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的基本原理

原子弹是利用铀和钚等较容易裂变的重原子核在核裂变瞬间可以发出巨大能量的原理 而发生爆炸的[1]。 铀-235 和钚-239 此类重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后,通常会分裂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1], 同时再放出 2 到 3 个中子和 200 兆电子伏的能量[1]。在裂变中放出的中子,一些在裂变 系统中损耗了,而一些则继续进行重核裂变(继续轰击重原子核)反应[1]。只要在每一 次的核裂变中所裂变出的中子数平均多余一个(即中子的增值系数大于 1),那么核裂 变即可以继续进行,一次一次的反应后,裂变出的中子总数以指数形式增长[1],而产生 的能量也随之剧增。如果不加控制,最终,这个裂变系统会变为一个距离的链式裂变反 应[1]。 在此类重核裂变反应中,系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2]。当“下一代” 24 中子数定位两个时,在不到一微秒的时间内,一千克的铀或钚中会有 个原子核发生裂 [1] 变反应 ,而就在这不到一微秒的时间内,此反应所产生出能量相当于 2 万吨 TNT 当量 [1] 。这也是原子弹那极具破坏性威力的来源。 而在原子弹的实际使用及爆炸中,需要提高爆炸的威力,为了利用“快中子裂变体系”, 需要使用高浓度的裂变物质作为装药[3],同时装药量必须远远超过临界质量,使得中子 的增值系数远远大于一[3]。

原子弹的基本原理

(上)

最近朝鲜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地下核试验,核武器又一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其实,核武器的基本原理说起来并不难,一个普通中学生就能说得头头是道。我 上初中那会还有民防课, 上课时介绍过相关知识。不过现在据说已经没有这门课 程了,唉!中国的教育制度真是„„国防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朝鲜这次核试验毫无疑问是原子弹, 我们通常所说的核武器其实是核武器的 战斗部, 军事上所说的核武器还包括投送的工具以及指挥系统。下面我就介绍一 下原子弹的基本原理。 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引起杀伤破坏的武器。原子弹 ............................. 里用于裂变的材料是铀或钚两种元素的同位素——铀-235 或钚-239,它们的原 子核在接受到一个中子后,就会分裂成大小、重量差不多的两个原子核,同时释 放出约 200MeV 的能量。举例来说,铀裂变有时产生氪(36 号元素)和钡(56 号元素),反应方程式为:235U+n—→236U—→140Ba+93Kr+3n。这个能量差不多能使你肉 眼能看到的最小的沙粒跳一下了。相比之下一个碳原子燃烧产生的能量只有 4.1eV,仅是裂变能量的 5 千万分之一。

这只是一个原子裂变放出的能量,学过化学的

人都知道,1 摩尔铀-235 里面 有 6.02×1023 个原子,也就是超过 6 千万亿亿个铀原子,总重 235 克。铀的比重 和黄金差不多, 所以 1 摩尔的铀也就和 250 克的金条差不多大, 可以放在手心里。 这些原子如果全部裂变的话, 能量相当惊人,差不多相当于 600 吨煤完全燃烧所 释放的能量。1kg 的铀-235 或钚-239 完全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等于 2 万吨 烈性的 TNT 炸药爆炸的威力。 铀-235 的原子核裂变时,还会放出中子,有时一个也没有,有时能达到 6 个,平均有 2.5 个。这就是说,一个中子引起的核裂变,会放出 2.5 个中子。而 这些中子又会引起周围原子核的裂变, 于是就会象雪崩一样引起一连串的原子核 裂变,这个过程就叫链式反应。但是这些中子未必都会引起新的裂变,譬如由于 原子核十分微小,所以中子不一定能接触到铀核,如果铀块不够大的话,有些中 子就会飞出铀块,不能引起新的裂变。当然,铀块中的杂质也会吸收中子,使新 的裂变不能进行。 能使裂变材料的链式反应能持续进行的最小的体积称之为临界体积, .... 这时它 的质量成为临界质量。临界质量和裂变材料的种类、纯度、密度以及几何形状密 .... 切相关,如果材料包裹以中子反射材料的话,还可以降低临界质量。据网上说一 般球形纯铀-235 的临界质量约为 50kg,δ 相钚-239 则为 15~16kg;而加装中子 反射材料后,铀-235 的临界质量只有 15kg 了,而δ 相钚-239 则只有 10~11kg 了。之所以材料加工成球形,是因为体积一定时,球形表面积最小,中子泄漏也 就减少了。

