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培育和谐发展新人

方城县城区第三小学 宋良俊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精神故乡。子孙后代对对传统文化的认可、接受与传播,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立足新时期教育特点,在引导学生全面学习近现代文明的基础上,从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逐步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青少年学生成长为具有传统根基和现代视野,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障碍

虽然我国是具有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国,但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在社会和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也逐步被边缘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许多让人担心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设计去传统化。当前,中小学教育对传统文化不予重视。首先,在体现国家教育意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传统文化较少涉及,缺乏整体的传统文化教育规划和具体的传统文化内容。其次,各种版本的教材体系对传统文化内容采用较少,也使教师和学生失去了传统文化教与学的依据。再次,各学科教学目标中,也没有把传统文化素养作为一项学生必须具备的培养目标予以明确。二是传统文化氛围缺失。一方面,现代文明发展突飞猛进,民众生活充分享受到现代文明的优越性,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愈发式微。另一方面,家长基本不支持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众多家长认为传统文化隶属文科知识范畴,不符合经济时代理科应用性知识主导现实

世界的发展潮流,希望孩子学习钢琴、舞蹈、科技活动等应用性知识。三是缺乏传统文化学习基础。受社会、家庭影响,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接受系统、有意识的教育,绝大多数孩子对传统文化仅限于略知皮毛,甚至一概不知。四是难以提振学生学习兴趣。在课业负担较大的成长背景下,从小学到中学,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没有兴趣,认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书籍对他们没有必要价值。相当比重的学生不认同传统文化有学习的价值,对传统文化教育不感兴趣,甚至心生反感,认为增加学习负担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设臵了很大的阻力。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必须突破障碍,努力解决上述问题。

二、多措并举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吸收与传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社会发展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另一方面,课程设臵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简单机械,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严重缺失和下滑。可以说,这些都要求我们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培养少年儿童社会美德和高尚品质,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目标,通过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小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小学生在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质、人格锻造等方面得到提高。一是精选适合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可贪多、贪深,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需要,在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把传

统美德、文学经典、民族工艺、传统体育、古典音乐、区域文化、民风民俗、民族科技等领域的内容,作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实现学校培养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目标。二是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要求学校必须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首先,要打造环境文化。要对学校环境整体规划,充分利用每一间教室,每一面墙壁,每一棵花草,开辟传统文化经典长廊,讲述传统美德故事,展示传统文化经典代表……使学生身处校园,时时处处感受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其次,要建设班级文化。把圣贤智慧、经典名著、璀璨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开辟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剪纸、书法、绘画作品,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要铸造精神文化。致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班风、班歌,成为师生思想的引领,诠释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新内涵。三是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顾明远教授指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拓展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可以更好地发掘、整理、倡导和传播民族精神,并不断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有益于增强学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等,使学生了解祖国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现场视听真切地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其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当地社区开展民俗文

化采风活动,直接参与当地民风、风俗中去,真切领略民俗风土人情,亲身感受这些久传不衰的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再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经典诵读活动。古往今来,经典文化长久不衰,灿若星辰。经典诵读气势磅礴,可以震撼学生心灵,给学生带来各种感官的刺激,使其直观地、有兴趣地参与其中。四是落实传统文化素养评价。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内涵,认同祖国优秀文化,并且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要使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持续有序提升,必须与学生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之中。首先,要制定具体评价标准。可以对小学阶段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中应当积累的诗文篇目、必须了解的历史范畴、适合小学生掌握的艺术门类、大力弘扬的美德习惯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和展望,进行内容和数量的规定,如诗文积累,要求每位学生每学年吟诵篇目不少于50首(篇),整个小学阶段要达到300首(篇)。其次,要采取多种评价方法。要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形式,切实发挥评价激励、导向、促进发展的功效。再次,要将传统文化素养评价常态化。把学生的传统文化评价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使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素养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方面,促进学生自觉掌握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积极稳妥地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十分重要,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加以重视和改进。但同时,开展文化传统教育也必须稳妥推进。结合实际,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做到学科教学渗透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

