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思想家社会和谐理论刍论

2009年1月 理论学刊 Jan.2009

第1期 总第179期 TheoryJournal No.1Ser.No.179

古希腊思想家社会和谐理论刍论

师凤莲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1摘 要2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古希腊思想家对社会和谐曾有过重要论述。他们认为,和谐与秩序是宇宙的最高规律,也是任何理想城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法治是实现城邦和谐与秩序的必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贤人政治0是达到理想城邦的体制保证;正义和平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关键词2古希腊;和谐;秩序

1中图分类号2B502.2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2-3909(2009)01-0075-04

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传统美德,而且

需要借鉴吸取西方思想家社会和谐理论中的合理要素。古希腊是人类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灿烂时期,也是近现代西方文化思想的源头。本文拟对古希腊思想家关于社会和谐问题的论述加以梳理和总结,以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

一、和谐与秩序是宇宙的最高规律,是理想城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是/历史上最有趣味而又最难理解的人物之一0。他明确地把/和谐0作为自己哲学的根本范畴。他认为,数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和比例产生了和谐,因此,万事万物都是和谐的。/美德就是和谐0,就是善;斗争则是丑,是恶。/美德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全善和神一样。所以一切都是和谐的。0人们应该安分守己、各尽本分,相互为善而不是相互为恶;个人必须服从城邦,但城邦也应尊重个人。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上,他强调/统治者应当把统治和爱结合起来0,而被统治者则不仅应当服从法律,而且应当爱戴长官。只有大家相互尊重、平安相处,整个城邦才能和谐与共、繁荣昌盛。褪去这种以/数0为本源,将和谐与秩序视为宇宙最高规律思想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外衣,不难发现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内涵,而把和谐与秩序上升到宇宙最高规

[2](P36)

[2](P36)

[1](P57)

律的高度,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主张。

在古希腊思想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柏拉图,则对秩序与和谐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他指出,人们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必须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交换。社会分工是满足人类多方面需要的最好途径,同时也是社会正义的体现。只有分工严密,社会有机体才能正常运转和生存,否则就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他将城邦公民分为统治者、保卫者、农民与工匠三类,认为城邦应当由有智慧的人担任领导,拥有激情的勇敢的战士和充满欲望的工农都甘愿服从智慧者的领导,城邦就会成为一个和谐、优良的城邦,城邦居民会达到身心和谐。因此,正义和和谐就是每个人根据上天赋予自己的品质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正义的城邦就是每个人都按照天性做自己应做的本分工作的共同体。/当城邦里的三种自然的人各做各的事时,城邦被认为是正义

[2](P129)

的0,也是协调和谐的。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等人从奴隶主贵族的立场出发所说的和谐,当然是要平民和奴隶安分守己,以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但他们毕竟看到了和谐、秩序与稳定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任何理想城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二、法治是实现城邦和谐与秩序的必要条件古希腊思想家们都强调法治的作用,认为要达到秩序与和谐,需要制定和遵守法律,否则社会就会陷入人人为所欲为的无政府状态。

毕达哥拉斯认为:/秩序和对称是美的、有益

[3](P15)

的,而无秩序和不对称则是丑的、有害的。0无

政府状态是最大的恶,服从法律则是最大的善。他还说:人治不如法治,一部好的法律本身便是/最大的价值0,并主张恪守祖传的习惯和法律。

[4](P390)

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0的赫拉克利特认为,法律体现理智,城邦用法律武装起来就像用理智武装起来一样,公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理智。因此,他反对人们为所欲为的无政府状态,主张人们应当尊重现有的法律,保卫现有的法律,就像保卫自己的城邦一样。他把法律分为人的法律和神的法律两种。神的法律实际上就是指自然规律,即他所说的/逻各斯0。在两者关系上,人的法律必须以神的法律为依据,/人类的一切法律都因那唯一的神的法律而存在。神的法律从心所欲地支配着,满足一切,也超过一切0。这意味着,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遵从自然规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这是主张人类要与自然相和谐的一种朴素提法。