原子弹的基本原理 (下) 钚比起铀来,具有更小的临界质量,因此可以实现核武器小型化。由于天然 铀当中, 铀-235 只有 0.7%, 而制造原子弹必须要使用浓度达到 90%以上的铀-235。 所以提炼铀-235 绝非易事,一般提炼铀-235 是先将矿石加工成含铀 75%的“黄 饼” (1000 吨矿石仅能生产 1.2~1.5 吨黄饼),再提纯制得高纯度的二氧化铀, 最后制造成气体六氟化铀(UF6,室温下是固体,65℃时升华)。然后再通过气 体扩散法、 电磁分离法、 喷嘴分离法以及最新的激光分离法等等提取制备出高浓 度的铀-235。而制备钚-239 的则要简单一些,一般用化学分离法,现在也用离 子交换树脂来实现铀和钚的分离。因此,事实上原子弹更多采用钚-239 做为裂 变材料。 原子弹就是将亚临界状态的裂变材料变成超临界状态,同时提供一些中子, 使裂变链式反应能持续进行,从而发出巨大的能量。有两种实现的方法,即枪法 和内爆法。

枪法,顾名思义就是象打枪一样,利用普通炸药爆炸,把一块亚临界状态的 铀迅

速射向另一块, 两块铀结合在一起质量就超过了临界质量。这很象是铀块的 互相射击。事实上,铀块外还包有中子反射层,原子弹内部还有导向槽保证铀块 能准确射到另一块。这种原子弹制造技术简单,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投掷在广 岛的原子弹“小男孩”就是这种。用于技术简单,连核试验都没做,直接就使用 了。但是,这种原子弹的核材料利用率很低,“小男孩”用了超过 60kg 的铀, 爆炸的 TNT 当量为 1.4~1.5 万吨,利用率仅为 1.2%,现在通过技术改进利用率 也仅能达到 10%左右。另外,钚-239 不能用枪法,因为钚更容易裂变,使用枪法 会造成点火过早,一些钚裂变产生的热量会使材料膨胀而达不到临界状态。

内爆法是利用普通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 压缩裂变材料, 使材料密度增加。 这样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核数量增加,和中子碰撞的概率也就增加;而且压缩后表 面积减小,中子泄漏也就减少了。一般普通炸药是多点起爆,造成向内汇聚的球 面波,这样能将核材料压成密度尽可能高的球形,使材料达到超临界状态。但这 多点同时起爆控制很难,比如雷管的控制,起爆点是否够密集,多点炸药的密度 是否均匀, 结构部件加工的误差等等。因此制造原子弹绝对是对一个国家的综合 考验。 使用内爆法的好处是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一开始这种原子弹的核材料利 用率为 10%左右,现在通过技术改进已能达到 20%以上了。1945 年美国第一次核 试验(也是人类的首次核试验)使用的就是这种原子弹,后来投掷到长崎的原子 弹“胖子”也是这种。

值得一提得是, 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内爆法原子弹,而且我国使用的核 材料是生产难度大的铀-235, 而且还是在较短时间内研制的,这绝对令国人感到 自豪。 其实, 不管是哪种原子弹, 都有两次爆炸点火过程, 先是雷管引爆普通炸药, 利用这次爆炸的能量使核材料达到超临界状态,再是超临界状态下中子点火,引 起核爆炸。这两步虽然很短暂,但步骤分明。 由于存在临界质量的问题,原子弹中核材料不可能太多,否则不便于制造、 保存和运输。如果在原子弹中加入一些诸如氘化锂-6 等聚变材料,利用原子弹 爆炸产生的高温以及中子促使聚变材料发生聚变反应, 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原子弹 的威力,这就叫加强型原子弹。加强型原子弹中有氢弹的影子,但是聚变产生的 能量很小,不像氢弹那样主要靠聚变产生能量。

