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

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 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 章。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 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13.钓鱼的启示 二课时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一课时

15.落花生 二课时

16.珍珠鸟 一课时

语文园地四 三课时

1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捕捞、饵、

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运用

细节描写及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

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正确领会“从小受到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从而受到“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读有关诚信的文章。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2、回忆或收集生活中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吗?(学生交流)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条名言——(小黑板出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学生自由读、齐读这段话)。

3、读了这段话,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质疑。)

4、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课题——13、钓鱼的启示(板书),(学生齐读课题)课题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课文哪个自然段直接点出了这个词?(第11段) 小黑板出示: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齐读该段。师问: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5、小结,导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是啊,三十四年前的那次钓鱼与以往有何不同?为什么会给作者以终生的启示?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34年前那个不同寻常的夜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吧,要求把字音读准确,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可以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一下: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对学生读书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随即指导点拨,对于难读的句子,老师可范读,指名读,让学生读通、读对。

(2)出示:(检查学生的认读、书写及词义的理解情况)

鱼饵 涟漪(读时理解)挣扎 操纵 小心翼翼

鱼鳃 翕动(文中理解)皎洁 鲈鱼 筋疲力尽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我”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简要概括)

(2)在概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层次——先写“我”钓到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特别惊喜;接着写父亲态度坚决地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依依不舍甚至有些沮丧;最后写这件事让“我”得到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三、深入文本,品析词句。

(学习钓鱼部分)

1、请同学们先用心默读1——3段,看你能否读出这次钓鱼与以往有何不同?三十四年过去了,哪些情景一直令作者难以忘怀?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总结这次钓鱼与以往的不同:钓到了以前从没见到过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这真是出乎作者意料之外的惊喜。再以“哪些情景令作者终生难忘”这一问题引出重点段第3段的学习。)(学习第3段):

(1)、指名读、自由读。“这是一条怎样诱惑人的鱼?”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描述。

(2) 此时作者和父亲的心情怎样?(惊喜、得意 、兴奋)

(3)这种惊喜、得意的心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词句体会写法)

a 、直接表达内心活动,如:“啊,好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 b 、用月夜的描写衬托高兴的心情,如;“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c 、“我”钓鱼的动作及鱼儿挣扎的情景刻画极为细腻,如:“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迅速拉上岸、得意地欣赏”;“鱼儿不停地甩动鱼尾并跳跃着,在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出不少水花„„”进一步体现了作者此时惊喜的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3、教师小结:

在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喜出望外地钓到了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当时那一美好的情景,令作者回味无穷。

接下来又发生了与以往钓鱼怎样不同的事情呢?请课下仔细品读第二部分——放鱼。

四、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摘抄1——3段中优美句子,并尝试背诵积累。

3、进一步熟悉课前收集的有关鲈鱼生活习性的资料和有关诚信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1、听写部分词语:捕捞 鱼饵 小心翼翼 操纵 鱼钩 溅起 鱼鳃

2、教师根据听写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3、引导学生运用听写的部分词语,概括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继续研读,深化感悟。

(一)(学习放鱼部分)

1、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跟父亲一起钓鱼,作者钓到一条出乎意料的大鲈鱼,心里特别惊喜。那一美好的情景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可是,面对这条诱人的鲈鱼,他和父亲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9段,交流“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3、面临着“是留?是放?”这样一道人生难题,我和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4——9自然段课文,看看当时哪些情景一直清晰地留在作者的脑海中。

4、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理及情感)

父亲: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你猜, 父亲此时在想什么?

(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哪个字中你体会出父亲态度的坚决和不容争辩?

