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教师技能篇:教学目标的设计

面试教师技能篇:教学目标的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后说课反思等栏目。是讲完课之后的东西,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是平日课前的、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讲课的、提纲携领的思路方案。即:课时计划,或叫做“教案”。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完成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与技能项目,通过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确定了教学的起点。至此,教学的内容、对象状态已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阐明教师通过教学而使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即要确定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工作的结果或标准具体化、明确化,为以后制订教学策略及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一、教学目标

(一) 教学目标的概念

1. 目标的层次

在学校教育中,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1)培养目标,是第一级水平的目标,它是相对抽象的、陈述较为宏观的目标,是学校教育努力实现的总目标,也是学校安排开设各种类型课程及课程领域的依据。

(2)课程目标,是第二级水平的目标,具体来说是某门课程要实现的目标,考虑不同的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把宽泛的培养目标分解得更加具体,作为课程标准。

(3)教学目标,是第三级水平的目标,是将课程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描述具体的行为结果,弓f 导教学的展开,因此称为课堂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描述的范围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是目标系统中最具体且可操作的单位。

2. 教学目标概念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是一种特殊和一般、具体结果与普通要求的关系。教学目标是一种现实,是指在具体情境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可观察、可评价的,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二教学目的是一种理想,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与指针,是普遍的、统一的、抽象的,是教学目标的概括和总结。指定教学目标是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执行课程标准的计划,及其会在学生身上出现哪些变化,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应取得什么发展。因此,课程标准和计划中的目的要求不能代替数学目标,而只能是指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 教学目标分类

教学设计工作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有两大类:

1、期待性目标

期待性目标是一种高度抽象与概括的目标,反映的是整体的教育系统任务的基本取向和对学习者发展的一种期望。

2. 达成性目标

达成性目标是一种具体的、个别性的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而使学生确实能够完成或实现。这种目标是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够实际达到的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对教学设计者来说,确定教学目标更应该侧重考虑的任务是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三) 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教学目标确定后,如何清晰、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评定。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水平或标准。

1. 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

教学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而不是“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

2.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

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分为含糊的与明确的动词。含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欣赏、喜欢、相信等; 明确的动词有∶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解决、比较等。为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设计者在表述行为目标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懂得”、“了解”这类含义模糊、难以观察的动词。因为“懂得”、“了解”这类词是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而内部心理过程无法作直接观察,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就可能有很大差别。例如,在讲授催化剂时,如果把目标表述为“学生能理解催化剂”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对催化剂到底理解了还是没理解,往往难以明确验证。但如果把目标具体化为“能按给予的条件辨别出催化剂”,“能说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化学组成和质量、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3.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往往就难以评价,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如“借助工具书”、“无需参考资料的帮助”、“根据周期表”等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或者不允许使用。如“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 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根据下列一组图,能写300字的短文”等; 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等;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4. 表现水平或标准

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二十题中至少答对十五题”,“达到90%的正确率”,“完全无误”,“一分钟内完成”等。标准的说明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也可以二者都有。一般行为标准分三类∶

(1)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例如,三分钟内解决问题。

(2)准确性,即正确操作、运算的百分比或数字。例如,回答正确率为90%。

(3)成功的特征。

例如∶

①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能说出二氧化锰在下列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主体)(条件)(行为动词)(内容)(标准)(内容)

②“在3分钟内(条件) ,学生(主体) 能算出(行为动词) 至少20道题(表现水平) ”。 需要注意的∶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可以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但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第二,教学目标表达的是基本的共同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陈述教学目标一定要遵照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要求,切不可自作主张、随心所欲。

二、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 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至少应分出两个层面,一层是总目标,即课程目标; 一层是具体目标,即课时目标。一切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课程目标的要求,课时目标是由教师开发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学生的一切,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没有扮演主角,那么教学目标就不能够实现。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 开放性原则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开放性是必然的表现形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目中有“人”。当然,教师的“导”也不应忽视,即使是放羊也应把羊引到水草丰茂处,而不是贫瘠的黄土地,更不是把他们围在水泥场里。“导”就是启发、点燃。

3. 多样性原则

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但由于教学内容不同、班级间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算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才是科学的原则。

4. 渐进性原则

新课改设置的每门学科,都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但是这些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堂课不能定太多的目标,并且也不能太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的过程,“高大全”式的课必会弄巧成拙。

5. 生成性原则

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这种调整便应是灵动、机智的。

6. 激励性原则

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除了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评和激励。事实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尊心的保护、自信心的激励,只有遵循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手段,才能保证次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 确立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1. 注意目标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

要弄清楚教学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以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说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与它相对应的最上位的是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即使是教学目标,也有不同的层级∶有学年(学期) 目标,接着是单元(主题) 目标,最后才是课时目标。由于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它的上位目标是什么,否则就无法把握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同时学科之间,或者单元之间,又构成教学目标之间的横向联系。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使教学目标在纵向上相互衔接,又要在横向上有机地配合,使教学目标产生整体效应。

