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至死?

  在Copycat(模仿、山寨)横行的中国互联网业界,Curious Cat几乎绝迹。   评论啦(pinglunla.com)联合创始人王宏明并不否认,评论啦不仅有美国“干爹”,而且,若单纯从产品角度看,它们之间还“很相似”。   在2010年9月评论啦上线之前3年半,美国第三方社会化评论系统Disqus已经推出。而在评论啦的客户量还只有几千家的今天,搭载Disqus评价插件的网站已超过170万家。并且,这家公司迄今已经获得了共计1450万美元的投资。   中美之间技术和需求的落差,似乎已经使得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了一个势能,从美国“高地”流向中国。   但包括王宏明在内的中国创业者相信,在“拿来主义”的表象之下,其实是“中国式创新”。Techcrunch曾指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家,会抄袭现有的商业模式,但在接下去的过程中,他们反思和重塑了这种商业模式和流程。”这让他们尽快盈利,并在本土市场击败先行者,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显然,在Copycat模式下,中国创业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如何选择复制时机,如何进行本地化改造等。不过,谁能肯定,这种局部的、渐进的“微创新”,是导向“颠覆性创新”的量变?   抄袭的时机   王宏明的“评论啦”,提供的产品叫作“第三方评论系统”,接入这种系统的网站,可以让浏览者无需注册就可以评论、留言。它允许用户用微博、腾讯QQ、人人、豆瓣等多账户登录,并把相关的评论、留言分享到社会化媒体。   虽然,评论啦的“干爹”Disqus,早在2007年5月就已现身,但评论吧的出世,却等到了2011年。“第三方评论系统,是与社会化媒体的兴起联系在一起的。”王宏明说,Disqus发展比较早,是因为“适合它们的环境发展得比较早”,Facebook、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2007年便已开始流行。而直至2008年,中国还没有新浪微博,开心网等则尚未向第三方平台开放接口。   不过,即便一个项目在美国已经成功,如果引入中国的时机不恰当,再好的概念也很难奏效。   天使投资人查立对此深有感触,他常说起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名叫Wichina的公司最初对自己的定位是“手机MySpace”,“概念很好、技术也不错”,但却“始终无法赢利”,让人耿耿于怀。   不过,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其命运。在2008年春节的那场大雪中,许多被堵在回家路上的农民工们,选择了通过Wichina把钱汇回家。查立至今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段时间,公司的流量大增,但“创业团队们一看都傻眼了,用户全是农民工。我们从来没设想过,这家公司的盈利点会在这些人身上”。   创新“渐进”?   当然,如果把评论啦仅看作是Disqus的一个中国翻版,王宏明肯定不会同意。   在他看来,“侧重点不同”是两者的巨大区别:Disqus的定位,就是一款互联网的应用工具,但“评论啦则更强调对使用者好友关系的开发,并增强这种人际黏性”。评论啦与Disqus的分野,是对中外用户不同需求和习惯的开发,在“拿来主义”的表象之下,的确存在着“中国变种”。   