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社会对党的建设的影响
——信息社会对进一步加强网络党建的设想和几点建议
英德市东华镇党政办 余乃稳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遍布各个行业,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如博客、微博、BBS(论坛)、网络社区、政府信息网站、电子政务平台等。互联网凭借其信息来源广、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创造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全新方式,而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面对这种新形势,如何把握网络文化给机关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趋利避害,积极运用网络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成为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开展网络党建对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使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扩大,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使党的工作面临大量的新课题、新矛盾,需要我们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加以探索解决。这既要有思想理论体系的创新,也要有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的创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快捷、高效、新颖生动的信息传播手段,更有效地使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开创“网络党建”这一全新的党建工作领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利用博客平台,搭建网上党支部,加强党建工作的设想。
利用党员博客群,创新交流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实体党组织与虚拟党组织的有机结合,为各部门搭建起一个网上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充分展现各部门党员干部风采,实现工作、学习、服务、交流于一体的网络化服务平台。
细化分解栏目,增强服务功能。本着实际管用、便于操作的原则,可在博客上设臵活动动态、最新政策、党建要闻、时代先锋、领导讲话、工作交流、学习园地、文体活动、读书推荐、我有话说、感言录等十几个板块。同时增加链接功能,通过博客与广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英德市政府网、英德市信息网、东华镇信息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等多个网站进行链接,进一步拓宽服务平台,增长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规范管理使用,发挥交互作用。首先,集中浏览讲解。可规定每月1号为网上集中“浏览日”,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办公室人员登录博客,浏览学习省、市、县发布的最新有关政策文件,并对本月党建工作进行浏览讲解,并解答相关业务答疑;其次,互动交流展示。采取组织相关单位讨论、设立公开监督信箱等形式,收集群众对本单位意见和建议,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群众还可随时登录博客,在网上反映问题、发表意见。第三,树立“小博客、大服务”工作理念。在博客固有职能的基础上,强化服务功能,广泛发布农民致富、招商政策、先进典型等信息,使广大党员干部“有疑问网上查询,有困难网上求助,有需求网上满足,有见解网上发表,有经验网上共享”,确保党建博客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信息之家、办公之家、解难之家。
成功案例:
1、绿城党旗红(党员博客)http://www.nndj.gov.cn/blog4j/main/。——中共南宁市委组织部。
2、温州党员博客群:http://blog.66wz.com/?mygroup-110
三、微博时代,组工干部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民众参政议政愿望的不断提高,微博凭借其即时、广泛、互动的特点获得了众多网民的青睐,利用微博发表言论观点、问政议政。组工干部也开通微博,借助微博察民情、解民忧,推动基层党建,努力打造“阳光组工”、“满意组工”。但是,微博也有其局限性,少数网民并不能代表整体民意,部分不实言论甚至可能误导决策。因此,要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组工干部要上微博,更要下基层。
(一)常交谈,倾听真切民声。要发扬深入基层的优良传统,不偏听网络声音。通过登门访谈、主动约谈、集体座谈等方式,经常下基层与普通党员、民众谈心谈话。倾听基层党员群众想法诉求,掌握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状况,帮助解决民生难题;真切体会一线干部的酸甜苦辣,真诚倾听一线干部的所思所盼。通过面对面交谈,倾听真切声音,掌握党员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组工工作满意度指明方向。
(二)常走访,了解真实民意。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偏从网络报道。通过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访群众,了解真实民意。访村居,掌握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党建工作的真实状况;访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瓶颈和非公企业党建情况;访矛盾,搞清难点事件原委和信访纠纷的来龙去脉。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真实民意,为提高组工工作满意度畅通渠道。
(三)常调研,掌握真正民情。要注重调研分析,不偏信网络消息。通过带着课题、带着目的下基层调研分析,获取真实民情。将网络问政与基层调研结合起来,对微博等网络平台汇聚的信息进行筛选,再选定有代表性和价值性的问题进行调研。通过拓广度、挖深度的实地调研,掌握客观符实的民意社情,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现实依据和民意支持,为提高组工工作满意度提供思路。
四、网络问政时代,加强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学习,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在政治民主化、传播网络化的今天,只有大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培育高素质干部队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形势的需要。回顾近年屡遭网友诟病的所有事件, 如:“天价烟局长”、“最牛烟草局长”、“微博直播开房”事件。每一件都与部分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低下、对人民不负责有关。因此,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使每个党员干部都能掌握新知、认识真理、探索规律,提高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还要进行执政方式培训,切实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适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要求。