“我”: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我”的不理解)

(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的委屈、不舍得)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此时,“我”没有再争辩什么,可从“乞求的目光”你想像一下作者想对父亲表达什么?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我”的依依不舍、鱼游走时的沮丧)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

6、展开辩论,深化理解。

这条鱼的确太诱人了,到底是放是留呢?文中的“我”和父亲都没有讲出其中的理由。假如你是作者,你会以什么理由来劝父亲把这条鱼留下?假如你是父亲,你又会以怎样的理由劝孩子把鱼放回湖里?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以及课外的相关资料,找出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辩论过程,教师要做好方向导向,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环境、生态需要、做人诚信的故事等进行)

7、教师小结。

(1)小结:尽管只有两个小时就到鲈鱼捕捞开放时间,尽管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不会再有他人知道这件事,尽管詹姆斯是那样的不舍得放掉那条少见的鲈鱼。但是,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他还是把鱼放掉了,遵守了钓鱼的规则。

(2)过渡:虽然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的严格要求,但34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想起这件事就对父亲充满崇敬之情。所以,作者说——父亲当年的劝诫给了“我“终生受益的启示。下面咱们跟随作者一起再次品味父亲的教诲。

(二) (学习启示部分------第10段)

1、同学们,把鱼放回湖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作者却经历了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理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原因——它往往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利益,需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这么难以抉择的事情,我还是做到了。这得感谢谁?

(2)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引导体会) a 、这诱人的“鱼”还是海里的鱼吗?(对自己有利却违背道德的事物)

b、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还会遇到哪些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理解透彻。如:金钱、名誉、地位等的诱惑。) c、面对这些诱惑,“我”抵制住了吗?是什么力量让他战胜了诱惑,战胜了自我?(在次读父亲劝诫自己的话)

d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用“因为„„所以”说一说“放鱼”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e 、“我”当年放弃了那条大鲈鱼,却在人生路中收获了更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2、老师小结。

作者正是因为这次不同寻常钓鱼,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才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所以(引读11段)——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三、联系实际,理解升华。

同学们,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生活中,你也很可能遇到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是怎样选择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是否也像作者一样乐于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钓到鱼时:惊喜异常

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人生旅途:终生受益

作业

反思

钓鱼的启示:在人生旅途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过程与方法 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 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渎自悟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 “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

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

板书

作业

15.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图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师:(板书:19.落花生)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者引用猜谜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

师: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

关键词语;

生: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师:板书: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抽一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

生:(齐声说)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生:一生读。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师:作者“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划出来

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

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生: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

生: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

生: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

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者善于启发、诱导,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 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师: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设计意图: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教者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三、总结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毛遂自荐?

生: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

生: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

生: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生:老师,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师: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里父亲只是打个比喻,作个对比,诣在强调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

师: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学要个性化和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

特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板书

落花生

味美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谈花生 榨油

便宜

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

反思

16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挂图、磁带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

2、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珍珠鸟的样子。

(2)师小结:珍珠鸟体形小,因它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读顺句子和课文

(3)给课文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读准下列字句的字音。

撞 傍 蹦 腻 扭 蔓 雏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拨开 雏儿 细腻 淘气 扭动

不由自主 信赖 索性 居然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四、指导学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3、引导学生体会:

(1)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3)“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4)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导朗读(用喜欢、亲切的语气读)

5、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我”给珍珠鸟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

(1)出示句子;

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背后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A 学生自由读,体会并找出描写鸟特点的词语。

B 学生交流,师板书:雏儿外形:红嘴红脚

毛灰蓝色蓬松球儿

(2)齐读第3自然段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了雏儿的外形特点。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板书:活动)

(3)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珍珠鸟雏儿的活动的?圈出有关词语

(4)根据学生交流,板书:飞落站撞

挨 近 蹦 到 喝 瞧

啄笔尖 啄手指

(5)“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这是用什么手法写雏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5、6自然段

(1)师引读,第5自然段,用一句话来写雏儿的活动情况。 白天,生接读„„„

傍晚„„„

(2)板书:飞到扭动挤开钻进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A 出示图,观察图上“我”“雏儿”在干什么?展开想象 B 指名看图说说(板书:落到趴睡咂嘴)

C 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写到了“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D 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4、师小结:第3—6自然段讲了珍珠鸟雏儿的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以及与“我”的亲密相处,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3—6自然段

四、作业

五、1、试背4、5、6自然段

2、想想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

作者称珍珠鸟是可爱的小家伙,这些概括了上文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指名回答

3、“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

4、课文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式?能不能换种口气来说?

