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2

人民日报评论员: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

本报评论员

2015年09月14日03:14

“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对践行“三严三实”提出四点新要求。这是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的示范之举,也是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明确信号。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和党性上的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更浓厚了、领导干部的标杆作用更明显了。作风建设,就怕一曝十寒,最需久久为功。践行“三严三实”,“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要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要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条明确要求,对于确保作风建设的“抓常、抓细、抓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个人如果没有脊梁,就站立不起来;如果没有信仰信念,精神世界就会坍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理想信念丧失,就会得“软骨病”。纵观那些犯错误的党员干部,无论政治上的跑偏、还是生活上的走邪,归根到底都是“总开关”上出了问题。党员干部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坚定信仰、信念和忠诚,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信仰信念不是一句空话,行动最有说服力。对党员干部来说,在践行“三严三实”中立根固本,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在日常工作中,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能满足于做纯粹的“技术官员”,也不能甘当“谋生雇员”。只有挺起精神脊梁,让严和实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才能真正当好旗帜和标杆,彰显共产党人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

古人说:“操守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信仰、信念、忠诚,就是党员干部的人生“真宰”。当年,正是坚定不移的精神追求,使得“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加大炮”的巨大威力,让我们党从南湖走向全国、从瑞金抵达北京。今天,在立根固本中挺起精神脊梁,我们就能与人民群众永远保持血肉联系,就能面对复杂执政环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走在群众前头。

人民日报评论员: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

本报评论员

2015年09月15日03:32

良好的干部作风,总是充满了春风一般可以感受的细节。群众也往往是由各种细节来评价干部作风严不严、实不实。很多时候,细微之处更能照见干部的精气神。

严与实的作风靠平时养成,临时抱佛脚装点不出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贯穿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

培养好的作风,杜绝坏的风气,没有取巧的办法。正如一个人每天都要洗脸刷牙才能体面地出门,锤炼严和实的作风,也唯有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修为到了,就习惯成自然,严谨务实成了自然而然的行为取向,不严不实都交待不了自己。

落细落小不是说只抓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从小处着手,保持对作风建设关键环节的深层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廉政新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管住了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乃至节日交往的细节,更在于抓住了干部作风最易“跑冒滴漏”的关节点,彰制度之威、显规则之力,实现了“抓小节就是立大德”的效果。

作风建设的良性循环,是制度和人心的互相巩固。现实中,制度建设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规定不细,二是执行不严。对此,各级党组织一方面要做细、做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建章立制上实实在在地跟进,用逐步细化的纪律和规矩一步步占领模糊地带,让纪律界限清清楚楚,让似是而非的观念失去市场;同时要强化履行“两个责任”的勇气和能力,敢抓敢管,在以身作则上见表现,在遵规守矩上见行动,在整改落实上见实效,把作风建设导入良性发展轨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风建设从来都不是“高空作业”,只有抓细、抓小、常抓不懈,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改变,件件叠加,项项累积,次次集聚,久久为功,才能让“三严三实”蔚然成风,让人民群众在干部作风建设中如沐春风,筑牢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人民日报评论员: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

——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

2015年09月16日03:52

思想灰尘不扫,精神状态就难以提振;作风流弊不除,政治生态就无法清朗。践行“三严三实”,关键是增强自觉性,通过切实可感的点滴变化,不断抵达自我完善的新境界。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同志都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职责,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就像一棵果树,要想长得好、结出好果子,需要时常修枝剪叶,不断改造提高自己。我们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的就是督促领导干部认真对照党的宗旨要求,认真查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受到警醒,得到提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修枝剪叶,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我改造的重要性。附着在个人思想上的病菌,往往隐蔽性强、潜伏期长,表面上看微不足道,实际上却遗患无穷。现实世界,名利欲望的诱惑与熏染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如果不提高警惕、及时消毒杀菌,很容易罹患各种“疾病”。“祸患常积于忽微”,认认真真把控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时时刻刻为“操作系统”漏洞打好补丁,才能扎实筑牢思想的防线。

