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建国后土地改革和台湾土地改革之比较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 第1期

大陆建国后土地改革和台湾土地改革之比较

陈 锋

摘要匪反霸

实施执行正确的路线

措施和阶段

推行

大陆采取和经历了清

国民党由于其在台湾建立了稳固的军事得到

农民特别是蒋介石对土改的全力支持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台湾它使封建地主经济解体

当然它只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一次改良

关键词

大陆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

年月至

年底开展了一系列土地改革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年由陈诚主持实行的土地改革

鉴于在大陆时期失败的教训

本文把它们在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结果等几个方面作些简要的比较

以揭示它们的历史意

社会历史背景

大陆和台湾的土地改革都是在农村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背景下进行的仅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其它人民

70%

80%

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

却不得温饱

携老带幼四处逃荒

的半自耕农和佃农

中农及农作物

当时台湾岛内农村土台北

是旧中

工业化

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

农业比重很大

国民党到达台湾后

劳动成果的大部分被地主富农所掠夺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

欠收

地占有极端不均

新竹一带则高达

而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国民族被侵略被压迫和极其贫困的根源

非改革不可

封建剥削制度在这个社会中仍占据着统治地位

饿殍遍地

的耕地掌握在国民党手中

122

有增无减十分害怕这种租佃关系会酿成暴乱而不可收拾

二五减租法

早从年月规定租额不得

超过全年总收获量的

大陆已有

2.8

亿农业人口

三七五减租法佃户可以少缴租金上下

的老解放区和半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总人口约3.4亿

地进行的阶级上

1950

1953

采取和经历了清匪反霸

复查总结等主要方式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和平渐进

1949年4月以后

革的地区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尚未组织起来就一个安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组织农民基本群众的队伍