5、为什么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板书)

6、指名朗读

7、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四、指名背诵第4—7自然段

1、分段指导

(1)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看着板书引背

(2)第5自然段,出示:

白天,它____________;信晚,它_____________。

(3)第6自然段,出示: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________,我手中的笔__________。不一会儿,_____________它睡得好熟呀!_________。

(4)第7自然段,出示:

看着___________我不由自主地_______________;信赖,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四人试着完成填空,练背。

3、连起来背诵。

四、再读课文

1、生默读,想想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2、同桌互讲

五、指导造句

居然-------

不由自主---------

六、布置作业

1、组词。

拨( )淘( )换( )纽( )

拔( )掏( )唤( )钮( )

2、造句。

居然——

不由自主——

3、解释字义。

1).雏儿在我肩上睡得好熟啊!( )

秋天,果实成熟了。( )

米饭煮熟了,香喷喷的。( )

2).珍珠鸟在里面,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 这个问题他讲得深入浅出。( )

夜已经很深了,王老师还在备课。( )

板书设计:

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 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 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 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 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明确要求.

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教师总结. 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

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

自主汇报. 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 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鼓励优点. 培养兴趣

◆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教师点评. 好文欣赏

◆教师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

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 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 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 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 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四单元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

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 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 章。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 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13.钓鱼的启示 二课时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一课时

15.落花生 二课时

16.珍珠鸟 一课时

语文园地四 三课时

1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捕捞、饵、

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运用

细节描写及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

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正确领会“从小受到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从而受到“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读有关诚信的文章。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2、回忆或收集生活中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吗?(学生交流)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条名言——(小黑板出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学生自由读、齐读这段话)。

3、读了这段话,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质疑。)

4、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课题——13、钓鱼的启示(板书),(学生齐读课题)课题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课文哪个自然段直接点出了这个词?(第11段) 小黑板出示: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齐读该段。师问: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5、小结,导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是啊,三十四年前的那次钓鱼与以往有何不同?为什么会给作者以终生的启示?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34年前那个不同寻常的夜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吧,要求把字音读准确,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可以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一下: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对学生读书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随即指导点拨,对于难读的句子,老师可范读,指名读,让学生读通、读对。

(2)出示:(检查学生的认读、书写及词义的理解情况)

鱼饵 涟漪(读时理解)挣扎 操纵 小心翼翼

鱼鳃 翕动(文中理解)皎洁 鲈鱼 筋疲力尽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我”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简要概括)

(2)在概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层次——先写“我”钓到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特别惊喜;接着写父亲态度坚决地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依依不舍甚至有些沮丧;最后写这件事让“我”得到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三、深入文本,品析词句。

(学习钓鱼部分)

1、请同学们先用心默读1——3段,看你能否读出这次钓鱼与以往有何不同?三十四年过去了,哪些情景一直令作者难以忘怀?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总结这次钓鱼与以往的不同:钓到了以前从没见到过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这真是出乎作者意料之外的惊喜。再以“哪些情景令作者终生难忘”这一问题引出重点段第3段的学习。)(学习第3段):

(1)、指名读、自由读。“这是一条怎样诱惑人的鱼?”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描述。

(2) 此时作者和父亲的心情怎样?(惊喜、得意 、兴奋)

(3)这种惊喜、得意的心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词句体会写法)

a 、直接表达内心活动,如:“啊,好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 b 、用月夜的描写衬托高兴的心情,如;“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c 、“我”钓鱼的动作及鱼儿挣扎的情景刻画极为细腻,如:“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迅速拉上岸、得意地欣赏”;“鱼儿不停地甩动鱼尾并跳跃着,在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出不少水花„„”进一步体现了作者此时惊喜的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3、教师小结:

在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喜出望外地钓到了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当时那一美好的情景,令作者回味无穷。

