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教学见解

  辩证法的抽象性和思辨性给教与学带来了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概念难懂。如矛盾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一点论和两点论等。因概念多而且容易含混不清,学生似懂非懂。二是课堂上听得懂,但答题时不会应用。三是难以整合知识。四是在实际教学中,新教材的深浅度和延伸度不好把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产生矛盾。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感受。      一、弄清概念,要充分用好教材      1.应用“探究活动”,找准切入点。   直接引导学生切入正题,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教学设计要巧妙、实用,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引出新问题,留给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其次,引领学生预习、读懂教材。课前预习不是让学生单纯读教材,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理解相关概念,并记录好存在的问题,以待上课时解决。      2.注重识记和理解。   (1)识记。学习、掌握哲学知识的第一步是把哲学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论都记住,为理解所学知识做好铺垫。如:矛盾这个概念,学生在解读“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中的“两个方面”时,感到模模糊糊、似懂非懂。如果学生先把这一内容记下来,然后不断地去感悟,并联系实际生活去思考,就容易将其弄清楚。   (2)理解。一方面,教学设计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挖掘教材要合理、恰如其分,问题设置要能够画龙点睛。另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在教学设计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材与课外资源的关系,防止淡化教材、远离教材。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总结,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深入浅出,变抽象为具体      1.注重新课导入。   新课导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如:我在讲解“矛盾的同一性”时,运用“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导入新课,既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说明问题。又如,利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导入新课来说明矛盾的特殊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2.做好课前准备。   一是要精心准备各种所需资料,包括各种教具与课件。二是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设置预习提纲,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三是预设的内容要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基础。      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1.要弄清楚概念、原理、方法论的内涵,教学中要讲解清楚各方面知识的界定范围。如:矛盾和矛盾分析法、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和抓主流等内容,只有弄清楚它们的内涵和界定范围,才可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辩证法知识点多且抽象,因而学生容易记混。针对此问题,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明确新课和已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课后总结反思,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达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要构建网络体系,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明确了知识点,突破了难点和重点,找到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体系就会简单多了。      四、应注意的问题      1.深入研究新课标,领会其精神实质。新课标规定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讲什么、如何讲、如何把握深浅度,需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把教育教学与高考要求结合起来,做到教学的实效性。   2.注意分层教学。不同班级的学生,其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班级学生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采用分层教学,充分考虑教学效益,可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3.延伸教材要做到在提炼中扩展。新教材浅显易懂,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扩展,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提升其思考能力。但要把握好量和度,切忌点多面宽,抓不住中心。   4.优化教学语言。准确无误的语言表述、通俗易懂的传授、流利酣畅的表达,能使本来抽象枯燥的东西更加具体化,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教学语言切忌冗长繁琐、枯燥乏味。

  辩证法的抽象性和思辨性给教与学带来了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概念难懂。如矛盾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一点论和两点论等。因概念多而且容易含混不清,学生似懂非懂。二是课堂上听得懂,但答题时不会应用。三是难以整合知识。四是在实际教学中,新教材的深浅度和延伸度不好把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产生矛盾。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感受。      一、弄清概念,要充分用好教材      1.应用“探究活动”,找准切入点。   直接引导学生切入正题,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教学设计要巧妙、实用,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引出新问题,留给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其次,引领学生预习、读懂教材。课前预习不是让学生单纯读教材,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理解相关概念,并记录好存在的问题,以待上课时解决。      2.注重识记和理解。   (1)识记。学习、掌握哲学知识的第一步是把哲学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论都记住,为理解所学知识做好铺垫。如:矛盾这个概念,学生在解读“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中的“两个方面”时,感到模模糊糊、似懂非懂。如果学生先把这一内容记下来,然后不断地去感悟,并联系实际生活去思考,就容易将其弄清楚。   (2)理解。一方面,教学设计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挖掘教材要合理、恰如其分,问题设置要能够画龙点睛。另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在教学设计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材与课外资源的关系,防止淡化教材、远离教材。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总结,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深入浅出,变抽象为具体      1.注重新课导入。   新课导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如:我在讲解“矛盾的同一性”时,运用“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导入新课,既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说明问题。又如,利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导入新课来说明矛盾的特殊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2.做好课前准备。   一是要精心准备各种所需资料,包括各种教具与课件。二是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设置预习提纲,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三是预设的内容要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基础。      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1.要弄清楚概念、原理、方法论的内涵,教学中要讲解清楚各方面知识的界定范围。如:矛盾和矛盾分析法、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和抓主流等内容,只有弄清楚它们的内涵和界定范围,才可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辩证法知识点多且抽象,因而学生容易记混。针对此问题,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明确新课和已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课后总结反思,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达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要构建网络体系,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明确了知识点,突破了难点和重点,找到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体系就会简单多了。      四、应注意的问题      1.深入研究新课标,领会其精神实质。新课标规定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讲什么、如何讲、如何把握深浅度,需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把教育教学与高考要求结合起来,做到教学的实效性。   2.注意分层教学。不同班级的学生,其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班级学生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采用分层教学,充分考虑教学效益,可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3.延伸教材要做到在提炼中扩展。新教材浅显易懂,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扩展,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提升其思考能力。但要把握好量和度,切忌点多面宽,抓不住中心。   4.优化教学语言。准确无误的语言表述、通俗易懂的传授、流利酣畅的表达,能使本来抽象枯燥的东西更加具体化,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教学语言切忌冗长繁琐、枯燥乏味。


相关内容

  •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说"献疑
  • [内容提要]一般马克思主义教科书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 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否证,认为,"三个组成部分说"是 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思想的误解,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游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生 形态,也不利于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 ...

  • 关于创新规律性的探索
  • !++!年第&期江西社会科学 /[***********]9:哲学研究 关于创新规律性的探索 ! 汪浩 !!*++&)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阴 #摘要$创新决定未来.创新的本质是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新发现,或对知识.信息内在结构的重新组 合,从而为物质.精神生产创造新的可能:为实 ...

  • 矛盾论导读
  • <矛盾论>导读 <矛盾论>是毛泽东集中论述唯物辩证法的著作,特别是完整而严谨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辩证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如果说<实践论>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那么,<矛盾论>则是从辩证 ...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观摩课教学设计(2011-12) 鄂州高中政治组潘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知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理解哲学第一方面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懂得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综述
  • 模块一:研究概况 我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的研讨,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而真正的研讨热潮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并持续至今.总的看来,这场讨论经由了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提出,到马克思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反思与改革,再到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具体辨析的过程.其发生原因主要是,随着马克思 ...

  •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No.9 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经济法政学院 09121218 沈茜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崛起.从18世纪80年代前后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阶级关系的简化.阶级斗争与物质利益.与经济关系联系的明朗化,使马克思.恩格斯能够科学地说明物质生产 ...

  • 2013年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复习重点
  • 2013年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复习重点 一.题 型: 1.多选题:2分* 6= 12分. 不能确定的用排除法,像正确又不想正确的趋于正确:实在不能确定的,C可能更接近正确. 2.简答题:10分* 4 = 40分. 答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学会用1.2.3.4进行标注,即使不会答. 3.辨析题:7分* 4 ...

  •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