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起源:沧州移民 已六百年

王氏起源:沧州移民   已六百年

沧州铁狮子

六百年前,一场因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而惨绝人寰的硝烟渐渐散尽,黎明时分,伴着朝霞,一缕又一缕炊烟悄然升起。这炊烟,有的来自江南小石桥旁,有的则来自山西大槐树下……炊烟越来越多,向着远处更远处弥漫,直到笼罩了整个九河下梢,千里废墟上的新沧州诞生了。

民国《沧县志·方言》卷里录有“永乐二年的”一词,修志人这样解释到:“讥物之老也。明成祖靖难之师,数次南下,而沧盐一带人民死亡逃散殆尽,故至今有燕王扫北一语。今之居斯者,概于永乐二年由他方迁来。考世家大族之家乘,其永乐以前之家,寥寥若晨星焉,是以溯物之老旧,亦以永乐二年为止。”这恰与该志《大事年表》中“靖难兵起,三年之中纵横河北数千里,杀戮几无遗孑,为前此未有之奇劫”、“永乐二年,迁大姓实畿辅,沧州居民土著甚少,大抵皆外省迁至者”之述相表里,试图极力修复那段战争史和移民潮。

永乐大移民实际上自元年就开始了。史载永乐元年八月,诏改北平府为顺天府,为迁都朱棣的老巢作准备。然后紧跟着下令,迁徙直隶应天、苏州十郡及浙江等九省富民近四千户充实北京。考虑到因不情愿而导致的行动滞后,加上路途遥远,这批拖家带口的移民到达沧州的时间应正在永乐二年。纪晓岚的先祖纪椒坡就是这批移民之一,他来自江苏上元,还有来自浙江绍兴的孙姓落户望海寺,而明兵部尚书戴才、清户部尚书戴明说的祖先——来自余姚的戴氏落户李村……

永乐二年九月、三年九月,朝廷又两次下诏共迁徙山西民2万户实北京。这是官方数字,据加拿大人卜正民的征引,几乎与此同时,5万多户被从江南迁到北京;而以后的十年里,还有近25万士兵及其家属被迁往北京。移民输出地除江南、山西外,还有邻近的山东、河南等省。比如抗倭名将刘焘的先祖来自河南项城,清初榜眼吕缵祖的先辈来自山东蒲台,而涌现出刘生中、刘庆藻、刘果实、刘树鑫诸多名人的南皮集北头刘氏则来自山东即墨。

一旦有了人的活动,历史便不再空白。虽然直到永乐七年的知州才被载入史册,但是自当第一批移民到达后,沧州的重建便已开始了。沧州移民六百年,实际就是新沧州建城六百年。永乐二年,成为沧州历史断代后的起点,这一年,岁次甲申,公元1404。

整整十个甲子过去了,远方的客人变成了主人,陌生的他乡变成了故乡。六百年移民史,首先是一部家族繁衍史——扎根结果,连片成林,由单家小户,到名门望族;六百年移民史,也是一部城市建设史——拓街设市,筑城修池,由长芦小镇,到沧州新城;六百年移民史,更是一部经济发展史——濒海傍河,盐鱼枣梨,由京津门户,到渤海明珠;六百年移民史,还是一部文化传播史——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碰撞交融,使这里的文化异彩纷呈。

六百年的沧州究竟发生了什么?六百年的沧州又究竟记录了什么?运河何时枯竭?铁狮何时开裂?武术何时成乡?枣林何时成洋?她的细节等待我们放大,她的厚重等待我们翻阅,她的过去等待我们思考,她的未来等待我们关切。

六百年前先民们的苦难,希望倾听土著的诉说,六百年来乡贤们的伟业,希望得到族谱的印证,六百年后子孙们的生活,希望有更理性的设计。

六百年了,我们缅怀,我们梳理,我们畅想。我们更应点一根红烛,献一句祝福,向古老而年轻的沧州问声——“您好!”

沧州铁狮子

王氏起源:沧州移民   已六百年

沧州铁狮子

六百年前,一场因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而惨绝人寰的硝烟渐渐散尽,黎明时分,伴着朝霞,一缕又一缕炊烟悄然升起。这炊烟,有的来自江南小石桥旁,有的则来自山西大槐树下……炊烟越来越多,向着远处更远处弥漫,直到笼罩了整个九河下梢,千里废墟上的新沧州诞生了。

民国《沧县志·方言》卷里录有“永乐二年的”一词,修志人这样解释到:“讥物之老也。明成祖靖难之师,数次南下,而沧盐一带人民死亡逃散殆尽,故至今有燕王扫北一语。今之居斯者,概于永乐二年由他方迁来。考世家大族之家乘,其永乐以前之家,寥寥若晨星焉,是以溯物之老旧,亦以永乐二年为止。”这恰与该志《大事年表》中“靖难兵起,三年之中纵横河北数千里,杀戮几无遗孑,为前此未有之奇劫”、“永乐二年,迁大姓实畿辅,沧州居民土著甚少,大抵皆外省迁至者”之述相表里,试图极力修复那段战争史和移民潮。

永乐大移民实际上自元年就开始了。史载永乐元年八月,诏改北平府为顺天府,为迁都朱棣的老巢作准备。然后紧跟着下令,迁徙直隶应天、苏州十郡及浙江等九省富民近四千户充实北京。考虑到因不情愿而导致的行动滞后,加上路途遥远,这批拖家带口的移民到达沧州的时间应正在永乐二年。纪晓岚的先祖纪椒坡就是这批移民之一,他来自江苏上元,还有来自浙江绍兴的孙姓落户望海寺,而明兵部尚书戴才、清户部尚书戴明说的祖先——来自余姚的戴氏落户李村……

