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介绍(图)
2010年05月26日 15:11凤凰网教育【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
条
香港浸会大学校门标志性建筑(图片来源: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简介
香港浸会大学自一九五六年创校至今,五十多年来一直作育英才,提供广博多元的课程,全面启发学生的创意。
浸大一直透过科研开拓知识新领域,同时大力推动人文素质、艺术及文化学科。我们又鼓励教职员及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香港的发展出一分力。
我们深明教育绝非只向莘莘学子教授专业知识和技术,因此一直恪守“全人教育”的理念,除课堂学习外,亦重视学生在思维、文化、社交和体育方面的锻炼,锐意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的领袖。
面对环球社会趋向知识型经济发展,我们开办的学士、授课式和研究式硕士与博士学位,以及副学士课程,都以优质创新为准,以装备同学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香港浸会大学于一九五六年正式成立,当时为一家私立的高等学府。创校以来一直秉承“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奉行基督精神,为年轻一代提供优质的专上教育。
一九八三年,当时的浸会学院成为政府全面资助的高等学府,至一九九四年更获得正名,成为香港浸会大学。
自此,浸大稳步发展,校园持续扩建,学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时至今日,浸大这个创意、创新和卓越的熔炉,已在教育界稳占一席位。
香港浸会大学
中文名: 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外文名: University
简称: 浸大(HKBU)
校训: 笃信力行
创办时间:1956年 Baptist 类别: 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陈新滋 所属地区:中国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主管部门: 区 学校类型:综合
目录
成立时间
校 训
学校层次
学校性质
学校地址
学校概况
校徽与标志
历史变迁
成立时间
校 训
学校层次
学校性质 学校地址
学校概况
校徽与标志
历史变迁
校园环境
组织机构 文化传统
社团组织
著名校友
近年香港浸会大学录取分数线
1956年
编辑本段
校 训
香港浸会大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笃信力行”
编辑本段
学校层次 公立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2009中,世界排名307。2010英国QS亚洲大学排名45。
在2010年英国The Higher Education的世界排名中,浸大排名升到全世界第111位。
编辑本段
学校性质
香港九龙塘和观塘
编辑本段
学校以英语授课,获政府授权颁发博士、硕士、学士等学位,毕业生取得之学位获内地及国际认可。
浸大教研并重,文理互通,全面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毕业后之工作及升学能力。浸大现有全职教学人员近500人,本科生及研究生近7,600名。
大学创办至今,一直致力于优质教学与研究,广纳贤才、服务社会、探求学术、追求卓越。大学实行英语教学,以配合国际化。
除一般课堂学习外,浸大亦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舍堂教育等项目,在课堂内外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
浸会大学致力提供一个教学设施完善、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除重视同学的专业培训及全人发展外,更培养同学终身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为促进国际间学术文化交流,浸大与约160所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协议,每年约派出
100多位同学前往各大学交流学习。内地同学若学习成绩优秀,亦可获选派为交换生。
编辑本段
校徽与标志
编辑本段
历史变迁 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香港浸会学院,于1956年成立,而首任校长则为林子丰博士。学院于创办初期只开设了中国语文系、英国语文系、社会学系、数理学系、土木工程学系及工商管理学系的文凭课程。
1985年开始,学院开办学位课程。
1994年11月,香港浸会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编辑本段
校园环境
绕,内有七幢低座校舍、持续教育大楼、中医药学院大楼及学生宿舍等设施。 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位于浸会大学道校园,于2002年3月落成启用,由两座建筑物组成,提供1632个宿位。两座学生宿舍内有四个舍堂,分别是:
杨振宁堂 — 位于南座单数楼层,纪念近代科学家杨振宁
蔡元培堂 — 位于南座双数楼层,纪念近代教育家蔡元培
周树人堂 — 位于北座单数楼层,纪念近代文学家周树人 (鲁迅)
宋庆龄堂 — 位于北座双数楼层,纪念近代政治家宋庆龄