苏格拉底认为,公民必须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法律如契约,违反法律就是违反契约,是不正义的行为。柏拉图非常重视法律,强调/在一切科学中,最能使人类完善并且使他们感兴趣的就是法律科

[5](P151)

学0。他在晚年更是承认法律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法律应被置于国家一切官吏和公民之上,一切选举和政治经济活动都须依法进行。他还认为,法律应当为国家和公民造福,凡是只为部分人谋取私利而制定法律的地方,就谈不上国家制度,而只有内部斗争。/我们的立法不是为城邦任何一个阶级的特殊幸福,而是

[6](P279)

为了造成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幸福。0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0思想的一种朴素表达。

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0和古代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

[8](P358)

物0的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人的思想,进一步从理论上对法治问题作了论述。他认为,凡是不因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用感情治事的统治者优良,因为人类的本性都难免有感情,所以仅仅依赖人治不能建立良好的政体,而/法律恰恰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0。亚里士多德指出,理想社会需要正义,因为正义要求公平,要求判断无偏无私,而法律正好是这样一个没有偏私的/中道的权衡0,因此,/谁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0

[9](P171)

[9](P169)[7](P447)

[2](P29)

[2](P29)

民不能全都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

[9](P147)

律。0

可见,古希腊思想家们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0的思想,认为法治是实现城邦和谐与秩序的必要条件,并且提出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0。当然,这在奴隶社会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奴隶和贱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三、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社会和谐主要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之间的和谐。要建立高度和谐的社会,必须有在内心将和谐作为行为准则的人。古希腊思想家们大都认为,未来理想城邦的公民都应具备高尚的美德,而要获得美德则要通过教育,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为此,他们不但著书立说,而且广收门徒,既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

毕达哥拉斯认为,人的感情、欲求各种各样,要使人遵守秩序、服从法律,就需要对人进行教育。他主张,这种教育不仅应该施之于民,而且应当施之于官吏,执政官本身就应当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楷模。一个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然后才有资格参与对城邦的管理。这种修身、齐家、治国的观点,是古希腊思想家们的一种共识。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0,他特别重视知识的作用,认为国家要靠掌握政治知识的人来治理。他虽然强调天赋,但并不否定后天教育的作用,而且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负有培育美德责任的教师。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德即知识、知识须通过教育获得的观点,认为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塑造善的心灵的重要途径,是使人获得美德的唯一方法。他在其代表作5理想国6中用了很大篇幅谈论教育,把教育放到引人注目的地位。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面对全体城邦公民,但首先应当对城邦的统治者和军人进行教育,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掌管者和保卫者,需要有更多、更完善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同样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通过教育启导人们的理性,培养公民的善德,并使公民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他认为,城邦一定要使每个公民具有善德,成为/善民0。人的善德有三个来源:一是天赋,二是习惯,三是理性。由于习惯可以改变天赋,理性可以改变习惯,所以理想城邦

[5](P151)

。他强调指出,

合乎正义的法律一经制定,就应人人遵守,做到有法必依。他说:/我们应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

中的立法者应重视教育,通过教育启发人们的理性和培育人民的良好习惯。他说:/邦国如忽视教育,其政治必将毁损。0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育个人的私德,更重要的是培育人民的公德,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教导公民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和生活方式。因此理想的城邦应当把教育作为公共要务,制定立法,统一实施。

四、/贤人政治0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体制保证

建立高度和谐的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离不开不仅具有智慧和民主,而且清正廉明的政府。古希腊时期是西方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各城邦大都实行通过任命或者选举产生执政官的贵族政治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贵族政治实际上是寡头政治,容易导致独裁和腐败;而不成熟的选举制度产生的民主政治,则容易导致人人为所欲为的无政府混乱状态,二者都不会导致社会和谐,当然不是思想家们心中理想的城邦。

