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的文物精品

首都博物馆的文物精品

我看过的首博固定展览有:

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

书房珍玩精品展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

北京文物精品展

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展

08年看过的临时性展览有:

古希腊竞争精神展

长江文明展

白玉三羊

清 乾隆(1736-1795)

北京海淀圆明园出土

此作品为一只嘴衔灵芝的回首山羊,山羊身上分别浮雕两只小山羊,神态自然,是清代常见的“三阳开泰”吉祥作品。

碧玉太狮少狮

明(1368-1644)

北京海淀圆明园遗址采集

碧玉卧牛

明(1368-1644)

青玉“福寿平安”如意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如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头部多作心形、芝形、云形,为赏玩之物。清代玉如意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祥和玉,不仅是贵族身边的宝物,也是贵族阶层相互馈赠的珍贵礼品。此玉如意为整雕过枝灵芝纹及宝瓶、蝙蝠,谐“福、寿、平安”吉祥之意。

青玉宴饮图插屏

清(1644-1911)

玉插屏是清代较为盛行的陈设品,琢制方法主要有阴线、浮雕,一般插于木座上。此玉插屏屏心两面纹饰均采用多层浮雕技法琢制,一面琢长廊、芭蕉、桂树、桌、凳、人物;一面琢山水、垂柳、小船、人物,采用远山近景法,层次分明,技法精练。

2009-02-12 23:18:35

白玉“龙凤呈祥”扁瓶

清(1644-1911)

玉瓶为圆雕仿古作品。瓶上分别浮雕凤、龙和兽首,兽首衔活环,螭龙作把,矮圈足,制作规整,抛光极好,构思巧妙,寓意“龙凤呈祥”。

碧玉灵芝双联瓶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2青玉饕餮纹双耳瓶

清 乾隆(1736-1795)

北京海淀清华大学出土

青白玉如意云纹盖瓶

明(1368-1644)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玉瓶通体镂雕如意云纹,底部有两道阳起的弦纹,底平,下以六个微微外撇的云头作足,内壁光滑,盖与钮分别碾琢,有极好的玻璃光。

青白玉凤首衔梁卣、瓶

清(1644-1911)

此套玉卣、瓶为仿古陈设器,采用平雕阳起饰花卉纹,单阴刻回纹,镂空圆柱形凤首勾梁,下配银钩。

青白玉鹭鸶衔莲荷叶形卣

清(1644-1911)

玉卣用镂雕、浮雕技法琢制,以一片硕大肥厚的荷叶翻卷成卣身,周围饰以荷叶、花蕾、莲蓬,盘曲的粗茎及藕节巧作成底,卣盖作成向下翻卷的荷叶,盖钮雕成衔荷花的鹭鸶,以活链相连。

青玉番莲纹香薰

清(1644-1911)

玉香薰盖上镂雕番莲花纹,器身外满饰相互缠绕的番莲花,细圈形平底足内,琢刻一朵盛开的番莲花。壁薄精巧,造型新奇,琢制纹饰细密剔透。

青玉番莲纹香薰

清(1644-1911)

拉近

碧玉鱼龙形花插

清(1644-1911)

玉花插为两条向上跳跃的鱼龙,龙首鱼身,透雕龙口露齿,以口作插物用,底部以单阴刻线琢出水纹,再圆雕聚成海水波涛,情趣无穷。明清时期,人们常以鱼龙的变化比喻功名、财富的飞跃发展,以此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

青玉船

清(1644-1911)

此作品立体透雕江南常见的乌篷船,竹节式船帮,帮流苏的船篷,船尾立一存水罐,船篷上阴刻“#”字底纹,船帆收于顶上,船锚收于船头。

青玉仙人出行山子

清(1644-1911)

北京海淀圆明园遗址出土

清代玉山子多以历代名画为蓝本,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将玉雕工艺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此玉山子系子玉刻,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远山近景技法。

近景

青白玉仙人出行山子

明(1368-1644)

玉山子立雕而成,以深浅浮雕和阴刻线纹等技法琢刻,一面雕山前古松、回廊、台阶,仙人持杖在前,小童紧随其后,一面雕高山、祥云、树木、双鹿。布局疏密合理,雕琢精致。

白玉莲藕荷叶形花插

清(1644-1911)