接下来又发生了与以往钓鱼怎样不同的事情呢?请课下仔细品读第二部分——放鱼。

四、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摘抄1——3段中优美句子,并尝试背诵积累。

3、进一步熟悉课前收集的有关鲈鱼生活习性的资料和有关诚信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1、听写部分词语:捕捞 鱼饵 小心翼翼 操纵 鱼钩 溅起 鱼鳃

2、教师根据听写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3、引导学生运用听写的部分词语,概括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继续研读,深化感悟。

(一)(学习放鱼部分)

1、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跟父亲一起钓鱼,作者钓到一条出乎意料的大鲈鱼,心里特别惊喜。那一美好的情景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可是,面对这条诱人的鲈鱼,他和父亲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9段,交流“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3、面临着“是留?是放?”这样一道人生难题,我和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4——9自然段课文,看看当时哪些情景一直清晰地留在作者的脑海中。

4、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理及情感)

父亲: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你猜, 父亲此时在想什么?

(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哪个字中你体会出父亲态度的坚决和不容争辩?

“我”: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我”的不理解)

(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的委屈、不舍得)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此时,“我”没有再争辩什么,可从“乞求的目光”你想像一下作者想对父亲表达什么?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我”的依依不舍、鱼游走时的沮丧)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

6、展开辩论,深化理解。

这条鱼的确太诱人了,到底是放是留呢?文中的“我”和父亲都没有讲出其中的理由。假如你是作者,你会以什么理由来劝父亲把这条鱼留下?假如你是父亲,你又会以怎样的理由劝孩子把鱼放回湖里?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以及课外的相关资料,找出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辩论过程,教师要做好方向导向,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环境、生态需要、做人诚信的故事等进行)

7、教师小结。

(1)小结:尽管只有两个小时就到鲈鱼捕捞开放时间,尽管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不会再有他人知道这件事,尽管詹姆斯是那样的不舍得放掉那条少见的鲈鱼。但是,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他还是把鱼放掉了,遵守了钓鱼的规则。

(2)过渡:虽然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的严格要求,但34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想起这件事就对父亲充满崇敬之情。所以,作者说——父亲当年的劝诫给了“我“终生受益的启示。下面咱们跟随作者一起再次品味父亲的教诲。

(二) (学习启示部分------第10段)

1、同学们,把鱼放回湖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作者却经历了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理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原因——它往往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利益,需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这么难以抉择的事情,我还是做到了。这得感谢谁?

(2)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引导体会) a 、这诱人的“鱼”还是海里的鱼吗?(对自己有利却违背道德的事物)

b、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还会遇到哪些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理解透彻。如:金钱、名誉、地位等的诱惑。) c、面对这些诱惑,“我”抵制住了吗?是什么力量让他战胜了诱惑,战胜了自我?(在次读父亲劝诫自己的话)

d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用“因为„„所以”说一说“放鱼”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e 、“我”当年放弃了那条大鲈鱼,却在人生路中收获了更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2、老师小结。

作者正是因为这次不同寻常钓鱼,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才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所以(引读11段)——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三、联系实际,理解升华。

同学们,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生活中,你也很可能遇到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是怎样选择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是否也像作者一样乐于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钓到鱼时:惊喜异常

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人生旅途:终生受益

作业

反思

钓鱼的启示:在人生旅途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过程与方法 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 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渎自悟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 “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

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

板书

作业

15.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图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师:(板书:19.落花生)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者引用猜谜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

师: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

关键词语;

生: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师:板书: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抽一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

生:(齐声说)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生:一生读。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师:作者“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划出来

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

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生: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

生: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

生: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

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者善于启发、诱导,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 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师: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设计意图: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教者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三、总结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毛遂自荐?

