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是生命的基石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11分)

尊严是生命的基石

我的外祖父已经去世二十多年,我至今依然很清晰地记得,在给外祖父出殡的时候,村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来给外祖父送别。从家门口到坟地三公里的路上,满满的都是悲伤的人们。

现在想来,这在时处“文革”时期的年代里,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外祖父的成分是地主。当时我还很小,十多岁的年龄。我为此常常不解地询问母亲。母亲告诉我,还有一件事在外祖父家也是在当时独一无二的,土改均贫富的时候,村子里时兴抢大户。意思就是政府圈定了是地主和富农的人家,就要敞开大门,任凭村里的穷人把财产拿光,然后再把房子分给他们。村子里把外祖父的土地分给了穷人,到了抢家的时候,外祖父也敞开了大门,却没有一个人来抢。

母亲给我说,外祖父家最兴旺的时候,有将近一百亩土地,有两进两出的院子,仓库里的粮食有十几囤。正巧在解放前后的那几年,天灾人祸多,村子里有很多人家吃不上饭,外祖父的粮食自然就成了那些穷人偷盗的对象。母亲说,她还记得,有时一个晚上有几人来偷,偷粮食,偷地窖里的地瓜,偷家什,外祖父都知道,他甚至因而辞退了帮助看家的雇工。来偷粮食的,他就装做没有看见;偷家什的,他就悄悄地对人家说,不要拿家什,拿粮食吧。有一次邻墙的邻居来偷地瓜,结果装得多了,自己怎么也翻不过墙去,外祖父干脆自己从后面托他过去。

母亲说,为了外祖父的慷慨,外祖母与外祖父生过好多次气,但是每一次都以外祖父的胜利结束。因为外祖父的哲学是,他们因为没有办法才来偷的,要是还过得去,谁愿意做贼。来偷我们,他知道我们发现了他,却没有声张出去让他丢人,保全了他的面子,他不会再来偷了,人都有尊严啊。

外祖父用这种方式资助过多少穷人,连母亲也不知道。母亲说外祖父这样做的原因是源于一件事。在外祖父年轻的时候他曾经跟人做生意,有一次他的父亲病了,急需用钱,他趁老板不在的时候偷了5块大洋,结果被正好回来的老板看到了。外祖父极其尴尬难堪,但是老板说,我忘了给你了,那正是你应得的红利,赶快拿去吧。外祖父知道他刚刚拿了红利不久,而最近的生意又不好,哪里还有红利啊,那是老板保全他的面子啊。外祖父从此卧薪尝胆,终于创下了一片家业。

外祖父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懂得了面子尊严的时候,还能够沉沦,还能够再不奋起吗?外祖父的村子里后来盗贼几乎绝迹,外祖父的家里后来也几乎可以夜不闭户也没有人来偷了。村里人家的日子也渐渐都好转起来。

这个故事,母亲给我讲了很多年。我在每一次回老家陪母亲给外祖父上坟的时候,还常常听那个村子里的老人说起。我常常面对这个故事沉思:尊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你懂得了维护别人的尊严,你的尊严就无处不在了。

1.给划线字注音。(2分)

出殡( ) 慷慨( )  尴尬 ( ) 卧薪藏胆 ( )

2.文章第1段记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2分)

3.文中哪些事实能够证明外祖父是“地主”?(3分)

4.第5段运用了哪种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5.你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尊严是生命的基石”?(2分)

阅读答案:

1.bìn  kǎi  gān  gà xīn

2.外祖父出殡时的景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外祖父家最兴旺的时候,有将近一百亩土地,有两进两出的院子,仓库里的粮食有十几囤。

4.插叙。记叙外祖父处境艰难时被老板保全面子的往事。说明外祖父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总结出教训,这是外祖父懂得尊重别人尊严的起点。

5.尊严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没有了尊严,人得生命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要想维护自己的尊严——先要维护别人的尊严。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常见字词的认读,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语言辨析能力。

2.文章首段的作用一般有总起全文、引起下文、为后文行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等几种。但是在解答时必须结合文章的内容。

3.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逐一概括,不能遗漏答案,同时语言一定要简洁。

4.考查分析具体语段在文中的作用。需要从内容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揭示、深化这两个方面进行解答,文段描述的内容以及文段对于整篇文章中心思想党的深化作用都是解答题目时一起熬抓住的要点。

5.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的理解能力。既要写出表层意,也要结合上下文乃至整篇文章把握其深层意思。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11分)

尊严是生命的基石

我的外祖父已经去世二十多年,我至今依然很清晰地记得,在给外祖父出殡的时候,村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来给外祖父送别。从家门口到坟地三公里的路上,满满的都是悲伤的人们。

现在想来,这在时处“文革”时期的年代里,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外祖父的成分是地主。当时我还很小,十多岁的年龄。我为此常常不解地询问母亲。母亲告诉我,还有一件事在外祖父家也是在当时独一无二的,土改均贫富的时候,村子里时兴抢大户。意思就是政府圈定了是地主和富农的人家,就要敞开大门,任凭村里的穷人把财产拿光,然后再把房子分给他们。村子里把外祖父的土地分给了穷人,到了抢家的时候,外祖父也敞开了大门,却没有一个人来抢。

