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课程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课程学习心得

经过短暂的两周,学习了《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部分内容。最初看到课程名字的时候,觉得就是一次讲座可以完成的任务,并且认为这些内容应该是作为了解,来介绍给全体师生。也算是带着自满的心理到了课堂,当然,到最后也稍微改变了观点。下面,汇报一下学习课程中我的看法。

说实话,老师讲的内容没记住多少,印象深刻的也就那么几件事。至于老师讲到的内容,我自认为以前做的还可以:作为学生,不会的作业,尽量不抄袭别人的。只要老师亲自看得作业,尽量用心去写。也曾“心理出轨”过:想抄袭,最终没行动。作为人类一员,我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想想总体还不错。

有这样一个公式:0.9*0.9*0.9„,具体得数我忘了,总之很震撼,与1相差甚远。于是不敢保留自己的“还不错”想法,只能尽量做到最好。

现在,学生面临一些问题,时常感到三种感觉:困惑、坚持、孤独。

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人之为人,何以为人?说一下我的理解吧,我觉得就是那份独立于天地之间,无愧于心的坦荡吧。我在有些方面确实坦荡,但不完全是,实际行动还差得远。比如我吸烟,很明显危害环境,甚至影响他人健康;我洗衣服时很浪费水等等。一直也在纠结之中,有时候明明稍微顾忌一下自己的利益,或者说自私一点,可以省很多麻烦,自己却去遵守规范。又或者明明知道不对,为了某些目的,也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虽然现在能力较小,即使危害社会也没有多大,但这只是程度而已。所谓善欲人知不为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印象很深的例子是:远华国际走私案的赖昌星,此人小学水平,收买贪官无数,他最怕的是一个人没有爱好,不管是钱、色还是物,只要这个人有爱好,他全都能满足。当然,试想,作为常人的我,也一般不会经得起诱惑。一直在考虑的事情是:我的价格是多少?我能把自己出卖多少钱,或者我的底线是什么?很难想象如果我在某次考试或者竞赛中如果获得名次,将会得到的东西很多的时候,我会不会作弊,会不会出卖自己的道德。往近了说,研究生升学考试,如果我差点考上,并且有机会作弊,我会不会出卖自己的良心。当然现在回答是不会,也许通过这次考试对我的个人发展真的很有帮助,甚至改变命运,造福社会;又或者我通过不正当手段把别人挤下去,别人的命运因此而沉沦呢?

好多困惑,究竟该不该做,假设当年马云通过不正当机会出国,认识到了互联网,回国创业改变国貌,那这种不正当是否又是合理的。就像哈弗大学公开课中,该不该用一个人的生命去换取5个人的生命?不该?已经死的人的器官,真的可以帮助那5个人重获生命,但是谁能说这样做是正确的。若干年后,这5个人其中的某一个人,往坏了说也许会危害他人,往好了说是为人类做出贡献,谁能说的明白?

究竟该不该做,怎么做?我以前时常以年长的“身份”去“教育”别人,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我的朋友)不好好学习,虽然我学习也不够刻苦。一般情况是别人领情,或者真的需要我去督促。也有的情况是他痛苦,我也伤心。直到我遇见我的大学同学,我还一直这样做。后来因为考研需要集中精神,没时间去管别人,也有原因是疲倦了,不想管了,也不是我的烦恼,我干嘛自找麻烦。然后

就明白,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都有自己要体验的阶段,都有自己命里的定数。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是加上“你”,显的你特别重要了,其实浪子回头是因为累了,倦了,也只有自己真正明白了,才是真正的大功告成,发生由内到外的蜕变。我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然后就更加“自闭”,不去理会那么多事。

说到多事,想起了当今最盛行的“扶老人”时间,彭宇案,我们真的不明白彭宇到底是否被冤枉,如果我是当事人呢?做了好事,却要被冤枉,尤其是还要赔偿。得不偿失。试问谁还敢去做这些事,我以前说敢,因为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乐于助人,我也一直在做。但是,随着长大,随着见的事越来越多,变得更加畏首畏尾。不过不去帮忙也对,这种畸形“产业”真的该消失。一句话:不要惹不必要的麻烦。这让我足以远离扶老人这种有爱心的事。真不扶吗?真不扶。不敢啊。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在哪里?拍照之后再帮忙?学会保护自己?为什么这个生活环境这么复杂,做好事都要保护自己?那干嘛多此一举?