修枝剪叶是需要一些勇气和毅力的。很多时候,指出别人的问题容易,发现和改正自己的毛病就难了。在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准确寻找自己身上的病灶,勇敢地举起手术刀,改变,最好的时机永远是现在。谨言慎行、严于律己,发现问题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才能将错误克服在发端之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发表讲话时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就是严与实,也是今日共产党人应有的担当。每一位党员干部自觉行动起来,把自己身上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整改清单,以须臾无可停歇的姿态努力改造、提升自我,我们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点赞。

人民日报评论员: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

2015年09月18日05:32

“人们在批评的筛子里寻找一切奥秘”。查找不严不实的问题,既需要反求诸己的内力驱动,也需要批评监督的外力助推;落实从严从实的要求,既需要自我解剖的无畏勇气,也需要从谏如流的开阔胸襟。

“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靠自身努力,也靠党和人民监督”,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为持续开展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从严治党成效如何,群众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领导干部作风怎样,身边的同志看得最清楚、最有评判权。让他律与自律相辅相成,让批评与自我批评相得益彰,让监督与反躬自省相互补充,才能将组织力量、班子力量、个人力量、群众力量结合起来,把问题置于全天候的探照灯之下。

尽管“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天经地义”,但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视“监督”为麻烦。有的抱着“举大事不谋于众”的盲目自信,对群众意见不屑一顾;有的误认为“提意见就是唱反调”,以“维护团结”的名义压制批评监督;更有甚者,对批评监督搞打击报复„„其结果,没有批评的团结、缺少监督的和气,只会让问题越攒越多、越积越厚。可以说,不愿意接受监督,本身就是不严不实的突出表现,需要深入整改、大力纠偏。

纵览中国古代盛衰兴替的历史,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往往是良政善治的开端;壅蔽言路、闭目塞听,常常是政治衰败的前兆。其实,“一言堂”看上去威风凛凛,实际上是自我孤立。对领导干部而言,容忍批评声音,才是真正的胸襟;自觉接受监督,才是真正的自信;做到从谏如流,才是真正的智慧。敞开心扉,襟怀坦白,有闻过则喜的雅量,有见贤思齐的精神,有择善而从的品格,让各种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领导干部才能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让严的标准、实的精神融入心灵深处,从而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哲人说,“能够听到别人给自己讲实话,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这实在是福气和造化。”党内不允许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领导干部要习惯于在组织和群众监督下工作和生活。让党内生活严肃起来、认真起来,“三严三实”才有保证,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才能形成,我们党才能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人民日报评论员: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

本报评论员

2015年09月14日03:14

“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对践行“三严三实”提出四点新要求。这是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的示范之举,也是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明确信号。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和党性上的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更浓厚了、领导干部的标杆作用更明显了。作风建设,就怕一曝十寒,最需久久为功。践行“三严三实”,“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要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要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条明确要求,对于确保作风建设的“抓常、抓细、抓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个人如果没有脊梁,就站立不起来;如果没有信仰信念,精神世界就会坍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理想信念丧失,就会得“软骨病”。纵观那些犯错误的党员干部,无论政治上的跑偏、还是生活上的走邪,归根到底都是“总开关”上出了问题。党员干部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坚定信仰、信念和忠诚,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信仰信念不是一句空话,行动最有说服力。对党员干部来说,在践行“三严三实”中立根固本,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在日常工作中,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能满足于做纯粹的“技术官员”,也不能甘当“谋生雇员”。只有挺起精神脊梁,让严和实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才能真正当好旗帜和标杆,彰显共产党人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

古人说:“操守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信仰、信念、忠诚,就是党员干部的人生“真宰”。当年,正是坚定不移的精神追求,使得“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加大炮”的巨大威力,让我们党从南湖走向全国、从瑞金抵达北京。今天,在立根固本中挺起精神脊梁,我们就能与人民群众永远保持血肉联系,就能面对复杂执政环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走在群众前头。

