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辅导

人际交往是中小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技能之一,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像合作、助人、友爱和谦让等许多社会技能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的。但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与他人和谐共处,这常常会引起他们的离群、冷漠、自卑、抑郁甚至敌对和反社会化倾向,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任务之一。

1.孤独感的辅导

有一位老师曾这样描述一个孤独的学生:“晶晶是个小女孩。在学校里,凡是集体游戏、集体活动,她都没有兴趣,情愿一个人独自玩耍;班级里轮到她值日,她总是借故请假,对集体的工作不热心;在学校的各类评比检查中,班级获得了荣誉,同学们兴奋不已,她却显得很冷漠;在集体中,晶晶也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和同学难得讲上一句话。”的确,在班级里,常常会有这种少言寡语、性情孤僻、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学生。

学生孤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是性格过度内向,不喜欢多与人打交道。另一种是社交退缩,有些学生生性怯懦、自信不足,因而不敢与人打交道,怕自己出洋相,更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故常常采取退避行为,这又称为社交习得性无能。还有一种是学业时常失败,没有成就感,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此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或父母下岗等,因而自觉低人一头。

向父母了解学生情况,确定其孤僻是情境性的还是持久性的。如属后者最好请心理医生诊断治疗。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对他们给予更多关注,请他们回答问题时,应多留一些思考和准备的时间。

鼓励他们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并为他们创造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机会。有些同学只有在小组里才敢发言,就多让他们参加小组活动。请班级同学合作,运用社会性强化(称赞和认真倾听)来鼓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挥长处,从容自如地表现自己,克服孤僻的心态与行为。

了解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健康状况,如有体态异常、口吃、口臭等,需提醒其家长及时设法给予矫治,生理毛病矫治之后,孤独行为便会消退。

2.嫉妒心的辅导

嫉妒是一种自私、气量狭窄、不能容忍他人的性格障碍。学生的嫉妒心则常常使他们不能融洽地同别人相处,常常与别人冲突。有一位重点中学的学生曾向心理辅导老师诉说自己的苦恼:到了高二下学期,自己常有一个怪念头,就是难容忍别人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有时别的同学考试分数超过自己,就会觉得特别难受,晚上会失眠,白天会莫名其妙地大怒。班级里评奖学金,评了别人,便会觉得很不服气,耿耿于怀,不能排解。这其实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在作怪。

嫉妒心的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自小养成的气量狭窄,处事待人毫不谦让的性格。(2)由于自己表现不及别人,受到过老师和同学的冷落,感到自己的优势地位已丧失,自尊受到威胁,因而造成自卑感而引起嫉妒。(3)成人在学生面前故意夸奖他人,使其怨恨他人。(4)父亲或母亲常有嫉妒他人的表现,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响。

对有嫉妒心学生的辅导措施有:

用坦白与诚实的态度处理。有时嫉妒是出于本能,如果过分抑制它,也许只能使它埋得更深而毒害孩子的心灵,所以要让它显露出来加以引导纠正。例如,在上述案例中,辅导老师的第一步,是让该学生尽情诉说,把一直深藏于内心的说不出口的话统统说出来,以了解其嫉妒的真实原因。

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嫉妒的产生原因和危害。利用当事人的亲身体验,说明嫉妒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使自己心灵受到折磨。

鼓励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来换取别人的赞扬,引导学生虚心看待别人的优点与进

步,把别人的长处当成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去发现自己的不足。

用事实证明,他们还是能被人喜爱的。有位学者曾说:“嫉妒的孩子通常都是确信没有人爱他们,也没有人会爱他们。”所以,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能受人喜爱的。 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要用公正的评价,使其口服心服。

3.反抗、易怒心理的辅导

有些学生常常容易发怒,常常与同学、家长和教师发生对抗,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有位辅导教师反映过这样的个案:高一学生小刚脾性暴烈,一恼火就暴跳如雷,像头狮子,从不承认自己有错,同学们都不愿和他交往。有一次他迟到了,却骑着自行车,目空一切、横冲直撞地闯进了校门,值勤的学生把他拦下,将他拉到老师跟前,他还横眉怒目,强词夺理,拒不认错。

这种不良心理的起因也是多方面的:(1)常常受到过多的挫折与指责,心理承受了相当的压力。为了摆脱这种压力,需要情绪宣泄。(2)没有整理情绪的机会,往往正在做一件事时,忽然又被指令做另一件事,情绪节奏时常被打乱,因而总感到无所适从。(3)父母管教不当。父母管教孩子没有原则,任凭自己的性子,反复无常,使孩子对父母抱有成见。(4)成人要求学生做一件他不想做或没有能力做的事时,学生也会产生抗拒心理。(5)与自身大脑神经系统的特质有关。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内部除了有掌管思维的理性中枢,还有着专门掌管情绪调节的情绪中枢。狂怒、缺乏自制力的状态,被称之为“情绪短路”。 反抗、易怒心理的辅导措施有:

要让孩子认识到,经常性的愤怒既有害于别人,更有害于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帮助孩子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例如,每当要发脾气时,可以建议当事人采用自我暗示方法,反复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发脾气”;或者立即离开现场,脱离不良情绪的刺激源,而后进行冷处理,也可以采用其他松弛情绪的方法。

鼓励孩子多多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其对集体生活的归属感,尽量减少易怒者与别人的冲突。即使发生冲突,也要劝导周围同学生动把冲突降温,而不要激化矛盾。

成人对孩子的学习期望不要过高,要适度,要循序渐进。不要用高压手段逼迫他们学习,施加压力虽会有表面的即时的效果,但学生将怨恨压至心底,会积累更多的消极体验。 老师与父母在学生面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尤其当学生有错时,不要向他们滥发脾气,拿他们出气,而要采取冷处理。

人际交往是中小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技能之一,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像合作、助人、友爱和谦让等许多社会技能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的。但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与他人和谐共处,这常常会引起他们的离群、冷漠、自卑、抑郁甚至敌对和反社会化倾向,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任务之一。

1.孤独感的辅导

有一位老师曾这样描述一个孤独的学生:“晶晶是个小女孩。在学校里,凡是集体游戏、集体活动,她都没有兴趣,情愿一个人独自玩耍;班级里轮到她值日,她总是借故请假,对集体的工作不热心;在学校的各类评比检查中,班级获得了荣誉,同学们兴奋不已,她却显得很冷漠;在集体中,晶晶也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和同学难得讲上一句话。”的确,在班级里,常常会有这种少言寡语、性情孤僻、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学生。

学生孤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是性格过度内向,不喜欢多与人打交道。另一种是社交退缩,有些学生生性怯懦、自信不足,因而不敢与人打交道,怕自己出洋相,更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故常常采取退避行为,这又称为社交习得性无能。还有一种是学业时常失败,没有成就感,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此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或父母下岗等,因而自觉低人一头。

向父母了解学生情况,确定其孤僻是情境性的还是持久性的。如属后者最好请心理医生诊断治疗。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对他们给予更多关注,请他们回答问题时,应多留一些思考和准备的时间。

鼓励他们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并为他们创造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机会。有些同学只有在小组里才敢发言,就多让他们参加小组活动。请班级同学合作,运用社会性强化(称赞和认真倾听)来鼓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挥长处,从容自如地表现自己,克服孤僻的心态与行为。

了解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健康状况,如有体态异常、口吃、口臭等,需提醒其家长及时设法给予矫治,生理毛病矫治之后,孤独行为便会消退。

2.嫉妒心的辅导

嫉妒是一种自私、气量狭窄、不能容忍他人的性格障碍。学生的嫉妒心则常常使他们不能融洽地同别人相处,常常与别人冲突。有一位重点中学的学生曾向心理辅导老师诉说自己的苦恼:到了高二下学期,自己常有一个怪念头,就是难容忍别人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有时别的同学考试分数超过自己,就会觉得特别难受,晚上会失眠,白天会莫名其妙地大怒。班级里评奖学金,评了别人,便会觉得很不服气,耿耿于怀,不能排解。这其实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在作怪。

嫉妒心的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自小养成的气量狭窄,处事待人毫不谦让的性格。(2)由于自己表现不及别人,受到过老师和同学的冷落,感到自己的优势地位已丧失,自尊受到威胁,因而造成自卑感而引起嫉妒。(3)成人在学生面前故意夸奖他人,使其怨恨他人。(4)父亲或母亲常有嫉妒他人的表现,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响。

对有嫉妒心学生的辅导措施有:

用坦白与诚实的态度处理。有时嫉妒是出于本能,如果过分抑制它,也许只能使它埋得更深而毒害孩子的心灵,所以要让它显露出来加以引导纠正。例如,在上述案例中,辅导老师的第一步,是让该学生尽情诉说,把一直深藏于内心的说不出口的话统统说出来,以了解其嫉妒的真实原因。

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嫉妒的产生原因和危害。利用当事人的亲身体验,说明嫉妒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使自己心灵受到折磨。

