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报酬递增和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世界经济理论

规模报酬递增和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

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经济学家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全面分析了理论的演变,并对这些进展予以评价。

关键词作者单位

规模报酬

内生增长

干中学

贸易模式

新贸易理论

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国际贸易与经济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文献标识码:6

文章编号:0

中图分类号:425

上世纪!

一、解释了为什么技术和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将交换不同行业的产品即行业间贸易,但是不能解释禀赋相似的国家进行贸易的动因,以及国家间进行行业内贸易的动因。

二、解释了贸易给参与国带来的静态“水平效应”,但不能解释贸易带来的关于增长的“垂直效应”,从而缺乏对贸易和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

三、解释了具有技术差异的国家间的贸易模式的决定,但不能解释技术差异的形成原因,和技术差异及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

作为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发展,新贸易理论是指

究,具体而言,即对以上在传统贸易理论分析中存在局限性的三个领域的研究。从新贸易理论的研究框架角度来看,规模报酬递增因素的引入在这段贸易理论的新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同时,在处理规模报酬递增时,内生增长分析框架又为贸易模式的动态分析和福利分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工具。

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

#

阶段。在第一阶段,贸易学家假定规模报酬递增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函数中投入要素边际生产力的递增性质。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这一阶段的新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主要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贸易学家回归到传统经济学关于投入要素边际生产力的递减假定上,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这一阶段的新贸易理论

#

贸易理论学说。新贸易理论始于$%&’()*+&,-%.该理论实际上是对国际贸易理论新命题的研/01213,

第二期)开放经济与贸易(编号

・#

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按照这一脉络,全文分为二个部分:规模报酬递增假定下的静态贸易模型;内生增长框架下贸易理论的发展。

模报酬递增的一个表现形式,而资本的持续积累和技术的持续进步则依赖于要素投入具备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所以,增长理论要解释长期增长就必须考虑规模报酬递增的因素,分析贸易对增长的影响也同样如此。

研究国家间技术水平差异的产生根源和动(;)

态演变,就必须具体指定技术的内涵和外延,讨论技

传统贸易理论主要致力于研究贸易模式的形成原因以及贸易对参与国福利的影响,并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其理论架构也存在不足。就以上三个缺陷而言,限制贸易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根源在于如何将规模报酬递增引入到贸易分析中。

规模报酬递增指的是,在生产函数中,产出水平提高的比率大于要素投入规模的增加比率。规模报酬递增在贸易理论研究中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它和技术差异论,资源禀赋论一起构成了传统贸易理论的三个主要研究思路。根据传统理论的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在贸易理论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规模报酬递增的环境下,由于厂商面临递减(!)

的边际成本曲线,故一个行业的任意一种差异性产品只能由处于某一国国内的一个厂商进行生产,假定参与贸易的国家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都类似,则具体某种差异性产品的生产国是随机确定的,而世界市场对该行业产品的需求将自然导致此行业的内部贸易。

这一思想在传统贸易理论中就已被广泛提及。例如,

一国采取开放经济相较于封闭经济将取得(+)

更高的增长率,同样一直是一个在理论界,特别是主流经济学界中被广泛接受的古老命题。要论证这一命题就必须正确理解经济增长的机制,而经济体的长期增长只能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环境中存在。

早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67.898’:%就指出,一国国民财富的增长源泉是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劳动分工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可作为规

・・!+*期

一、规模报酬递增假定下的静态贸易模型

术的生产过程。由于技术是一个非独占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故其生产肯定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从而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所以,研究由技术水平差异决定的贸易模式的动态发展也必须将其置于规模报酬递增的环境中。

因此,贸易理论要克服自身理论架构上的缺陷,并在以上三个领域取得进展就必须将规模报酬递增贸引入到贸易分析中。但是在上世纪

该困难在于:在传统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中,厂商将按照边际成本等于需求价格的原理来确定产量和价格,而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环境下,厂商若仍按上述原理制定价格和产量,则其收入将不能弥补生产成本,市场机制不复存在。传统微观理论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考虑利润最大化动机,厂商将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的原理制定产量和价格。但是传统理论是从一个具体厂商的微观角度来分析该问题,未能提出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模型,例如厂商的均衡数量,不同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关系等。显然,这一困难阻碍了试图建立在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上的宏观理论的发展。

早期致力于该问题研究的多是贸易学家,他们通过建立外生于企业的规模经济,将规模报酬递增放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分析。但是这种架构有着自身所固有的缺陷:首先从技术层面上看,外生于企业的规模经济将导致多项均衡,并难以将分析动态化;其次从逻辑层面上考察,这种架构缺乏实际经济意义经的微观支持,2(’>%:)!*+?-将这一缺陷形象地称为“。济空箱”(:%@@8A:B@CD(D8’CEDF)

其后,在产业组织领域中,6#G’F’:和HI#9:’>&’:J

)!*55-通过建立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很好地解决了

竞争均衡框架中与规模报酬递增相适合的市场结构问题。不久,以K.L&M#23L>8.()!*5*-为开端的新贸

易理论便进入了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新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主要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具体而言,从经济研究的实际发展角度,首先是!

产技术完全相同的国家符合上述模型设定,当两国进行差异性产品的行业内贸易时,两国将共享更大的经济资源量,从而根据本模型的分析,两国的消费者相较于封闭经济都将得到更多的人均效用。这一结论提供了行业内贸易的产生原因。同时’(#)*

在以!