玉花插以荷叶、荷花、莲藕节相融制成,翻卷的荷叶作花插口,叶脉清晰自然,藕节巧成底托,顶端的荷花起平衡作用,器形小巧典雅。

青玉玉兰花形花插

清(1644-1911)

玉花插采用圆雕、透雕技法琢成,单阴刻线琢出叶脉,翻卷的花瓣作玉兰形花插口,谐“玉堂富贵”的美好意愿。

青玉蜓螺荷叶形花插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玉花插是花插类器物中的精品,清代玉花插造型复杂,一般有树桩式、花果式、动物式等。此件玉花插以镂空、浅浮雕技法琢制,器

身以一片荷叶卷曲成筒,一只蜻蜓落于荷叶之上,似在小憩。器底雕荷花和水草,一只田螺缓缓前爬,水底有一条小鱼觅食缓游,情趣盎然,是清代宫廷造办处玉作中常见的题材,造型奇巧,精工细琢。

白玉饕餮纹朝天冠耳炉

清 乾隆(1736-1795)

白玉双耳饕餮纹炉

清 乾隆(1736-1795)

北京海淀圆明园遗址出土

白玉饕餮纹双耳盖炉

清 乾隆(1736-1795)

玉紫檀雕松鹿三镶如意

清(1644-1911)

玉如意上分别刻有“百福”、“云蝠”、“海水”图案,及“御制”隶书填金文字:“养以万方乐无量,德因必得寿维贞”,以及“臣于敏中敬书”字样,其中“臣于敏中”为朱文,“敬书”为白文。(于敏中,清代大臣,以文章为乾隆皇帝所重。)

白玉童子牧牛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白玉小造像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玉造像背部自上而下有三个藏语文字,音译为“嗡、啊、吽”,分别代表佛的身、语、意三密,在佛像和唐卡背面经常出现,表示佛像或唐卡已经过装藏开光,具备神秘的宗教灵性和加持力量。 青玉御制诗纽

清 乾隆(1736-1795)

北京海淀清华大学出土

玉纽上琢刻乾隆御制诗,诗文为:“玉蕊香徐送,琼枝影半横。” 白玉土沁童子

明(1368-1644)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青玉仕女

明(1368-1644)

碧玉“乾隆年制”天鸡樽

清 乾隆(1736-1795)

玉樽为仿古造型,通体琢刻兽面纹、鸡纹、龙纹,天鸡背负蕉叶纹四出戟花觚,胸前阴刻篆字“乾隆年制”,整器琢、刻、碾、光各工序精湛,是清代宫廷造办处的佳作。

碧玉活链磬

清 乾隆(1736-1795)

再来一张特写

羊脂玉觽

清(1644-1911)

北京海淀颐和园出土

玉螭纹剑格

明(1368-1644)

北京海淀青龙桥董四墓村出土

用玉饰剑最早出现于西周晚期,至战国、西汉时期达到鼎盛,它是镶嵌或穿缀在剑上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玉饰,主要有剑首、剑格(剑

柄与剑锋之间的玉件)、剑彘(剑鞘上部的饰玉)、剑珌(剑鞘下端饰玉)等部件。此玉剑格高浮雕螭龙纹,单阴刻线显示脊骨、关节。

青白玉兽首觽

明(1368-1644)

北京海淀青龙桥董四墓村出土

玉觽始于新石器时期,它是一种角形器,最初,古人把它作为随身携带用来解开绳结或其他用途的小型工具,多数由角骨制成。汉代以后,玉觽主要用于佩饰。此件玉觽上端为变异的兽首,雕琢三道深弦纹显示颈部,反映出明代玉雕追求粗旷写实的风格。

白玉飞天

明(1368-1644)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唐代佛教盛行,玉器中出现了飞天的新造型。此玉飞天镂空加阴刻琢制,身下是透雕的如意祥云,面部表情生动,造型丰满飘逸。

白玉花蝶纹扁簪

明(1368-1644)

明代玉簪十分兴盛,有后妃玉簪和民间玉簪两大类,后妃玉簪利用玉、珠、宝、金、银贵重材料,工艺精细;民间玉簪常用青白玉琢

成,簪头变化多端。此玉簪上端镂雕宝瓶、花草和蝴蝶,一圆凹为掏耳,下端簪柄尖细,琢刻精细剔透。

青玉麻花镯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青玉双龙镯

明(1368-1644)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青玉双凤镯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白玉葫芦坠

清(1644-1911)

青玉镂空鱼穿荷花饰 清(1644-1911)