一度,淘宝也曾被视为中国版eBay,视频网站则普遍被当作Youtube的中国学徒。即使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唯一的创新模式的豆瓣,也有Flickr、亚马逊的影子。然而,所有存活下来的“复制者”,并没有把自己直接变成它们的美国“干爹”。比如,优酷不仅仅是中国的Youtube,“而更像是Youtube+Hulu+Netflix”。Techcruch前主编Sarah Lacy就认为,中国的创业者被误解了,她在仔细了解了一些中国互联网公司后称,腾讯、百度等公司,“从深层角度看,都是非常与众不同的”。   而这种渐进式的“微创新”理论,显然会得到众多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支持。   “技术的革新,就像是一次攀爬珠穆朗玛峰的过程,必须一步步脚踏实地。”立方网创始人熊万里最爱举的案例就是苹果:在这家公司成功时,鲜有人注意到它已经有超过30年的积累历史,在iPod之前也有大量失败的历程。   他强调,并不是说每家公司都必须卷起袖子、亲自体验技术的整个发展历程,“每个伟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垫脚石”。支持熊万里判断的案例,的确很多。第一个支持自然语言搜索的并不是Google,而是Alta Vista;第一个以手机为载体向用户推销音乐服务的,不是苹果,而是Napster。而Facebook,也并非社区的首创者。   而周鸿则是国内“最早鼓吹微创新,也是嗓门最大的一个”。在他看来,颠覆性创新是结果,此前,必然有一个持续性的量变过程。   那么,Copycat,是不是中国互联网“走向颠覆性创新”的量变之路?答案或许并不乐观。“在基础层面,中国的互联网真的离世界很近吗?”一位从业者反问说,“如果是,为何中国始终做不出自己的OS(操作系统)?”   事实上,在中国互联网的演进过程中,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一次创新,可能就是腾讯推出的Q币。这种“虚拟货币”模式,后来也成为全球最大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的“借鉴”对象。不过,一位美国VC人士称:“这种案例太少了。”   无人喝彩   从2011年9月上线至今,评论啦还不足1岁,虽然面对贝米、友言、多说等的竞争,但王宏明称,“我们并不惧怕竞争”。不过,那些蜂拥而至的“复写纸”们——他们直接抄袭源代码,甚至连错误的地方都照抄不误,却让王宏明颇为无奈。   事实上,知名游戏《捕鱼达人》也有同样的遭遇。2011年4月推出至今,其创始人陈昊芝发现,市场上已经有了100多款同类游戏,有的“连logo、游戏名称都完全一样”。   “互联网创业的门槛很低。”卫思力集团中国区总裁陆景锴说,“随便找一两个人,一天就可以抄袭好几个产品”,“这不是讲故事,市场上确实存在一批‘职业山寨者’,一个人一年能做100多款应用,不仅抄国外的,也抄国内的”。   这种没有学习过程的抄袭,注定只是“一锤子买卖”。但即便如此,这些人依然能赚到钱。对一夜暴富的渴求,像毒药一样流淌在部分创业者的血液中。“相对于拿来主义基础上的创新,这种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方式,才是创新最大的阻力。”对比中美文化,熊万里认为,中国人更倾向于走捷径。   “中国公司对美国的模仿,不是单个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个文化的问题。”Tech Coast Angel创始成员Peter Cowen认为,中国文化不允许失败,而在创新的世界里,失败是一种重要的荣誉,能够让创业者总结错误,找到新方向。“这种文化,将阻碍中国人的进一步创新。”