母亲给我说,外祖父家最兴旺的时候,有将近一百亩土地,有两进两出的院子,仓库里的粮食有十几囤。正巧在解放前后的那几年,天灾人祸多,村子里有很多人家吃不上饭,外祖父的粮食自然就成了那些穷人偷盗的对象。母亲说,她还记得,有时一个晚上有几人来偷,偷粮食,偷地窖里的地瓜,偷家什,外祖父都知道,他甚至因而辞退了帮助看家的雇工。来偷粮食的,他就装做没有看见;偷家什的,他就悄悄地对人家说,不要拿家什,拿粮食吧。有一次邻墙的邻居来偷地瓜,结果装得多了,自己怎么也翻不过墙去,外祖父干脆自己从后面托他过去。

母亲说,为了外祖父的慷慨,外祖母与外祖父生过好多次气,但是每一次都以外祖父的胜利结束。因为外祖父的哲学是,他们因为没有办法才来偷的,要是还过得去,谁愿意做贼。来偷我们,他知道我们发现了他,却没有声张出去让他丢人,保全了他的面子,他不会再来偷了,人都有尊严啊。

外祖父用这种方式资助过多少穷人,连母亲也不知道。母亲说外祖父这样做的原因是源于一件事。在外祖父年轻的时候他曾经跟人做生意,有一次他的父亲病了,急需用钱,他趁老板不在的时候偷了5块大洋,结果被正好回来的老板看到了。外祖父极其尴尬难堪,但是老板说,我忘了给你了,那正是你应得的红利,赶快拿去吧。外祖父知道他刚刚拿了红利不久,而最近的生意又不好,哪里还有红利啊,那是老板保全他的面子啊。外祖父从此卧薪尝胆,终于创下了一片家业。

外祖父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懂得了面子尊严的时候,还能够沉沦,还能够再不奋起吗?外祖父的村子里后来盗贼几乎绝迹,外祖父的家里后来也几乎可以夜不闭户也没有人来偷了。村里人家的日子也渐渐都好转起来。

这个故事,母亲给我讲了很多年。我在每一次回老家陪母亲给外祖父上坟的时候,还常常听那个村子里的老人说起。我常常面对这个故事沉思:尊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你懂得了维护别人的尊严,你的尊严就无处不在了。

1.给划线字注音。(2分)

出殡( ) 慷慨( )  尴尬 ( ) 卧薪藏胆 ( )

2.文章第1段记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2分)

3.文中哪些事实能够证明外祖父是“地主”?(3分)

4.第5段运用了哪种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5.你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尊严是生命的基石”?(2分)

阅读答案:

1.bìn  kǎi  gān  gà xīn

2.外祖父出殡时的景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外祖父家最兴旺的时候,有将近一百亩土地,有两进两出的院子,仓库里的粮食有十几囤。

4.插叙。记叙外祖父处境艰难时被老板保全面子的往事。说明外祖父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总结出教训,这是外祖父懂得尊重别人尊严的起点。

5.尊严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没有了尊严,人得生命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要想维护自己的尊严——先要维护别人的尊严。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常见字词的认读,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语言辨析能力。

2.文章首段的作用一般有总起全文、引起下文、为后文行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等几种。但是在解答时必须结合文章的内容。

3.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逐一概括,不能遗漏答案,同时语言一定要简洁。

4.考查分析具体语段在文中的作用。需要从内容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揭示、深化这两个方面进行解答,文段描述的内容以及文段对于整篇文章中心思想党的深化作用都是解答题目时一起熬抓住的要点。

5.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的理解能力。既要写出表层意,也要结合上下文乃至整篇文章把握其深层意思。


相关内容

  • 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 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辩论用材料)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智者与哲人为了知道生命的真谛不断探寻着,答案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生命已经逝去,我们只是知道,有东西值得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昔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举越甲三千一朝覆吴:韩信忍胯下之辱,终封王 ...

  • 举国哀悼闪耀人性光辉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举国哀悼闪耀人性光辉 ①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一场强震撼动中国,数万生命顷刻陨落.汶川,血泪之地,生民之痛,家国之殇. ②中国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2008年5月19日,五星红旗缓缓降落,13亿人民默默祈祷,向那些静默于废墟之下的生命低首致哀 ...

  • 九年级思想品德综合材料题训练
  • 直击中考:2012中考思想品德综合材料题训练 1. 近年来,‚中国创造‛让世人刮目相看:探月‚嫦娥‛.入海‚蛟龙‛.中国高铁.‚天宫一号‛.国产大飞机C919--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 当前,爱才.尊才.用才的‚创新人才 ...

  • 2016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
  • 2016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瞬间(xùn) 簇新(cù) 勾当(gîu) 物竟天择(jìng) .... B .诘责(jié) 文彩(cǎi) 晨曦(xī) 怏怏不乐(yāng) ...

  • 2014贵州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 ...

  • 枪口下的人格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机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靠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 ...

  • 拜谒芦苇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拜谒芦苇 或许芦苇并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物,但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 童年的故乡,河边和塬下都有芦苇,美丽婆娑,绵绵一片.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所有的春天都是从那里开始绿的.春日里我们像野孩子一般,欢快的影子在绿绿的苇子里蹦窜.明净的阳光追逐着我们,洒在苇子上,也温暖地 ...

  • ①梭伦改革
  •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课标感悟]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合作探究] 1. 看[学思之窗]与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对政治.经 ...

  • 贵生阅读答案
  • 篇一:贵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贵 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 役 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贵 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