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途径

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途径

作者:俞孔坚 韩西丽 朱强 发表:《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第

22卷第5期

景观文章·景观中国 http://paper.Landscape.cn

评论(1) 打印

摘 要:对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放弃了就是论事的单一分析和工程途径,而是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综合、系统的途径,即: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整合相关的生态过程与景观结构。以山东东营市为例,本文提出从三个步骤来实现综合问题的综合解决:(1)通过德尔菲法来实现问题的综合与多目标的确定;(2)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地解决以水为核心的多个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多个目标;(3)评价生态基础设施对解决多目标问题的作用和效益,并为修正方案提供依据。文章在区域、城市和场地三个尺度上,提出解决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实施战略。 关键字:生态环境;景观规划;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服务;湿地系统;东营市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s A Synthetic Solution to Urban Environment Kongjian Yu, Han Xili, Zhu Qiang

1.The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 The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The speedy urbanization processes in China caused varie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water associated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biggest issues. These problems were more than often resulted from “small decisions” and single minded engineering approaches in dealing with urban environment. It is highly recommended that a multifunctional and synthetic approach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ese cities. Using the city Dongying as a case, this paper proposes a three-step approach to develop synthetic solutions to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1)The synthesis of problems and definition of goals using Delphi method;(2)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landscape structures which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to solve the problems with the multifunctional goals; (3)impact analysis regarding the proposed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 number of landscape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system landscape planning;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cosystems service; wetland;Dongying city

引言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城市生态安全的头号问题。以水环境为例,尽管城市发展客观上给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了压力,但是,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对该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和解决途径,而是片面地、单一目标地将水系统分解,就水问题而谈水问题,将水与土地、与生命和人文过程割裂,片面依赖工程技术,机械地、单一地去解决问题,如防洪、治污、蓄水造景等等,结果使生命的水系统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遭到严重破坏1,2。面对这样的问题,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的水系统规划为例,探讨以水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解决途径。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为胜利油田所在地,市域面积7923平方公里,人口17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1万。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短,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水涝、干旱、风暴潮和盐碱等自然灾害严重;东营市经济发达,城市增长快速,加上40多年来石油工业的发展,生态问题,尤其是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对城市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3~13。

案例研究分三个步骤: (1)问题综合与多目标的确定

(2)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问题 (3)多目标评价和检验

1.问题综合与多目标的确定

在进行全面的调研基础上,课题组充分利用当地专家,邀请长期生活工作在当地的各方代表,进行一次全面的问题总结和相关目标的确定。

1.1问题综合——政策德尔菲法

政策德尔菲法是传统德尔菲法的衍生物,通过一个7~15名成员的德尔菲专家意见组来完成14,。政策德尔菲法是一个多次反复、互动的过程,专家意见组会聚到一块,相互交流;它在规划的初期对明确问题及确立初步目标时尤为有效,结果可以为更为深入的研讨或讨论提供前期准备。德尔菲法途径已成为研究城市和环境问题的有效工具15,16,.

本次规划中的政策德尔菲意见组由15名成员组成,分别来自规划、园林、水利、土地、环保、交通、农业、旅游等部门,分别代表专业规划人员、与城市建设有关的政府管理机构及公众利益代表。得出的问题和目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2问题归纳与多目标确定

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从原因上分为两类:区域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和快速城市化及人为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表-1)。

表-1 基于政策德尔菲法的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与目标综合表 Table-1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s A Result of Delphi Process

上述问题从性质上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关于自然生态系统自身健康和安全的问题,包括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的可能性等;

第二类是关于这个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社会经济过程提供服务的能力的,包括旱涝调节、污染物净化、游憩、审美启智、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等。

水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但水系统又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诸多问题错综复杂,以往常规的、单一目标的问题解决方式往往带来新的更严重的问题,综合解决诸多问题的根本是如何维护整体土地生命系统的安全和健康,维护其完整性,并能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提供可持续的生态服务。这需要建立一个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地解决这些问题,2,17,18。

1.3常规的、单一目标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其评价

从东营市已有的教训看,以上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按通常方式、通过土地利用规划、防洪排涝规划、环境治理、城市空间和建筑设计、园林绿化等途径和相应的工程来单一地解决问题,结果往往在解决某一问题的同时,引起其它问题的出现或恶化(表-2)。

表-2 常规的、单一目标为导向的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解决途径及其评价 Table-2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of Single Minded Solutions to Individual

Problems

2.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2.1关于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EI)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2,17,18,这些生态服务,包括提供新鲜空气、食物、体育、休闲娱乐、安全庇护以及审美和教育等等19,20。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系统和与之相交融的文化遗产及生态游憩系统。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是通过维护整体自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和健康,使城市获得良好的、全面的生态服务。 城市和区域的EI建设可以通过缜密的过程分析(包括非生物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和模拟,来获得景观安全格局,进而整合为具有综合功能的景观空间格局(生态基础设施)。一些关键的景观元素和结构是构建EI所不可或缺的,如整体山水的连续性、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的维护、湿地系统的建立、非机动车绿色廊道系统和遗产廊道的建立等2,18,19。