白玉“吉庆有馀”牌 清(1644-1911)

青玉“子孙万代”簸箕纹盒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青玉勾莲纹镂空香囊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黄玉夔龙纹勒子

清(1644-1911)

北京海淀颐和园出土

白玉龙凤纹扁方

清(1644-1911)

镶金翠翎管(左)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翎管是清代官员冠帽上戴羽翎时插羽的用器。

白玉翎管(中)

清(1644-1911)

北京西郊万寿路出土

青玉翎管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白玉火焰纹梵文饰

明(1368-1644)

北京朝阳清墓出土

白玉秋叶螳螂佩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白玉孔雀开屏饰件

元(1271-1368)

北京海淀出土

青白玉花鸟纹嵌饰

元(1271-1368)

白玉仕女带饰

元(1271-1368)

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

玉带饰镂雕孔洞为地子,平雕两仕女,单阴线刻眉、眼、口,双阴线刻琢衣裙褶纹,线条流畅飘逸。依据仕女足下残留的边框,推断为带饰残片。

首都博物馆的文物精品

我看过的首博固定展览有:

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

书房珍玩精品展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

北京文物精品展

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展

08年看过的临时性展览有:

古希腊竞争精神展

长江文明展

白玉三羊

清 乾隆(1736-1795)

北京海淀圆明园出土

此作品为一只嘴衔灵芝的回首山羊,山羊身上分别浮雕两只小山羊,神态自然,是清代常见的“三阳开泰”吉祥作品。

碧玉太狮少狮

明(1368-1644)

北京海淀圆明园遗址采集

碧玉卧牛

明(1368-1644)

青玉“福寿平安”如意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如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头部多作心形、芝形、云形,为赏玩之物。清代玉如意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祥和玉,不仅是贵族身边的宝物,也是贵族阶层相互馈赠的珍贵礼品。此玉如意为整雕过枝灵芝纹及宝瓶、蝙蝠,谐“福、寿、平安”吉祥之意。

青玉宴饮图插屏

清(1644-1911)

玉插屏是清代较为盛行的陈设品,琢制方法主要有阴线、浮雕,一般插于木座上。此玉插屏屏心两面纹饰均采用多层浮雕技法琢制,一面琢长廊、芭蕉、桂树、桌、凳、人物;一面琢山水、垂柳、小船、人物,采用远山近景法,层次分明,技法精练。

2009-02-12 23:18:35

白玉“龙凤呈祥”扁瓶

清(1644-1911)

玉瓶为圆雕仿古作品。瓶上分别浮雕凤、龙和兽首,兽首衔活环,螭龙作把,矮圈足,制作规整,抛光极好,构思巧妙,寓意“龙凤呈祥”。

碧玉灵芝双联瓶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2青玉饕餮纹双耳瓶

清 乾隆(1736-1795)

北京海淀清华大学出土

青白玉如意云纹盖瓶

明(1368-1644)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玉瓶通体镂雕如意云纹,底部有两道阳起的弦纹,底平,下以六个微微外撇的云头作足,内壁光滑,盖与钮分别碾琢,有极好的玻璃光。

青白玉凤首衔梁卣、瓶

清(1644-1911)

此套玉卣、瓶为仿古陈设器,采用平雕阳起饰花卉纹,单阴刻回纹,镂空圆柱形凤首勾梁,下配银钩。

青白玉鹭鸶衔莲荷叶形卣

清(1644-1911)

玉卣用镂雕、浮雕技法琢制,以一片硕大肥厚的荷叶翻卷成卣身,周围饰以荷叶、花蕾、莲蓬,盘曲的粗茎及藕节巧作成底,卣盖作成向下翻卷的荷叶,盖钮雕成衔荷花的鹭鸶,以活链相连。

青玉番莲纹香薰

清(1644-1911)

玉香薰盖上镂雕番莲花纹,器身外满饰相互缠绕的番莲花,细圈形平底足内,琢刻一朵盛开的番莲花。壁薄精巧,造型新奇,琢制纹饰细密剔透。

青玉番莲纹香薰

清(1644-1911)

拉近

碧玉鱼龙形花插

清(1644-1911)

玉花插为两条向上跳跃的鱼龙,龙首鱼身,透雕龙口露齿,以口作插物用,底部以单阴刻线琢出水纹,再圆雕聚成海水波涛,情趣无穷。明清时期,人们常以鱼龙的变化比喻功名、财富的飞跃发展,以此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