鼓励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来换取别人的赞扬,引导学生虚心看待别人的优点与进

步,把别人的长处当成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去发现自己的不足。

用事实证明,他们还是能被人喜爱的。有位学者曾说:“嫉妒的孩子通常都是确信没有人爱他们,也没有人会爱他们。”所以,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能受人喜爱的。 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要用公正的评价,使其口服心服。

3.反抗、易怒心理的辅导

有些学生常常容易发怒,常常与同学、家长和教师发生对抗,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有位辅导教师反映过这样的个案:高一学生小刚脾性暴烈,一恼火就暴跳如雷,像头狮子,从不承认自己有错,同学们都不愿和他交往。有一次他迟到了,却骑着自行车,目空一切、横冲直撞地闯进了校门,值勤的学生把他拦下,将他拉到老师跟前,他还横眉怒目,强词夺理,拒不认错。

这种不良心理的起因也是多方面的:(1)常常受到过多的挫折与指责,心理承受了相当的压力。为了摆脱这种压力,需要情绪宣泄。(2)没有整理情绪的机会,往往正在做一件事时,忽然又被指令做另一件事,情绪节奏时常被打乱,因而总感到无所适从。(3)父母管教不当。父母管教孩子没有原则,任凭自己的性子,反复无常,使孩子对父母抱有成见。(4)成人要求学生做一件他不想做或没有能力做的事时,学生也会产生抗拒心理。(5)与自身大脑神经系统的特质有关。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内部除了有掌管思维的理性中枢,还有着专门掌管情绪调节的情绪中枢。狂怒、缺乏自制力的状态,被称之为“情绪短路”。 反抗、易怒心理的辅导措施有:

要让孩子认识到,经常性的愤怒既有害于别人,更有害于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帮助孩子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例如,每当要发脾气时,可以建议当事人采用自我暗示方法,反复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发脾气”;或者立即离开现场,脱离不良情绪的刺激源,而后进行冷处理,也可以采用其他松弛情绪的方法。

鼓励孩子多多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其对集体生活的归属感,尽量减少易怒者与别人的冲突。即使发生冲突,也要劝导周围同学生动把冲突降温,而不要激化矛盾。

成人对孩子的学习期望不要过高,要适度,要循序渐进。不要用高压手段逼迫他们学习,施加压力虽会有表面的即时的效果,但学生将怨恨压至心底,会积累更多的消极体验。 老师与父母在学生面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尤其当学生有错时,不要向他们滥发脾气,拿他们出气,而要采取冷处理。


相关内容

  • 心理咨询与辅导
  • 1.学校心理辅导 2.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3.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4.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5.现代社会变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6.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 7.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 8.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9.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条件 10.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辅导 12.初 ...

  •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 引子: 1.工作中的误区: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什么原因造成的?) 案例:你怎么是这样? 2.问题呈现:数据 (1)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的课题组在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 ...

  •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的一点冷思考
  •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的一点冷思考 内容提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生理发育.心理变化并逐渐趋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对这个时期的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在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尤其以青春期心理辅导为最.青春期心理辅导要迈出这些误区,我认为首先就是 ...

  • 青少年心理特点及辅导
  • 青少年心理特点及辅导 时间:2010-01-22 10:3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872次 福州七中 刘秀红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他们正在告别童年,开始一个崭新的成长和变化时期,身体正急剧的发育,心灵在不断丰富,情绪在激烈波动是青少年的特点.他们正在竭力摆脱童年时 ...

  • 初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 高一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高一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非常时期,他们在心理上具备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他们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 案例介绍 王宾是我班一个个成绩中等的男生,智力可以,自尊心较强,但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经 ...

  • 青少年心理卫生案例分析
  • 六.案例分析: 道怎么办. 盾,既想与爱慕的异性单独解除又怕斤,一个人瘦得太过分了,所以,我有许 (一)李XX(男,高二)自述:1.这个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什么?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与痛苦多绰号:"小排骨"."小萝卜头"等.别的我平时酷爱体育活动,是学校篮答 ...

  • 分享活动在团体辅导中的重要性
  • 分享活动在团体辅导中的重要性(下载DOC檔) 壹.前言 「分享」是一种经验的交流,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分享,因为人会 透过语言.文字.肢体动作与别人互动,在这互动过程中就会产生有一种 重要的要元素---「情感」,透过这个重要元素,分享让人有一种喜悦.成 长与减轻负担的感觉,透过分享,人与人的距离更接 ...

  • 少先队辅导员纲要doc
  • 少先队辅导员 工作纲要 (试行) 全国少工委 主编 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总述...................................................... 1 一.少 ...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合作的力量 一. 设计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康的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专门教育活动.其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