一般来看,古希腊思想家多反对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而倡导/贤人政治0,主张国家应由少数优秀人物来管理。如毕达哥拉斯认为群众的意见是非理智的、不可取的。他说:/重视一切人的一切意见,特别是重视群氓的意见是不理智的,因为只有少数人能做出好的决定和想出好的思想。0

[3](P16)

[9](P406)

治国论0中还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但他们也激烈反对民主政治,这是由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地位所决定的。所谓贤人,指的只是奴隶主贵族和平

民中的贤人,而不包括奴隶和贱民在内,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作为古希腊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在他的5政治学6一书中引述了大量史实,考察了各种政体的变化,总结历史变迁的经验教训后指出,最良好最稳定的政体是由中产阶级掌权的共和政体,是贫富两要素混合的政体,它无论在社会基础还是政权组织形式上都避免了极端,照顾了贵族和平民的利益。他指出:/很明显,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凡邦内中产阶级强大,足以抗衡其他两部分而有余,或至少要比其他单独一部分强大,那么中产阶级在邦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两个相对立的部分,就谁都不能主治政权,这就可能组成优良的政体。0

[9](P206-207)

里士多德强调中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大力发展中产阶级,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远见卓识。后来资本主义社会中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和相对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产阶级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器0。这对于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注意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并发挥他们的社会/稳定器0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五、正义和平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要使得公民之间相互和谐相处,就要有正义和平等,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和基本原则。古希腊思想家们显然看到了这一点。

毕达哥拉斯认为,公民间的平等是真理和正义的要求,无论真理还是正义,都是要使公民之间相互平等;让每一个人平等相待,正义就是平等,就是和

[2](P36)

谐。/友谊就是一种和谐的平等。0平等是正义的本性,而共有则是平等的基础。当然,他这里所说的平等并不包括奴隶和贱民在内,而且即使自由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也只是一种理想。苏格拉底则提出,人们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农民应耕作种植,医生应救死扶伤,国家工作人员应尽职尽责完成公务。这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

柏拉图对正义和平等作了较多的论述,认为在理想城邦里,人们之间应该是平等的。首先,人们的社会身份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柏拉图虽然将城邦

[10](P53-54)

赫拉

克利特也蔑视一般群众,认为他们没有思想、愚昧无知,因而只能由少数优秀人物来统治。苏格拉底从他/知识即美德0的原则出发,主张国家应该由懂得治国艺术、掌握政治知识的人来管理,反对雅典民主制靠抽签或选举来任命执政官和将军,也反对靠暴力和欺骗夺取权力的僭主。他认为,政治是一种/最尊贵的才能,一种最高贵的才艺。因为它是王者的技艺,是称作帝王之术的0

[3](P56)

,只有公正的

人才能掌握这种技艺,不公正的人连做一个好公民的资格都没有,自然说不上掌握这种最高贵的技艺来治理国家。而在柏拉图看来,在城邦各个等级的公民中,统治者是最高的、决定性的等级,他们应该是智慧的化身,因而他们应该是/哲学王0,理想的城邦应当由哲学家担任国王,或是使当前的国王成为哲学家。在真正的有智慧的哲学家成为城邦的统治者之前,无论是城邦还是公民个人都不能终止邪

[3](P252)

恶,正义的理想国便只能是空中楼阁。显然,他的这一观点是受到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0思想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等人反对独裁政治,主张贤人治国,体现了一种历史的进步。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精英

公民分为统治者、保卫者和工农三类,但是他反对血统论,认为这三类人并非世代相传,永远不能变动,如果人们发现自己的后代具备其他类人的素质,就应当把他们安排到适当的位置上去,这样才能体现城邦公民的平等

[6](P129)