宾馆及会议中心
吴多泰博士国际中心于1997年成立,是一座三星级宾馆,为宾客提供方便的住宿。中心邻近地铁站、火车站及大型购物商场又一城。毗邻的林护国际会议中心于1996年7月22日正式启用,中心的设备包括1个多用途会议厅、2间研讨室、1间圆桌会议室及用作展览的门廊。中心除为大学举办的各种本地及国际会议提供场地外,也欢迎外界人士预约使用。
校园扩建计划
随著大学即将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香港浸会大学于2007年3月宣布“校园扩建计划”,增加近27,000平方米实用面积,以应付教学、行政所需,并提供文娱康乐设施。扩建工程将会由同年7月开始,预计于2012年10月竣工。计划分四期进行: 兴建传理学院暨视觉艺术院大楼
扩建永隆银行商学大楼和思齐楼
在浸会大学道校园和在联校运动中心停车场兴建教学、行政及文娱康乐大楼
兴建浸会大学道校园入口
此外,校方表示会继续争取拨地,以兴建新的学生宿舍。
现阶段宿舍情况
现阶段的住宿情况是,由于宿位紧张,校方决定优先保证香港本地同学有至少一年宿位,对于大陆来的同学,其余几年宿位不做承诺。当然,内地同学也不必太过忧虑,该校的内地生组织正着手与校方商谈此事,相信很快会有个结果。希望想来浸会的学弟学妹们,能密切关注此事进一步进展。
香港浸会大学MBA在职中国班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极其重视为大陆培养高级工商管理英才,以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近年来已于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合作,在大陆开展MBA教育。仅在珠江三角地区在读学员就达200余人。2006年起与亚太管理学院合作在长江三角地区招收MBA 学员,以满足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企业家及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学习之急需
课程机构 全部课程有十八门学科,共三十七学分。其中十四门学科为主修课,
四门学科为辅修课
此十八门学科分九个单元授课。开学典礼和"香港课程"在香港完成
学制 学制为18个月 授课模式 在一般情况下,每单元教授两门学科,于周五、
六、日上课,为期两周。除开学典礼和"香港企业实地考察及研讨会系列课程"于香港举行外,其余课程均于内地进行。按香港课程之标准,每科课时为二十二小时,而考试将安排于第三周的周末举行
授课语言 以中文(普通话)辅以英语讲授
课程认可 香港浸会大学乃香港特区政府全资的大学,学位获香港政府及国际承认。大学的MBA课程自开办以来,颇受企业界欢迎;目前MBA (香港班)校友多任职港资与外资企业,亦有部分从事中港商贸。根据学院最近进行的MBA毕业生调查,平均百分之四十的同学(全部均为在职经理人员)在学习的两年期间获得企业内部或转职的晋升机会
证书 学员修毕全部课程,经过考试,并符合本大学学位要求者,可获香港浸会大学颁发与其在香港现有毕业生完全相同的MBA学位证书
入学资格
1)持有香港浸会大学认可之本科或大专毕业证书
2)具有两年或以上之有关工作经验
3)面试 (由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面试
编辑本段
组织机构
1、历任校长
林子丰 (1956年—1971年)
谢志伟 (1971年—2001年)
吴清辉 (2001年—2010年)
陈新滋 (2010年- )
2、专业设置(院系)
共设有七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持续教育学院。前六个学院共开设40多个本科专业及约40个高等学位修读课程。
3、学生和老师
现有全职教学人员近500人,学生约有7,200名,其中包括本科生4,700多人,研究生约2,500人。持续教育学院则开办副学士、学士及硕士课程,同时亦提供证书/文凭及短期进修课程,每年学生达50,000人次。
编辑本段
香港浸会大学文理互通,教研并重。通过学术研究创造知识是大学的重要任务,而教研人员积极投入学术研究亦能为学生建立良好榜样,培养同学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激发同学对真理知识的渴求。各学院共设有30多个研究中心,创造研究成果,并鼓励教师为政府及工商界提供专业意见和服务,广泛应用科研成果,造福社群。2004/05学年,浸会大学的研究项目达800多项,而大学获社会各界热心捐助以支持各项教研活动的款额总逾港币一亿元,这在在显示浸会大学多年来的努力和成就深得社会人士的认同和肯定。
2006年3月5日为香港浸会大学建校五十周年金禧校庆。在庆祝目前成就之际,亦是我们回顾过去、计划将来的适当时机。大学于1983年开始接受政府资助,一直自强不息,时至今天,已发展成一所规模完善、文理兼备的中型学府,并提供工商管理、中医学、传理、教育及社会工作等专业课程。大学独特的办学风格及理念,以及培育全人的使命,皆源于基督教传统。大学锐意提供启发创意及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不断向前迈步,以期成为蜚声国际的优秀学府。
香港浸会大学的「发展策略计划1999 - 追求卓越.力臻至善」已成功推行,并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三大范畴均获得显著的进展。2005-2008这三年度间,见证了大学发展路途上的多个里程碑。
为了接受挑战、善用机遇,浸会大学制订了「发展策略计划2006」,取题为「卓越‧创新‧培育全人」。此计划为浸会大学未来的发展订立了主要的方向,并落实本校追求卓越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承诺。发展策略计划建基于过往的成果,并将引领大学更上一层楼,以期对香港及内地作出更大贡献。