收和分配土地的政策和策略指导部队伍

减租退押是在土地改革以前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性胜利完成

党的土地改革政策

鼓舞农民的斗志

子嗡

就进入划分阶级阶段新区划分阶级的工作

耕畜

是从经济上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要步骤

三榜定案的方法满意

减租退押

耕牛

多余粮食和房屋的分配

既可以防止分配中的徇私舞弊

评阶级

由干部包办代替的

没收和分配地主阶级的土地

摸清情况访贫问苦

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

在新区中南

Óмƻ

调查研究

ÓÐÖÈÐòµØ·ÖÆÚ·ÖÅú

划分

台湾的土地改革是在封建土地占有制的基础

按照孙中山所设计的模式

西南新解放的广大尚未实行土地改与各地土匪相结合

广大农村许多基层政权仍为地主阶级操纵控制

土地革命是一场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

必须开展清匪反霸斗争

需要唤起广大农民群众

贫农和中农同时需要有正确的没

正确贯彻实行政策和策略的农民干

以增加

它提高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

减租退押运动的开展和土地改革开始后

宣传共产

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

出过岔大轰大

不是容易的事情

的右的偏向

以达到团结自己批准阶级等四步

都给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带来过不良的影响

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房屋

彻底贯彻执行土地改革法的一个重

反复讨论

使大多数农民

没收和分配土地等几个步骤

123

重的打击及干部力量分散

还有程度不同的遗留问题

和深入

各地在妥善完成没收分配工作之后

但由于新区幅员辽阔运动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直接影响到土改运动的巩固

妥善解决运

步骤

处理分配不公

1949

4

动员生产等

但也照顾地主利益过

16

将从

动中遗留问题为基本任务的土地复查

纠正漏划

台湾的土地改革首先推行

湾私有土地租用办法37.5%多

1951年6月

规定在台湾强制实施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佃农的地租负担

放领公有耕地扶植自耕农实施办法

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

的政策

3

政策的实施

1953

1

4

Õþ¸

日本人手中收回的公地出售给农民

最后实施

´óµ½µØ·½Ë½ÓеصķÅÁì农

的生产积极性

由于

ÍÁµØÕȯ·¢ÐÐÌõÀý

耕者有其田条例½«·ÅÁ칫µØµÄ°ì·¨À进一步刺激了农民

ÔÙ°´¹«µØ·ÅÁ췽ʽ³öÊÛ¸øµè

ʵʸûÕßÓÐÆäÌïÌõÀý

导下

方针依靠贫农

度政策法令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

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年月颁布了团结中农

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

广泛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

建立土地改革委员会

使农民群众自觉地掌握和执行政策法令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帮助和赞助土改

认真地培训

坚持由点到面

破坏社会治安和

土地改

1

国民党控制着台湾全岛各级

避免乱打乱杀

保证了土改政令得以顺利施行

年国民党从大陆败逃台湾时

政府

也由不得他们了

2

的最大社会势力

日夜挣扎在饥寒线上的

是土地改革中受益最大的部分

4

蒋介石改弦易辙

曾经不止一次地宣称要解决土地问题

而触犯地主的利益

蒋介石从1927年执

地政而是

政治统治

台湾的封建地主势力

大批土改干部

波浪式发展的领导方法违抗土地改革法的罪犯革运动得以保持正常的秩序县

深入实际

惩治危害人民和国家利益

同大陆撤逃来的蒋介石等国民党领导没有什么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

还有可能成为反对国民党

农民的支持

村政权的豪绅

3

政后

但执政大陆

耕者有其田

蒋介石根本不可能实行

年的国民党自身与封建地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24

要千方百计维护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

此时为了在台湾站稳脚跟施行土地改革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

为形势所逼

结果

大陆土地改革运动作为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废除

耕者有其田

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巩固了革命政权

和政治觉悟的提高

是对农村封建的土地制度进行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改革范经济解体

政治和阶级结构

农民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

递增5%的速度上升农产品出口创汇为工商企业资本

它同

平均地权

50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到形式

顺利推展的原因和结果不尽相同

所采取的但在各自历

中国共产党就得不到占大陆人口大多

而国民党能否在台湾立足则实在难以预料

一起为土地改革

发展台湾经济具有一定的影响

年代台湾

奠定基础

土改

远没有达到

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地主的利益

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并促进了台湾工业经济的恢复

土改

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成了自耕农

农业产值连续10年以每年

还提供了大量的

把地主部分地租资本转化

革命和劳动积极性

它的完成连根铲除

标志着大陆封建土地制度的

激发了农民的

提高了农村的购买力随着农民经济生活的改善

促进了农村的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

亚洲土地改革的典但它使封建地主

史的发展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数的家民的拥护和支持

四小龙

参考文献

台湾历史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蒋介石传稿

当代中国

中国土地改革国民党在大陆和台湾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40年纪事

下卷

125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 第1期

大陆建国后土地改革和台湾土地改革之比较

陈 锋

摘要匪反霸

实施执行正确的路线

措施和阶段

推行

大陆采取和经历了清

国民党由于其在台湾建立了稳固的军事得到

农民特别是蒋介石对土改的全力支持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台湾它使封建地主经济解体

当然它只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一次改良

关键词

大陆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

年月至

年底开展了一系列土地改革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年由陈诚主持实行的土地改革

鉴于在大陆时期失败的教训

本文把它们在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结果等几个方面作些简要的比较

以揭示它们的历史意

社会历史背景

大陆和台湾的土地改革都是在农村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背景下进行的仅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其它人民

70%

80%

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

却不得温饱

携老带幼四处逃荒

的半自耕农和佃农

中农及农作物

当时台湾岛内农村土台北

是旧中

工业化

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

农业比重很大

国民党到达台湾后

劳动成果的大部分被地主富农所掠夺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

欠收

地占有极端不均

新竹一带则高达

而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国民族被侵略被压迫和极其贫困的根源

非改革不可

封建剥削制度在这个社会中仍占据着统治地位

饿殍遍地

的耕地掌握在国民党手中

122

有增无减十分害怕这种租佃关系会酿成暴乱而不可收拾

二五减租法

早从年月规定租额不得

超过全年总收获量的

大陆已有

2.8

亿农业人口

三七五减租法佃户可以少缴租金上下

的老解放区和半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总人口约3.4亿

地进行的阶级上

1950

1953

采取和经历了清匪反霸

复查总结等主要方式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和平渐进

1949年4月以后

革的地区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尚未组织起来就一个安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组织农民基本群众的队伍