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开设《走进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学校要组织教师团队,结合地域实际编写校本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确定每周两课时以上的校本课程教学时间,通过诵读古典诗文、讲述经典故事、学习民族舞蹈等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做到学校集体教育与家庭日常教育相结合。要依托家长学校,首先对学生家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使广大家长普遍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的重要意义,使其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当中,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有效途径,配合好学校共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落实到家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三是做到取其精华和弃其糟粕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大好,但其也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其间的诸多内容和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今天这个时代,因此,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必须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甄别,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使今天的孩子切实汲取传统的营养,不受传统封建文化的毒害。也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教育才会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

实践证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校成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高度的重视与尊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丰富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使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浓郁的人为氛围,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和教师一定要通过认认真真地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享受传统文化,让幸福人生从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中起航。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培育和谐发展新人

方城县城区第三小学 宋良俊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精神故乡。子孙后代对对传统文化的认可、接受与传播,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立足新时期教育特点,在引导学生全面学习近现代文明的基础上,从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逐步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青少年学生成长为具有传统根基和现代视野,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障碍

虽然我国是具有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国,但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在社会和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也逐步被边缘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许多让人担心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设计去传统化。当前,中小学教育对传统文化不予重视。首先,在体现国家教育意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传统文化较少涉及,缺乏整体的传统文化教育规划和具体的传统文化内容。其次,各种版本的教材体系对传统文化内容采用较少,也使教师和学生失去了传统文化教与学的依据。再次,各学科教学目标中,也没有把传统文化素养作为一项学生必须具备的培养目标予以明确。二是传统文化氛围缺失。一方面,现代文明发展突飞猛进,民众生活充分享受到现代文明的优越性,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愈发式微。另一方面,家长基本不支持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众多家长认为传统文化隶属文科知识范畴,不符合经济时代理科应用性知识主导现实

世界的发展潮流,希望孩子学习钢琴、舞蹈、科技活动等应用性知识。三是缺乏传统文化学习基础。受社会、家庭影响,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接受系统、有意识的教育,绝大多数孩子对传统文化仅限于略知皮毛,甚至一概不知。四是难以提振学生学习兴趣。在课业负担较大的成长背景下,从小学到中学,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没有兴趣,认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书籍对他们没有必要价值。相当比重的学生不认同传统文化有学习的价值,对传统文化教育不感兴趣,甚至心生反感,认为增加学习负担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设臵了很大的阻力。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必须突破障碍,努力解决上述问题。

二、多措并举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吸收与传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社会发展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另一方面,课程设臵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简单机械,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严重缺失和下滑。可以说,这些都要求我们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培养少年儿童社会美德和高尚品质,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目标,通过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小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小学生在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质、人格锻造等方面得到提高。一是精选适合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可贪多、贪深,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需要,在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把传

统美德、文学经典、民族工艺、传统体育、古典音乐、区域文化、民风民俗、民族科技等领域的内容,作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实现学校培养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目标。二是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要求学校必须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首先,要打造环境文化。要对学校环境整体规划,充分利用每一间教室,每一面墙壁,每一棵花草,开辟传统文化经典长廊,讲述传统美德故事,展示传统文化经典代表……使学生身处校园,时时处处感受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其次,要建设班级文化。把圣贤智慧、经典名著、璀璨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开辟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剪纸、书法、绘画作品,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要铸造精神文化。致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班风、班歌,成为师生思想的引领,诠释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新内涵。三是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顾明远教授指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拓展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可以更好地发掘、整理、倡导和传播民族精神,并不断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有益于增强学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等,使学生了解祖国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现场视听真切地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其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当地社区开展民俗文