2.2东营市EI建设的关键战略

在系统分析东营市的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上提出东营市EI建设的关键战略和策略: 2.2.1 宏观区域战略

(1)宏观目标:维护区域国土生态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城市能获得可持续的自然服务。

(2)景观战略:建立“黄河绿色廊道——中心城区湿地系统——滨海生态保护带”

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将中心城区生态系统融入区域生态网络中,使其成为区域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图-2)。 2.2.2 中观城区战略

(1)中观目标:维护自然系统自身的健康,并能使区域EI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城区景观网络,公平地、通畅地传送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2)景观战略之一:建立中心城区湿地水循环系统,实现水资源再利用 规划提出三个小循环系统,包括两个淡水循环系统和一个盐碱水循环系统。将淡水循环系统与盐碱水循环系统分离,淡水河道在台地上修建,避免受地下盐碱水的影响。利用风能为水循环提供动力(图-2,3 )。

(3)景观战略之二.建立与湿地系统相结合的游憩网络 游憩网络由斑块、结点和廊道三种元素组成:

(a)斑块系统包括十个大型生态斑块,利用现状水体及低洼地改造而成,面积大、生态及休闲价值高。

(b)结点系统分级配置,包括十三个城市级结点和二十一个社区级生态游憩结点。城市级结点充分利用现状面积较大的乱掘地、荒草地、水塘等,各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生态休闲价值;社区级生态游憩结点充分利用现状面积较小的水塘、林地、水田等形成,主要为其服务半径范围内的居民提供生态服务。

(c)廊道系统分三级,包括七条主要生态廊道、十六条次要生态廊道和二十八条居民生活廊道。主要生态廊道连接主要生态斑块和结点,具有供水、排水、水质净化、减缓旱涝灾害、防风、游憩、为物种提供栖息地等多项功能;次要生态廊道主要为南北向河流廊道; 居民生活廊道主要为东西向,连接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 结合斑块、结点、廊道,建立连续的非机动车道网络,成为居民日常工作的通勤网络 (图-4). 2.2.3 微观战略 (1)微观目标

通过设计实现并维护城市和区域生态基础本身的完整性;同时,在场地尺度上,让人体验EI的生态服务。

(2)景观设计导则

分别提出各类斑块、结点和廊道的规划设计导则(图-5a~c)。 A.斑块和结点设计导则

以水湿地斑块为例,导则要求:自然堤岸;湿地水位低于河流洪水位;种植耐盐碱及净化污染物的植被;湿地平浅,湿地边缘种植挺水植物,等等。 B.竖向处理方式

长期的农耕活动,使当地人总结出了一整套应对盐碱的土地处理技术,如台田,在微观尺度上有效地解决了种植、排碱、防涝等问题。在城市化过程中,这些乡土景观被忽视,被更加昂贵的城市绿化方式所替代。本规划提出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和利用乡土农业景观,形成“岗”、“坡”、“洼”的城市竖向景观。 C.廊道设计导则

根据其主导性的功能要求,廊道可分为生态廊道、游憩廊道,通勤廊道,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导则(图-5a~c)。

3 综合途径的多目标评价

上述EI战略,使各个问题在不同层面上得到解决。表-4显示,某一EI战略可能是针对某一主要问题提出的,但由于EI的有机性和整体性,其他相关问题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同时,某一尺度上的EI战略,也依赖其他尺度上的战略来辅助,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表-4 EI途径对综合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评价

Table-4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s Holistic Approach to Solving Multiple

Problems

注:+有一定作用;++有较大作用;+++有很大作用,这些分级是相对的、定性的评价,

根据EI对解决各个具体问题的作用的大小而确定。

4.结论与讨论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与通常的单一问题分析和单一工程解决问题的方式相比,生态基础途径系统全面的解决了多方面的问题。

早在20多年前,生态学家Odum 就指出:“小决策”正是一切环境问题的根源21。无论是城市建设决策者、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都习惯于分解问题,并设定单一的目标,然后提出单一的工程解决方案。总是把一个有机的系统,割裂分解,结果并不能全面地解决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问题就是这样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系统的、全面的解决途径。本研究放弃了就事论事的分析途径和工程技术,而是通过专家群体参与来进行问题和目标的综合与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过程和景观结构的系统整合,形成一个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以水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这个EI不是为环境的污染、栖息地丧失、洪涝或干旱等某一单一问题而设计的,而是作为维护土地生命整体安全和健康而规划设计的,是维护土地生命的关键性生态网络和关键的景观格局。因为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问题本质上反映了为大地生命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失调,因此,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改善和恢复大地生命系统的肌能,增强其生态服务能力,而EI则是这一生命系统的关键性的结构。