上,因为新产品常常代表新的生产技术,同时新技术的生产是需要资源投入的,所以这也意味着模型忽略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因此,该模型也不能讨论国家间技术差异的形成和动态演变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模式的演进路径等问题。

因此,如何在传统经济理论框架下研究贸易问题以及如何分析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过程,都需要更完善的分析框架,而这方面的进展则主要得益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在引入了内生增长框架以后,新贸易理论进入到第二个发展阶段。

二、内生增长框架下贸易理论的发展

-&内生增长框架下贸易对增长影响

关于一国采取开放经济将取得相较于封闭经济更高增长率的贸易和增长问题,一直是一个在理论界,特别是主流经济学界被广泛接受的古老命题。古典贸易理论对它的说明是:在开放经济体系中,世界的资源将按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贸易参与国将取得分工和专业化带来的规模效应,从而这些国家将获得相较于封闭经济更高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但这仅仅只是说明了贸易的水平效应,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参与贸易的国家将增长得更快。!

・9EEF.期・

,-.//0和!

在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偏好上,这种框架更简洁有力并成为后来内生增长基准分析框架的雏形。

但是至此,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还局限于静态分析之中,此外这类研究还存在两个主要缺陷:

模型中假定企业的要素投入具有规模报酬(-)

递增的特性。而在传统经济理论中,除了知识和人力资本等具有公共品性质的要素以外,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等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应是递减的。所以这些研究的假说条件背离了经济学的传统共识。

模型中新产品的获得是没有成本的。而事实(9)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机制在于技术知识的不断积累,这种积累或来自于投资和生产活动的副产品(“干中学”思路)或来自于知识创新思路)。故讨!

论贸易对增长的影响,研究的重点问题为:相较于封闭经济而言,贸易如何影响一国的知识积累速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可谓五彩纷呈,几乎所有内生增长领域的经济学家都或多或少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们的研究模式和结论与其具体采用的内生增长模型框架密切相关。

从“干中学”的角度来看,根据$%&’()*+!,-)%模型,因为一国的知识积累来源于投资活动,所以其知识的存量.和资本的存量水平/呈正比例。贸易使得每一国面对的是世界的总资本存量,故其拥有的知识存量也远远大于封闭经济体时的拥有量。这样,该国资本的积累速度也因资本边际收益的提高而增加,经济增长得更快,这体现了贸易影响增长的“规模效应”。但是和“干中学”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一样,把技术进步仅仅归结为投资活动的副产品使得我们缺乏对技术进步的细致刻画,而且所有的国家在共享世界总资本存量的条件下,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应统一地由总资本的增加来决定,这也和现实世界中各国经济增长率参差不齐的现状大相径庭。

从知识创新角度出发,.012,’和3,4255(6778)通过扩展9&:*;?的模型,在单部门(只存在唯一的最终品生产部门)框架下规范地分析了在两个相似国家(资源禀赋一样)中贸易影响增长的一般机制。首先,根据产品种类增加模型可知,进行模仿和重复生产是无效率的,因此参与贸易的各国中间品厂商不会提供重复的中间产品。假定各国的则各国的最终品生产部门!

可以拥有更多种类的中间品投入,由此产生的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各国经济增长率。其次,贸易具体也将通过刺激!

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通,各国的中间品厂商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的边际成本将由于其可利用世界整体知识储备而得到极大的节约,这也将刺激资源向!

以上机制从正面证明了“一国采取开放经济相

・・6F7期

较于封闭经济将取得更高的增长率”的命题,这些因素可以理解成贸易带来的“规模效应”。但这远远不是故事的全部。首先是技术知识能否在国际间自由指出,贸易对增长流通。其次@.012,’和3,4255(6778)也有负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可能来源于“竞争效应”:相校于封闭经济体而言,中间品种类的增加将加剧中间品市场上的竞争,减少中间品厂商进行新产品开发的预期利润;也可能来源于“配置效应”:贸易令最终品部门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也刺激了要素向最终品生产部门的流入,减少了!

指出,贸易对增长的正.012,’和3,4255(6778)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谁更有影响力取决于模型的设置。例如,当最终品生产函数中中间品投入的方式为累加式可分的时候,“竞争效应”为零,而此时“规模效应”和“配置效应”的大小比较取决于技术知识能否在国际间自由流通:若答案为肯定则前者大于后者,经济增长率得到提高;反之则两者恰好相抵,增长率不变。

应注意的问题有:第一,“竞争效应”的影响是经济学界一直争论的对象。A

第二,关于以上贸易影响增长的一般机制的结论十分受限于两国资源禀赋的一致性条件。#)G)%):H和I&D1&-(在研究资源禀赋不相同国家间贸677F)易对增长的影响时指出,具有较高知识积累水平的国家将因贸易得到更高的增长率,相反,低积累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会因此而降低。

第三,这里我们在讨论贸易影响增长的一般机制时限定于单部门、单要素投入框架,贸易仅仅发生在中间品部门。这种讨论显然是粗糙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贸易产生的原因和模式,以及其对增长的影响,应把多部门、多投入要素以及各国的要素禀赋的差异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而这将是下一节介绍的内容。

J

在内生增长理论中,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知识

的积累。技术因素同样在贸易模式的决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古典贸易模型又称为!

许术差异。又比如新古典贸易模型,起源于./0/1)22,多现代学者对其思想进行了更规范和精确的阐述。该理论认为,技术差异、禀赋差异以及消费偏好的差异同时构成了贸易模式的决定因素。但是在这些贸易理论中,国家间的技术差异都被视为外生决定。最早考虑将技术差异内生化以及其对贸易模式的决定问题的是3,42(/5#467,%89:;

“干中学”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分析(9)

较利益基础上的分工具有动态累积性。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本生产的外部性,经济体将得到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因为不同部门中“干中学”效果的不同,所以专业于第一个部门生产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大于专业于第二个部门生产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可见,通过干中学的机制解释国家间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问题,一个重要的结论是,一国的技术优势和禀赋优势及由此决定的贸易模式具有动态的累积性。另外在增长分析方面,该结论推翻了新古典模型关于国家间增长率具有趋同性倾向的论断,为解释各国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知识创新”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分析(B)