收和分配土地的政策和策略指导部队伍

减租退押是在土地改革以前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性胜利完成

党的土地改革政策

鼓舞农民的斗志

子嗡

就进入划分阶级阶段新区划分阶级的工作

耕畜

是从经济上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要步骤

三榜定案的方法满意

减租退押

耕牛

多余粮食和房屋的分配

既可以防止分配中的徇私舞弊

评阶级

由干部包办代替的

没收和分配地主阶级的土地

摸清情况访贫问苦

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

在新区中南

Óмƻ

调查研究

ÓÐÖÈÐòµØ·ÖÆÚ·ÖÅú

划分

台湾的土地改革是在封建土地占有制的基础

按照孙中山所设计的模式

西南新解放的广大尚未实行土地改与各地土匪相结合

广大农村许多基层政权仍为地主阶级操纵控制

土地革命是一场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

必须开展清匪反霸斗争

需要唤起广大农民群众

贫农和中农同时需要有正确的没

正确贯彻实行政策和策略的农民干

以增加

它提高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

减租退押运动的开展和土地改革开始后

宣传共产

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

出过岔大轰大

不是容易的事情

的右的偏向

以达到团结自己批准阶级等四步

都给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带来过不良的影响

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房屋

彻底贯彻执行土地改革法的一个重

反复讨论

使大多数农民

没收和分配土地等几个步骤

123

重的打击及干部力量分散

还有程度不同的遗留问题

和深入

各地在妥善完成没收分配工作之后

但由于新区幅员辽阔运动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直接影响到土改运动的巩固

妥善解决运

步骤

处理分配不公

1949

4

动员生产等

但也照顾地主利益过

16

将从

动中遗留问题为基本任务的土地复查

纠正漏划

台湾的土地改革首先推行

湾私有土地租用办法37.5%多

1951年6月

规定在台湾强制实施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佃农的地租负担

放领公有耕地扶植自耕农实施办法

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

的政策

3

政策的实施

1953

1

4

Õþ¸

日本人手中收回的公地出售给农民

最后实施

´óµ½µØ·½Ë½ÓеصķÅÁì农

的生产积极性

由于

ÍÁµØÕȯ·¢ÐÐÌõÀý

耕者有其田条例½«·ÅÁ칫µØµÄ°ì·¨À进一步刺激了农民

ÔÙ°´¹«µØ·ÅÁ췽ʽ³öÊÛ¸øµè

ʵʸûÕßÓÐÆäÌïÌõÀý

导下

方针依靠贫农

度政策法令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

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年月颁布了团结中农

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

广泛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

建立土地改革委员会

使农民群众自觉地掌握和执行政策法令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帮助和赞助土改

认真地培训

坚持由点到面

破坏社会治安和

土地改

1

国民党控制着台湾全岛各级

避免乱打乱杀

保证了土改政令得以顺利施行

年国民党从大陆败逃台湾时

政府

也由不得他们了

2

的最大社会势力

日夜挣扎在饥寒线上的

是土地改革中受益最大的部分

4

蒋介石改弦易辙

曾经不止一次地宣称要解决土地问题

而触犯地主的利益

蒋介石从1927年执

地政而是

政治统治

台湾的封建地主势力

大批土改干部

波浪式发展的领导方法违抗土地改革法的罪犯革运动得以保持正常的秩序县

深入实际

惩治危害人民和国家利益

同大陆撤逃来的蒋介石等国民党领导没有什么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

还有可能成为反对国民党

农民的支持

村政权的豪绅

3

政后

但执政大陆

耕者有其田

蒋介石根本不可能实行

年的国民党自身与封建地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24

要千方百计维护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

此时为了在台湾站稳脚跟施行土地改革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

为形势所逼

结果

大陆土地改革运动作为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废除

耕者有其田

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巩固了革命政权

和政治觉悟的提高

是对农村封建的土地制度进行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改革范经济解体

政治和阶级结构

农民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

递增5%的速度上升农产品出口创汇为工商企业资本

它同

平均地权

50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到形式

顺利推展的原因和结果不尽相同

所采取的但在各自历

中国共产党就得不到占大陆人口大多

而国民党能否在台湾立足则实在难以预料

一起为土地改革

发展台湾经济具有一定的影响

年代台湾

奠定基础

土改