(二)发挥政府网站功能,及时公开信息。在网络传媒空前发达的今天,政府网站已成为发布公共信息的主要窗口和人民群众了解公权力运行、参与公权力运作、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平台。然而,当前许多政府网站更新慢,多数网站当日无更新,信息停留在几个月前甚至两三年前,或者干脆呈现“此页面无法显示”状态。如:据南昌新闻网2011年8月3日报道,南昌部分政府网站更新慢,据调查,65家政府网站8成当日无更新。国家大力支持、着力推行的“电子政务”在一些地方成了摆设。这堵塞了一条与群众紧密联系的重要渠道。因此,应当及时更新政府网站,完善公共信息公开制度,综合利用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或方式,公开各种信息,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做好人民群众的舆情引导工作。舆情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态度。群众在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都能从舆情中找到答案。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没有能够准确把握舆情动向,敏锐捕捉和认真分析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因而也就不可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因此,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建立健全社会舆情与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制度,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重点时期和敏感阶段,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或出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进行评估和预测,
通过互联网等媒介适时发布舆情信息,引导群众进行正确判断,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四)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每一起突发事件都会给当地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带来严峻挑战。群众往往对突发事件充满疑问和猜测,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网络论坛便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政府机构没有相应的表态,势必引起公众心理恐慌和认知混乱,甚至酿成群体性冲突或产生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2009年,河南省某县“钴60被传泄漏事件”之所以出现了群众纷纷逃往周边县市“避难”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事情发生的最初几天内,政府一直处于沉默状态。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发言人制度,保证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进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良性舆论氛围。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几乎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新型网络虚拟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当前加强和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和自身执政能力。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解决导向性问题,构建与网民良性互动的管理模式,积极防范和应对网络公共舆论危机;强化认识、加强学习及培训,领导干部应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来构建电子政务,学会网络时代的应急管理。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网络虚拟社会对党的建设的影响
——信息社会对进一步加强网络党建的设想和几点建议
英德市东华镇党政办 余乃稳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遍布各个行业,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如博客、微博、BBS(论坛)、网络社区、政府信息网站、电子政务平台等。互联网凭借其信息来源广、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创造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全新方式,而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面对这种新形势,如何把握网络文化给机关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趋利避害,积极运用网络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成为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开展网络党建对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使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扩大,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使党的工作面临大量的新课题、新矛盾,需要我们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加以探索解决。这既要有思想理论体系的创新,也要有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的创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快捷、高效、新颖生动的信息传播手段,更有效地使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开创“网络党建”这一全新的党建工作领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利用博客平台,搭建网上党支部,加强党建工作的设想。
利用党员博客群,创新交流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实体党组织与虚拟党组织的有机结合,为各部门搭建起一个网上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充分展现各部门党员干部风采,实现工作、学习、服务、交流于一体的网络化服务平台。
细化分解栏目,增强服务功能。本着实际管用、便于操作的原则,可在博客上设臵活动动态、最新政策、党建要闻、时代先锋、领导讲话、工作交流、学习园地、文体活动、读书推荐、我有话说、感言录等十几个板块。同时增加链接功能,通过博客与广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英德市政府网、英德市信息网、东华镇信息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等多个网站进行链接,进一步拓宽服务平台,增长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规范管理使用,发挥交互作用。首先,集中浏览讲解。可规定每月1号为网上集中“浏览日”,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办公室人员登录博客,浏览学习省、市、县发布的最新有关政策文件,并对本月党建工作进行浏览讲解,并解答相关业务答疑;其次,互动交流展示。采取组织相关单位讨论、设立公开监督信箱等形式,收集群众对本单位意见和建议,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群众还可随时登录博客,在网上反映问题、发表意见。第三,树立“小博客、大服务”工作理念。在博客固有职能的基础上,强化服务功能,广泛发布农民致富、招商政策、先进典型等信息,使广大党员干部“有疑问网上查询,有困难网上求助,有需求网上满足,有见解网上发表,有经验网上共享”,确保党建博客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信息之家、办公之家、解难之家。