通过本规划,避免为解决单一问题而进行的大量工程措施(如为防洪排污而固化河道的工程措施、绿化美化而换土改造盐碱地的措施等),而是通过保护和完善自然生态系统,让自然做功,充分利用当地湿地资源、乡土植被(如芦苇),建立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生态基础设施,系统地、集约化地解决多方面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全面提高生态系统之于城市的自然服务功能,可以大大节约城市建设投入。东营市的EI规划已经获得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批准并付诸实施,宏观和中观EI规划已作为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的依据,得到充分的尊重。微观尺度上的EI导则也被应用到具体工程设计中.我们期待通过系统地进行EI的建设,使城市和区域的自然系统的安全和健康将得到有效的保障;城市和居民可获得持续的自然服务;城市的特色(湿地之城)将得到彰显。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叶正,段铁武,李迪华,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城市规划[J], 1998(4):14-17。

Kongjian Yu; Ye Zheng, Duan Tiewu, Li diehua, Connectivity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Patterns: A Case Study a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ity Planning Review,1998(4):14-17.

[2]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Kongjian Yu, Li Dihua, Road to the Urban Landscape—Talk to the Mayor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03.

[3] 杨林芳.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自然资源,1992,(1):5~12。 Linfang Yang. L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J]. Resources Science, 1992,(1):5~12.

[4]陈利顶,傅伯杰.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J],生态学报,1996,16(4):337~344。

Chen Liding; Fu Bojie. Analysis of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on Landscape Structure in Yellow River Delta──A Case Study of Dongying Region. Acta Ecologica Sinica. 1996,16(4):337~344.

[5]叶青超,黄河断流对三角洲环境的恶性影响[J].地理学报,1998,53(5):385~392。 Ye Qingchao. Bad Effects of Flow Breaking on the Environment t of the Delta of the Yellow River.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98,53(5):385~392.

[6]崔保山,刘兴土,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管理对策[J],地理科学,2001,21(3):250~256.

Baoshan Cui, Xingtu Liu. Ecological Character Changes and Sustainability Management of Wetland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1,21(3):250~256.

[7]关元秀 刘高焕,王劲峰,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J],地理学报,

2001(56)2:198-202。

Guan Yuan Xiu; Liu Gao Huan; Wang Jin feng. Regionalization of Salt-affected Land for Amelior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Based on GI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1(56)2:198-202.

[8]许学工,陈小玲,郭洪海,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质量变化[J],地理学报,2001,56(6):640~648。

Xu Xue-gong; Chen Xiao-ling; Guo Hong-hai; Lin Hui-ping. A Study o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Quality Change: Taking Yellow River Delta as a Case.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1,56(6):640~648.

[9]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1):111~120。

Xu Xuegong; Lin Huiping; Fu Zaiyi.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Wetland in the Huanghe River Delta. Acta Scicentiarum Naturalum Universitis Pekinesis, 2001,37(1):111~120.

[10]李文东,李平,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2):39~43。

Li Wendong Li Ping.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of Landuse of the Huanghe Delta.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02,17(2):39~43.

[11]贾文泽,田家怡,潘怀剑.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2,15(4):35~39。

Jia Wenze; Tian Jiayi; Pan Huaijian. Study on the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and Its Sustainable Us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15(4):35~39.

[12]汪小钦,王钦敏,刘

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途径

作者:俞孔坚 韩西丽 朱强 发表:《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第

22卷第5期

景观文章·景观中国 http://paper.Landscape.cn

评论(1) 打印

摘 要:对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放弃了就是论事的单一分析和工程途径,而是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综合、系统的途径,即: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整合相关的生态过程与景观结构。以山东东营市为例,本文提出从三个步骤来实现综合问题的综合解决:(1)通过德尔菲法来实现问题的综合与多目标的确定;(2)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地解决以水为核心的多个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多个目标;(3)评价生态基础设施对解决多目标问题的作用和效益,并为修正方案提供依据。文章在区域、城市和场地三个尺度上,提出解决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实施战略。 关键字:生态环境;景观规划;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服务;湿地系统;东营市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s A Synthetic Solution to Urban Environment Kongjian Yu, Han Xili, Zhu Qiang

1.The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 The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The speedy urbanization processes in China caused varie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water associated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biggest issues. These problems were more than often resulted from “small decisions” and single minded engineering approaches in dealing with urban environment. It is highly recommended that a multifunctional and synthetic approach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ese cities. Using the city Dongying as a case, this paper proposes a three-step approach to develop synthetic solutions to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1)The synthesis of problems and definition of goals using Delphi method;(2)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landscape structures which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to solve the problems with the multifunctional goals; (3)impact analysis regarding the proposed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 number of landscape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system landscape planning;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cosystems service; wetland;Dongying city