如前所述,“干中学”模型把技术进步仅仅作为一种副产品来处理并不符合技术进步的现实机制,相反从知识创新模型出发来考虑贸易模式和经济增长率的决定问题将更具有解释力。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来自于C$%$1/C#

从知识创新角度出发,C$%$1/C#

3,42(/5#467,%89:;

易模式的决定问题:经济体中不同部门的技术水平取决于各自部门中生产经验的积累,且这种“干中学”效益在国际间的外溢是不完全的。由此,关于生产经验积累水平的初始条件将决定不同国家在不同部门的生产率水平以及相应的贸易模式。而且因为每一国在国际分工中专注于某特定部门的生产,同时该国在此部门的生产率优势将因“干中学”效益不断地得到加强,所以初始条件决定的贸易模式会随着贸易的进行而进一步巩固,贸易模式具有动态的累积性。

同样遵循“干中学”的思路,(>/?4+,&89:;;=则并进一步讨论分析了@’A模型下贸易模式的决定,

了贸易对增长的影响问题:假定经济体中存在两个最终品部门,每一个部门都需要特定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投入;同时人力资本的生产完全作为副产品来自最终品部门的生产行为,其增长率取决于该部门的劳动力投入和学习系数,其中学习系数高的部门的人力资本的增长率较另一部门快,也就是说,该部门(不妨假定为第一个部门)有着更好的“干中学”效果。模型进一步假定世界由一系列小国家组成,两种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为外生给定。(>/?4+,&指出,一方面贸易模式取决于贸易前各国人力资本在两个部门中的分配,第一个部门人力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专业于第一部门的生产,第二个部门人力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专业于第二部门的生产。和这种建立在比3,42(/5#467,%89:;

D,%,%@$2E7,%89::9=将产品质量提高模型和@’A

贸易理论结合起来讨论了多个部门、多个投入要素时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和贸易对增长的影响问题。该模型基本上是K./>)JD$#89:;B=的动态扩展,引入了新产品设计蓝图需要(LM活动来代替新产品获得的无成本假设,以及引入了(LM生产的外部性作为规模报酬递增的来源。来代替“%,J)

考虑两个国家、两种投入要素: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假设每个国家都存在三个部门:最终品生产部门,中间品生产部门和家庭(消费者)部门。

知识的创新表现为每一种中间品质量的提高。更高质量级别的设计蓝图的生产需要投入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知识积累的外部性体现在任何一个厂商在同一时间段投入等量的要素后,获得成功质量升级的概率将是相等的。这意味着该中间品的原有生产厂商在设计新一代产品时将不会拥有任何成本优势,C$%$1/C#

・BNNO:期・

家边界的影响,所以在该模型中技术知识的积累具有国际间的溢出效应。

假定低技术产品,中间品和!

要素回报均等。熟练劳动力禀赋相对丰裕的国家相较于非熟练劳动力禀赋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从事更多中间品品种的生产以及高技术产品的的!

生产,并得到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两国的福利增长速度相等。此外与贸易前的状态相比,虽然由于比较利益和中间品生产部门的行业内贸易将肯定带来福利增加的静态效应,但是否具有正面的动态效应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熟练劳动力禀赋相对丰裕的国家参与贸易将对增长率同时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其中积极的影响来自于该国在贸易中将提供更多的高技术产品的生产,提高经济增长率;消极的从而影响在于贸易将降低其在!

当两个国家的两种要素禀赋比例相差较大时,情况将复杂一些。大致而言,这时候贸易均衡并不能保证要素收入的均等化,至少一个国家会发现其长期内在高技术品或传统品的生产方面缺乏竞争力。具体而言,只有非熟练劳动力禀赋相对丰裕的国家可能专业于传统品的生产,只有熟练劳动力禀赋相对丰裕的国家可能专业于中间品和高技术品的生且后者的生产,均衡时的贸易模式符合$%&模型,产产出及福利的增长率无疑将大于前者。

应注意的是,由于在这里我们假定技术知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溢出效应,所以各国间的相对要素禀赋能够完全决定贸易的长期模式。一国经济规模的大小和初始条件对比较优势的最终形成和长期的经济增长率可能都没有影响。但是若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被局限于一国范围之内,从直觉就可以推测,一方面初始知识积累量大的国家将在知识创新上拥有成本优势且这种优势是累积性的,另一方面一个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将更有利于发挥!

・・6A7期

一国拥有初始的技术优势,则在工资相等的路径上,该国将永远保持这种技术优势,且终将集中生产世界所有的!

“有限性干中学”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分析(9)

除了用“干中学”和“知识创新”两种思路之外,还通过“有限性干中学”模型分:2;)?((6776)析和研究了贸易模式决定和增长问题。如前所述,“有限性干中学”模型认为,在经济增长的机制中,“干中学”和技术创新存在着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的辨证关系。和前两种模型相比,:2;)?(的结论更加简明,且有利于福利分析和国家间经济增长率的趋同和赶超问题的研究。

在:2;)?(567768的模型中,假设劳动力为唯一的投入要素,在最终品部门内,产品按照技术复杂程度从简到繁沿产品轴排列。高技术级别产品的理论最低成本将小于低技术级别产品的理论最低成本,但实际生产成本还受生产经验的影响。随着产品生产经验的积累,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将不断降低,但这一“干中学”过程在达到该产品的理论最低成本时中止。若一产品达到了理论最低成本点,则称其为技术成熟品,只有非技术成熟品的生产才会通过“干中学”效应降低非技术成熟品的生产成本。模型中假定存在两个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者的技术成熟品相较于后者技术更复杂。这一框架使得发达国家在技术复杂品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技术相对简单品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在贸易条件下,发达国家将专业于技术复杂品的生产,其生产具有“干中学”效应;发展中国家专业于技术简单品的生产,若这些产品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是技术成熟品,则参与贸易后的发展中国家的若这些产品中有一生产活动将不具备@干中学@效应,

部分对其而言是非技术成熟品,则贸易后的发展中国家的部分生产活动将具备“干中学”效应。:2;

!