中国人聪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论在哪个方面,只要政策出台,下面立刻就有相应的见缝插针出现。我曾经想过无数种改变中国当今问题现状的方法,但答案真的总比问题多,说高考不公平?试问像我这类没有天赋,又没有符文的小人物都算不上的贫民怎么改变自己?我有责任感,我有爱心,我能付出,我有毅力。。。。。。所以说高考在本省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竞争方式了。因此,我又觉得,有时候现在这样挺好,至少,我在一些过来人的基础上,避免走弯路,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改善?只要不变的更差,我就很满足了。有个稳定的工作,没什么特别严重的困难,这是80%国人的想法。其实,我能达到也就不错了,只不过,我比更多人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我付出了努力要的是更好的生活,更稳定健康的社会。却又懒的去改变,无为而治?也不对,应该做的更多是联系现实与普及道德教育。这样来说,这节课,真的有必要,何止是该成为课程,简直应该让所有人学习。

下一点是坚持,我虽然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不情愿,但是还在坚持做该做的事。比如帮助别人,虽然帮助的范围圈子小了些。因为我尝试过自己的一片天地,那样更多的是孤独,或者寂静的可怕。假期没有学习任务的时候,我就一个人,特别安静,与别人沟通的是日常的琐碎事情。又不愿意去做没有收获的好事,特别难受。我找我的朋友喝酒,聊天。他给我推荐《弟子规》,自从读了《弟子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上5楼不费劲儿。哈哈,玩笑。不过精神状态确实变得很好了。有这样几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清代少年儿童读物,之前我的叔叔给推荐过,没想到去读。同学又给推荐,并且给我当场背诵了几段,我才去读。不用考虑为什么,不用考虑会怎样,你只要按照上面说的去做,就行了。这是我们该遵守的,就像学生守则一样。

后来虽然有些问题,但是最终也不是大的困惑,因为不用思考,书上面说了我就做就可以了。 上课时,老师第一节课提到全球性问题,说实话,挺震撼,挺感动,挺高兴。因为看到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也很揪心;看到老师能给我们展示这些,说明老师们肯定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上一届,下一届,肯定都知道这些问题,也都会受到老师的鼓舞,努力去做改变现状的事;同时,我也发现了,我的周围原来还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在保护着整个地球,让我从身边找到了动力。真的也算很开心了。

其实常有的感觉也就这几种,前一段时间,跟大学同学一起吃饭,提到了一个问题,在第一次作业中也说过这个问题,就是公平与公正,何谓公平,大概意

思就是平均,比如每人都分到一个大小差不多的好梨,不论贡献大小。这也是咱社会主义追求的吧。公正呢?这正是现在都能做到的,根据贡献大小,分配劳动成果。由此可见,公平与公正是很难兼顾的。平均主义与公平差距,哪个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在考研复习政治期间,书上提到共产主义:没有战争,没有贫穷,没有剥削,物质财富极其丰富。很难想象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多久,甚至能否实现。没有贫穷这个可以理解,没有剥削也可以理解,但是没有战争(争斗)就不能理解了,试问今天除了经济因素,真的没有战争吗?自觉到不与别人争斗,这个不难,关键是能否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很明显不能。尤其是非理性,甚至非合法的需求。这是很难得到满足的。