2. 科学合理地确定好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三维一体,不是三足鼎立。新课程提倡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地、全面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三维目标不是三块,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不是将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

目标。课程标准或者其他研究文章,对三维目标经常分开来讲,这是表述的需要。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将他们设计为三个环节并分别操作。

3. 要把握好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预设的教学效益的底线,它不是教学结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也有可能改变) 加上生成的目标。在课程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生成性的目标,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必须注意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效果的最起码要求,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如果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过于重视生成性的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

4. 拟定弹性的教学目标

弹性有两层意思∶一是区别对待。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制,定一个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制定不同水平的弹性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都有收获。班级教学始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因此,应当确定教学目标的最低下线,并使目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二是灵活变通。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意外”。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对于这些教师应该及时调整目标,不要将教学目标视为固定不变的东西。例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 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此时就需要灵活变通。

面试教师技能篇:教学目标的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后说课反思等栏目。是讲完课之后的东西,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是平日课前的、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讲课的、提纲携领的思路方案。即:课时计划,或叫做“教案”。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完成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与技能项目,通过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确定了教学的起点。至此,教学的内容、对象状态已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阐明教师通过教学而使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即要确定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工作的结果或标准具体化、明确化,为以后制订教学策略及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一、教学目标

(一) 教学目标的概念

1. 目标的层次

在学校教育中,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1)培养目标,是第一级水平的目标,它是相对抽象的、陈述较为宏观的目标,是学校教育努力实现的总目标,也是学校安排开设各种类型课程及课程领域的依据。

(2)课程目标,是第二级水平的目标,具体来说是某门课程要实现的目标,考虑不同的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把宽泛的培养目标分解得更加具体,作为课程标准。

(3)教学目标,是第三级水平的目标,是将课程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描述具体的行为结果,弓f 导教学的展开,因此称为课堂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描述的范围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是目标系统中最具体且可操作的单位。

2. 教学目标概念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是一种特殊和一般、具体结果与普通要求的关系。教学目标是一种现实,是指在具体情境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可观察、可评价的,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二教学目的是一种理想,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与指针,是普遍的、统一的、抽象的,是教学目标的概括和总结。指定教学目标是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执行课程标准的计划,及其会在学生身上出现哪些变化,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应取得什么发展。因此,课程标准和计划中的目的要求不能代替数学目标,而只能是指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 教学目标分类

教学设计工作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有两大类:

1、期待性目标

期待性目标是一种高度抽象与概括的目标,反映的是整体的教育系统任务的基本取向和对学习者发展的一种期望。

2. 达成性目标

达成性目标是一种具体的、个别性的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而使学生确实能够完成或实现。这种目标是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够实际达到的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对教学设计者来说,确定教学目标更应该侧重考虑的任务是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三) 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教学目标确定后,如何清晰、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评定。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水平或标准。

1. 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

教学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而不是“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

2.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

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分为含糊的与明确的动词。含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欣赏、喜欢、相信等; 明确的动词有∶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解决、比较等。为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设计者在表述行为目标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懂得”、“了解”这类含义模糊、难以观察的动词。因为“懂得”、“了解”这类词是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而内部心理过程无法作直接观察,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就可能有很大差别。例如,在讲授催化剂时,如果把目标表述为“学生能理解催化剂”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对催化剂到底理解了还是没理解,往往难以明确验证。但如果把目标具体化为“能按给予的条件辨别出催化剂”,“能说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化学组成和质量、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3.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往往就难以评价,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如“借助工具书”、“无需参考资料的帮助”、“根据周期表”等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或者不允许使用。如“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 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根据下列一组图,能写300字的短文”等; 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等;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4. 表现水平或标准

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二十题中至少答对十五题”,“达到90%的正确率”,“完全无误”,“一分钟内完成”等。标准的说明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也可以二者都有。一般行为标准分三类∶

(1)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例如,三分钟内解决问题。

(2)准确性,即正确操作、运算的百分比或数字。例如,回答正确率为90%。

(3)成功的特征。

例如∶

①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能说出二氧化锰在下列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主体)(条件)(行为动词)(内容)(标准)(内容)

②“在3分钟内(条件) ,学生(主体) 能算出(行为动词) 至少20道题(表现水平) ”。 需要注意的∶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可以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但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第二,教学目标表达的是基本的共同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陈述教学目标一定要遵照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要求,切不可自作主张、随心所欲。

二、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 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至少应分出两个层面,一层是总目标,即课程目标; 一层是具体目标,即课时目标。一切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课程目标的要求,课时目标是由教师开发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学生的一切,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没有扮演主角,那么教学目标就不能够实现。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 开放性原则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开放性是必然的表现形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目中有“人”。当然,教师的“导”也不应忽视,即使是放羊也应把羊引到水草丰茂处,而不是贫瘠的黄土地,更不是把他们围在水泥场里。“导”就是启发、点燃。