制造原子弹首先要有强大的核工业基础,否则就没有核材料,更谈不上制造 原子弹了。有了核材料,还必须解决一系列的科学、工程技术问题。在研制的过 程中有可以促

进科技、工程、新材料等的发展。因此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一个 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象征,难怪朝鲜如此不遗余力的制造原子弹了。

浓缩铀,指经过同位素提炼后,铀 235 含量超过 90%的铀金属,与其相对的是贫化铀。 不论是和平利用核能,还是为制造核武器,浓缩铀都是必要的。因此,国际原子能机构希望 能够控制全球各国所有铀浓缩活动,以防止核武器扩散。 浓缩铀根据铀 235 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高浓缩铀(HEU) (20%以上) ,低浓缩铀(LEU) (2%-20%)和微浓缩铀(SEU) (0.9%-2%) 。铀 235 含量超过 85%则被称为武器级浓缩铀, 可直接用于制造原子弹。 原 文 来 自 : 中 国 杂 学 网 (www.zaxue.com) http://zaxue.com/article/1/2007/[1**********]88.html 详 细 地 址 :

原子弹是利用铀和钚等较容易裂变的重原子核在核裂变瞬间可以发出巨大能量的原理 而发生爆炸的[1]。 铀-235 和钚-239 此类重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后,通常会分裂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1], 同时再放出 2 到 3 个中子和 200 兆电子伏的能量[1]。在裂变中放出的中子,一些在裂变 系统中损耗了,而一些则继续进行重核裂变(继续轰击重原子核)反应[1]。只要在每一 次的核裂变中所裂变出的中子数平均多余一个(即中子的增值系数大于 1),那么核裂 变即可以继续进行,一次一次的反应后,裂变出的中子总数以指数形式增长[1],而产生 的能量也随之剧增。如果不加控制,最终,这个裂变系统会变为一个距离的链式裂变反 应[1]。 在此类重核裂变反应中,系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2]。当“下一代” 24 中子数定位两个时,在不到一微秒的时间内,一千克的铀或钚中会有 个原子核发生裂 [1] 变反应 ,而就在这不到一微秒的时间内,此反应所产生出能量相当于 2 万吨 TNT 当量 [1] 。这也是原子弹那极具破坏性威力的来源。 而在原子弹的实际使用及爆炸中,需要提高爆炸的威力,为了利用“快中子裂变体系”, 需要使用高浓度的裂变物质作为装药[3],同时装药量必须远远超过临界质量,使得中子 的增值系数远远大于一[3]。

原子弹的基本原理

(上)

最近朝鲜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地下核试验,核武器又一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其实,核武器的基本原理说起来并不难,一个普通中学生就能说得头头是道。我 上初中那会还有民防课, 上课时介绍过相关知识。不过现在据说已经没有这门课 程了,唉!中国的教育制度真是„„国防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朝鲜这次核试验毫无疑问是原子弹, 我们通常所说的核武器其实是核武器的 战斗部, 军事上所说的核武器还包括投送的工具以及指挥系统。下面我就介绍一 下原子弹的基本原理。 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引起杀伤破坏的武器。原子弹 ............................. 里用于裂变的材料是铀或钚两种元素的同位素——铀-235 或钚-239,它们的原 子核在接受到一个中子后,就会分裂成大小、重量差不多的两个原子核,同时释 放出约 200MeV 的能量。举例来说,铀裂变有时产生氪(36 号元素)和钡(56 号元素),反应方程式为:235U+n—→236U—→140Ba+93Kr+3n。这个能量差不多能使你肉 眼能看到的最小的沙粒跳一下了。相比之下一个碳原子燃烧产生的能量只有 4.1eV,仅是裂变能量的 5 千万分之一。