富悬殊,主张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他认为,过分的贫富悬殊是政治动乱和政体变革的重要原因,要求政治稳定必须让公民都过上小康生活,避免大贫大富。如其不然,有的人家资巨万,有的人贫无立锥之地,必然会造成城邦动乱。在经济制度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是一种兼备/公产0和/私有0两者优点的/比较妥善0的财产制度。他认为,划清各人的利益和支配范围,人们间的冲突根源就会消除,各人注意自己利益范围以内的事情,各个家庭的境况也就可以改进。亚里士多德看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现象所带来的不稳定,并主张加以适当限制,这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他关于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的主张,对于我们今天缩小贫富差别,加强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总之,处在充满危机的城邦时代的古希腊思想家们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种种构想,目的都在于试图为城邦政治寻找一条能够摆脱危机的道路,寻找一个能够医治城邦弊病的灵丹妙药,继续保持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从而保持城邦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他们提出的关于社会和谐的许多观点都具有时代高度,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后世的社会思想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高度和谐的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古希腊政治学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6]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9]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0]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

作者简介:师凤莲(1968) ),女,山东梁山人,山东大学政

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裴传永

[9](P54)

。在这里,他把社会流动完

全理想化了。其实即使在今天的西方社会,这种完全的社会流动也是不存在的,社会成员的社会流动

不仅要受到才能的限制,还要受到阶级出身、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制约。其次,柏拉图认为,要达到城邦公民之间的平等,就要消除赤贫和过富,认为消除赤贫和过富是造成社会技艺退化和道德退化、社会动荡不安的两大因素。再次,柏拉图还主张城邦应实行公产制度,认为这才是最大的平等,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善。他认为,一个国家纷争和灾难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土地、妇女儿童以及财产的私有使各人只管自己家庭的悲欢苦乐,不仅把国家弄得四分五裂,而且使个人陷于许多/琐碎无聊0的事情

[6](P202)

。柏拉

图在私有制社会的初期就看到了私有制的某些弊病,这无疑是十分敏锐、可贵的,但设想立即用共有来取代私有,并主张用消灭家庭的办法来巩固共有,以增进社会的团结和凝聚,这无疑是用压制和消灭个性的办法来增强共性,用限制个人欲望的办法来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亚里士多德当时就对柏拉图这种公产制主张作了批驳。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一,整齐划一违背城邦本性,只能导致城邦的灭亡。城邦的本质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倘以/单一0为准则,城邦便不成其为城邦。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我们所要的和谐,是一种发展变化中的动态和谐,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死水一潭式的静态和谐和千篇一律的统一。第二,公产制不能导致城邦的和谐团结。亚里士多德指出,让全体人对同一事物说/这是我的0诚然是件好事,但这种好事却未必能导致城邦的和谐,/这种倡议不仅不能导致众人的洽和,实际上还会引起损害。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0

[9](P48)

,而让人们拥

有一定的资财,才会表现出慷慨、宽宏和乐善好施的仁慈之心。第三,妇孺共有的社会,犯罪必然增加,人际感情必然淡漠。亚里士多德说,人间因财产而引起的罪行,根源于人类罪恶的本性,即使实行公产制亦无法避免。但是,亚里士多德也反对过分的贫

2009年1月 理论学刊 Jan.2009

第1期 总第179期 TheoryJournal No.1Ser.No.179

古希腊思想家社会和谐理论刍论

师凤莲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1摘 要2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古希腊思想家对社会和谐曾有过重要论述。他们认为,和谐与秩序是宇宙的最高规律,也是任何理想城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法治是实现城邦和谐与秩序的必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贤人政治0是达到理想城邦的体制保证;正义和平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关键词2古希腊;和谐;秩序

1中图分类号2B502.2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2-3909(2009)01-0075-04

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传统美德,而且

需要借鉴吸取西方思想家社会和谐理论中的合理要素。古希腊是人类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灿烂时期,也是近现代西方文化思想的源头。本文拟对古希腊思想家关于社会和谐问题的论述加以梳理和总结,以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