香港浸会大学教职员热诚投入工作,加上社会及校友的鼎力支持,我深信大学定会秉持理念,继续壮大,迈向卓越的高峯,成为香港以至邻近地区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首选大学。
编辑本段
社团组织
1、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Association of Mainland and Hong Kong Youths, AMHKY) 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内地和香港青年交流的社团,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全体浸大内地生都为AMHKY会员,AMHKY代表全体内地生的利益。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相关活动可在陆港青联官方网站amhky . com查看。
2、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
组织介绍、消息、活动资讯。
3、Accountancy Soccer Association (ASA)
香港浸会大学会计学会足球队,含球员、练习及比赛等活动。
4、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学科学会
社团宗旨是介绍人文学科,提供学会活动消息和文化交流资讯。
5、浸会大学国乐会
社团宗旨是推广国乐,提高师生对中国音乐的认识,举办推广活动及进行表演。
6、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学会
社团宗旨是传播中医学/医药常识。
编辑本段
著名校友 张超雄 (香港立法会议员、公民党副主席)
陈文龙 (文化传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姚伟彬 (澳门大学校长)
毛俊辉 (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
伍家廉 (香港电台第五台节目总监)
陈永生 (香港国际音乐学校校长)
张乐圣 (香港国际音乐学校副校长)
陈成球 (香港现代水墨画协会会长)
钱小蕙 (资深电影策划及监制)
吕宇俊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袁志伟 (香港无线新闻主管)
张小娴 (著名作家)
闾丘露薇 (凤凰卫视战地记者)
吴宇森 (著名好莱坞导演)
朱薰(吴佩贤)
沈诗钧(香港9岁神童)
黄珊
施丽珊
古学斌
区志坚
张坚庭
郑丹瑞
陈凯欣
洪绮敏
刘紫凤
柳俊江
麦润寿
罗冠兰
赵勤(七堇年)
近年香港浸会大学录取分数线
2007 587 604
595 -- 2 本科提前批 暂无数据
11
香港浸会大学介绍(图)
2010年05月26日 15:11凤凰网教育【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
条
香港浸会大学校门标志性建筑(图片来源: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简介
香港浸会大学自一九五六年创校至今,五十多年来一直作育英才,提供广博多元的课程,全面启发学生的创意。
浸大一直透过科研开拓知识新领域,同时大力推动人文素质、艺术及文化学科。我们又鼓励教职员及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香港的发展出一分力。
我们深明教育绝非只向莘莘学子教授专业知识和技术,因此一直恪守“全人教育”的理念,除课堂学习外,亦重视学生在思维、文化、社交和体育方面的锻炼,锐意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的领袖。
面对环球社会趋向知识型经济发展,我们开办的学士、授课式和研究式硕士与博士学位,以及副学士课程,都以优质创新为准,以装备同学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香港浸会大学于一九五六年正式成立,当时为一家私立的高等学府。创校以来一直秉承“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奉行基督精神,为年轻一代提供优质的专上教育。
一九八三年,当时的浸会学院成为政府全面资助的高等学府,至一九九四年更获得正名,成为香港浸会大学。
自此,浸大稳步发展,校园持续扩建,学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时至今日,浸大这个创意、创新和卓越的熔炉,已在教育界稳占一席位。
香港浸会大学
中文名: 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外文名: University
简称: 浸大(HKBU)
校训: 笃信力行
创办时间:1956年 Baptist 类别: 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陈新滋 所属地区:中国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主管部门: 区 学校类型:综合
目录
成立时间
校 训
学校层次
学校性质
学校地址
学校概况
校徽与标志
历史变迁
成立时间
校 训
学校层次
学校性质 学校地址
学校概况
校徽与标志
历史变迁
校园环境
组织机构 文化传统
社团组织
著名校友
近年香港浸会大学录取分数线
1956年
编辑本段
校 训
香港浸会大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笃信力行”
