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论文

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题。因此,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填鸭式”教学、“复印机式”教学、“故事课式”教学现象较为普遍,课堂变成了一个个知识点的复述和简单归纳的过程;教师“忠于教材”,注重“知识型”讲授,课堂气氛沉闷,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亟待创新与改革。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创新教育教学,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观,破除教师中心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因此,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和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心理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探究欲望,使其创新思维流畅,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要求的内在驱动力,它包括创新的意图,创新的动机和创新的欲望。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超出人们意料之外的观点,人称“标新立异”。正因为有“标新立异”,科学才会突破某些权威的定论而向前发展。因此,对学生的“标新立异”教师要多鼓励,多倡导,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坚持的精神。假如学生走进误区,教师应当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学生不但从成功中获得经验,而且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只有多鼓励,才会培养出充满自信,富有独立创新精神的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想、敢标新立异,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用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我国古代思想家、科学家的新观点、新发明,特别是作为中华民族文明标志的“四大发明”等;如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引起天文学革命;工业革命时期,无数科学家用他们的创造发明推动了社会进步等等。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知识点,并联系社会现实具体分析、科学讲解,就能适时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新思维能力才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决不是只针对智商高的学生,也不局限

于中等以上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参加思维创新训练,具备创新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创新训练。

1.启发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任何创新都是由于受到某种启发而形成的。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在心理学中叫做“原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原型”,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去想象。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注意启发,讲解时应留有余地。如历史教学针对中国近代史中“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命题,教师可提出假设问题“落后一定挨打吗?”它能得出多种结论,教师可启发解答其中两种:①“落后一定挨打”,理由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引发弱肉强食;②“落后可以不挨打”,如我国古代辽夏金元入侵中原的史实可以说明。然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其他结论并说明理由。

2.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看考古实物、图表、幻灯片等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展开合理想象,即兴回答问题。如在讲《中国历史》第三册“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一章时,引导学生观察《时局图》,课本注释中说,图中的“肠”代表德国,“虎”代表英国等,由此可启发学生提出质疑:“肠”代表德国是否确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将“肠”改为“蛇”更为确切。因为图中除日本用“太阳”代表外,其余国

家皆用动物“熊”、“蛙”、“鹰”、“虎”代表,这些动物大多是“凶猛”的;相比之下,“肠”则显得软弱无力,而“蛇”则具有凶狠、狡诈、毒辣的本性,能充分显示出德国强占我山东的凶恶本质。

3.倡导探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极富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思考问题时往往只注重已有的联系,习惯于沿着传统的思维方向“顺推”。如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产生一种新的见解或突破。在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地方可以设计逆向思维训练。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孙中山当时如果不把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会出现什么结果?”“假如袁世凯没有要求当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进程会怎样?”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想象。改变问题的条件或改变问题的结果,都可形成逆向思维问题,这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答案,但作为思维训练活动,它可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4.建立机制,促进学生创造思维。为了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和考核评价中应引入激励机制,并建立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评估体系。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含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量化,作为平时成绩,并在学期或学年度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动脑习惯,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创新,未来需要的

人才是具备创新素质和开拓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实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题。因此,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填鸭式”教学、“复印机式”教学、“故事课式”教学现象较为普遍,课堂变成了一个个知识点的复述和简单归纳的过程;教师“忠于教材”,注重“知识型”讲授,课堂气氛沉闷,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亟待创新与改革。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创新教育教学,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观,破除教师中心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因此,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和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心理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探究欲望,使其创新思维流畅,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要求的内在驱动力,它包括创新的意图,创新的动机和创新的欲望。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超出人们意料之外的观点,人称“标新立异”。正因为有“标新立异”,科学才会突破某些权威的定论而向前发展。因此,对学生的“标新立异”教师要多鼓励,多倡导,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坚持的精神。假如学生走进误区,教师应当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学生不但从成功中获得经验,而且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只有多鼓励,才会培养出充满自信,富有独立创新精神的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想、敢标新立异,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用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我国古代思想家、科学家的新观点、新发明,特别是作为中华民族文明标志的“四大发明”等;如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引起天文学革命;工业革命时期,无数科学家用他们的创造发明推动了社会进步等等。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知识点,并联系社会现实具体分析、科学讲解,就能适时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新思维能力才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决不是只针对智商高的学生,也不局限