这只是一个原子裂变放出的能量,学过化学的

人都知道,1 摩尔铀-235 里面 有 6.02×1023 个原子,也就是超过 6 千万亿亿个铀原子,总重 235 克。铀的比重 和黄金差不多, 所以 1 摩尔的铀也就和 250 克的金条差不多大, 可以放在手心里。 这些原子如果全部裂变的话, 能量相当惊人,差不多相当于 600 吨煤完全燃烧所 释放的能量。1kg 的铀-235 或钚-239 完全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等于 2 万吨 烈性的 TNT 炸药爆炸的威力。 铀-235 的原子核裂变时,还会放出中子,有时一个也没有,有时能达到 6 个,平均有 2.5 个。这就是说,一个中子引起的核裂变,会放出 2.5 个中子。而 这些中子又会引起周围原子核的裂变, 于是就会象雪崩一样引起一连串的原子核 裂变,这个过程就叫链式反应。但是这些中子未必都会引起新的裂变,譬如由于 原子核十分微小,所以中子不一定能接触到铀核,如果铀块不够大的话,有些中 子就会飞出铀块,不能引起新的裂变。当然,铀块中的杂质也会吸收中子,使新 的裂变不能进行。 能使裂变材料的链式反应能持续进行的最小的体积称之为临界体积, .... 这时它 的质量成为临界质量。临界质量和裂变材料的种类、纯度、密度以及几何形状密 .... 切相关,如果材料包裹以中子反射材料的话,还可以降低临界质量。据网上说一 般球形纯铀-235 的临界质量约为 50kg,δ 相钚-239 则为 15~16kg;而加装中子 反射材料后,铀-235 的临界质量只有 15kg 了,而δ 相钚-239 则只有 10~11kg 了。之所以材料加工成球形,是因为体积一定时,球形表面积最小,中子泄漏也 就减少了。

原子弹的基本原理 (下) 钚比起铀来,具有更小的临界质量,因此可以实现核武器小型化。由于天然 铀当中, 铀-235 只有 0.7%, 而制造原子弹必须要使用浓度达到 90%以上的铀-235。 所以提炼铀-235 绝非易事,一般提炼铀-235 是先将矿石加工成含铀 75%的“黄 饼” (1000 吨矿石仅能生产 1.2~1.5 吨黄饼),再提纯制得高纯度的二氧化铀, 最后制造成气体六氟化铀(UF6,室温下是固体,65℃时升华)。然后再通过气 体扩散法、 电磁分离法、 喷嘴分离法以及最新的激光分离法等等提取制备出高浓 度的铀-235。而制备钚-239 的则要简单一些,一般用化学分离法,现在也用离 子交换树脂来实现铀和钚的分离。因此,事实上原子弹更多采用钚-239 做为裂 变材料。 原子弹就是将亚临界状态的裂变材料变成超临界状态,同时提供一些中子, 使裂变链式反应能持续进行,从而发出巨大的能量。有两种实现的方法,即枪法 和内爆法。

枪法,顾名思义就是象打枪一样,利用普通炸药爆炸,把一块亚临界状态的 铀迅

速射向另一块, 两块铀结合在一起质量就超过了临界质量。这很象是铀块的 互相射击。事实上,铀块外还包有中子反射层,原子弹内部还有导向槽保证铀块 能准确射到另一块。这种原子弹制造技术简单,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投掷在广 岛的原子弹“小男孩”就是这种。用于技术简单,连核试验都没做,直接就使用 了。但是,这种原子弹的核材料利用率很低,“小男孩”用了超过 60kg 的铀, 爆炸的 TNT 当量为 1.4~1.5 万吨,利用率仅为 1.2%,现在通过技术改进利用率 也仅能达到 10%左右。另外,钚-239 不能用枪法,因为钚更容易裂变,使用枪法 会造成点火过早,一些钚裂变产生的热量会使材料膨胀而达不到临界状态。

内爆法是利用普通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 压缩裂变材料, 使材料密度增加。 这样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核数量增加,和中子碰撞的概率也就增加;而且压缩后表 面积减小,中子泄漏也就减少了。一般普通炸药是多点起爆,造成向内汇聚的球 面波,这样能将核材料压成密度尽可能高的球形,使材料达到超临界状态。但这 多点同时起爆控制很难,比如雷管的控制,起爆点是否够密集,多点炸药的密度 是否均匀, 结构部件加工的误差等等。因此制造原子弹绝对是对一个国家的综合 考验。 使用内爆法的好处是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一开始这种原子弹的核材料利 用率为 10%左右,现在通过技术改进已能达到 20%以上了。1945 年美国第一次核 试验(也是人类的首次核试验)使用的就是这种原子弹,后来投掷到长崎的原子 弹“胖子”也是这种。