编辑本段
学校层次 公立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2009中,世界排名307。2010英国QS亚洲大学排名45。
在2010年英国The Higher Education的世界排名中,浸大排名升到全世界第111位。
编辑本段
学校性质
香港九龙塘和观塘
编辑本段
学校以英语授课,获政府授权颁发博士、硕士、学士等学位,毕业生取得之学位获内地及国际认可。
浸大教研并重,文理互通,全面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毕业后之工作及升学能力。浸大现有全职教学人员近500人,本科生及研究生近7,600名。
大学创办至今,一直致力于优质教学与研究,广纳贤才、服务社会、探求学术、追求卓越。大学实行英语教学,以配合国际化。
除一般课堂学习外,浸大亦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舍堂教育等项目,在课堂内外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
浸会大学致力提供一个教学设施完善、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除重视同学的专业培训及全人发展外,更培养同学终身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为促进国际间学术文化交流,浸大与约160所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协议,每年约派出
100多位同学前往各大学交流学习。内地同学若学习成绩优秀,亦可获选派为交换生。
编辑本段
校徽与标志
编辑本段
历史变迁 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香港浸会学院,于1956年成立,而首任校长则为林子丰博士。学院于创办初期只开设了中国语文系、英国语文系、社会学系、数理学系、土木工程学系及工商管理学系的文凭课程。
1985年开始,学院开办学位课程。
1994年11月,香港浸会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编辑本段
校园环境
绕,内有七幢低座校舍、持续教育大楼、中医药学院大楼及学生宿舍等设施。 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位于浸会大学道校园,于2002年3月落成启用,由两座建筑物组成,提供1632个宿位。两座学生宿舍内有四个舍堂,分别是:
杨振宁堂 — 位于南座单数楼层,纪念近代科学家杨振宁
蔡元培堂 — 位于南座双数楼层,纪念近代教育家蔡元培
周树人堂 — 位于北座单数楼层,纪念近代文学家周树人 (鲁迅)
宋庆龄堂 — 位于北座双数楼层,纪念近代政治家宋庆龄
宾馆及会议中心
吴多泰博士国际中心于1997年成立,是一座三星级宾馆,为宾客提供方便的住宿。中心邻近地铁站、火车站及大型购物商场又一城。毗邻的林护国际会议中心于1996年7月22日正式启用,中心的设备包括1个多用途会议厅、2间研讨室、1间圆桌会议室及用作展览的门廊。中心除为大学举办的各种本地及国际会议提供场地外,也欢迎外界人士预约使用。
校园扩建计划
随著大学即将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香港浸会大学于2007年3月宣布“校园扩建计划”,增加近27,000平方米实用面积,以应付教学、行政所需,并提供文娱康乐设施。扩建工程将会由同年7月开始,预计于2012年10月竣工。计划分四期进行: 兴建传理学院暨视觉艺术院大楼
扩建永隆银行商学大楼和思齐楼
在浸会大学道校园和在联校运动中心停车场兴建教学、行政及文娱康乐大楼
兴建浸会大学道校园入口
此外,校方表示会继续争取拨地,以兴建新的学生宿舍。
现阶段宿舍情况
现阶段的住宿情况是,由于宿位紧张,校方决定优先保证香港本地同学有至少一年宿位,对于大陆来的同学,其余几年宿位不做承诺。当然,内地同学也不必太过忧虑,该校的内地生组织正着手与校方商谈此事,相信很快会有个结果。希望想来浸会的学弟学妹们,能密切关注此事进一步进展。
香港浸会大学MBA在职中国班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极其重视为大陆培养高级工商管理英才,以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近年来已于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合作,在大陆开展MBA教育。仅在珠江三角地区在读学员就达200余人。2006年起与亚太管理学院合作在长江三角地区招收MBA 学员,以满足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企业家及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学习之急需
课程机构 全部课程有十八门学科,共三十七学分。其中十四门学科为主修课,
四门学科为辅修课
此十八门学科分九个单元授课。开学典礼和"香港课程"在香港完成
学制 学制为18个月 授课模式 在一般情况下,每单元教授两门学科,于周五、
六、日上课,为期两周。除开学典礼和"香港企业实地考察及研讨会系列课程"于香港举行外,其余课程均于内地进行。按香港课程之标准,每科课时为二十二小时,而考试将安排于第三周的周末举行
授课语言 以中文(普通话)辅以英语讲授
课程认可 香港浸会大学乃香港特区政府全资的大学,学位获香港政府及国际承认。大学的MBA课程自开办以来,颇受企业界欢迎;目前MBA (香港班)校友多任职港资与外资企业,亦有部分从事中港商贸。根据学院最近进行的MBA毕业生调查,平均百分之四十的同学(全部均为在职经理人员)在学习的两年期间获得企业内部或转职的晋升机会