生: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

生: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

生: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生:老师,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师: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里父亲只是打个比喻,作个对比,诣在强调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

师: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学要个性化和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

特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板书

落花生

味美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谈花生 榨油

便宜

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

反思

16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挂图、磁带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

2、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珍珠鸟的样子。

(2)师小结:珍珠鸟体形小,因它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读顺句子和课文

(3)给课文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读准下列字句的字音。

撞 傍 蹦 腻 扭 蔓 雏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拨开 雏儿 细腻 淘气 扭动

不由自主 信赖 索性 居然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四、指导学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3、引导学生体会:

(1)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3)“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4)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导朗读(用喜欢、亲切的语气读)

5、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我”给珍珠鸟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

(1)出示句子;

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背后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A 学生自由读,体会并找出描写鸟特点的词语。

B 学生交流,师板书:雏儿外形:红嘴红脚

毛灰蓝色蓬松球儿

(2)齐读第3自然段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了雏儿的外形特点。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板书:活动)

(3)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珍珠鸟雏儿的活动的?圈出有关词语

(4)根据学生交流,板书:飞落站撞

挨 近 蹦 到 喝 瞧

啄笔尖 啄手指

(5)“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这是用什么手法写雏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5、6自然段

(1)师引读,第5自然段,用一句话来写雏儿的活动情况。 白天,生接读„„„

傍晚„„„

(2)板书:飞到扭动挤开钻进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A 出示图,观察图上“我”“雏儿”在干什么?展开想象 B 指名看图说说(板书:落到趴睡咂嘴)

C 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写到了“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D 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4、师小结:第3—6自然段讲了珍珠鸟雏儿的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以及与“我”的亲密相处,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3—6自然段

四、作业

五、1、试背4、5、6自然段

2、想想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

作者称珍珠鸟是可爱的小家伙,这些概括了上文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指名回答

3、“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

4、课文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式?能不能换种口气来说?

5、为什么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板书)

6、指名朗读

7、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四、指名背诵第4—7自然段

1、分段指导

(1)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看着板书引背

(2)第5自然段,出示:

白天,它____________;信晚,它_____________。

(3)第6自然段,出示: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________,我手中的笔__________。不一会儿,_____________它睡得好熟呀!_________。

(4)第7自然段,出示:

看着___________我不由自主地_______________;信赖,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四人试着完成填空,练背。

3、连起来背诵。

四、再读课文

1、生默读,想想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2、同桌互讲

五、指导造句

居然-------

不由自主---------

六、布置作业

1、组词。

拨( )淘( )换( )纽( )

拔( )掏( )唤( )钮( )

2、造句。

居然——

不由自主——

3、解释字义。

1).雏儿在我肩上睡得好熟啊!( )

秋天,果实成熟了。( )

米饭煮熟了,香喷喷的。( )

2).珍珠鸟在里面,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 这个问题他讲得深入浅出。( )

夜已经很深了,王老师还在备课。( )

板书设计:

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 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 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 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 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明确要求.

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教师总结. 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

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

自主汇报. 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 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鼓励优点. 培养兴趣

◆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教师点评. 好文欣赏

◆教师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

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 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 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 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 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相关内容

  •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一.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发明发生发现 (1)通过观察,我()小兰是个热心肠的同学. (2)这是一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3)造纸术是我国四大()之一. 仍然果然居然 (1)天快黑了,妈妈()没来学校接我. (2)我军假装撤退,敌人()中计,一步步地进 ...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解读教案
  • 一.编排结构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 ...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分类和画角.线段.直线.射线和角都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首先将线段.直线.射线进行比较, 明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引出角的概念. 学情分析: 1.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可以通 ...

  •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28页--47页,倒数的认识和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 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 使学生 ...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
  •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和训练点,我觉得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 ...

  •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6(19)教案人教版PEP
  • 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6(19)教案 人教版PEP 重点:单词:balloon, kite, plane, bal, cat, boat, doll. 难点:单词:balloon, plane的发音:Let's do部分动作单词的理解. 教具准备: l. 教师准备ball,balloon,kite ...

  •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基本句型练习题
  • 2014-04-14  | 英语 练习 小学 PEP四年级上册各单元句型总汇 第一单元 What's in the classroom? 教室里有什么? This is Zhang Peng, our new classmate. 这是张朋,我们的新同学. We have a new classro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三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3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 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_语文园地一教案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 望. 2.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生字,通过读词语背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3.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体验学习乐趣的舞台. 4.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重点难点:1.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