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刃:中国历史上真的没有农民起义吗?

发布时间:2014-01-24 13:55 作者:楚刃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669次

忽然翻到《共识网》2011年5月21日龚英辅先生的文章,即《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农民起义》,反倒是夜不能寐,实在想不通:中国历史上真的没有农民起义吗?既然是要“在大变革中求得共识”,那就不揣冒昧,谈点浅见,以求教于诸位先生。

首先,什么叫农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说:农民是“长时期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不久的《辞海》缩印本也认为,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现代的百度网回答的更直接:“农民”不就是以农为生的种田人吗?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除了地主、农民两大主要阶级之外,当然还有士、农、工、商以至军人、家奴、娼妓等等分法,但那都是从阶层角度、从职业角度来分,很难把归入阶级的范畴。不能把大的阶级划分,与临时性的阶层变化、职业变换混为一谈。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的阶级是地主和农民阶级,皇帝是最大的地主,你不能说他是皇帝阶级;手工作坊者也是务工,但很难归入工人阶级。农民的特点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并且是是以农为生的种田人。不能说他们出去卖了点土产品,当了几年兵,教了几年书,就不是农民阶级了。如果那样的话,当今中国的农民工,既是农民,又在务工;有工务工,无工务农;到底是农民呢,还是工人呢,那就看以什么职业为主了。如果这个论点成立的话,那么中国历史上的陈胜、吴广、王仙芝、黄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等,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具体职业,而且不断变换,但大体都是归入农民这样一个阶级的。

而且,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般都是农民中稍有文化的人发动的。成天务农,大字不识的农民,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只能逆来顺受而不会起义。因为只有既受不了残酷的封建压迫,又有点文化知识,有点反抗意识的农民,才有可能发动或领导农民起义。著名的水浒梁山,大都是“逼上梁山”的官吏、军人、贼寇,只有“阮氏”兄弟等才是真正的劳动者,而且是以打鱼为生。但是他们都听晁盖、宋江这些庄主、书吏的,你能说梁山不是农民起义吗?在当代,毛泽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农民革命论:中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动力,是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而这个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领导人先后是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王明、毛泽东等等。这些人谁是长期种地为生的人?除了毛泽东早年还在农民中待过,其余的大都是早早生活在城市中的。但这些都改变不了“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当前我国封建主义残余思想还很严重,当前腐败主要还是封建特权思想,所谓资产阶级享乐主义不过是诱因罢了。

其次,不能简单理解农民诉求。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都是以农民的诉求来发动的,唐末黄巢提出的“天补均平”、 宋代钟相、杨么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李自成宣传的“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洪秀全宣传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等,那一条不是当时农民的诉求?应当说,历代中国农民起义,不但顺应当时农民的诉求,而其也确实满足了农民一些诉求。如果长时期忽悠农民的诉求,那起就会很快露馅和失败的。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攻下隋朝最大的粮仓--兴洛仓,“开仓恣民所到,老弱襁负,道路相属”。朱元璋最憎恶贪污,每当他想起那袋该发给自己的赈灾粮食被官吏贪污,导致父母饿死的情景,就会忍不住咬牙切齿,把贪官扒皮抽筋。据统计,因贪污受贿被朱元璋杀死的贪官有几万人。

但是,农民又是小生产者,有自私、保守的一面,特别是混迹其中的野心家,老想着“打倒皇帝做皇帝”。陈胜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黄巢诗曰:“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就是这种心理的暴露。当然这已经不是农民的诉求,而是农民小生产者的另一面,即自私、保守一面的体现。郭沫若先生当年曾写过《甲申三百年祭》,写到起义军“进了北京以后,自成便进了皇宫。丞相牛金星所忙的是筹备登基大典,招揽门生,开科选举。将军刘宗敏所忙的是拶挟降官,搜括赃款,严刑杀人。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象以为天下就已经太平了的一样。”结果满清强敌与汉奸吴三桂内外勾结,彻底颠覆了农民起义刚刚建立的政权。毛泽东很重视这篇文章,当时在延安就把它列为整风文献。1949年3月23日在前往北平时,毛主席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也是我们要接受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坚决地反对当前高压不退的腐败现象的原因。

最后,有人说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历史都是书写者根据其理解和想法去编写的历史。现在说到“农民起义”,是当代书写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这个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要做一定的分析。中国历史上有绵延不断的修史传统,左丘明盲而作《左传》、司马迁愤而著《史记》,都是贯穿了他们的理解的。司马迁写《史记》,就说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怎么能不包含他的理解呢?比如把刘邦写成地痞,把项羽写成英雄,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史学又是一门大学问,提倡治史应俱备才、学、识、德,这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唐代的历史学家刘知几提出才、学、识三长之说,清代学者章学诚又提出“史德”之说,认为“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史德是对历史学家人品、道德、修养的要求,就是“著书者之心术也”,所以历史也不是能随心所欲任意乱写的。