证书 学员修毕全部课程,经过考试,并符合本大学学位要求者,可获香港浸会大学颁发与其在香港现有毕业生完全相同的MBA学位证书
入学资格
1)持有香港浸会大学认可之本科或大专毕业证书
2)具有两年或以上之有关工作经验
3)面试 (由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面试
编辑本段
组织机构
1、历任校长
林子丰 (1956年—1971年)
谢志伟 (1971年—2001年)
吴清辉 (2001年—2010年)
陈新滋 (2010年- )
2、专业设置(院系)
共设有七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持续教育学院。前六个学院共开设40多个本科专业及约40个高等学位修读课程。
3、学生和老师
现有全职教学人员近500人,学生约有7,200名,其中包括本科生4,700多人,研究生约2,500人。持续教育学院则开办副学士、学士及硕士课程,同时亦提供证书/文凭及短期进修课程,每年学生达50,000人次。
编辑本段
香港浸会大学文理互通,教研并重。通过学术研究创造知识是大学的重要任务,而教研人员积极投入学术研究亦能为学生建立良好榜样,培养同学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激发同学对真理知识的渴求。各学院共设有30多个研究中心,创造研究成果,并鼓励教师为政府及工商界提供专业意见和服务,广泛应用科研成果,造福社群。2004/05学年,浸会大学的研究项目达800多项,而大学获社会各界热心捐助以支持各项教研活动的款额总逾港币一亿元,这在在显示浸会大学多年来的努力和成就深得社会人士的认同和肯定。
2006年3月5日为香港浸会大学建校五十周年金禧校庆。在庆祝目前成就之际,亦是我们回顾过去、计划将来的适当时机。大学于1983年开始接受政府资助,一直自强不息,时至今天,已发展成一所规模完善、文理兼备的中型学府,并提供工商管理、中医学、传理、教育及社会工作等专业课程。大学独特的办学风格及理念,以及培育全人的使命,皆源于基督教传统。大学锐意提供启发创意及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不断向前迈步,以期成为蜚声国际的优秀学府。
香港浸会大学的「发展策略计划1999 - 追求卓越.力臻至善」已成功推行,并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三大范畴均获得显著的进展。2005-2008这三年度间,见证了大学发展路途上的多个里程碑。
为了接受挑战、善用机遇,浸会大学制订了「发展策略计划2006」,取题为「卓越‧创新‧培育全人」。此计划为浸会大学未来的发展订立了主要的方向,并落实本校追求卓越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承诺。发展策略计划建基于过往的成果,并将引领大学更上一层楼,以期对香港及内地作出更大贡献。
香港浸会大学教职员热诚投入工作,加上社会及校友的鼎力支持,我深信大学定会秉持理念,继续壮大,迈向卓越的高峯,成为香港以至邻近地区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首选大学。
编辑本段
社团组织
1、内地香港青年联合会(Association of Mainland and Hong Kong Youths, AMHKY) 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内地和香港青年交流的社团,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全体浸大内地生都为AMHKY会员,AMHKY代表全体内地生的利益。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相关活动可在陆港青联官方网站amhky . com查看。
2、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
组织介绍、消息、活动资讯。
3、Accountancy Soccer Association (ASA)
香港浸会大学会计学会足球队,含球员、练习及比赛等活动。
4、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学科学会
社团宗旨是介绍人文学科,提供学会活动消息和文化交流资讯。
5、浸会大学国乐会
社团宗旨是推广国乐,提高师生对中国音乐的认识,举办推广活动及进行表演。
6、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学会
社团宗旨是传播中医学/医药常识。
编辑本段
著名校友 张超雄 (香港立法会议员、公民党副主席)
陈文龙 (文化传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姚伟彬 (澳门大学校长)
毛俊辉 (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
伍家廉 (香港电台第五台节目总监)
陈永生 (香港国际音乐学校校长)
张乐圣 (香港国际音乐学校副校长)
陈成球 (香港现代水墨画协会会长)
钱小蕙 (资深电影策划及监制)
吕宇俊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袁志伟 (香港无线新闻主管)
张小娴 (著名作家)
闾丘露薇 (凤凰卫视战地记者)
吴宇森 (著名好莱坞导演)
朱薰(吴佩贤)
沈诗钧(香港9岁神童)
黄珊
施丽珊
古学斌
区志坚
张坚庭
郑丹瑞
陈凯欣
洪绮敏
刘紫凤
柳俊江
麦润寿
罗冠兰
赵勤(七堇年)
近年香港浸会大学录取分数线
2007 587 604
595 -- 2 本科提前批 暂无数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