得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降低。在大多数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技术,经济增长率的差距以及贸易模式将是累积性的,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初始技术差距不大且经济规模相对于发达国家很大,则贸易后的发展中国家不但可以获得生产的“干中学”效应,还可以超越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贸易模式将发生逆转。可见与’(

均衡分析。E+#-F3G(#%*+$(通过考虑劳动力;

通过梳理这一段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引入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以后,利用内生增长分析框架,通过讨论技术知识的内生变化,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诸如行业内贸易,贸易模式动态演进和贸易与增长相互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我们同时应看到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还处于一个没有完善的阶段,诸如技术在不同国家间的传播机制,跨国公司和国际间资本流动对贸易和增长的影响,各国间物价水平和经济周期的相互影响,各国产业政策对贸易和增长的作用以及这方面的实证研究等问题都需要经济学家进一步的努力。!

(责任编辑:段锡平)

参考文献:

,&-.*+$的观点一样,/-01$!

4-5+$+$,&-.*+$得出的复杂结论相比,/-01$!

和动态福利水平并同时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动态福利水平。

内生增长理论在解释国家间的贸易模式和增长机制方面可谓是硕果累累,为现实经济体提供了丰富的刻画。但是在以下三个方面应给予更深的探讨:

第一,在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熟练劳动力禀赋上的差异将极大地影响国家间的贸易模式和增长表现。熟练劳动力或者说植于其中的人力资本的获得和积累,应是理性人受到经济利益驱动而自发地通过受教育来完成的,但是目前的研究通常把熟练劳动力或人力资本的禀赋上的差异作为外生的初始条件来处理。我们估计,通过把上述机制内生到模型中应可以更好地模拟经济现实,并分析教育对贸易模式以及增长率的影响。

创造性破第二,通过63785#*.9&(:;?所谓的“坏”思路,我们可以把增长和周期同时结合在一个模型中研究。/%5@

第三,技术知识的积累能否具有国际间的溢出效应将在许多场合下决定贸易对增长的影响。但是技术知识如何在国际间传播,特别是它的微观机制如何仍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领域。

;3/((

J3/%5@

F

+$Y‘+\@&(N7+-+KRK2+(9@$NP48

$

Pa.9@*#*’(

F&\@&0

F+9&

2

O3A

D3A@$

+$Y

E&9&(

Q5

’(

・JZZO

H

;

三、小结

新贸易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都起源于/3A@B@9和64379@%-@C:;

’(

!

89!M

*+&$0*+6QD+.1G$&-

CBT6$>3>0*0@$>,I(B5B,&KL22

8H

8J

Y1*1

+*.S*&1D*+&$0*+6QD+.1;

8U

Y1*1

+*.36-+*+*P162@+*’

8998T

3>0*0@$>,8HNL22

Y1*1

+*.36-+*+*P162@+*’

8X

P162@+*,899H

+*.

)06I!HKL22

06$,&$>?0@21&$&$0*+*.S*&1D*+&$0*+6QD+.1;/0BD*+60RC06$&$>+63>0*0@E!:L22

JU

Q-+&>-1D

JM

JN

;(+6Q-10DE0R

4+)$*5;

J!

F0@1D’

C+B6

+*.36-+*+*P162@+*’

89!X

&BD1+*.^0D1$5*QD+.1LS*>D1+,$*5F1&BD*’S@21DR1>&?0@21&$&$0*’+*.&-1S*&1D*+&$0*+63>0*0@E;

U8

(6GE*’

8998

#E*+@$>3RR1>&0RS*&1D*+&$0*+6QD+.1

3>0*0@$>,8HNL22

UX

(6GE*’899X

;Q-1QED+**E0RWB@T1D,L

3>0*0@$>,

>0*RD0*&$*5&-14&+&$,&$>+6F1+6$&$1,0R&-13+,&(,$+*YD0G&-3%21D$1*>1;ZB+D&1D6E/0BD*+60R88HL22

;A2&$@+6(>>B@B6+&$0*G$&-;CD0.B>&4161>&$0*’^$%?0,&’

[1+D*$*5TE#0$*5;

+*.?0@21&$&$0*

/D’89!!;A*&-1-+*$>,0R3=

0*0@$>,

>0*0@$>.1)1602@1*&

8998>

8N

8:

CBT6$>3>0*0@$>,I/B*1KL22

8!

89

\1**1&-[

89!X

;A*&-1C1DR0D@+*>10R

C+&1*&,

J8

・・8!9期

世界经济理论

规模报酬递增和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

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经济学家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全面分析了理论的演变,并对这些进展予以评价。

关键词作者单位

规模报酬

内生增长

干中学

贸易模式

新贸易理论

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国际贸易与经济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文献标识码:6

文章编号:0

中图分类号:425

上世纪!

一、解释了为什么技术和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将交换不同行业的产品即行业间贸易,但是不能解释禀赋相似的国家进行贸易的动因,以及国家间进行行业内贸易的动因。

二、解释了贸易给参与国带来的静态“水平效应”,但不能解释贸易带来的关于增长的“垂直效应”,从而缺乏对贸易和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

三、解释了具有技术差异的国家间的贸易模式的决定,但不能解释技术差异的形成原因,和技术差异及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

作为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发展,新贸易理论是指

究,具体而言,即对以上在传统贸易理论分析中存在局限性的三个领域的研究。从新贸易理论的研究框架角度来看,规模报酬递增因素的引入在这段贸易理论的新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同时,在处理规模报酬递增时,内生增长分析框架又为贸易模式的动态分析和福利分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工具。

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

#

阶段。在第一阶段,贸易学家假定规模报酬递增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函数中投入要素边际生产力的递增性质。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这一阶段的新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主要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贸易学家回归到传统经济学关于投入要素边际生产力的递减假定上,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这一阶段的新贸易理论