其实有时候真的很迷茫,为何我们会朝着一个不能实现的目标去努力,为什么提出那么多实现不了的口号。但有没有自己的合理见解,只是在像读《弟子规》一样,去做这些事。

曾经负责某件事,得到否认的时候,就很郁闷,常反问:你有更好的建议吗?你的建议全面吗?没有就不要反对。其实有些极端了,提意见还是不错的。中国的教育是批评式的,很少对人有肯定的赞扬,以鼓舞促进其良好行为。这就会造成许多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做到自己受教育时的想法,就像爱莲说中提到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发现越是无知越是缺乏谦逊的品质,过于谦逊又不能促进发展。高中毕业后,我始终难以走进KTV,因为我觉得那不是学生该在的地方。终于有一天,跟着进去了,一个同学说,出去了认真做该做的事就行了,想想也对,该做的事做好就行了,其余的只不过是插曲。前一段时间,听了介绍王越校长的报告会,他从不参加宴请,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虽然不敢用“奇葩”去形容一个受尊重的前辈,不过也够个性了。很多时候在犹豫,或者在选择,该不该这样、那样做。也可以说,价值观没有真正形成。对政治感到无力,也不敢去轻易从事,因为怕搞出乱子,给自己找麻烦。

非常尊敬的一个人:刘同,光线传媒事业部副总裁,他说你不敢是因为怕无法收场,只是你不够强大。但是没说怎么去变得强大,即使变得强大,那是否是真的可以按照自己想法,不用考虑其他的呢?这只是个人的自由,远远不够。很难去分辨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合适的。唯有心里承载着那份高尚的品德,去做现实中的事,这就是第三个问题,孤独。

最羡慕的人是段誉,镇南王世子。他不用考虑很多事,直接做喜欢的就可以了。我们普通人却要在生活中挣扎,这种感觉就像:白天你穿着超人的衣服拯救世界,晚上要呆在贫民窟吃着难以下咽的饭菜,快乐并痛苦的生活着。在现实中,某天,也许坚持到难以忍受,这时候不妨给自己点鼓励。就像考研时期,那时候有的科目复习不全面,或者复习不好,累了倦了,就会想到,假设今天考研已经结束,并且没考上,以后做再多也只能等待下一次。回想曾经的现在,是否应该好好努力。我们怀着梦想在奋斗,当有一天实现梦想之后,回想今天,就不会有那么多愁苦了,当下应该做的是,全力以赴,争取早日实现梦想。

关于课程心得只明确提到一次,很荣幸能知道,还有许多人,尤其是比我优秀很多的人,都在关注世界,都在为维护人类长期发展事业做贡献。原来做好事并不孤独,还有很多人与我们同行。于复杂环境之中找到一个归属,一个组织,这对于公益事业者来说,是最大的幸运。

对上述问题的疑问,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消失,但是,更加坚定了那份坚守。该做的,始终要做,总不至于让心灵负累。改变想法的途径,最简单的是灌输,就像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当教育程度普及到人人都能接受的程度,距

离初级的共产主义也就不远了。把人们维系到一起的因素,除了利益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价值观的发展在于与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进行沟通,相互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做到公正,还是可以实现的。

教育问题中,教育方式的问题一时也无法改变,但是内容和时间安排却不敢恭维。从小应该背诵的是类似《弟子规》的道德读物,而非意识形态读物。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能力越大,具备的道德水平应该也就越高,以此来化解能力强大的优越感。比如原子弹掌握在何人手中用于何种处理方式,这绝对是能力外的道德问题。

喜欢韩寒的独立,有时候态度虽然有些难以接受,但也是一种应该存在观点。关于娱乐明星的各种问题,实在是过于频繁的发生。也难怪很多人表示气愤,作为公众人物,或者说给大家在某些方面充当老师来解惑的这样一个角度,他们的迷失,确实会造成集体失望的态度。但是作为一个常人来说,人无完人,不能按照特别严格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方面,尤其是个人问题。只要没有利用大家的关注来大肆宣扬,就可以接受。什么原谅不原谅的话,觉得很幼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违法的受法律制裁,其正当方面应该受到人们的维护。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不应该去约束别人无关紧要的方面。更多的应该是向他人学习。

