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提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在考察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对策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地区分布上明显具有中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缺乏一技之长,通常未参加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即进行劳动力转移,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质较低。另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还是以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具有典型的盲目性和群体性。从流动时间上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兼业型。绝大部分转入非农产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并没有完全脱离农业,农忙季节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典型的兼业性特点。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突出问题

1、剩余劳动力转移层次低,比较无序。一直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城镇化、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外出务工。其中,外出务工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这可归因于我国当前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滞后,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缺少载体,实现就地转移难,只能向外转移,且外出务工也是“民工潮”式转移,呈现一种无序状态。

另外,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不具备专业技能,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多只能从事建筑等体力劳动和餐饮、家政等简单服务,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用工日趋专业化、技能化的需求,转移层次较低。

2、乡镇企业发展滞后,农村非农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自身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的先天不足,加之国家政策及体制原因,乡镇企业发展明显放缓,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面临经营转型,开始实行以“减员增效”为主的全面改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明显减弱。

3、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职业转移与身份改变、地域迁移相分离。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个强大的阻碍壁垒,它堵塞了农民向城市转移的各种渠道。而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市民身份,无法

与城市劳动者进行平等的就业竞争。虽然目前一些大城市放宽了农民进城的政策,但由于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仍存在着对民工的歧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还存在诸多障碍,严重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4、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土地仍是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基础。当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外出务工,尽管他们从事着与城镇职工同样的劳动,但却无法获得同样的保障,这是我国城乡分割二元制社保制度的最大弊端,直接阻碍着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脚步。

三、对策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的低下是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瓶颈。当前,逐步升级的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和岗位技能培训。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各级职业中学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同时,创新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体系,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基本技能要求,开展“订单式”、“合同式”的中短期培训以及有计划、有组织的就业指导或岗前培训,培养他们的市场竞争意识,为其以后进城就业打下基础。

2、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城镇化和乡镇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将是今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近年来,虽然我国城镇化速度有所加快,但普遍存在规模狭小,结构分散,功能单一的特点。因此,未来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优化乡镇企业布局,把乡镇企业的发展同小城镇的规划相结合。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尤其注意在建设过程中确保产业结构协调,杜绝脱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盲目发展和与城市雷同的产业,应当培育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其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阵地。

3、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必须进行户籍制度、农地流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三方面的体制改革,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允许农民自主进城定居,统一城乡居民身份,统一就业政策;完善的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制度,使农民能从土地流转中获得合理的收益;探索更加灵活、更加适合于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最主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主要参考文献:

[1]郝辉,刘日星,马靖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问题探讨.农业经济,2012.8.

[2]方运战.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提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在考察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对策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地区分布上明显具有中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缺乏一技之长,通常未参加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即进行劳动力转移,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质较低。另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还是以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具有典型的盲目性和群体性。从流动时间上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兼业型。绝大部分转入非农产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并没有完全脱离农业,农忙季节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典型的兼业性特点。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突出问题

1、剩余劳动力转移层次低,比较无序。一直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城镇化、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外出务工。其中,外出务工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这可归因于我国当前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滞后,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缺少载体,实现就地转移难,只能向外转移,且外出务工也是“民工潮”式转移,呈现一种无序状态。

另外,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不具备专业技能,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多只能从事建筑等体力劳动和餐饮、家政等简单服务,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用工日趋专业化、技能化的需求,转移层次较低。

2、乡镇企业发展滞后,农村非农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自身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的先天不足,加之国家政策及体制原因,乡镇企业发展明显放缓,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面临经营转型,开始实行以“减员增效”为主的全面改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明显减弱。

3、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职业转移与身份改变、地域迁移相分离。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个强大的阻碍壁垒,它堵塞了农民向城市转移的各种渠道。而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市民身份,无法

与城市劳动者进行平等的就业竞争。虽然目前一些大城市放宽了农民进城的政策,但由于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仍存在着对民工的歧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还存在诸多障碍,严重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4、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土地仍是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基础。当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外出务工,尽管他们从事着与城镇职工同样的劳动,但却无法获得同样的保障,这是我国城乡分割二元制社保制度的最大弊端,直接阻碍着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脚步。

三、对策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的低下是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瓶颈。当前,逐步升级的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和岗位技能培训。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各级职业中学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同时,创新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体系,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基本技能要求,开展“订单式”、“合同式”的中短期培训以及有计划、有组织的就业指导或岗前培训,培养他们的市场竞争意识,为其以后进城就业打下基础。

2、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城镇化和乡镇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将是今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近年来,虽然我国城镇化速度有所加快,但普遍存在规模狭小,结构分散,功能单一的特点。因此,未来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优化乡镇企业布局,把乡镇企业的发展同小城镇的规划相结合。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尤其注意在建设过程中确保产业结构协调,杜绝脱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盲目发展和与城市雷同的产业,应当培育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其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阵地。

3、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必须进行户籍制度、农地流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三方面的体制改革,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允许农民自主进城定居,统一城乡居民身份,统一就业政策;完善的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制度,使农民能从土地流转中获得合理的收益;探索更加灵活、更加适合于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最主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主要参考文献:

[1]郝辉,刘日星,马靖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问题探讨.农业经济,2012.8.

[2]方运战.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8.


相关内容

  •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 目 录 一.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 ㈠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1 1. 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2 2. 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不充分„„„„„„„„„„„„„„„„„„„„„„2 3. 农 ...

  • 关于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因素的探讨
  • 关于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因素的探讨 加入时间:2008-9-18 16:13:43 出处:腾冲报社 作者:刘德贤 阅读:967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摘 要]解决农民收入水平低及增长缓慢的问题,要从"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
  • XXXX大学 毕 业 论 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以XX市为例 系 别: 专 学业生名姓称: 名: XXXX XXXXXXXX XXX XXXXXXXX XXX老师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完成日期 XXXX 年 XX 月 XX日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以XXXX市为例 ...

  • 城乡发展的理论梳理
  •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5 导读: 次 更新时间:2011-3-4 11:56:03 [摘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新古典主义或者发展经济学都从不同层面上深入探讨了城乡统筹的本质和关键内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深入研究造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一般和特殊性问题. ...

  •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 农业与农村经济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李勇等 1.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支持和服务"三农"的需要,大量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和农户 增收.目前在以下四个方面贷款满足率严重不 足:(1)大额农户贷款.对于农业大户来说,几千元的小额农贷 ...

  •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探讨
  • 摘 要: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要想改变这一根本局面必须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问 ...

  • 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 问题探讨 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安徽省六安市农村财政研究会课题组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是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大别山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辖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金安.裕安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其中,金寨县.霍邱县.寿县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舒城 ...

  • 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
  • 摘 要:2015年7月20日,湖南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草案)>,全面部署和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 关键词:精准扶贫:转移:农村劳 ...

  • 打破"二元"结构桎梏,推动南阳城乡统筹发展
  • 摘 要: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农"问题成为阻碍发展的桎梏,党中央提出必须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把城乡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通盘考虑,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文章结合南阳的实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