青玉船

清(1644-1911)

此作品立体透雕江南常见的乌篷船,竹节式船帮,帮流苏的船篷,船尾立一存水罐,船篷上阴刻“#”字底纹,船帆收于顶上,船锚收于船头。

青玉仙人出行山子

清(1644-1911)

北京海淀圆明园遗址出土

清代玉山子多以历代名画为蓝本,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将玉雕工艺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此玉山子系子玉刻,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远山近景技法。

近景

青白玉仙人出行山子

明(1368-1644)

玉山子立雕而成,以深浅浮雕和阴刻线纹等技法琢刻,一面雕山前古松、回廊、台阶,仙人持杖在前,小童紧随其后,一面雕高山、祥云、树木、双鹿。布局疏密合理,雕琢精致。

白玉莲藕荷叶形花插

清(1644-1911)

玉花插以荷叶、荷花、莲藕节相融制成,翻卷的荷叶作花插口,叶脉清晰自然,藕节巧成底托,顶端的荷花起平衡作用,器形小巧典雅。

青玉玉兰花形花插

清(1644-1911)

玉花插采用圆雕、透雕技法琢成,单阴刻线琢出叶脉,翻卷的花瓣作玉兰形花插口,谐“玉堂富贵”的美好意愿。

青玉蜓螺荷叶形花插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玉花插是花插类器物中的精品,清代玉花插造型复杂,一般有树桩式、花果式、动物式等。此件玉花插以镂空、浅浮雕技法琢制,器

身以一片荷叶卷曲成筒,一只蜻蜓落于荷叶之上,似在小憩。器底雕荷花和水草,一只田螺缓缓前爬,水底有一条小鱼觅食缓游,情趣盎然,是清代宫廷造办处玉作中常见的题材,造型奇巧,精工细琢。

白玉饕餮纹朝天冠耳炉

清 乾隆(1736-1795)

白玉双耳饕餮纹炉

清 乾隆(1736-1795)

北京海淀圆明园遗址出土

白玉饕餮纹双耳盖炉

清 乾隆(1736-1795)

玉紫檀雕松鹿三镶如意

清(1644-1911)

玉如意上分别刻有“百福”、“云蝠”、“海水”图案,及“御制”隶书填金文字:“养以万方乐无量,德因必得寿维贞”,以及“臣于敏中敬书”字样,其中“臣于敏中”为朱文,“敬书”为白文。(于敏中,清代大臣,以文章为乾隆皇帝所重。)

白玉童子牧牛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白玉小造像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玉造像背部自上而下有三个藏语文字,音译为“嗡、啊、吽”,分别代表佛的身、语、意三密,在佛像和唐卡背面经常出现,表示佛像或唐卡已经过装藏开光,具备神秘的宗教灵性和加持力量。 青玉御制诗纽

清 乾隆(1736-1795)

北京海淀清华大学出土

玉纽上琢刻乾隆御制诗,诗文为:“玉蕊香徐送,琼枝影半横。” 白玉土沁童子

明(1368-1644)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青玉仕女

明(1368-1644)

碧玉“乾隆年制”天鸡樽

清 乾隆(1736-1795)

玉樽为仿古造型,通体琢刻兽面纹、鸡纹、龙纹,天鸡背负蕉叶纹四出戟花觚,胸前阴刻篆字“乾隆年制”,整器琢、刻、碾、光各工序精湛,是清代宫廷造办处的佳作。

碧玉活链磬

清 乾隆(1736-1795)

再来一张特写

羊脂玉觽

清(1644-1911)

北京海淀颐和园出土

玉螭纹剑格

明(1368-1644)

北京海淀青龙桥董四墓村出土

用玉饰剑最早出现于西周晚期,至战国、西汉时期达到鼎盛,它是镶嵌或穿缀在剑上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玉饰,主要有剑首、剑格(剑

柄与剑锋之间的玉件)、剑彘(剑鞘上部的饰玉)、剑珌(剑鞘下端饰玉)等部件。此玉剑格高浮雕螭龙纹,单阴刻线显示脊骨、关节。

青白玉兽首觽

明(1368-1644)

