如有问题应及时改正为后面的类似活动打好基础。对小学生的错误及时改正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识事物的阶段,一旦一个事物在其内心产生深深的印象,那是不好改变的,所以应及时发现并及时改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外活动应抓好个别辅导

对待“差生”老师不应该有什么偏见,不能用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老师应该注意个别辅导,让个别差生在原来基础上得到提高,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同学。抓好个别辅导才是一个好班集体前进的标准。

(四)课外活动要发扬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课外活动中,应使每一个同学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参加课外活动最好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样不仅能体现出同学的表现能力,还能体现出同学们的合作交往意识,使彼此之间相互融洽。课外活动要有针对进行不要千篇一律,强行统一。

例如,在组织数学课外活动时,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到操场或某个公共场所,进行拾垃圾袋的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数一数看谁拾到的垃圾袋多。这样不仅可以美化公共场所的环境,又可以培养同学们与人交往能力,还让同学们学到了该学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对拾到得多的同学进行嘉奖。

(五)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生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来复习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技术和技能。对于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有三个依靠,这三个依靠是:依靠校领导的重视、依靠班主任的支持、依靠有关部门的配合。有个这样的三个依靠,课外活动实施起来会简便的多。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课外活动的组织不仅使小学生知道课堂内的有趣事,还能知道我们大千世界更多精彩的事。

所以说,课外活动对于现代教育至关重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都应该加强重视程度,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教育,在今后的日子里,国家要发扬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最终达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

论小学生的课外活动

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全面的推进,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就非常热门。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的范围之外,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它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有效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的内容包括(一)社会政治活动。社会政治活动主要是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针对学生思想状况而进行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二)科技活动。科技活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科技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三)文学艺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对文艺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四)文娱体育活动。文娱体育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参与性较强的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参与者心情愉快,而且还可以发展其体力,培养其灵活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五)社会公益劳动。社会公益劳动主要是指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活动,如绿化校园,修整桌椅,照顾军烈属等。(六)参观游览活动。参观游览活动也是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参观游览,学生可以直接与大自然、大社会相接触,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课堂教学的出现和被广泛采用,这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不能削弱,更不能否定。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知趣和特长;也难以充分照顾优、差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而课外教学活动正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成为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补充教育形式。

课外活动的教育学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儿童发展观和小学教育基本目标。传统的学科课程的内容设置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都是以促进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创立的,注重的是系统知识的传递与掌握过程。在这种课程组织形式下,学生所学习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前“学科”这样一种系统知识的面貌展示的。

以前我们总好把课堂教学这种基本教育形式看成是第一课堂,而把课外活动看成是第二课堂,但随着人们对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认识的深入,教育界普遍承认课外活动是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它与课堂教学互补互成,不应有主次之分。课外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教育组织形式。深入广泛地发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可以使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又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人的志趣、爱好、特长与创造才能的多种机会。它是实现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造就具有真才实学的创造性的各级各类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定义如下:课外活动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其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以其使学生得到主动、生动和活泼的发展。

二、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说明了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一)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但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的事物都感兴趣。但是,他们还未成熟,知识不足,分析辨别能力差,易受不良思想感染。如果不用有意义的健康活动去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他们就可能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去从事有害的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为他们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避免不良影响,抵制社会上个中

不良风气的侵袭和污染,而且能够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

在课外活动中,喜爱活动、易受感染这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活动中既有生动形象的榜样,又有亲自时间获得的各种肯定的情感。还能通过时政学习、形式报告、演讲和课外阅读等活动,这些将有效地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组织性、纪律性、坚强的意志、性格,还可以满足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思索人生价值的精神需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够激起他们革命理想的火花,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验、一个制作、一个作品、完成一项劳动、研讨一个课题、取得一个科学数据等等各种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集体、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

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和亲身的实践,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课外活动能够扩大小学生知识面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开拓知识领域,较多较早地接触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最新信息,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能够达到见识广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选择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大量事实证明,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一般都能具有思路宽、领会快、爱钻研、能动手、独立工作能力强等特点。

课外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能够超越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经验。无论是科学知识、文学知识还是生活技能,都可以作为学生的活动内容,让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知识技能的价值与意义。课外活动内容开放,允许大众传媒把最新的科学发现、社会热点问题引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某些社会实践。

例如,一些学校组织的关于某些社会问题的大会,可以使学生关心社会,并学会分析问题和形成自己的看法,对土地沙漠化问题的关心,能使小学生积极参与植树活动和形成自己的看法,对土地沙漠化问题的关心,能使小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珍惜每一滴水。视野的开拓和活动的实践性,能够让学生有机会学会关心、参与社会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小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其作用还会大大加强,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达,其信息之多、之快、之广,已大大超过课堂教学这个信息传递的形式。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等因素制约。因而,组织方法非常灵活,既可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三)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课堂教学的统一性,会使小学生很多具有个性特色的潜在能力被忽视甚至被压抑了。课外活动则给了小学生充分地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机会,能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课外活动相对自由的活动内容、方式等等,也给小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个性和反复强化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因为在课外活动中,统一的分数标准已不再是衡量和评价小学生的重要尺度,而在某一方面的独特表现和突出进步,则是课外活动所关注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倾向性鼓励小学生尽其所长,选择能体现自己个性优势的发展方向。这样,以个性充分发展、充分发挥为基础而实现的儿童整体的全面发展,才能表现出人的本质和人类的潜在能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小学生创造性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创造性的本质特点是与众不同,不能展现个性的教育是无法培养人的创造性能力的。