成功案例:
1、绿城党旗红(党员博客)http://www.nndj.gov.cn/blog4j/main/。——中共南宁市委组织部。
2、温州党员博客群:http://blog.66wz.com/?mygroup-110
三、微博时代,组工干部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民众参政议政愿望的不断提高,微博凭借其即时、广泛、互动的特点获得了众多网民的青睐,利用微博发表言论观点、问政议政。组工干部也开通微博,借助微博察民情、解民忧,推动基层党建,努力打造“阳光组工”、“满意组工”。但是,微博也有其局限性,少数网民并不能代表整体民意,部分不实言论甚至可能误导决策。因此,要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组工干部要上微博,更要下基层。
(一)常交谈,倾听真切民声。要发扬深入基层的优良传统,不偏听网络声音。通过登门访谈、主动约谈、集体座谈等方式,经常下基层与普通党员、民众谈心谈话。倾听基层党员群众想法诉求,掌握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状况,帮助解决民生难题;真切体会一线干部的酸甜苦辣,真诚倾听一线干部的所思所盼。通过面对面交谈,倾听真切声音,掌握党员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组工工作满意度指明方向。
(二)常走访,了解真实民意。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偏从网络报道。通过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访群众,了解真实民意。访村居,掌握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党建工作的真实状况;访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瓶颈和非公企业党建情况;访矛盾,搞清难点事件原委和信访纠纷的来龙去脉。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真实民意,为提高组工工作满意度畅通渠道。
(三)常调研,掌握真正民情。要注重调研分析,不偏信网络消息。通过带着课题、带着目的下基层调研分析,获取真实民情。将网络问政与基层调研结合起来,对微博等网络平台汇聚的信息进行筛选,再选定有代表性和价值性的问题进行调研。通过拓广度、挖深度的实地调研,掌握客观符实的民意社情,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现实依据和民意支持,为提高组工工作满意度提供思路。
四、网络问政时代,加强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学习,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在政治民主化、传播网络化的今天,只有大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培育高素质干部队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形势的需要。回顾近年屡遭网友诟病的所有事件, 如:“天价烟局长”、“最牛烟草局长”、“微博直播开房”事件。每一件都与部分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低下、对人民不负责有关。因此,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使每个党员干部都能掌握新知、认识真理、探索规律,提高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还要进行执政方式培训,切实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适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要求。
(二)发挥政府网站功能,及时公开信息。在网络传媒空前发达的今天,政府网站已成为发布公共信息的主要窗口和人民群众了解公权力运行、参与公权力运作、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平台。然而,当前许多政府网站更新慢,多数网站当日无更新,信息停留在几个月前甚至两三年前,或者干脆呈现“此页面无法显示”状态。如:据南昌新闻网2011年8月3日报道,南昌部分政府网站更新慢,据调查,65家政府网站8成当日无更新。国家大力支持、着力推行的“电子政务”在一些地方成了摆设。这堵塞了一条与群众紧密联系的重要渠道。因此,应当及时更新政府网站,完善公共信息公开制度,综合利用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或方式,公开各种信息,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做好人民群众的舆情引导工作。舆情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态度。群众在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都能从舆情中找到答案。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没有能够准确把握舆情动向,敏锐捕捉和认真分析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因而也就不可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因此,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建立健全社会舆情与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制度,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重点时期和敏感阶段,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或出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进行评估和预测,
通过互联网等媒介适时发布舆情信息,引导群众进行正确判断,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四)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每一起突发事件都会给当地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带来严峻挑战。群众往往对突发事件充满疑问和猜测,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网络论坛便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政府机构没有相应的表态,势必引起公众心理恐慌和认知混乱,甚至酿成群体性冲突或产生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2009年,河南省某县“钴60被传泄漏事件”之所以出现了群众纷纷逃往周边县市“避难”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事情发生的最初几天内,政府一直处于沉默状态。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发言人制度,保证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进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良性舆论氛围。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几乎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新型网络虚拟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当前加强和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和自身执政能力。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解决导向性问题,构建与网民良性互动的管理模式,积极防范和应对网络公共舆论危机;强化认识、加强学习及培训,领导干部应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来构建电子政务,学会网络时代的应急管理。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