北京海淀青龙桥董四墓村出土

玉觽始于新石器时期,它是一种角形器,最初,古人把它作为随身携带用来解开绳结或其他用途的小型工具,多数由角骨制成。汉代以后,玉觽主要用于佩饰。此件玉觽上端为变异的兽首,雕琢三道深弦纹显示颈部,反映出明代玉雕追求粗旷写实的风格。

白玉飞天

明(1368-1644)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唐代佛教盛行,玉器中出现了飞天的新造型。此玉飞天镂空加阴刻琢制,身下是透雕的如意祥云,面部表情生动,造型丰满飘逸。

白玉花蝶纹扁簪

明(1368-1644)

明代玉簪十分兴盛,有后妃玉簪和民间玉簪两大类,后妃玉簪利用玉、珠、宝、金、银贵重材料,工艺精细;民间玉簪常用青白玉琢

成,簪头变化多端。此玉簪上端镂雕宝瓶、花草和蝴蝶,一圆凹为掏耳,下端簪柄尖细,琢刻精细剔透。

青玉麻花镯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青玉双龙镯

明(1368-1644)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青玉双凤镯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白玉葫芦坠

清(1644-1911)

青玉镂空鱼穿荷花饰 清(1644-1911)

白玉“吉庆有馀”牌 清(1644-1911)

青玉“子孙万代”簸箕纹盒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青玉勾莲纹镂空香囊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黄玉夔龙纹勒子

清(1644-1911)

北京海淀颐和园出土

白玉龙凤纹扁方

清(1644-1911)

镶金翠翎管(左)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翎管是清代官员冠帽上戴羽翎时插羽的用器。

白玉翎管(中)

清(1644-1911)

北京西郊万寿路出土

青玉翎管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白玉火焰纹梵文饰

明(1368-1644)

北京朝阳清墓出土

白玉秋叶螳螂佩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白玉孔雀开屏饰件

元(1271-1368)

北京海淀出土

青白玉花鸟纹嵌饰

元(1271-1368)

白玉仕女带饰

元(1271-1368)

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

玉带饰镂雕孔洞为地子,平雕两仕女,单阴线刻眉、眼、口,双阴线刻琢衣裙褶纹,线条流畅飘逸。依据仕女足下残留的边框,推断为带饰残片。


相关内容

  • 市文化局2012年工作总结
  •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目标,全局干部职工苦干实干,扎实踏实,创新创优,圆满完成了全年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文化新闻出版事业取得了又好又快地协调发展。   一、xx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 ...

  •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二) 参观天津博物馆 学院: 二级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参观天津博物馆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天津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与平江道交口的银河广场上.是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及天津城市发展历史的大型艺术历史类综合 ...

  • 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 绛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收费经营的旅游景点共有两处:一处是太阴寺,另一处是紫云寺.这两处景点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也十分有限. 太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存有全国最大的独木雕释迦牟尼涅槃像,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由于原庙大部分建筑已经灭失,仅存的一 ...

  • 湖北导游词之荆州博物馆
  • 欢迎大家来到荆州这座充满古代气息的城市,大家好今天由我担任大家的导游,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导. 荆州位于长江之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三国文化的聚集地之一:同时它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今天我 ...

  • 甘肃省博物馆概况
  • 凭借甘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陇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甘肃省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共计3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1件(组),二级文物2637件(组),三级文物48241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馆藏文物以古 ...

  • 博物馆设计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
  • 博物馆设计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 当前,紧紧抓住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文化个性,是当前博物馆展览发展的基本思路,应着重强化增强博物馆展览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 一.增强博物馆展览地域文化特色理念的作用 博物馆的展览应着重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唯有把握了地域文化特色,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方能让精品更精,让弱项变强项. ...

  •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
  •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教育机构,主要是通过陈列展览向社会与公众进行宣传和展示.在新形势 F,博物馆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陈展形式,丰富陈展内容,着力办好精品陈列展览.凶为精品陈列不仅可以给观众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先 ...

  • 参观宜昌市博物馆后的心得体会
  • 参观贵州省博物馆后的心得体会 繁华的生活容易迷离人的眼睛,在都市的霓虹灯下,不免会有一种感伤,一种渴望,一种向往,想要挣脱尘世的束缚,寻觅一处安静,一种恬淡,一份和谐,体味生命的庄严与伟大--怀着这份渴望,我们在实践部负责人领导下,我们来到了宜昌市博物馆.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宜昌市博物馆. 也许,来宜昌 ...

  • 西安 陕西历史博物馆精品
  •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陕西历史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