一、和谐与秩序是宇宙的最高规律,是理想城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是/历史上最有趣味而又最难理解的人物之一0。他明确地把/和谐0作为自己哲学的根本范畴。他认为,数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和比例产生了和谐,因此,万事万物都是和谐的。/美德就是和谐0,就是善;斗争则是丑,是恶。/美德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全善和神一样。所以一切都是和谐的。0人们应该安分守己、各尽本分,相互为善而不是相互为恶;个人必须服从城邦,但城邦也应尊重个人。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上,他强调/统治者应当把统治和爱结合起来0,而被统治者则不仅应当服从法律,而且应当爱戴长官。只有大家相互尊重、平安相处,整个城邦才能和谐与共、繁荣昌盛。褪去这种以/数0为本源,将和谐与秩序视为宇宙最高规律思想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外衣,不难发现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内涵,而把和谐与秩序上升到宇宙最高规

[2](P36)

[2](P36)

[1](P57)

律的高度,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主张。

在古希腊思想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柏拉图,则对秩序与和谐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他指出,人们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必须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交换。社会分工是满足人类多方面需要的最好途径,同时也是社会正义的体现。只有分工严密,社会有机体才能正常运转和生存,否则就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他将城邦公民分为统治者、保卫者、农民与工匠三类,认为城邦应当由有智慧的人担任领导,拥有激情的勇敢的战士和充满欲望的工农都甘愿服从智慧者的领导,城邦就会成为一个和谐、优良的城邦,城邦居民会达到身心和谐。因此,正义和和谐就是每个人根据上天赋予自己的品质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正义的城邦就是每个人都按照天性做自己应做的本分工作的共同体。/当城邦里的三种自然的人各做各的事时,城邦被认为是正义

[2](P129)

的0,也是协调和谐的。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等人从奴隶主贵族的立场出发所说的和谐,当然是要平民和奴隶安分守己,以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但他们毕竟看到了和谐、秩序与稳定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任何理想城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二、法治是实现城邦和谐与秩序的必要条件古希腊思想家们都强调法治的作用,认为要达到秩序与和谐,需要制定和遵守法律,否则社会就会陷入人人为所欲为的无政府状态。

毕达哥拉斯认为:/秩序和对称是美的、有益

[3](P15)

的,而无秩序和不对称则是丑的、有害的。0无

政府状态是最大的恶,服从法律则是最大的善。他还说:人治不如法治,一部好的法律本身便是/最大的价值0,并主张恪守祖传的习惯和法律。

[4](P390)

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0的赫拉克利特认为,法律体现理智,城邦用法律武装起来就像用理智武装起来一样,公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理智。因此,他反对人们为所欲为的无政府状态,主张人们应当尊重现有的法律,保卫现有的法律,就像保卫自己的城邦一样。他把法律分为人的法律和神的法律两种。神的法律实际上就是指自然规律,即他所说的/逻各斯0。在两者关系上,人的法律必须以神的法律为依据,/人类的一切法律都因那唯一的神的法律而存在。神的法律从心所欲地支配着,满足一切,也超过一切0。这意味着,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遵从自然规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这是主张人类要与自然相和谐的一种朴素提法。

苏格拉底认为,公民必须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法律如契约,违反法律就是违反契约,是不正义的行为。柏拉图非常重视法律,强调/在一切科学中,最能使人类完善并且使他们感兴趣的就是法律科

[5](P151)

学0。他在晚年更是承认法律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法律应被置于国家一切官吏和公民之上,一切选举和政治经济活动都须依法进行。他还认为,法律应当为国家和公民造福,凡是只为部分人谋取私利而制定法律的地方,就谈不上国家制度,而只有内部斗争。/我们的立法不是为城邦任何一个阶级的特殊幸福,而是

[6](P279)

为了造成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幸福。0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0思想的一种朴素表达。

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0和古代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

[8](P358)

物0的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人的思想,进一步从理论上对法治问题作了论述。他认为,凡是不因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用感情治事的统治者优良,因为人类的本性都难免有感情,所以仅仅依赖人治不能建立良好的政体,而/法律恰恰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0。亚里士多德指出,理想社会需要正义,因为正义要求公平,要求判断无偏无私,而法律正好是这样一个没有偏私的/中道的权衡0,因此,/谁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0