于中等以上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参加思维创新训练,具备创新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创新训练。

1.启发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任何创新都是由于受到某种启发而形成的。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在心理学中叫做“原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原型”,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去想象。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注意启发,讲解时应留有余地。如历史教学针对中国近代史中“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命题,教师可提出假设问题“落后一定挨打吗?”它能得出多种结论,教师可启发解答其中两种:①“落后一定挨打”,理由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引发弱肉强食;②“落后可以不挨打”,如我国古代辽夏金元入侵中原的史实可以说明。然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其他结论并说明理由。

2.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看考古实物、图表、幻灯片等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展开合理想象,即兴回答问题。如在讲《中国历史》第三册“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一章时,引导学生观察《时局图》,课本注释中说,图中的“肠”代表德国,“虎”代表英国等,由此可启发学生提出质疑:“肠”代表德国是否确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将“肠”改为“蛇”更为确切。因为图中除日本用“太阳”代表外,其余国

家皆用动物“熊”、“蛙”、“鹰”、“虎”代表,这些动物大多是“凶猛”的;相比之下,“肠”则显得软弱无力,而“蛇”则具有凶狠、狡诈、毒辣的本性,能充分显示出德国强占我山东的凶恶本质。

3.倡导探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极富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思考问题时往往只注重已有的联系,习惯于沿着传统的思维方向“顺推”。如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产生一种新的见解或突破。在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地方可以设计逆向思维训练。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孙中山当时如果不把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会出现什么结果?”“假如袁世凯没有要求当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进程会怎样?”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想象。改变问题的条件或改变问题的结果,都可形成逆向思维问题,这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答案,但作为思维训练活动,它可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4.建立机制,促进学生创造思维。为了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和考核评价中应引入激励机制,并建立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评估体系。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含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量化,作为平时成绩,并在学期或学年度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动脑习惯,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创新,未来需要的

人才是具备创新素质和开拓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实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相关内容

  • 某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评估自评报告
  • 目 录 一.专业概 况 „„„„„„„„„„„„„„„„„„„„„„„„„„„„„„ 1 1.专业成立时 间 „„„„„„„„„„„„„„„„„„„„„„„„„„ 1 2.教学组织设 置 „„„„„„„„„„„„„„„„„„„„„„„„„„ 1 3.现有教师队伍与学生规 模 „„„„„„„„„„„„ ...

  • 浙江大学十二五-规划
  • 浙江大学2011-2015年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

  • 2017年教学工作要点
  • 2017 一.全力以赴做好审核评估工作 1. 协同推进评估评建工作.按照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各工作组围绕评估程序及工作要素,有序开展所承担的评估任务,协同做好各项迎评工作.组织做好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撰写.论证和完善工作,评估支撑材料.各类教学档案的整理汇编工作.以扎实有效的工作状态迎接审核评估. ...

  • 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 试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 论文关键词:转变 教育思想 探索 职业教育 模式 论文摘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的模式,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本文从引导公民建立一种正确的成才观.转变教育思想.借鉴国际职 ...

  • 7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4年,学校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改革创新年"为契机,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力度,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学校概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创建于1958年,校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湖南省人民政府 ...

  • 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基地
  • 高教研究资料 2011年第5期(总第281期) 本期要目 一.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基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中国矿业大学工科研究生教育学位工作的创新实践 三.合肥工业大学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的实践 四.南京理工大学建立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实践 一.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基地 ...

  • 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研究(定稿)
  • 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研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地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新时期科技发展应该是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围绕这个重点,科技工作一定要加强原始创新,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要积极推进具有战略 ...

  • 人文学院英语专业建设规划
  • 英语专业建设规划 (2014-2018年)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正在加速学科的综合化.人才的复合化.专业的融合化和英语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英语人才由单一语言型过渡到语言型和复合型并存的局面.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人才,在英语教育中既传授英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又拓宽知识面,增加外交.外贸等方面的知识,增 ...

  •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通知指出,<意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