  在Copycat(模仿、山寨)横行的中国互联网业界,Curious Cat几乎绝迹。   评论啦(pinglunla.com)联合创始人王宏明并不否认,评论啦不仅有美国“干爹”,而且,若单纯从产品角度看,它们之间还“很相似”。   在2010年9月评论啦上线之前3年半,美国第三方社会化评论系统Disqus已经推出。而在评论啦的客户量还只有几千家的今天,搭载Disqus评价插件的网站已超过170万家。并且,这家公司迄今已经获得了共计1450万美元的投资。   中美之间技术和需求的落差,似乎已经使得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了一个势能,从美国“高地”流向中国。   但包括王宏明在内的中国创业者相信,在“拿来主义”的表象之下,其实是“中国式创新”。Techcrunch曾指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家,会抄袭现有的商业模式,但在接下去的过程中,他们反思和重塑了这种商业模式和流程。”这让他们尽快盈利,并在本土市场击败先行者,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显然,在Copycat模式下,中国创业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如何选择复制时机,如何进行本地化改造等。不过,谁能肯定,这种局部的、渐进的“微创新”,是导向“颠覆性创新”的量变?   抄袭的时机   王宏明的“评论啦”,提供的产品叫作“第三方评论系统”,接入这种系统的网站,可以让浏览者无需注册就可以评论、留言。它允许用户用微博、腾讯QQ、人人、豆瓣等多账户登录,并把相关的评论、留言分享到社会化媒体。   虽然,评论啦的“干爹”Disqus,早在2007年5月就已现身,但评论吧的出世,却等到了2011年。“第三方评论系统,是与社会化媒体的兴起联系在一起的。”王宏明说,Disqus发展比较早,是因为“适合它们的环境发展得比较早”,Facebook、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2007年便已开始流行。而直至2008年,中国还没有新浪微博,开心网等则尚未向第三方平台开放接口。   不过,即便一个项目在美国已经成功,如果引入中国的时机不恰当,再好的概念也很难奏效。   天使投资人查立对此深有感触,他常说起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名叫Wichina的公司最初对自己的定位是“手机MySpace”,“概念很好、技术也不错”,但却“始终无法赢利”,让人耿耿于怀。   不过,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其命运。在2008年春节的那场大雪中,许多被堵在回家路上的农民工们,选择了通过Wichina把钱汇回家。查立至今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段时间,公司的流量大增,但“创业团队们一看都傻眼了,用户全是农民工。我们从来没设想过,这家公司的盈利点会在这些人身上”。   创新“渐进”?   当然,如果把评论啦仅看作是Disqus的一个中国翻版,王宏明肯定不会同意。   在他看来,“侧重点不同”是两者的巨大区别:Disqus的定位,就是一款互联网的应用工具,但“评论啦则更强调对使用者好友关系的开发,并增强这种人际黏性”。评论啦与Disqus的分野,是对中外用户不同需求和习惯的开发,在“拿来主义”的表象之下,的确存在着“中国变种”。   一度,淘宝也曾被视为中国版eBay,视频网站则普遍被当作Youtube的中国学徒。即使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唯一的创新模式的豆瓣,也有Flickr、亚马逊的影子。然而,所有存活下来的“复制者”,并没有把自己直接变成它们的美国“干爹”。比如,优酷不仅仅是中国的Youtube,“而更像是Youtube+Hulu+Netflix”。Techcruch前主编Sarah Lacy就认为,中国的创业者被误解了,她在仔细了解了一些中国互联网公司后称,腾讯、百度等公司,“从深层角度看,都是非常与众不同的”。   而这种渐进式的“微创新”理论,显然会得到众多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支持。   “技术的革新,就像是一次攀爬珠穆朗玛峰的过程,必须一步步脚踏实地。”立方网创始人熊万里最爱举的案例就是苹果:在这家公司成功时,鲜有人注意到它已经有超过30年的积累历史,在iPod之前也有大量失败的历程。   他强调,并不是说每家公司都必须卷起袖子、亲自体验技术的整个发展历程,“每个伟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垫脚石”。支持熊万里判断的案例,的确很多。第一个支持自然语言搜索的并不是Google,而是Alta Vista;第一个以手机为载体向用户推销音乐服务的,不是苹果,而是Napster。而Facebook,也并非社区的首创者。   而周鸿则是国内“最早鼓吹微创新,也是嗓门最大的一个”。在他看来,颠覆性创新是结果,此前,必然有一个持续性的量变过程。   那么,Copycat,是不是中国互联网“走向颠覆性创新”的量变之路?答案或许并不乐观。“在基础层面,中国的互联网真的离世界很近吗?”一位从业者反问说,“如果是,为何中国始终做不出自己的OS(操作系统)?”   事实上,在中国互联网的演进过程中,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一次创新,可能就是腾讯推出的Q币。这种“虚拟货币”模式,后来也成为全球最大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的“借鉴”对象。不过,一位美国VC人士称:“这种案例太少了。”   无人喝彩   从2011年9月上线至今,评论啦还不足1岁,虽然面对贝米、友言、多说等的竞争,但王宏明称,“我们并不惧怕竞争”。不过,那些蜂拥而至的“复写纸”们——他们直接抄袭源代码,甚至连错误的地方都照抄不误,却让王宏明颇为无奈。   事实上,知名游戏《捕鱼达人》也有同样的遭遇。2011年4月推出至今,其创始人陈昊芝发现,市场上已经有了100多款同类游戏,有的“连logo、游戏名称都完全一样”。   “互联网创业的门槛很低。”卫思力集团中国区总裁陆景锴说,“随便找一两个人,一天就可以抄袭好几个产品”,“这不是讲故事,市场上确实存在一批‘职业山寨者’,一个人一年能做100多款应用,不仅抄国外的,也抄国内的”。   这种没有学习过程的抄袭,注定只是“一锤子买卖”。但即便如此,这些人依然能赚到钱。对一夜暴富的渴求,像毒药一样流淌在部分创业者的血液中。“相对于拿来主义基础上的创新,这种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方式,才是创新最大的阻力。”对比中美文化,熊万里认为,中国人更倾向于走捷径。   “中国公司对美国的模仿,不是单个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个文化的问题。”Tech Coast Angel创始成员Peter Cowen认为,中国文化不允许失败,而在创新的世界里,失败是一种重要的荣誉,能够让创业者总结错误,找到新方向。“这种文化,将阻碍中国人的进一步创新。”