#

贸易理论学说。新贸易理论始于$%&’()*+&,-%.该理论实际上是对国际贸易理论新命题的研/01213,

第二期)开放经济与贸易(编号

・#

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按照这一脉络,全文分为二个部分:规模报酬递增假定下的静态贸易模型;内生增长框架下贸易理论的发展。

模报酬递增的一个表现形式,而资本的持续积累和技术的持续进步则依赖于要素投入具备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所以,增长理论要解释长期增长就必须考虑规模报酬递增的因素,分析贸易对增长的影响也同样如此。

研究国家间技术水平差异的产生根源和动(;)

态演变,就必须具体指定技术的内涵和外延,讨论技

传统贸易理论主要致力于研究贸易模式的形成原因以及贸易对参与国福利的影响,并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其理论架构也存在不足。就以上三个缺陷而言,限制贸易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根源在于如何将规模报酬递增引入到贸易分析中。

规模报酬递增指的是,在生产函数中,产出水平提高的比率大于要素投入规模的增加比率。规模报酬递增在贸易理论研究中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它和技术差异论,资源禀赋论一起构成了传统贸易理论的三个主要研究思路。根据传统理论的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在贸易理论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规模报酬递增的环境下,由于厂商面临递减(!)

的边际成本曲线,故一个行业的任意一种差异性产品只能由处于某一国国内的一个厂商进行生产,假定参与贸易的国家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都类似,则具体某种差异性产品的生产国是随机确定的,而世界市场对该行业产品的需求将自然导致此行业的内部贸易。

这一思想在传统贸易理论中就已被广泛提及。例如,

一国采取开放经济相较于封闭经济将取得(+)

更高的增长率,同样一直是一个在理论界,特别是主流经济学界中被广泛接受的古老命题。要论证这一命题就必须正确理解经济增长的机制,而经济体的长期增长只能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环境中存在。

早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67.898’:%就指出,一国国民财富的增长源泉是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劳动分工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可作为规

・・!+*期

一、规模报酬递增假定下的静态贸易模型

术的生产过程。由于技术是一个非独占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故其生产肯定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从而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所以,研究由技术水平差异决定的贸易模式的动态发展也必须将其置于规模报酬递增的环境中。

因此,贸易理论要克服自身理论架构上的缺陷,并在以上三个领域取得进展就必须将规模报酬递增贸引入到贸易分析中。但是在上世纪

该困难在于:在传统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中,厂商将按照边际成本等于需求价格的原理来确定产量和价格,而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环境下,厂商若仍按上述原理制定价格和产量,则其收入将不能弥补生产成本,市场机制不复存在。传统微观理论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考虑利润最大化动机,厂商将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的原理制定产量和价格。但是传统理论是从一个具体厂商的微观角度来分析该问题,未能提出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模型,例如厂商的均衡数量,不同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关系等。显然,这一困难阻碍了试图建立在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上的宏观理论的发展。

早期致力于该问题研究的多是贸易学家,他们通过建立外生于企业的规模经济,将规模报酬递增放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分析。但是这种架构有着自身所固有的缺陷:首先从技术层面上看,外生于企业的规模经济将导致多项均衡,并难以将分析动态化;其次从逻辑层面上考察,这种架构缺乏实际经济意义经的微观支持,2(’>%:)!*+?-将这一缺陷形象地称为“。济空箱”(:%@@8A:B@CD(D8’CEDF)

其后,在产业组织领域中,6#G’F’:和HI#9:’>&’:J

)!*55-通过建立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很好地解决了

竞争均衡框架中与规模报酬递增相适合的市场结构问题。不久,以K.L&M#23L>8.()!*5*-为开端的新贸

易理论便进入了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新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主要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具体而言,从经济研究的实际发展角度,首先是!

产技术完全相同的国家符合上述模型设定,当两国进行差异性产品的行业内贸易时,两国将共享更大的经济资源量,从而根据本模型的分析,两国的消费者相较于封闭经济都将得到更多的人均效用。这一结论提供了行业内贸易的产生原因。同时’(#)*

在以!

上,因为新产品常常代表新的生产技术,同时新技术的生产是需要资源投入的,所以这也意味着模型忽略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因此,该模型也不能讨论国家间技术差异的形成和动态演变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模式的演进路径等问题。

因此,如何在传统经济理论框架下研究贸易问题以及如何分析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过程,都需要更完善的分析框架,而这方面的进展则主要得益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在引入了内生增长框架以后,新贸易理论进入到第二个发展阶段。

二、内生增长框架下贸易理论的发展

-&内生增长框架下贸易对增长影响

关于一国采取开放经济将取得相较于封闭经济更高增长率的贸易和增长问题,一直是一个在理论界,特别是主流经济学界被广泛接受的古老命题。古典贸易理论对它的说明是:在开放经济体系中,世界的资源将按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贸易参与国将取得分工和专业化带来的规模效应,从而这些国家将获得相较于封闭经济更高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但这仅仅只是说明了贸易的水平效应,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参与贸易的国家将增长得更快。!

・9EEF.期・

,-.//0和!

在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偏好上,这种框架更简洁有力并成为后来内生增长基准分析框架的雏形。

但是至此,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还局限于静态分析之中,此外这类研究还存在两个主要缺陷:

模型中假定企业的要素投入具有规模报酬(-)

递增的特性。而在传统经济理论中,除了知识和人力资本等具有公共品性质的要素以外,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等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应是递减的。所以这些研究的假说条件背离了经济学的传统共识。

模型中新产品的获得是没有成本的。而事实(9)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机制在于技术知识的不断积累,这种积累或来自于投资和生产活动的副产品(“干中学”思路)或来自于知识创新思路)。故讨!