关于学书方面的问题还接触较少,不方便说太多,当时关于错误问题,有个老师曾讲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写字难看,不完全怨学生自己。稍微犯错误就罚抄写N遍,孩子都有玩儿的天性,谁会认真写啊?这种观点倒也对,这是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去光明正大的“发扬”缺点,而是应该弥补,毕竟是自己的问题。即使别人造成的,自己也要去改变。我们所说的教育问题(素质教育),以及延展出来的其他问题,如果在我们身上体现,那也是我们自己的责任,问题出现了,修改就行了,何必抓着不放,给别人看缺点呢?

当然,纵有千万种想法与态度,也只是通往理想世界的一些牢骚。唯有脚踏实地,改正目前没做好的,朝着合适的发展道路,做好该去努力的,就行了。至于其中的插曲,那是每个人道路上的不同的彩虹而已。最大的收获就是老师的态度与做法。老师都在以身作则了,作为学生哪有不跟着行动的道理。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课程学习心得

经过短暂的两周,学习了《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部分内容。最初看到课程名字的时候,觉得就是一次讲座可以完成的任务,并且认为这些内容应该是作为了解,来介绍给全体师生。也算是带着自满的心理到了课堂,当然,到最后也稍微改变了观点。下面,汇报一下学习课程中我的看法。

说实话,老师讲的内容没记住多少,印象深刻的也就那么几件事。至于老师讲到的内容,我自认为以前做的还可以:作为学生,不会的作业,尽量不抄袭别人的。只要老师亲自看得作业,尽量用心去写。也曾“心理出轨”过:想抄袭,最终没行动。作为人类一员,我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想想总体还不错。

有这样一个公式:0.9*0.9*0.9„,具体得数我忘了,总之很震撼,与1相差甚远。于是不敢保留自己的“还不错”想法,只能尽量做到最好。

现在,学生面临一些问题,时常感到三种感觉:困惑、坚持、孤独。

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人之为人,何以为人?说一下我的理解吧,我觉得就是那份独立于天地之间,无愧于心的坦荡吧。我在有些方面确实坦荡,但不完全是,实际行动还差得远。比如我吸烟,很明显危害环境,甚至影响他人健康;我洗衣服时很浪费水等等。一直也在纠结之中,有时候明明稍微顾忌一下自己的利益,或者说自私一点,可以省很多麻烦,自己却去遵守规范。又或者明明知道不对,为了某些目的,也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虽然现在能力较小,即使危害社会也没有多大,但这只是程度而已。所谓善欲人知不为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印象很深的例子是:远华国际走私案的赖昌星,此人小学水平,收买贪官无数,他最怕的是一个人没有爱好,不管是钱、色还是物,只要这个人有爱好,他全都能满足。当然,试想,作为常人的我,也一般不会经得起诱惑。一直在考虑的事情是:我的价格是多少?我能把自己出卖多少钱,或者我的底线是什么?很难想象如果我在某次考试或者竞赛中如果获得名次,将会得到的东西很多的时候,我会不会作弊,会不会出卖自己的道德。往近了说,研究生升学考试,如果我差点考上,并且有机会作弊,我会不会出卖自己的良心。当然现在回答是不会,也许通过这次考试对我的个人发展真的很有帮助,甚至改变命运,造福社会;又或者我通过不正当手段把别人挤下去,别人的命运因此而沉沦呢?

好多困惑,究竟该不该做,假设当年马云通过不正当机会出国,认识到了互联网,回国创业改变国貌,那这种不正当是否又是合理的。就像哈弗大学公开课中,该不该用一个人的生命去换取5个人的生命?不该?已经死的人的器官,真的可以帮助那5个人重获生命,但是谁能说这样做是正确的。若干年后,这5个人其中的某一个人,往坏了说也许会危害他人,往好了说是为人类做出贡献,谁能说的明白?