永乐二年九月、三年九月,朝廷又两次下诏共迁徙山西民2万户实北京。这是官方数字,据加拿大人卜正民的征引,几乎与此同时,5万多户被从江南迁到北京;而以后的十年里,还有近25万士兵及其家属被迁往北京。移民输出地除江南、山西外,还有邻近的山东、河南等省。比如抗倭名将刘焘的先祖来自河南项城,清初榜眼吕缵祖的先辈来自山东蒲台,而涌现出刘生中、刘庆藻、刘果实、刘树鑫诸多名人的南皮集北头刘氏则来自山东即墨。

一旦有了人的活动,历史便不再空白。虽然直到永乐七年的知州才被载入史册,但是自当第一批移民到达后,沧州的重建便已开始了。沧州移民六百年,实际就是新沧州建城六百年。永乐二年,成为沧州历史断代后的起点,这一年,岁次甲申,公元1404。

整整十个甲子过去了,远方的客人变成了主人,陌生的他乡变成了故乡。六百年移民史,首先是一部家族繁衍史——扎根结果,连片成林,由单家小户,到名门望族;六百年移民史,也是一部城市建设史——拓街设市,筑城修池,由长芦小镇,到沧州新城;六百年移民史,更是一部经济发展史——濒海傍河,盐鱼枣梨,由京津门户,到渤海明珠;六百年移民史,还是一部文化传播史——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碰撞交融,使这里的文化异彩纷呈。

六百年的沧州究竟发生了什么?六百年的沧州又究竟记录了什么?运河何时枯竭?铁狮何时开裂?武术何时成乡?枣林何时成洋?她的细节等待我们放大,她的厚重等待我们翻阅,她的过去等待我们思考,她的未来等待我们关切。

六百年前先民们的苦难,希望倾听土著的诉说,六百年来乡贤们的伟业,希望得到族谱的印证,六百年后子孙们的生活,希望有更理性的设计。

六百年了,我们缅怀,我们梳理,我们畅想。我们更应点一根红烛,献一句祝福,向古老而年轻的沧州问声——“您好!”

沧州铁狮子


相关内容

  • 洪洞大槐树移民志 张清 主编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
  • 洪洞大槐树移民志 张清 主编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 [复制链接] q_cl q_cl 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91 小时 已使用积分 6 宗亲论坛积分 1738 帖子 482 精华 0 积分 2272 UID 2893 IP卡 狗仔卡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2272, 距离下一级 ...

  • 本文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哈
  • 本文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编<国家视野下的地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第164-180页. 国家科举与地方家族文化:对浙江泰顺旧家谱的分析 吴松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我国农村通常都有家族组织和家族文化,但各地的发达程度有较大的区别.历史 ...

  • 历史系提氏起源与分布社会实践报告
  • 历史系提氏起源与分布社会实践报告 历史系提氏起源与分布社会实践报告 姓氏与历史.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历史起源,"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为人子孙者,不能数典忘宗.研究姓氏的繁衍.迁徙.仕宦.业绩等史实,使前世可考,后世可稽,能维系宗亲情 ...

  • 序:唐周历史真相
  • 唐州历史研究:序 唐周之盛真相 曹为平 四川南充延安路392号(637000) 主题词:唐朝.周朝.唐高祖.唐高宗.金轮皇帝.武曌 .武则天.李世民.均田制.租庸调法.原百代.曹为平.贞观之治.吴兢.<贞观政要>.二月河 提要:全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唐朝之开创与唐高祖.唐高宗.周金轮皇帝对 ...

  • 古贡枣园冬枣采摘节导游解说词(2011年)1
  • 美 丽 齐 家 务 (解说词) 各位嘉宾: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古老而美丽的齐家务乡.我们齐家务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很有意思的.齐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齐家,务是任务.要务的务,从名字上您就可以猜测到,在这里居住的老百姓,没有一家不是美满幸福的.因为这里的人们,他们的自身 ...

  • 王姓的起源
  • 王姓的起源 王姓是中国最为显赫的姓氏,就其字面结构而言三横一 竖的"王"字是将天.地.人"一以贯之" ,能将"天人合 一"者方能为王.因此,王姓的直接来源,便是王家的后代. 但王姓又是中国各大姓中来源最复杂的一个姓.早在先 秦时期,黄帝.虞 ...

  • 国人对高句丽历史归属存在的误区
  • 国人对高句丽历史归属存在的误区.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索引 国人对高句丽历史归属存在的误区 "高句丽王朝"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历 ...

  • 客家的起源
  • 第45卷第6期 #$%&'() $* 龙岩师专学报+$',-(' ./(01/&2 3$))/,/ :;;;年4:月 7$)8459$86 客家的起源 >美? 谢廷玉 摘要:作者从客家人的居住环境.宗族4" 世纪中叶至:;世纪初期外国人士关于客家起源有五种流行说法.组 ...

  • 民歌[走西口]赏析
  • 民歌<走西口>欣赏 <走西口>是一首由女声演唱的古老民歌,流传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这首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地道民歌成为了晋商文化的符号之一.很多人是因为<走西口>民歌而对山西有了最初认识,进而延伸到对晋商辉煌历史的崇敬的. 民歌<走西口>牵扯出一段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