现实中也有人对治史不负责任,但毕竟不是史学的主流。有人说胡适先生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又有人说胡适先生没有说过这个话。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这句话出自胡适的名文《实验主义》,最初发表在《新青年》上,原话是:“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胡适作品集》第四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6年10月)其实,胡适先生在这里是说哲学的,不是说历史的。胡适是很实事求是的人,他对历史的态度非常认真,最提倡说话要有证据。但在现实中确有一些人对治史不负责任,笔者亲自看到一部文革前已经出版的史学著作,文革中全书改写并加上毛泽东语录重新出版,这就不光是个人认识,而且是受政治影响了。这应当是史学研究的个例或瑕疵,万不可就此认为历史可以任意乱写,说什么“所谓”农民起义“是一个伪命题。”。

2014年1月24日

来源: 共识网-作者赐稿 | 责任编辑:向异

发布时间:2014-01-24 13:55 作者:楚刃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669次

忽然翻到《共识网》2011年5月21日龚英辅先生的文章,即《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农民起义》,反倒是夜不能寐,实在想不通:中国历史上真的没有农民起义吗?既然是要“在大变革中求得共识”,那就不揣冒昧,谈点浅见,以求教于诸位先生。

首先,什么叫农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说:农民是“长时期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不久的《辞海》缩印本也认为,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现代的百度网回答的更直接:“农民”不就是以农为生的种田人吗?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除了地主、农民两大主要阶级之外,当然还有士、农、工、商以至军人、家奴、娼妓等等分法,但那都是从阶层角度、从职业角度来分,很难把归入阶级的范畴。不能把大的阶级划分,与临时性的阶层变化、职业变换混为一谈。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的阶级是地主和农民阶级,皇帝是最大的地主,你不能说他是皇帝阶级;手工作坊者也是务工,但很难归入工人阶级。农民的特点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并且是是以农为生的种田人。不能说他们出去卖了点土产品,当了几年兵,教了几年书,就不是农民阶级了。如果那样的话,当今中国的农民工,既是农民,又在务工;有工务工,无工务农;到底是农民呢,还是工人呢,那就看以什么职业为主了。如果这个论点成立的话,那么中国历史上的陈胜、吴广、王仙芝、黄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等,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具体职业,而且不断变换,但大体都是归入农民这样一个阶级的。

而且,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般都是农民中稍有文化的人发动的。成天务农,大字不识的农民,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只能逆来顺受而不会起义。因为只有既受不了残酷的封建压迫,又有点文化知识,有点反抗意识的农民,才有可能发动或领导农民起义。著名的水浒梁山,大都是“逼上梁山”的官吏、军人、贼寇,只有“阮氏”兄弟等才是真正的劳动者,而且是以打鱼为生。但是他们都听晁盖、宋江这些庄主、书吏的,你能说梁山不是农民起义吗?在当代,毛泽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农民革命论:中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动力,是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而这个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领导人先后是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王明、毛泽东等等。这些人谁是长期种地为生的人?除了毛泽东早年还在农民中待过,其余的大都是早早生活在城市中的。但这些都改变不了“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当前我国封建主义残余思想还很严重,当前腐败主要还是封建特权思想,所谓资产阶级享乐主义不过是诱因罢了。

其次,不能简单理解农民诉求。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都是以农民的诉求来发动的,唐末黄巢提出的“天补均平”、 宋代钟相、杨么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李自成宣传的“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洪秀全宣传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等,那一条不是当时农民的诉求?应当说,历代中国农民起义,不但顺应当时农民的诉求,而其也确实满足了农民一些诉求。如果长时期忽悠农民的诉求,那起就会很快露馅和失败的。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攻下隋朝最大的粮仓--兴洛仓,“开仓恣民所到,老弱襁负,道路相属”。朱元璋最憎恶贪污,每当他想起那袋该发给自己的赈灾粮食被官吏贪污,导致父母饿死的情景,就会忍不住咬牙切齿,把贪官扒皮抽筋。据统计,因贪污受贿被朱元璋杀死的贪官有几万人。

但是,农民又是小生产者,有自私、保守的一面,特别是混迹其中的野心家,老想着“打倒皇帝做皇帝”。陈胜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黄巢诗曰:“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就是这种心理的暴露。当然这已经不是农民的诉求,而是农民小生产者的另一面,即自私、保守一面的体现。郭沫若先生当年曾写过《甲申三百年祭》,写到起义军“进了北京以后,自成便进了皇宫。丞相牛金星所忙的是筹备登基大典,招揽门生,开科选举。将军刘宗敏所忙的是拶挟降官,搜括赃款,严刑杀人。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象以为天下就已经太平了的一样。”结果满清强敌与汉奸吴三桂内外勾结,彻底颠覆了农民起义刚刚建立的政权。毛泽东很重视这篇文章,当时在延安就把它列为整风文献。1949年3月23日在前往北平时,毛主席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也是我们要接受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坚决地反对当前高压不退的腐败现象的原因。