究竟该不该做,怎么做?我以前时常以年长的“身份”去“教育”别人,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我的朋友)不好好学习,虽然我学习也不够刻苦。一般情况是别人领情,或者真的需要我去督促。也有的情况是他痛苦,我也伤心。直到我遇见我的大学同学,我还一直这样做。后来因为考研需要集中精神,没时间去管别人,也有原因是疲倦了,不想管了,也不是我的烦恼,我干嘛自找麻烦。然后

就明白,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都有自己要体验的阶段,都有自己命里的定数。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是加上“你”,显的你特别重要了,其实浪子回头是因为累了,倦了,也只有自己真正明白了,才是真正的大功告成,发生由内到外的蜕变。我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然后就更加“自闭”,不去理会那么多事。

说到多事,想起了当今最盛行的“扶老人”时间,彭宇案,我们真的不明白彭宇到底是否被冤枉,如果我是当事人呢?做了好事,却要被冤枉,尤其是还要赔偿。得不偿失。试问谁还敢去做这些事,我以前说敢,因为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乐于助人,我也一直在做。但是,随着长大,随着见的事越来越多,变得更加畏首畏尾。不过不去帮忙也对,这种畸形“产业”真的该消失。一句话:不要惹不必要的麻烦。这让我足以远离扶老人这种有爱心的事。真不扶吗?真不扶。不敢啊。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在哪里?拍照之后再帮忙?学会保护自己?为什么这个生活环境这么复杂,做好事都要保护自己?那干嘛多此一举?

中国人聪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论在哪个方面,只要政策出台,下面立刻就有相应的见缝插针出现。我曾经想过无数种改变中国当今问题现状的方法,但答案真的总比问题多,说高考不公平?试问像我这类没有天赋,又没有符文的小人物都算不上的贫民怎么改变自己?我有责任感,我有爱心,我能付出,我有毅力。。。。。。所以说高考在本省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竞争方式了。因此,我又觉得,有时候现在这样挺好,至少,我在一些过来人的基础上,避免走弯路,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改善?只要不变的更差,我就很满足了。有个稳定的工作,没什么特别严重的困难,这是80%国人的想法。其实,我能达到也就不错了,只不过,我比更多人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我付出了努力要的是更好的生活,更稳定健康的社会。却又懒的去改变,无为而治?也不对,应该做的更多是联系现实与普及道德教育。这样来说,这节课,真的有必要,何止是该成为课程,简直应该让所有人学习。

下一点是坚持,我虽然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不情愿,但是还在坚持做该做的事。比如帮助别人,虽然帮助的范围圈子小了些。因为我尝试过自己的一片天地,那样更多的是孤独,或者寂静的可怕。假期没有学习任务的时候,我就一个人,特别安静,与别人沟通的是日常的琐碎事情。又不愿意去做没有收获的好事,特别难受。我找我的朋友喝酒,聊天。他给我推荐《弟子规》,自从读了《弟子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上5楼不费劲儿。哈哈,玩笑。不过精神状态确实变得很好了。有这样几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清代少年儿童读物,之前我的叔叔给推荐过,没想到去读。同学又给推荐,并且给我当场背诵了几段,我才去读。不用考虑为什么,不用考虑会怎样,你只要按照上面说的去做,就行了。这是我们该遵守的,就像学生守则一样。

后来虽然有些问题,但是最终也不是大的困惑,因为不用思考,书上面说了我就做就可以了。 上课时,老师第一节课提到全球性问题,说实话,挺震撼,挺感动,挺高兴。因为看到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也很揪心;看到老师能给我们展示这些,说明老师们肯定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上一届,下一届,肯定都知道这些问题,也都会受到老师的鼓舞,努力去做改变现状的事;同时,我也发现了,我的周围原来还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在保护着整个地球,让我从身边找到了动力。真的也算很开心了。