人民日报评论员: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

本报评论员

2015年09月15日03:32

良好的干部作风,总是充满了春风一般可以感受的细节。群众也往往是由各种细节来评价干部作风严不严、实不实。很多时候,细微之处更能照见干部的精气神。

严与实的作风靠平时养成,临时抱佛脚装点不出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贯穿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

培养好的作风,杜绝坏的风气,没有取巧的办法。正如一个人每天都要洗脸刷牙才能体面地出门,锤炼严和实的作风,也唯有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修为到了,就习惯成自然,严谨务实成了自然而然的行为取向,不严不实都交待不了自己。

落细落小不是说只抓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从小处着手,保持对作风建设关键环节的深层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廉政新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管住了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乃至节日交往的细节,更在于抓住了干部作风最易“跑冒滴漏”的关节点,彰制度之威、显规则之力,实现了“抓小节就是立大德”的效果。

作风建设的良性循环,是制度和人心的互相巩固。现实中,制度建设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规定不细,二是执行不严。对此,各级党组织一方面要做细、做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建章立制上实实在在地跟进,用逐步细化的纪律和规矩一步步占领模糊地带,让纪律界限清清楚楚,让似是而非的观念失去市场;同时要强化履行“两个责任”的勇气和能力,敢抓敢管,在以身作则上见表现,在遵规守矩上见行动,在整改落实上见实效,把作风建设导入良性发展轨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风建设从来都不是“高空作业”,只有抓细、抓小、常抓不懈,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改变,件件叠加,项项累积,次次集聚,久久为功,才能让“三严三实”蔚然成风,让人民群众在干部作风建设中如沐春风,筑牢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人民日报评论员: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

——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

2015年09月16日03:52

思想灰尘不扫,精神状态就难以提振;作风流弊不除,政治生态就无法清朗。践行“三严三实”,关键是增强自觉性,通过切实可感的点滴变化,不断抵达自我完善的新境界。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同志都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职责,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就像一棵果树,要想长得好、结出好果子,需要时常修枝剪叶,不断改造提高自己。我们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的就是督促领导干部认真对照党的宗旨要求,认真查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受到警醒,得到提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修枝剪叶,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我改造的重要性。附着在个人思想上的病菌,往往隐蔽性强、潜伏期长,表面上看微不足道,实际上却遗患无穷。现实世界,名利欲望的诱惑与熏染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如果不提高警惕、及时消毒杀菌,很容易罹患各种“疾病”。“祸患常积于忽微”,认认真真把控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时时刻刻为“操作系统”漏洞打好补丁,才能扎实筑牢思想的防线。

修枝剪叶是需要一些勇气和毅力的。很多时候,指出别人的问题容易,发现和改正自己的毛病就难了。在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准确寻找自己身上的病灶,勇敢地举起手术刀,改变,最好的时机永远是现在。谨言慎行、严于律己,发现问题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才能将错误克服在发端之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发表讲话时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就是严与实,也是今日共产党人应有的担当。每一位党员干部自觉行动起来,把自己身上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整改清单,以须臾无可停歇的姿态努力改造、提升自我,我们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点赞。

人民日报评论员: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

2015年09月18日05:32

“人们在批评的筛子里寻找一切奥秘”。查找不严不实的问题,既需要反求诸己的内力驱动,也需要批评监督的外力助推;落实从严从实的要求,既需要自我解剖的无畏勇气,也需要从谏如流的开阔胸襟。

“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靠自身努力,也靠党和人民监督”,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为持续开展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从严治党成效如何,群众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领导干部作风怎样,身边的同志看得最清楚、最有评判权。让他律与自律相辅相成,让批评与自我批评相得益彰,让监督与反躬自省相互补充,才能将组织力量、班子力量、个人力量、群众力量结合起来,把问题置于全天候的探照灯之下。