最后,有人说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历史都是书写者根据其理解和想法去编写的历史。现在说到“农民起义”,是当代书写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这个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要做一定的分析。中国历史上有绵延不断的修史传统,左丘明盲而作《左传》、司马迁愤而著《史记》,都是贯穿了他们的理解的。司马迁写《史记》,就说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怎么能不包含他的理解呢?比如把刘邦写成地痞,把项羽写成英雄,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史学又是一门大学问,提倡治史应俱备才、学、识、德,这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唐代的历史学家刘知几提出才、学、识三长之说,清代学者章学诚又提出“史德”之说,认为“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史德是对历史学家人品、道德、修养的要求,就是“著书者之心术也”,所以历史也不是能随心所欲任意乱写的。

现实中也有人对治史不负责任,但毕竟不是史学的主流。有人说胡适先生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又有人说胡适先生没有说过这个话。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这句话出自胡适的名文《实验主义》,最初发表在《新青年》上,原话是:“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胡适作品集》第四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6年10月)其实,胡适先生在这里是说哲学的,不是说历史的。胡适是很实事求是的人,他对历史的态度非常认真,最提倡说话要有证据。但在现实中确有一些人对治史不负责任,笔者亲自看到一部文革前已经出版的史学著作,文革中全书改写并加上毛泽东语录重新出版,这就不光是个人认识,而且是受政治影响了。这应当是史学研究的个例或瑕疵,万不可就此认为历史可以任意乱写,说什么“所谓”农民起义“是一个伪命题。”。

2014年1月24日

来源: 共识网-作者赐稿 | 责任编辑:向异


相关内容

  • 明朝皇帝朱元璋真的是明教人吗?
  • <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章<举火燎天何煌煌>中写道:杨逍案头有一本<明教流传中土记>,"张无忌翻开书来,但见小楷恭录,事事旁征博引.书中载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于唐武后延载元年传入中土.其时波斯人拂多诞持明教'三宗经'来朝,中国人始习此教经典- ...

  •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作业
  • 寻访名人足迹.探索历史真相 ----感知那些先驱的力量 实践内容 学生姓名 学生班级 任课教师 实践时间 游览首义纪念馆 一班 4月4日 翻开历史书,真的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而武汉这个悠久的城市在 历史的长河中真正最闪耀的,恐怕就要算辛亥革命的首义了吧,作为外省 的学生自然不会对武汉有着深入的了 ...

  • 中国古代史论文
  • 河北科技大学 中国古代史结课论文 姓名:霍佳林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自动化111班 学号:0110802106 明末那些名人史事 翻开历史长卷,让我们看一看明朝末年那些随改朝换代所发生的史事.而就在明朝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中,当时的景象可说是多潮涌动,其中主要为满清爱新觉罗氏.明末代皇帝朱由检. ...

  • [晚清七十年]读后感
  • <晚清七十年>读后感 今年时值辛亥革命一百年.近日,拜读了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感慨颇多.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在历史观上,唐德刚先生打破传统五段的历史分期法,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封建.帝制.民治.两次转型.晚清即为中国社会的第二次转型时期.与前一次中国内部发展 ...

  • 专家称[粮食法]或是大倒退
  • 国家粮食局长聂振邦日前透露,备受关注的粮食法已列入人大的立法计划,而粮食法的框架也已起草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调研.此前有内地媒体报道称,<粮食法>有望在年内出台. 恰逢今年开春以来内地北方干旱,国际粮价自去年底至今大幅上涨15%,而中国粮价也不断上涨.此前外资在内地粮油市场上的强势,亦让许 ...

  • 对等级制度的颠倒--倒金字塔形的文革
  • 作者:辛若水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10-1-17 对等级制度的颠倒--倒金字塔形的文革 辛若水 (一)对等级制度的颠倒 如果要问文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想,就是对等级制度的颠倒吧.我们知道,历来的等级制度都是金字塔形的.最高的等级是国王.皇帝或者国家元首:其次丞相以及大大小 ...

  • 张献忠陷合肥
  • 合肥有一条环城马路,恐怕是全国最美的一条马路了.路两旁层林叠翠郁郁葱葱,又有淝河萦带曲径通幽,被许多海内外游人誉之为翡翠项链.森林画廊. 环城马路原是建筑在合肥古城墙的废墟上,城墙是解放后推倒踏平的,古城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岁月,演绎了无数人间的悲壮活剧.史称合肥"江南唇齿,淮右咽喉&quo ...

  •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方案
  •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教 学 设 计 方 案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辛亥革命初中历史 1 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提供者一.教材内容分析<辛亥革命>这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 ...

  • 母猪的觉醒读后感
  • [母猪的觉醒读后感]母猪的觉醒读后感 猪肉已经是大家不可或缺食品之一,而猪从哪来? 这个问题在一般人看来,一定是不假思索的回口大骂:"还不如猪!" 抛开猪作为一个动物的生物进化史以及在中国文化概念中所引申的各种意义不谈,单就目前现代社会中猪从哪里来的问题,不免也作个简单的回顾: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