化采风活动,直接参与当地民风、风俗中去,真切领略民俗风土人情,亲身感受这些久传不衰的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再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经典诵读活动。古往今来,经典文化长久不衰,灿若星辰。经典诵读气势磅礴,可以震撼学生心灵,给学生带来各种感官的刺激,使其直观地、有兴趣地参与其中。四是落实传统文化素养评价。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内涵,认同祖国优秀文化,并且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要使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持续有序提升,必须与学生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之中。首先,要制定具体评价标准。可以对小学阶段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中应当积累的诗文篇目、必须了解的历史范畴、适合小学生掌握的艺术门类、大力弘扬的美德习惯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和展望,进行内容和数量的规定,如诗文积累,要求每位学生每学年吟诵篇目不少于50首(篇),整个小学阶段要达到300首(篇)。其次,要采取多种评价方法。要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形式,切实发挥评价激励、导向、促进发展的功效。再次,要将传统文化素养评价常态化。把学生的传统文化评价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使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素养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方面,促进学生自觉掌握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积极稳妥地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十分重要,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加以重视和改进。但同时,开展文化传统教育也必须稳妥推进。结合实际,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做到学科教学渗透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

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开设《走进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学校要组织教师团队,结合地域实际编写校本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确定每周两课时以上的校本课程教学时间,通过诵读古典诗文、讲述经典故事、学习民族舞蹈等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做到学校集体教育与家庭日常教育相结合。要依托家长学校,首先对学生家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使广大家长普遍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的重要意义,使其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当中,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有效途径,配合好学校共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落实到家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三是做到取其精华和弃其糟粕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大好,但其也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其间的诸多内容和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今天这个时代,因此,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必须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甄别,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使今天的孩子切实汲取传统的营养,不受传统封建文化的毒害。也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教育才会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

实践证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校成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高度的重视与尊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丰富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使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浓郁的人为氛围,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和教师一定要通过认认真真地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享受传统文化,让幸福人生从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中起航。


相关内容

  • 生态文明视域下师范类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研究
  • [摘 要]研究新形势.新背景下浙江省内师范类大学生的生态素养具有现实意义.应该对其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分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增强其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提高其整体的生态素养,为培养新一代公民的生态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贯彻实施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生态浙江做出贡献. [关键词]师范 ...

  • 浅谈小学班主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 浅谈小学班主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襄阳市樊西实验小学 胡爱斌 内容摘要:班主任在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素养是人类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表现,它既包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等认识性素养,也包括自我管理. ...

  • 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 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作者:褚宏启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片面发展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由于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学生的学习 ...

  • 如何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 笔者是江苏省一所重点高中的语文教师,非常有幸被选派到新疆一所高中工作三年,成为一名国家援疆战略实践者.在高中担任副校长,分管学校教研.科技等工作,还分管一个年级,有机缘能为祖国边疆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荣幸之至.与各位语文同仁一起开展的教学.教研活动,促使我不断反思:如何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 职教改革,从学生个性和特长出发
  • [头条关注] 编者按:众所周知,德国的制造业闻名世界且失业率较低.其重要的原因是有德国校企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体系有机结合作为支撑:同时,德国重视对学生开展所学专业和职业倾向性测试.咨询.指导与服务.这启发我们思考:如何从人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兴趣,养成独立思考 ...

  • 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摘 要中国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界定为"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个具有张力的结构,能力需要道德品格的价值判断和引领,道德品格也需要能力的支撑.这一结构的实质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指向人的发展,指向 ...

  •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生物学科素养培养主要策略
  • 1 准确界定生物学科素养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地位 1.1 核心素养是生物学科素养的引领 从一般意义上说,人的核心素养指的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

  •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 内蒙古电大学刊JOURNALOFINNERMONGOLIARADIO&TVUNIVERSITYNo.5,2008(SumNo.105) 2008年第5期(总第105期)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丁 洁 于 滢 1 2 (1.呼和浩特新城区东落凤小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2.呼和浩特 ...

  •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人文素养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二学位)论文 题目: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姓名 :李晓越 学号 :[1**********] 年级 :08级 专业 :地理科学 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指导教师 :金色 提交日期:2011年10月8日 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作者:李晓越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