论贸易对增长的影响,研究的重点问题为:相较于封闭经济而言,贸易如何影响一国的知识积累速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可谓五彩纷呈,几乎所有内生增长领域的经济学家都或多或少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们的研究模式和结论与其具体采用的内生增长模型框架密切相关。

从“干中学”的角度来看,根据$%&’()*+!,-)%模型,因为一国的知识积累来源于投资活动,所以其知识的存量.和资本的存量水平/呈正比例。贸易使得每一国面对的是世界的总资本存量,故其拥有的知识存量也远远大于封闭经济体时的拥有量。这样,该国资本的积累速度也因资本边际收益的提高而增加,经济增长得更快,这体现了贸易影响增长的“规模效应”。但是和“干中学”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一样,把技术进步仅仅归结为投资活动的副产品使得我们缺乏对技术进步的细致刻画,而且所有的国家在共享世界总资本存量的条件下,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应统一地由总资本的增加来决定,这也和现实世界中各国经济增长率参差不齐的现状大相径庭。

从知识创新角度出发,.012,’和3,4255(6778)通过扩展9&:*;?的模型,在单部门(只存在唯一的最终品生产部门)框架下规范地分析了在两个相似国家(资源禀赋一样)中贸易影响增长的一般机制。首先,根据产品种类增加模型可知,进行模仿和重复生产是无效率的,因此参与贸易的各国中间品厂商不会提供重复的中间产品。假定各国的则各国的最终品生产部门!

可以拥有更多种类的中间品投入,由此产生的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各国经济增长率。其次,贸易具体也将通过刺激!

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通,各国的中间品厂商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的边际成本将由于其可利用世界整体知识储备而得到极大的节约,这也将刺激资源向!

以上机制从正面证明了“一国采取开放经济相

・・6F7期

较于封闭经济将取得更高的增长率”的命题,这些因素可以理解成贸易带来的“规模效应”。但这远远不是故事的全部。首先是技术知识能否在国际间自由指出,贸易对增长流通。其次@.012,’和3,4255(6778)也有负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可能来源于“竞争效应”:相校于封闭经济体而言,中间品种类的增加将加剧中间品市场上的竞争,减少中间品厂商进行新产品开发的预期利润;也可能来源于“配置效应”:贸易令最终品部门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也刺激了要素向最终品生产部门的流入,减少了!

指出,贸易对增长的正.012,’和3,4255(6778)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谁更有影响力取决于模型的设置。例如,当最终品生产函数中中间品投入的方式为累加式可分的时候,“竞争效应”为零,而此时“规模效应”和“配置效应”的大小比较取决于技术知识能否在国际间自由流通:若答案为肯定则前者大于后者,经济增长率得到提高;反之则两者恰好相抵,增长率不变。

应注意的问题有:第一,“竞争效应”的影响是经济学界一直争论的对象。A

第二,关于以上贸易影响增长的一般机制的结论十分受限于两国资源禀赋的一致性条件。#)G)%):H和I&D1&-(在研究资源禀赋不相同国家间贸677F)易对增长的影响时指出,具有较高知识积累水平的国家将因贸易得到更高的增长率,相反,低积累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会因此而降低。

第三,这里我们在讨论贸易影响增长的一般机制时限定于单部门、单要素投入框架,贸易仅仅发生在中间品部门。这种讨论显然是粗糙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贸易产生的原因和模式,以及其对增长的影响,应把多部门、多投入要素以及各国的要素禀赋的差异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而这将是下一节介绍的内容。

J

在内生增长理论中,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知识

的积累。技术因素同样在贸易模式的决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古典贸易模型又称为!

许术差异。又比如新古典贸易模型,起源于./0/1)22,多现代学者对其思想进行了更规范和精确的阐述。该理论认为,技术差异、禀赋差异以及消费偏好的差异同时构成了贸易模式的决定因素。但是在这些贸易理论中,国家间的技术差异都被视为外生决定。最早考虑将技术差异内生化以及其对贸易模式的决定问题的是3,42(/5#467,%89:;

“干中学”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分析(9)

较利益基础上的分工具有动态累积性。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本生产的外部性,经济体将得到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因为不同部门中“干中学”效果的不同,所以专业于第一个部门生产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大于专业于第二个部门生产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可见,通过干中学的机制解释国家间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问题,一个重要的结论是,一国的技术优势和禀赋优势及由此决定的贸易模式具有动态的累积性。另外在增长分析方面,该结论推翻了新古典模型关于国家间增长率具有趋同性倾向的论断,为解释各国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知识创新”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分析(B)

如前所述,“干中学”模型把技术进步仅仅作为一种副产品来处理并不符合技术进步的现实机制,相反从知识创新模型出发来考虑贸易模式和经济增长率的决定问题将更具有解释力。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来自于C$%$1/C#

从知识创新角度出发,C$%$1/C#

3,42(/5#467,%89:;

易模式的决定问题:经济体中不同部门的技术水平取决于各自部门中生产经验的积累,且这种“干中学”效益在国际间的外溢是不完全的。由此,关于生产经验积累水平的初始条件将决定不同国家在不同部门的生产率水平以及相应的贸易模式。而且因为每一国在国际分工中专注于某特定部门的生产,同时该国在此部门的生产率优势将因“干中学”效益不断地得到加强,所以初始条件决定的贸易模式会随着贸易的进行而进一步巩固,贸易模式具有动态的累积性。

同样遵循“干中学”的思路,(>/?4+,&89:;;=则并进一步讨论分析了@’A模型下贸易模式的决定,

了贸易对增长的影响问题:假定经济体中存在两个最终品部门,每一个部门都需要特定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投入;同时人力资本的生产完全作为副产品来自最终品部门的生产行为,其增长率取决于该部门的劳动力投入和学习系数,其中学习系数高的部门的人力资本的增长率较另一部门快,也就是说,该部门(不妨假定为第一个部门)有着更好的“干中学”效果。模型进一步假定世界由一系列小国家组成,两种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为外生给定。(>/?4+,&指出,一方面贸易模式取决于贸易前各国人力资本在两个部门中的分配,第一个部门人力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专业于第一部门的生产,第二个部门人力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专业于第二部门的生产。和这种建立在比3,42(/5#467,%89:;