其实常有的感觉也就这几种,前一段时间,跟大学同学一起吃饭,提到了一个问题,在第一次作业中也说过这个问题,就是公平与公正,何谓公平,大概意

思就是平均,比如每人都分到一个大小差不多的好梨,不论贡献大小。这也是咱社会主义追求的吧。公正呢?这正是现在都能做到的,根据贡献大小,分配劳动成果。由此可见,公平与公正是很难兼顾的。平均主义与公平差距,哪个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在考研复习政治期间,书上提到共产主义:没有战争,没有贫穷,没有剥削,物质财富极其丰富。很难想象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多久,甚至能否实现。没有贫穷这个可以理解,没有剥削也可以理解,但是没有战争(争斗)就不能理解了,试问今天除了经济因素,真的没有战争吗?自觉到不与别人争斗,这个不难,关键是能否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很明显不能。尤其是非理性,甚至非合法的需求。这是很难得到满足的。

其实有时候真的很迷茫,为何我们会朝着一个不能实现的目标去努力,为什么提出那么多实现不了的口号。但有没有自己的合理见解,只是在像读《弟子规》一样,去做这些事。

曾经负责某件事,得到否认的时候,就很郁闷,常反问:你有更好的建议吗?你的建议全面吗?没有就不要反对。其实有些极端了,提意见还是不错的。中国的教育是批评式的,很少对人有肯定的赞扬,以鼓舞促进其良好行为。这就会造成许多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做到自己受教育时的想法,就像爱莲说中提到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发现越是无知越是缺乏谦逊的品质,过于谦逊又不能促进发展。高中毕业后,我始终难以走进KTV,因为我觉得那不是学生该在的地方。终于有一天,跟着进去了,一个同学说,出去了认真做该做的事就行了,想想也对,该做的事做好就行了,其余的只不过是插曲。前一段时间,听了介绍王越校长的报告会,他从不参加宴请,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虽然不敢用“奇葩”去形容一个受尊重的前辈,不过也够个性了。很多时候在犹豫,或者在选择,该不该这样、那样做。也可以说,价值观没有真正形成。对政治感到无力,也不敢去轻易从事,因为怕搞出乱子,给自己找麻烦。

非常尊敬的一个人:刘同,光线传媒事业部副总裁,他说你不敢是因为怕无法收场,只是你不够强大。但是没说怎么去变得强大,即使变得强大,那是否是真的可以按照自己想法,不用考虑其他的呢?这只是个人的自由,远远不够。很难去分辨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合适的。唯有心里承载着那份高尚的品德,去做现实中的事,这就是第三个问题,孤独。

最羡慕的人是段誉,镇南王世子。他不用考虑很多事,直接做喜欢的就可以了。我们普通人却要在生活中挣扎,这种感觉就像:白天你穿着超人的衣服拯救世界,晚上要呆在贫民窟吃着难以下咽的饭菜,快乐并痛苦的生活着。在现实中,某天,也许坚持到难以忍受,这时候不妨给自己点鼓励。就像考研时期,那时候有的科目复习不全面,或者复习不好,累了倦了,就会想到,假设今天考研已经结束,并且没考上,以后做再多也只能等待下一次。回想曾经的现在,是否应该好好努力。我们怀着梦想在奋斗,当有一天实现梦想之后,回想今天,就不会有那么多愁苦了,当下应该做的是,全力以赴,争取早日实现梦想。

关于课程心得只明确提到一次,很荣幸能知道,还有许多人,尤其是比我优秀很多的人,都在关注世界,都在为维护人类长期发展事业做贡献。原来做好事并不孤独,还有很多人与我们同行。于复杂环境之中找到一个归属,一个组织,这对于公益事业者来说,是最大的幸运。

对上述问题的疑问,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消失,但是,更加坚定了那份坚守。该做的,始终要做,总不至于让心灵负累。改变想法的途径,最简单的是灌输,就像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当教育程度普及到人人都能接受的程度,距