[9](P171)

[9](P169)[7](P447)

[2](P29)

[2](P29)

民不能全都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

[9](P147)

律。0

可见,古希腊思想家们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0的思想,认为法治是实现城邦和谐与秩序的必要条件,并且提出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0。当然,这在奴隶社会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奴隶和贱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三、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社会和谐主要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之间的和谐。要建立高度和谐的社会,必须有在内心将和谐作为行为准则的人。古希腊思想家们大都认为,未来理想城邦的公民都应具备高尚的美德,而要获得美德则要通过教育,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为此,他们不但著书立说,而且广收门徒,既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

毕达哥拉斯认为,人的感情、欲求各种各样,要使人遵守秩序、服从法律,就需要对人进行教育。他主张,这种教育不仅应该施之于民,而且应当施之于官吏,执政官本身就应当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楷模。一个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然后才有资格参与对城邦的管理。这种修身、齐家、治国的观点,是古希腊思想家们的一种共识。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0,他特别重视知识的作用,认为国家要靠掌握政治知识的人来治理。他虽然强调天赋,但并不否定后天教育的作用,而且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负有培育美德责任的教师。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德即知识、知识须通过教育获得的观点,认为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塑造善的心灵的重要途径,是使人获得美德的唯一方法。他在其代表作5理想国6中用了很大篇幅谈论教育,把教育放到引人注目的地位。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面对全体城邦公民,但首先应当对城邦的统治者和军人进行教育,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掌管者和保卫者,需要有更多、更完善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同样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通过教育启导人们的理性,培养公民的善德,并使公民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他认为,城邦一定要使每个公民具有善德,成为/善民0。人的善德有三个来源:一是天赋,二是习惯,三是理性。由于习惯可以改变天赋,理性可以改变习惯,所以理想城邦

[5](P151)

。他强调指出,

合乎正义的法律一经制定,就应人人遵守,做到有法必依。他说:/我们应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

中的立法者应重视教育,通过教育启发人们的理性和培育人民的良好习惯。他说:/邦国如忽视教育,其政治必将毁损。0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育个人的私德,更重要的是培育人民的公德,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教导公民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和生活方式。因此理想的城邦应当把教育作为公共要务,制定立法,统一实施。

四、/贤人政治0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体制保证

建立高度和谐的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离不开不仅具有智慧和民主,而且清正廉明的政府。古希腊时期是西方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各城邦大都实行通过任命或者选举产生执政官的贵族政治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贵族政治实际上是寡头政治,容易导致独裁和腐败;而不成熟的选举制度产生的民主政治,则容易导致人人为所欲为的无政府混乱状态,二者都不会导致社会和谐,当然不是思想家们心中理想的城邦。

一般来看,古希腊思想家多反对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而倡导/贤人政治0,主张国家应由少数优秀人物来管理。如毕达哥拉斯认为群众的意见是非理智的、不可取的。他说:/重视一切人的一切意见,特别是重视群氓的意见是不理智的,因为只有少数人能做出好的决定和想出好的思想。0

[3](P16)

[9](P406)

治国论0中还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但他们也激烈反对民主政治,这是由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地位所决定的。所谓贤人,指的只是奴隶主贵族和平

民中的贤人,而不包括奴隶和贱民在内,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作为古希腊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在他的5政治学6一书中引述了大量史实,考察了各种政体的变化,总结历史变迁的经验教训后指出,最良好最稳定的政体是由中产阶级掌权的共和政体,是贫富两要素混合的政体,它无论在社会基础还是政权组织形式上都避免了极端,照顾了贵族和平民的利益。他指出:/很明显,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凡邦内中产阶级强大,足以抗衡其他两部分而有余,或至少要比其他单独一部分强大,那么中产阶级在邦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两个相对立的部分,就谁都不能主治政权,这就可能组成优良的政体。0

[9](P206-207)