值得一提得是, 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内爆法原子弹,而且我国使用的核 材料是生产难度大的铀-235, 而且还是在较短时间内研制的,这绝对令国人感到 自豪。 其实, 不管是哪种原子弹, 都有两次爆炸点火过程, 先是雷管引爆普通炸药, 利用这次爆炸的能量使核材料达到超临界状态,再是超临界状态下中子点火,引 起核爆炸。这两步虽然很短暂,但步骤分明。 由于存在临界质量的问题,原子弹中核材料不可能太多,否则不便于制造、 保存和运输。如果在原子弹中加入一些诸如氘化锂-6 等聚变材料,利用原子弹 爆炸产生的高温以及中子促使聚变材料发生聚变反应, 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原子弹 的威力,这就叫加强型原子弹。加强型原子弹中有氢弹的影子,但是聚变产生的 能量很小,不像氢弹那样主要靠聚变产生能量。

制造原子弹首先要有强大的核工业基础,否则就没有核材料,更谈不上制造 原子弹了。有了核材料,还必须解决一系列的科学、工程技术问题。在研制的过 程中有可以促

进科技、工程、新材料等的发展。因此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一个 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象征,难怪朝鲜如此不遗余力的制造原子弹了。

浓缩铀,指经过同位素提炼后,铀 235 含量超过 90%的铀金属,与其相对的是贫化铀。 不论是和平利用核能,还是为制造核武器,浓缩铀都是必要的。因此,国际原子能机构希望 能够控制全球各国所有铀浓缩活动,以防止核武器扩散。 浓缩铀根据铀 235 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高浓缩铀(HEU) (20%以上) ,低浓缩铀(LEU) (2%-20%)和微浓缩铀(SEU) (0.9%-2%) 。铀 235 含量超过 85%则被称为武器级浓缩铀, 可直接用于制造原子弹。 原 文 来 自 : 中 国 杂 学 网 (www.zaxue.com) http://zaxue.com/article/1/2007/[1**********]88.html 详 细 地 址 :


相关内容

  • 原子的"比萨斜塔实验"
  •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周林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还记得少年时代课本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吗?故事讲的是25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当众同时抛下了重量分别为1磅和10磅的两个铁球,用实验否定了统治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理 ...

  •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化-0301-基 适用对象:药学(理科基地)专业 一.前言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其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分析,主要讲授经典化学 ...

  • 各种化学仪器的原理使用
  • 化学专业学生必备:各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谱图表示方法!! 紫外吸收光谱 UV 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荧光光谱法 FS 分析原理:被电磁辐射激发后,从最 ...

  • 原子荧光的最基本原理
  • 原子荧光的最基本原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1-21 11:26:52 / 个人分类:原子光谱 查看( 83 ) / 评论( 2 ) / 评分( 0 / 0 ) 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光源的特征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又跃迁返回基态或较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 ...

  • 化学检测方法
  • 化学专业学生必备:各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谱图表示方法!! 紫外吸收光谱 UV 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荧光光谱法 FS 分析原理:被电磁辐射激发后,从最 ...

  • 0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atomic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AES emissionspectrometryAES节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 of AES 第一节第  generaliationgeneralizat ...

  • 第一性原理计算简述
  • 第一性原理计算简述 第一性原理,英文First Principle,是一个计算物理或计算化学专业名词,广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指的是一切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我们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量子力学计算就是根据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原理去计算分子结构和分子能量(或离子) ...

  • 分析化学教材(系列一)
  • 分析化学教材(系列一)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八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 ...

  • 两根载流导线形成的原子漏斗
  • 目 录 摘要 ---------------------------(2) 第1章 前言 ------------------------(3) 第2章 原子磁导引的基本原理---------------- (4) 第3章 载流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 (7) 第3.1节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