和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的实践性较强。从事课外活动,往往既要用脑劳动,又要用手劳动。课外活动搞得好,还可以使学生发挥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喜欢追根究底,他们在做科学实验中,常常表现出突破“接受学习”的水平,自己认识新事物、新现象,大胆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勇敢地创造新的产品、作品,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例如,让小学生利用所学的百分数运算知识,搞一次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及增长率的社会调查,学生首先要决定自己选哪一样或哪几样电器为调查内容,还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其他条件决定调查的范围,如在城区还是在郊区进行调查,选多少家庭合适等等。最后还要决定选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如是登门询问、电话访问,还是发放问卷。在进行决策时,小学生都必须依据自己的条件和自己对活动的理解自主地进行选择。这样的调查活动,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通过自主活动过程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

此外,小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泼,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

(四)课外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小学生各自的特长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应当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促使每个小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全面发展”只是出人才的基础,只是出人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对人才培养来说,必须把全面发展的统一性与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即在“每个小学生尽自己的可能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特长,做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使小学生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各有所长的人”。

客观上,小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既有发展自己身体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需要,又有发展自己认知、能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素质的需要。他们除了要求学习求知外,还要求友谊、社交,要求独立自由活动和从事创造活动,要求对美的享受和各种文化娱乐等等。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可能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此外应看到,不同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富于艺术素养,有的长于逻辑思维和数理运算,有的善于阅读欣赏,有的好于科技活动和实验等,这些倾向性,有的因没有表现机会而处于潜在状态或萌芽状态,只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和勤学多练,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特别才能。课外活动可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每个学校均可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和学生的爱好,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

在课内不可能看到充分展露的学生的个人禀赋、兴趣、爱好、特长,在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里,可以从多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所以,开展课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五)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社会交往能力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面对小组活动、社会调查、合作实验等自主性活动中所需要协调的人际关系问题。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学生就必须了解自己所面对的活动的性质、目标,参与活动者各自的能力及其他特点,根据这些了解来建构活动所必须的分工合作关系,在建构这种关系的过程中,学生们必须要经历角色分配、相互协调、尊重他人和向他人学习等事情。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这些经历会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经验,从而形成有效地组织自己的活动、与人合作、宽容和礼让等社会性技能。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分成几小组进行一些活动,这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

总之,课外活动对促进学生充分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全面实现中学教育目的,科学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课外活动是失信教育要“三个面向”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造就具有真才实学的创造性的各级各类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课外活动对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四化”急需的各种人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外活动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广阔的阵地,要充分地加以组织和利用。

三、小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课外活动要有充分时间发展学生兴趣

小学生课外活动要保证活动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切实达到活动的目的。一般每周要安排三节课外活动,基本设在周二、周三、周四。这样,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外界事物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有了兴趣就有了目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觉性。

例如,美术课外活动课,老师可以带领大家到户外进行画些实物画,如大树、小草、花、房子„„这样使同学们对大自然产生了兴趣,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课外活动要做好纪录

小学生每次进行课外活动后,都要对活动的情况进行纪录总结。以免有错误发生,如有问题应及时改正为后面的类似活动打好基础。对小学生的错误及时改正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识事物的阶段,一旦一个事物在其内心产生深深的印象,那是不好改变的,所以应及时发现并及时改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外活动应抓好个别辅导

对待“差生”老师不应该有什么偏见,不能用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老师应该注意个别辅导,让个别差生在原来基础上得到提高,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同学。抓好个别辅导才是一个好班集体前进的标准。

(四)课外活动要发扬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课外活动中,应使每一个同学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参加课外活动最好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样不仅能体现出同学的表现能力,还能体现出同学们的合作交往意识,使彼此之间相互融洽。课外活动要有针对进行不要千篇一律,强行统一。

例如,在组织数学课外活动时,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到操场或某个公共场所,进行拾垃圾袋的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数一数看谁拾到的垃圾袋多。这样不仅可以美化公共场所的环境,又可以培养同学们与人交往能力,还让同学们学到了该学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对拾到得多的同学进行嘉奖。

(五)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生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来复习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技术和技能。对于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有三个依靠,这三个依靠是:依靠校领导的重视、依靠班主任的支持、依靠有关部门的配合。有个这样的三个依靠,课外活动实施起来会简便的多。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课外活动的组织不仅使小学生知道课堂内的有趣事,还能知道我们大千世界更多精彩的事。

所以说,课外活动对于现代教育至关重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都应该加强重视程度,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教育,在今后的日子里,国家要发扬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最终达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


相关内容

  • 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深远意义
  • 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深远意义 小学课外活动指的就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小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小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对学生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它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它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 ...

  •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 继续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张秀萍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和有形载体.以南通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

  • 综合实践活动纲要
  •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征求意见稿) I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II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III 3-6年级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IV 3-6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指南 V 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 I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 ...

  • 解读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 一.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搞好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它既不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学科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准确地把握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课程的 ...

  • 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纲 要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规范.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改变学校过于偏重学科课程的倾向,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发展,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等 ...

  • 小学学生社团活动计划
  • 艾台小学社团活动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目的意义 社团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的 ...

  • 让小学生全员有效参与科学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 让小学生全员有效参与科学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丁金南 (嵊州市崇仁镇中心学校,浙江 嵊州 312400) 摘 要:小学生参与科学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由于教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目前小学科学课外实践活动都局限于少数和部分学生参与,这对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极为不利. ...

  • 课外活动的意义
  • 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离开课堂教学外的一种很有乐趣的活动课.学生因整天的繁重学习而精神不振,身体疲倦,这时人人心想一节课外活动(或体育)课轻松一下!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来开展好学校安排的课外活动课呢?这是摆在每个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面前的光荣而有难度的任务!既然如此,那我的选择应当是 ...

  • 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之研究
  • 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之研究 浙江省鹿山小学徐亚明 内容提要:人需要终生学习,如何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引导他们广泛接触社会.接触生活,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是我们教育者研究的永久话题.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