里士多德强调中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大力发展中产阶级,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远见卓识。后来资本主义社会中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和相对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产阶级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器0。这对于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注意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并发挥他们的社会/稳定器0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五、正义和平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要使得公民之间相互和谐相处,就要有正义和平等,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和基本原则。古希腊思想家们显然看到了这一点。

毕达哥拉斯认为,公民间的平等是真理和正义的要求,无论真理还是正义,都是要使公民之间相互平等;让每一个人平等相待,正义就是平等,就是和

[2](P36)

谐。/友谊就是一种和谐的平等。0平等是正义的本性,而共有则是平等的基础。当然,他这里所说的平等并不包括奴隶和贱民在内,而且即使自由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也只是一种理想。苏格拉底则提出,人们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农民应耕作种植,医生应救死扶伤,国家工作人员应尽职尽责完成公务。这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

柏拉图对正义和平等作了较多的论述,认为在理想城邦里,人们之间应该是平等的。首先,人们的社会身份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柏拉图虽然将城邦

[10](P53-54)

赫拉

克利特也蔑视一般群众,认为他们没有思想、愚昧无知,因而只能由少数优秀人物来统治。苏格拉底从他/知识即美德0的原则出发,主张国家应该由懂得治国艺术、掌握政治知识的人来管理,反对雅典民主制靠抽签或选举来任命执政官和将军,也反对靠暴力和欺骗夺取权力的僭主。他认为,政治是一种/最尊贵的才能,一种最高贵的才艺。因为它是王者的技艺,是称作帝王之术的0

[3](P56)

,只有公正的

人才能掌握这种技艺,不公正的人连做一个好公民的资格都没有,自然说不上掌握这种最高贵的技艺来治理国家。而在柏拉图看来,在城邦各个等级的公民中,统治者是最高的、决定性的等级,他们应该是智慧的化身,因而他们应该是/哲学王0,理想的城邦应当由哲学家担任国王,或是使当前的国王成为哲学家。在真正的有智慧的哲学家成为城邦的统治者之前,无论是城邦还是公民个人都不能终止邪

[3](P252)

恶,正义的理想国便只能是空中楼阁。显然,他的这一观点是受到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0思想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等人反对独裁政治,主张贤人治国,体现了一种历史的进步。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精英

公民分为统治者、保卫者和工农三类,但是他反对血统论,认为这三类人并非世代相传,永远不能变动,如果人们发现自己的后代具备其他类人的素质,就应当把他们安排到适当的位置上去,这样才能体现城邦公民的平等

[6](P129)

富悬殊,主张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他认为,过分的贫富悬殊是政治动乱和政体变革的重要原因,要求政治稳定必须让公民都过上小康生活,避免大贫大富。如其不然,有的人家资巨万,有的人贫无立锥之地,必然会造成城邦动乱。在经济制度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是一种兼备/公产0和/私有0两者优点的/比较妥善0的财产制度。他认为,划清各人的利益和支配范围,人们间的冲突根源就会消除,各人注意自己利益范围以内的事情,各个家庭的境况也就可以改进。亚里士多德看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现象所带来的不稳定,并主张加以适当限制,这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他关于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的主张,对于我们今天缩小贫富差别,加强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总之,处在充满危机的城邦时代的古希腊思想家们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种种构想,目的都在于试图为城邦政治寻找一条能够摆脱危机的道路,寻找一个能够医治城邦弊病的灵丹妙药,继续保持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从而保持城邦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他们提出的关于社会和谐的许多观点都具有时代高度,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后世的社会思想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高度和谐的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古希腊政治学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6]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9]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0]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

作者简介:师凤莲(1968) ),女,山东梁山人,山东大学政

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裴传永

[9](P54)

。在这里,他把社会流动完

全理想化了。其实即使在今天的西方社会,这种完全的社会流动也是不存在的,社会成员的社会流动

不仅要受到才能的限制,还要受到阶级出身、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制约。其次,柏拉图认为,要达到城邦公民之间的平等,就要消除赤贫和过富,认为消除赤贫和过富是造成社会技艺退化和道德退化、社会动荡不安的两大因素。再次,柏拉图还主张城邦应实行公产制度,认为这才是最大的平等,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善。他认为,一个国家纷争和灾难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土地、妇女儿童以及财产的私有使各人只管自己家庭的悲欢苦乐,不仅把国家弄得四分五裂,而且使个人陷于许多/琐碎无聊0的事情