D,%,%@$2E7,%89::9=将产品质量提高模型和@’A

贸易理论结合起来讨论了多个部门、多个投入要素时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和贸易对增长的影响问题。该模型基本上是K./>)JD$#89:;B=的动态扩展,引入了新产品设计蓝图需要(LM活动来代替新产品获得的无成本假设,以及引入了(LM生产的外部性作为规模报酬递增的来源。来代替“%,J)

考虑两个国家、两种投入要素: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假设每个国家都存在三个部门:最终品生产部门,中间品生产部门和家庭(消费者)部门。

知识的创新表现为每一种中间品质量的提高。更高质量级别的设计蓝图的生产需要投入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知识积累的外部性体现在任何一个厂商在同一时间段投入等量的要素后,获得成功质量升级的概率将是相等的。这意味着该中间品的原有生产厂商在设计新一代产品时将不会拥有任何成本优势,C$%$1/C#

・BNNO:期・

家边界的影响,所以在该模型中技术知识的积累具有国际间的溢出效应。

假定低技术产品,中间品和!

要素回报均等。熟练劳动力禀赋相对丰裕的国家相较于非熟练劳动力禀赋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从事更多中间品品种的生产以及高技术产品的的!

生产,并得到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两国的福利增长速度相等。此外与贸易前的状态相比,虽然由于比较利益和中间品生产部门的行业内贸易将肯定带来福利增加的静态效应,但是否具有正面的动态效应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熟练劳动力禀赋相对丰裕的国家参与贸易将对增长率同时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其中积极的影响来自于该国在贸易中将提供更多的高技术产品的生产,提高经济增长率;消极的从而影响在于贸易将降低其在!

当两个国家的两种要素禀赋比例相差较大时,情况将复杂一些。大致而言,这时候贸易均衡并不能保证要素收入的均等化,至少一个国家会发现其长期内在高技术品或传统品的生产方面缺乏竞争力。具体而言,只有非熟练劳动力禀赋相对丰裕的国家可能专业于传统品的生产,只有熟练劳动力禀赋相对丰裕的国家可能专业于中间品和高技术品的生且后者的生产,均衡时的贸易模式符合$%&模型,产产出及福利的增长率无疑将大于前者。

应注意的是,由于在这里我们假定技术知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溢出效应,所以各国间的相对要素禀赋能够完全决定贸易的长期模式。一国经济规模的大小和初始条件对比较优势的最终形成和长期的经济增长率可能都没有影响。但是若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被局限于一国范围之内,从直觉就可以推测,一方面初始知识积累量大的国家将在知识创新上拥有成本优势且这种优势是累积性的,另一方面一个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将更有利于发挥!

・・6A7期

一国拥有初始的技术优势,则在工资相等的路径上,该国将永远保持这种技术优势,且终将集中生产世界所有的!

“有限性干中学”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分析(9)

除了用“干中学”和“知识创新”两种思路之外,还通过“有限性干中学”模型分:2;)?((6776)析和研究了贸易模式决定和增长问题。如前所述,“有限性干中学”模型认为,在经济增长的机制中,“干中学”和技术创新存在着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的辨证关系。和前两种模型相比,:2;)?(的结论更加简明,且有利于福利分析和国家间经济增长率的趋同和赶超问题的研究。

在:2;)?(567768的模型中,假设劳动力为唯一的投入要素,在最终品部门内,产品按照技术复杂程度从简到繁沿产品轴排列。高技术级别产品的理论最低成本将小于低技术级别产品的理论最低成本,但实际生产成本还受生产经验的影响。随着产品生产经验的积累,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将不断降低,但这一“干中学”过程在达到该产品的理论最低成本时中止。若一产品达到了理论最低成本点,则称其为技术成熟品,只有非技术成熟品的生产才会通过“干中学”效应降低非技术成熟品的生产成本。模型中假定存在两个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者的技术成熟品相较于后者技术更复杂。这一框架使得发达国家在技术复杂品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技术相对简单品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在贸易条件下,发达国家将专业于技术复杂品的生产,其生产具有“干中学”效应;发展中国家专业于技术简单品的生产,若这些产品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是技术成熟品,则参与贸易后的发展中国家的若这些产品中有一生产活动将不具备@干中学@效应,

部分对其而言是非技术成熟品,则贸易后的发展中国家的部分生产活动将具备“干中学”效应。:2;

!

得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降低。在大多数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技术,经济增长率的差距以及贸易模式将是累积性的,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初始技术差距不大且经济规模相对于发达国家很大,则贸易后的发展中国家不但可以获得生产的“干中学”效应,还可以超越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贸易模式将发生逆转。可见与’(

均衡分析。E+#-F3G(#%*+$(通过考虑劳动力;

通过梳理这一段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引入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以后,利用内生增长分析框架,通过讨论技术知识的内生变化,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诸如行业内贸易,贸易模式动态演进和贸易与增长相互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我们同时应看到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还处于一个没有完善的阶段,诸如技术在不同国家间的传播机制,跨国公司和国际间资本流动对贸易和增长的影响,各国间物价水平和经济周期的相互影响,各国产业政策对贸易和增长的作用以及这方面的实证研究等问题都需要经济学家进一步的努力。!

(责任编辑:段锡平)

参考文献:

,&-.*+$的观点一样,/-01$!

4-5+$+$,&-.*+$得出的复杂结论相比,/-01$!