远没有达到

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地主的利益

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并促进了台湾工业经济的恢复

土改

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成了自耕农

农业产值连续10年以每年

还提供了大量的

把地主部分地租资本转化

革命和劳动积极性

它的完成连根铲除

标志着大陆封建土地制度的

激发了农民的

提高了农村的购买力随着农民经济生活的改善

促进了农村的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

亚洲土地改革的典但它使封建地主

史的发展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数的家民的拥护和支持

四小龙

参考文献

台湾历史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蒋介石传稿

当代中国

中国土地改革国民党在大陆和台湾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40年纪事

下卷

125


相关内容

  • 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报告
  • 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报告 彭晓 2004年11月22日至12月1日,来自中国14个省市的由中国科协工作人员.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共21人组成的海峡两岸考察团赴台湾进行了10天的科学教育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由中国科协和高雄师范大学科教中心负责安排的. 11月21日下午,中国科协青少部的蒙星部长给我们全体团员 ...

  •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的对台政策演变
  • [摘要]六十年来,为谋求大陆和台湾的统一,中共对台政策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化.建国初期,中共试图以武力解放台湾,即通过战争方式谋求中国的统一;其后,中共对台政策从单一的武力解放变成武力和和平解放两种方式并存,争取和平解放台湾;而后随着局势的变化,中共不再要求台湾放弃资本主义道路,立足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

  • 台湾主要政党兴衰史
  • 作者: 曾润梅 2008-03-21 18:54:00 来源:名牌杂志 已有评论4条 发表评论 收藏 推荐给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国民党当局于1987年开放"党禁"以后,岛内政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迄今已有95个政党登记在册.但绝大多数政党实力薄弱,无法在全岛性的选举中获得 ...

  • 八年级下册历史问题及答案
  •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的一次会议是什么?请说一说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 答:(1)这次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3)内容: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 ...

  • 国共谈判和两岸谈判的异同
  • 国共谈判和两岸谈判的异同 政治谈判,都是以实力为基础.古今中外,概莫能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谈判.两岸之间的谈判,也都遵循这个规律. 国民党在大陆时,国共两党代表着不同的敌对阶级.所以国共两党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谈判也是这个你死我活斗争中的一环.现在大陆和台湾,不再是代表的阶级不同,只是 ...

  • 宋美龄在大陆 从抹黑到过度美化
  • 宋美龄在大陆 从抹黑到过度美化 [摘要]如今宋美龄的遗骨还埋在美国.据说她生前很想葬在上海的宋氏墓园,与父母和二姐合葬,后因政治问题未能成行.也许在她临终前的意识里,百年过往散去,自己只是个想回到父母和姐姐身边的小女孩. 在近百年的中国历史上,宋美龄无疑是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她堪称人生赢家:生命跨越三 ...

  • 对台关系的演变
  •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 李和平 (福建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宁德355000) 摘要: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2
  •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 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 ...

  •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
  • 八年级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0.1-1956年) 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内容:(1)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筹备建国--第一届中国人民(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 新政治协商会议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