[6](P202)

。柏拉

图在私有制社会的初期就看到了私有制的某些弊病,这无疑是十分敏锐、可贵的,但设想立即用共有来取代私有,并主张用消灭家庭的办法来巩固共有,以增进社会的团结和凝聚,这无疑是用压制和消灭个性的办法来增强共性,用限制个人欲望的办法来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亚里士多德当时就对柏拉图这种公产制主张作了批驳。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一,整齐划一违背城邦本性,只能导致城邦的灭亡。城邦的本质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倘以/单一0为准则,城邦便不成其为城邦。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我们所要的和谐,是一种发展变化中的动态和谐,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死水一潭式的静态和谐和千篇一律的统一。第二,公产制不能导致城邦的和谐团结。亚里士多德指出,让全体人对同一事物说/这是我的0诚然是件好事,但这种好事却未必能导致城邦的和谐,/这种倡议不仅不能导致众人的洽和,实际上还会引起损害。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0

[9](P48)

,而让人们拥

有一定的资财,才会表现出慷慨、宽宏和乐善好施的仁慈之心。第三,妇孺共有的社会,犯罪必然增加,人际感情必然淡漠。亚里士多德说,人间因财产而引起的罪行,根源于人类罪恶的本性,即使实行公产制亦无法避免。但是,亚里士多德也反对过分的贫


相关内容

  • 西方文论史笔记
  • 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 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按 照时间 ...

  • 毕达哥拉斯与其学派思想
  • 文化研究 2009.8(中旬刊 ) 毕达哥拉斯与其学派思想 金红莲 (燕山大学艺术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中图分类号:B502.1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文章查看了毕达哥拉斯与其学派的关系,分析了其知识与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其派知识的传播脉络,发现了毕达哥拉斯研究的知识是他们共同进行的研究 ...

  • 古希腊的文论思想
  • 古希腊的文论思想 参考资料及第一次作业 柏拉图的文论思想: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可分为本质论,价值论和创作论三方面: 一.理式论摹仿说--文艺本质论 1.理式的含义.结合书本17页. 2.摹仿论 柏拉图认为文艺摹仿的不是理式本身,而是理式的影子--现实事物,因此文艺只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文艺的本质 ...

  • _社会组织_概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_张海军
  • 理论探讨 [文章编号]1674-1323(2012)12-0031-02 "社会组织"概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张海军 (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北京100721) [摘 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组织"的科学概念,并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

  • 48.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_张明国
  • 2012年第4期总第80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 (SocialSciencesEdition) No.4.2012TotalNo.8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 张明国 (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 ...

  • 浅谈西方美学史
  • 浅谈西方美学史 学号:1140630065姓名:陈杰鸣 学院:经管学院 班级:国贸142 摘要:以西方美学为研究的对象,即美学是什么.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它,并以此为基础,弄清它与文艺批评.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得知它如何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并对人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西方美学 社会 ...

  • 比较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
  • 文/伍雪容 [摘 要]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都在其理论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都把中庸视为最高的德性.最好的处事方式和治国之道,但他们的中庸思想的认知内涵又是截然不同的.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伦理本位社会中是爱有等差的仁,以义制利的义.尊卑有别的礼,是为封建宗法统治服务的.而亚里士多德以尊重个人意志 ...

  •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1.5分,共42题,63分)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

  • 论自由教育与公民教育
  • 论自由教育与公民教育(<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第12期) ■韩益凤 摘   要: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自由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错综复杂,理论内容相互交织.自由教育中的公民教育强调以"自由"的方式培养理性自由的公民:公民教育中的自由教育强调培育公民如何"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