和动态福利水平并同时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动态福利水平。

内生增长理论在解释国家间的贸易模式和增长机制方面可谓是硕果累累,为现实经济体提供了丰富的刻画。但是在以下三个方面应给予更深的探讨:

第一,在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熟练劳动力禀赋上的差异将极大地影响国家间的贸易模式和增长表现。熟练劳动力或者说植于其中的人力资本的获得和积累,应是理性人受到经济利益驱动而自发地通过受教育来完成的,但是目前的研究通常把熟练劳动力或人力资本的禀赋上的差异作为外生的初始条件来处理。我们估计,通过把上述机制内生到模型中应可以更好地模拟经济现实,并分析教育对贸易模式以及增长率的影响。

创造性破第二,通过63785#*.9&(:;?所谓的“坏”思路,我们可以把增长和周期同时结合在一个模型中研究。/%5@

第三,技术知识的积累能否具有国际间的溢出效应将在许多场合下决定贸易对增长的影响。但是技术知识如何在国际间传播,特别是它的微观机制如何仍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领域。

;3/((

J3/%5@

F

+$Y‘+\@&(N7+-+KRK2+(9@$NP48

$

Pa.9@*#*’(

F&\@&0

F+9&

2

O3A

D3A@$

+$Y

E&9&(

Q5

’(

・JZZO

H

;

三、小结

新贸易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都起源于/3A@B@9和64379@%-@C:;

’(

!

89!M

*+&$0*+6QD+.1G$&-

CBT6$>3>0*0@$>,I(B5B,&KL22

8H

8J

Y1*1

+*.S*&1D*+&$0*+6QD+.1;

8U

Y1*1

+*.36-+*+*P162@+*’

8998T

3>0*0@$>,8HNL22

Y1*1

+*.36-+*+*P162@+*’

8X

P162@+*,899H

+*.

)06I!HKL22

06$,&$>?0@21&$&$0*+*.S*&1D*+&$0*+6QD+.1;/0BD*+60RC06$&$>+63>0*0@E!:L22

JU

Q-+&>-1D

JM

JN

;(+6Q-10DE0R

4+)$*5;

J!

F0@1D’

C+B6

+*.36-+*+*P162@+*’

89!X

&BD1+*.^0D1$5*QD+.1LS*>D1+,$*5F1&BD*’S@21DR1>&?0@21&$&$0*’+*.&-1S*&1D*+&$0*+63>0*0@E;

U8

(6GE*’

8998

#E*+@$>3RR1>&0RS*&1D*+&$0*+6QD+.1

3>0*0@$>,8HNL22

UX

(6GE*’899X

;Q-1QED+**E0RWB@T1D,L

3>0*0@$>,

>0*RD0*&$*5&-14&+&$,&$>+6F1+6$&$1,0R&-13+,&(,$+*YD0G&-3%21D$1*>1;ZB+D&1D6E/0BD*+60R88HL22

;A2&$@+6(>>B@B6+&$0*G$&-;CD0.B>&4161>&$0*’^$%?0,&’

[1+D*$*5TE#0$*5;

+*.?0@21&$&$0*

/D’89!!;A*&-1-+*$>,0R3=

0*0@$>,

>0*0@$>.1)1602@1*&

8998>

8N

8:

CBT6$>3>0*0@$>,I/B*1KL22

8!

89

\1**1&-[

89!X

;A*&-1C1DR0D@+*>10R

C+&1*&,

J8

・・8!9期


相关内容

  • 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之比较研究
  • 作者:刘安国杨开忠谢燮 地球科学进展 2006年02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藤田(Fujita)[1].克鲁格曼(Krugman)[2].维纳布斯(Venables)[3] 和蒲格(Puga)[4] 等以迪克西特(Dixit)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以下简称D-S模型)[5 ...

  • 报酬递增的源泉
  • 报酬递增的源泉:劳动分工 --从亚当.斯密到马歇尔再到阿林·杨格 李士忠 一.报酬递增的源泉 产业集聚发展说明了,报酬递增是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但传统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报酬递减的假定之上的:准凹的效用函数的纯粹的产品需求者与生产集合为凸集的生产者,共同确定了可预见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均衡:宏观上,边际 ...

  •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分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分为重商主义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相互需求理论. (一).重商主义理论(15世纪17世纪)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 ...

  • 从新贸易理论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主张
  • 作者:左孝顺 南方经济 1996年08期 一.两种贸易与投资的相关模型 曼德尔(R.A.Mundell)在其一篇论文中阐述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替代关系,提出了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曼德尔根据赫克歇尔-俄林-萨廖尔森(H-O-S)定理,指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出口Y产品,并从B国进口X产品, ...

  • 分工理论与国际竞争优势综述
  • 摘 要 劳动分工决定论揭示了劳动分工与企业成本优势的内在联系,并明确把劳动分工看作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从一定侧面解释了企业国际竞争优势之源.本文详细论述了亚当斯密通过劳动分工的盈利能力理论对分工理论的提出,经卡尔·马克思(K.H.Marx)的完善,阿伦·杨格(Allyn.Young)贝克尔(Be ...

  • 新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 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异同探析 1.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不同点: (1)理论假设的不同:①规模报酬不变与规模报酬递增.在李嘉图那里,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保持不变的,也即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其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逐步下降,内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正是规模经济使得各国 ...

  • 报酬递增与经济中的正反馈
  • 报酬递减假说长期占据了 经济 学主流思想的地位,但报酬递增 问题 的 研究 始终未引起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第一个完整地阐述报酬递增原理的经济学家是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以制针工厂为例 分析 了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报酬递增现象.自从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以 ...

  • 规模经济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 第19卷第12期武设科技学院学报Vbl.19No.122006年12月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Dec.2006 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谢兰璋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北武汉430050) 摘要:规模经济 ...

  • Dixit-Stiglitz模型与克鲁格曼模型浅析
  • 作者信息:马晓亮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研究,天津市 300457 About the author: Maxiaoliang,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school of eco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