相关内容

  • 中国的四大名著人物分析[水浒传]5
  • 晁盖,<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之一,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为人豪爽,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 ...

  • 浅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义"
  • 浅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思想的体现 内容摘要: "忠义"思想在我国古代向来被视为英雄人物的美德之一,甚至是臧否人物.评价是非的道德标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尽管题材各异,但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却有着相同与相近之 ...

  • [夏洛特烦恼]中讽刺与批判的现实美学
  • [摘要]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改编自开心麻花2012年推出的话剧,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喜剧电影.男主人公夏洛醉酒大闹学生时期暗恋对象的婚礼,穿越时空重新回到了高中时代并实现了少年时代的全部梦想,最终夏洛认清现实,体悟到关于人生和爱情的真谛.电影<夏洛特烦恼>不仅以批判的视角呈 ...

  • 水浒传解析
  • "都一般儿哥弟称呼" --从"管理学"看<水浒传>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文/秦超 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水浒传>简介: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 ...

  • 中国神话中的民族精神
  • 中国神话中的民族精神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神话,而每个民族的神话里都蕴藏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和信仰.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渊远历史的民族,其经一代又一代人传下来的神话传说虽可能与最初有些许不同,但里面要表达的精神意义却是不变的.而我要谈的便是这蕴藏在中国神话里的民族精神. 1 开辟神话中的牺牲精神 ...

  • "山寨现象"要区别看待阅读答案
  • 阅读线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山寨现象"要区别看待 郭振刚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最初是指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强大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取消费者而盈利.如今,山寨一词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心中一种 ...

  • 对山寨手机现象的几点思考
  • 2009年 第8期 商业环境 对山寨手机现象的几点思考 文/张旭 摘 要:山寨手机在短时间内风靡市场,其影响有利有弊,但其本身存的不合理性势必和影响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山寨手机行业应当在产业内外部的共同努力下谋求出路. 关键词:山寨手机:侵权:创新:转型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 文 ...

  • 山寨文化利弊
  • "山寨文化"现象中涉及的侵权行为 一 侵害著作权 山寨文化的出现实际上是一种复制别人作品甚至出现盗版现象的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它所侵害的不单纯是简单的侵害一种知识产权的行为 其涉及面之广令人惊叹 山寨作品的出现有的会侵犯到别人的著作权 有的会侵犯到专利权或者商标权. 二 侵害商标 ...

  • 山寨文化对社会影响弊大于利四辩稿
  • 山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弊大于利 对方辩友今天我方承认山寨文化的确存在对社会影响有利的方向,,但是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山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弊大于利 还是利大于弊.我方对山寨文化带来的利弊进行了充分的比较,而对方只是一味的纠缠于利,却没有进行比较 ,很明显偏离了我们今天辩论的方向 首先我方一辩稿提出山寨文化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