尽管“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天经地义”,但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视“监督”为麻烦。有的抱着“举大事不谋于众”的盲目自信,对群众意见不屑一顾;有的误认为“提意见就是唱反调”,以“维护团结”的名义压制批评监督;更有甚者,对批评监督搞打击报复„„其结果,没有批评的团结、缺少监督的和气,只会让问题越攒越多、越积越厚。可以说,不愿意接受监督,本身就是不严不实的突出表现,需要深入整改、大力纠偏。

纵览中国古代盛衰兴替的历史,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往往是良政善治的开端;壅蔽言路、闭目塞听,常常是政治衰败的前兆。其实,“一言堂”看上去威风凛凛,实际上是自我孤立。对领导干部而言,容忍批评声音,才是真正的胸襟;自觉接受监督,才是真正的自信;做到从谏如流,才是真正的智慧。敞开心扉,襟怀坦白,有闻过则喜的雅量,有见贤思齐的精神,有择善而从的品格,让各种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领导干部才能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让严的标准、实的精神融入心灵深处,从而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哲人说,“能够听到别人给自己讲实话,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这实在是福气和造化。”党内不允许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领导干部要习惯于在组织和群众监督下工作和生活。让党内生活严肃起来、认真起来,“三严三实”才有保证,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才能形成,我们党才能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内容

  • 人民日报评论集
  • 今日谈:责己从严才有公信 [03月03日08:08]人民论坛:珍惜自己那口"井" [02月25日08:20] 坚持不懈改会风 [02月25日08:19] 人民日报评论员:再接再厉做好督导工作 [02月24日08:12] 人民论坛:下基层,不要"吓"基层 [02 ...

  • 浅谈评论员文章在正面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
  • [关键词]评论员文章:引导舆论:作用 新闻评论历来被誉为媒体的灵魂与旗帜,无论足社论.评论员文章,还是短评.杂文,这些文章在引导舆论,营造舆论氛围方面发挥着其他新闻体裁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足评论员文章以其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权威性,越来越被各家新闻媒体所重视.近年来,经过精心打造,"本 ...

  • 中央宣传部就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情况举行发布会
  • 释放从严治党最强音--十二大关键词解读六中全会公报 中国网 评论0 10-28 12:03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 新华网 评论0 11-04 20:05 中组部: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新华网 评论0 1 ...

  • 六大网站新闻评论板块比较研究
  • 摘要:新闻评论板块作为重要的发言平台受到网站的格外重视.本文从更新量.原创性.重点和倾向性等四个方面,对中央.地方新闻网站及商业网站中六大代表性网站的新闻评论板块进行内容分析,以比较不同网站在评论处理手法和整体风格上的特点. 关键词:六大网站 新闻评论板块 比较研究 网络评论是网站发言的重要手段,与 ...

  • 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特征论文
  • 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特征论文 摘 要:网络新闻评论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言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网友的"受者"角色,使其成为传播的主体,也打破了观点趋同的传播模式,随着网络的辐射传播,越来越多的传播主体参与其中,传播效果较之传统媒体,更加强势,网络新闻评论话题的丰富性与现实性,使得评论 ...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 人民日报连发三篇评论员文章: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人民日报评论员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接连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痛的事实再一次敲响警钟: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世间万物,生命最宝贵.百业兴旺,安全最重要. ...

  • 2015年上半年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集锦
  •        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三严三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04月22日 08:09] 人民日报评论员:芦山新模式重塑震区新面貌 [04月20日 09:23] 人民日报评论员:动力强劲,更有增长底气 [04月19日 08:11] 人民日报评论员:结构优化,彰 ...

  • 最新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2012年03月31日03: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确定的今年工作的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科学发展,中国一定能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两会闭幕以来,500 ...

  • 传播党中央机关报评论写作经验的力作
  • 既从具体案例切入,又上升到学理层面,是此书的一大特色.作者笔下的文字给读者的印象便是:案例解剖之余,闪射出了理论的火花. 党的十四大政治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经济上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步入了新阶段.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评论运用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