离初级的共产主义也就不远了。把人们维系到一起的因素,除了利益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价值观的发展在于与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进行沟通,相互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做到公正,还是可以实现的。

教育问题中,教育方式的问题一时也无法改变,但是内容和时间安排却不敢恭维。从小应该背诵的是类似《弟子规》的道德读物,而非意识形态读物。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能力越大,具备的道德水平应该也就越高,以此来化解能力强大的优越感。比如原子弹掌握在何人手中用于何种处理方式,这绝对是能力外的道德问题。

喜欢韩寒的独立,有时候态度虽然有些难以接受,但也是一种应该存在观点。关于娱乐明星的各种问题,实在是过于频繁的发生。也难怪很多人表示气愤,作为公众人物,或者说给大家在某些方面充当老师来解惑的这样一个角度,他们的迷失,确实会造成集体失望的态度。但是作为一个常人来说,人无完人,不能按照特别严格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方面,尤其是个人问题。只要没有利用大家的关注来大肆宣扬,就可以接受。什么原谅不原谅的话,觉得很幼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违法的受法律制裁,其正当方面应该受到人们的维护。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不应该去约束别人无关紧要的方面。更多的应该是向他人学习。

关于学书方面的问题还接触较少,不方便说太多,当时关于错误问题,有个老师曾讲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写字难看,不完全怨学生自己。稍微犯错误就罚抄写N遍,孩子都有玩儿的天性,谁会认真写啊?这种观点倒也对,这是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去光明正大的“发扬”缺点,而是应该弥补,毕竟是自己的问题。即使别人造成的,自己也要去改变。我们所说的教育问题(素质教育),以及延展出来的其他问题,如果在我们身上体现,那也是我们自己的责任,问题出现了,修改就行了,何必抓着不放,给别人看缺点呢?

当然,纵有千万种想法与态度,也只是通往理想世界的一些牢骚。唯有脚踏实地,改正目前没做好的,朝着合适的发展道路,做好该去努力的,就行了。至于其中的插曲,那是每个人道路上的不同的彩虹而已。最大的收获就是老师的态度与做法。老师都在以身作则了,作为学生哪有不跟着行动的道理。


相关内容

  •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系列讲座之心得体会
  •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系列讲座之心得体会 2013级社会学 陈元园 一."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系列讲座之内容回顾 (一)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林之达研究员 长期从事传播学和传播心理学领域研究.我院新闻专业硕士生导师林之达研究员于2013年9月17日上9:00在 ...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课程学习心得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课程学习心得 2013年12月21日上午我们化学与化工院开始了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课程的学习.上午是朱必学院长和王海燕老师带来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宣讲会以及观看科学道德教育片.通过宣讲会我深深感受到了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了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观看了科 ...

  •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 ...

  • 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学习心得
  • 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学习心得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教育.学术.研究,既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也是艰苦的事业.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 ...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显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最高端,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必须加强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这是研究生教育中一项最重要.最基础.最紧迫的工作,不仅关系人才培 ...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在听过林院长.于书记.龚晓宽教授关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讲座报告,并观看电影<钱学森>之后,我感触良多,并开始反思自己对于科学.学术的态度. 近几年来,我国的科研不端案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本该十分纯洁的象牙塔中也出现了 ...

  • 学术诚信系列活动内容
  • 学术诚信具体活动内容与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一:问卷调查 主题:高等学校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内容:10~20个关于学术诚信的题目 形式:采用纸质文档,由学术部统一分发和收取 对象:软件学院全体研究生 时间:2014年11月 地点:软件学院 说明: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 ...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 2012年12月16日,我校展开了一系列提高学术道德.改善学风建设的宣讲和汇报活动,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深刻了解提高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学术生涯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场生动又深刻的报告会中,我作为今年新入学的一名硕士生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 ...

  •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体会
  • 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