3. 多样性原则

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但由于教学内容不同、班级间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算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才是科学的原则。

4. 渐进性原则

新课改设置的每门学科,都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但是这些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堂课不能定太多的目标,并且也不能太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的过程,“高大全”式的课必会弄巧成拙。

5. 生成性原则

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这种调整便应是灵动、机智的。

6. 激励性原则

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除了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评和激励。事实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尊心的保护、自信心的激励,只有遵循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手段,才能保证次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 确立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1. 注意目标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

要弄清楚教学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以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说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与它相对应的最上位的是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即使是教学目标,也有不同的层级∶有学年(学期) 目标,接着是单元(主题) 目标,最后才是课时目标。由于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它的上位目标是什么,否则就无法把握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同时学科之间,或者单元之间,又构成教学目标之间的横向联系。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使教学目标在纵向上相互衔接,又要在横向上有机地配合,使教学目标产生整体效应。

2. 科学合理地确定好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三维一体,不是三足鼎立。新课程提倡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地、全面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三维目标不是三块,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不是将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

目标。课程标准或者其他研究文章,对三维目标经常分开来讲,这是表述的需要。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将他们设计为三个环节并分别操作。

3. 要把握好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预设的教学效益的底线,它不是教学结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也有可能改变) 加上生成的目标。在课程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生成性的目标,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必须注意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效果的最起码要求,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如果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过于重视生成性的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

4. 拟定弹性的教学目标

弹性有两层意思∶一是区别对待。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制,定一个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制定不同水平的弹性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都有收获。班级教学始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因此,应当确定教学目标的最低下线,并使目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二是灵活变通。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意外”。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对于这些教师应该及时调整目标,不要将教学目标视为固定不变的东西。例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 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此时就需要灵活变通。


相关内容

  • 职业规划课程标准
  • 课程标准 一 课程名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二 建议课时 36 三 课程定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高职高专三年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是教育部要求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它为各专业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未 ...

  • 说课稿格式
  • 把东西背完了就可以,于是追求所谓的"万能模板":只需要背下一个模板,无论是什么篇目都可以往里面填充内容,然后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 客观点说,说课模板确实有,而且不同的科目都可以到处找到相应 课都能套用;其次,模板如果正确使用,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其弊端更大.所以各位在使用时都要千 ...

  • 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型
  •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 一.形式与程序 (一)面试形式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备课(或活动设计).试讲(或演示).答辩(或陈述)等环节进行. (二)面试程序 面试统一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考生经过候考.抽题.备课.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 ...

  • 教师说课面试技巧
  • 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0-12-08来源: (一)说课应注重什么 一般说来,说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1.说课要突出一个"新"字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突出说课的艺术."新"是说课成功的关键."新"的 要求很高: 方法 ...

  • 2016江西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中如何确立重难点
  • 教师招聘面试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它考查了考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概括分析等能力,并且还包含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过说到底面试最重要的就是考查课堂的设计和把控能力,因此能够准确的的找到本节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并有效的解决它才是面试当中真正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它既能体现出考生的基础专业 ...

  • 教师招聘特岗微型课面试技巧
  • 第一节 模拟课堂教学概述 一.模拟课堂教学的概念 模拟课堂教学又叫试讲,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通过口语.形体语言和各种教学技能与组织形式的展示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考查的是教师的综合能力. 模拟课堂教学一般有两种形式:面试模拟教学.能力测试模拟教学. 面试模拟教学是人事.教育单位在招聘教师面试过程中 ...

  • 高级企业培训师考试重点
  • 第一章 岗位职务描述 一. 岗位职务描述文件的审核 岗位职务描述:含义按照职业.工种属性要求,并结合一定的相对独立活动组织所承担活动内容的要求,描述出某个特定岗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元素.图表(基本资料.工作资料.任职资格说明.工作环境)作用:1提高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2使技术投入更加合理3双向选择的依据 ...

  • 教师资格面试答辩真题
  • 教师资格面试 一 概述 答辩又称非结构化而试,就是没有既定的模式.框架和程序,主考 官司以"随意"向应试者提出问题,对应试者来说也无固定答题标准的面试形式.主考官提问问题的内容和顺序都取决于其本身的兴趣和现场应试者的问答.这种方法给面试双方充分的自由,主考官可以针对应试者的特点进 ...

  • 培训师内容要点
  • 1 高级企业培训师复习资料 第一章岗位职务描述 助理.企业培训师 一.培训者学习岗位职务描述有无必要 1.岗位职务描述展示了岗位的相关物质条件,也对人们从事该岗位的技术水平.以及需要履行的岗位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等于为培训需求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做出了科学的培训需求预测. 2.岗位职务描述具有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