引言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城市生态安全的头号问题。以水环境为例,尽管城市发展客观上给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了压力,但是,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对该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和解决途径,而是片面地、单一目标地将水系统分解,就水问题而谈水问题,将水与土地、与生命和人文过程割裂,片面依赖工程技术,机械地、单一地去解决问题,如防洪、治污、蓄水造景等等,结果使生命的水系统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遭到严重破坏1,2。面对这样的问题,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的水系统规划为例,探讨以水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解决途径。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为胜利油田所在地,市域面积7923平方公里,人口17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1万。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短,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水涝、干旱、风暴潮和盐碱等自然灾害严重;东营市经济发达,城市增长快速,加上40多年来石油工业的发展,生态问题,尤其是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对城市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3~13。

案例研究分三个步骤: (1)问题综合与多目标的确定

(2)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问题 (3)多目标评价和检验

1.问题综合与多目标的确定

在进行全面的调研基础上,课题组充分利用当地专家,邀请长期生活工作在当地的各方代表,进行一次全面的问题总结和相关目标的确定。

1.1问题综合——政策德尔菲法

政策德尔菲法是传统德尔菲法的衍生物,通过一个7~15名成员的德尔菲专家意见组来完成14,。政策德尔菲法是一个多次反复、互动的过程,专家意见组会聚到一块,相互交流;它在规划的初期对明确问题及确立初步目标时尤为有效,结果可以为更为深入的研讨或讨论提供前期准备。德尔菲法途径已成为研究城市和环境问题的有效工具15,16,.

本次规划中的政策德尔菲意见组由15名成员组成,分别来自规划、园林、水利、土地、环保、交通、农业、旅游等部门,分别代表专业规划人员、与城市建设有关的政府管理机构及公众利益代表。得出的问题和目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2问题归纳与多目标确定

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从原因上分为两类:区域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和快速城市化及人为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表-1)。

表-1 基于政策德尔菲法的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与目标综合表 Table-1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s A Result of Delphi Process

上述问题从性质上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关于自然生态系统自身健康和安全的问题,包括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的可能性等;

第二类是关于这个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社会经济过程提供服务的能力的,包括旱涝调节、污染物净化、游憩、审美启智、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等。

水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但水系统又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诸多问题错综复杂,以往常规的、单一目标的问题解决方式往往带来新的更严重的问题,综合解决诸多问题的根本是如何维护整体土地生命系统的安全和健康,维护其完整性,并能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提供可持续的生态服务。这需要建立一个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地解决这些问题,2,17,18。

1.3常规的、单一目标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其评价

从东营市已有的教训看,以上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按通常方式、通过土地利用规划、防洪排涝规划、环境治理、城市空间和建筑设计、园林绿化等途径和相应的工程来单一地解决问题,结果往往在解决某一问题的同时,引起其它问题的出现或恶化(表-2)。

表-2 常规的、单一目标为导向的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解决途径及其评价 Table-2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of Single Minded Solutions to Individual

Problems

2.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2.1关于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EI)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2,17,18,这些生态服务,包括提供新鲜空气、食物、体育、休闲娱乐、安全庇护以及审美和教育等等19,20。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系统和与之相交融的文化遗产及生态游憩系统。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是通过维护整体自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和健康,使城市获得良好的、全面的生态服务。 城市和区域的EI建设可以通过缜密的过程分析(包括非生物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和模拟,来获得景观安全格局,进而整合为具有综合功能的景观空间格局(生态基础设施)。一些关键的景观元素和结构是构建EI所不可或缺的,如整体山水的连续性、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的维护、湿地系统的建立、非机动车绿色廊道系统和遗产廊道的建立等2,18,19。

2.2东营市EI建设的关键战略

在系统分析东营市的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上提出东营市EI建设的关键战略和策略: 2.2.1 宏观区域战略

(1)宏观目标:维护区域国土生态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城市能获得可持续的自然服务。

(2)景观战略:建立“黄河绿色廊道——中心城区湿地系统——滨海生态保护带”

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将中心城区生态系统融入区域生态网络中,使其成为区域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图-2)。 2.2.2 中观城区战略

(1)中观目标:维护自然系统自身的健康,并能使区域EI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城区景观网络,公平地、通畅地传送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2)景观战略之一:建立中心城区湿地水循环系统,实现水资源再利用 规划提出三个小循环系统,包括两个淡水循环系统和一个盐碱水循环系统。将淡水循环系统与盐碱水循环系统分离,淡水河道在台地上修建,避免受地下盐碱水的影响。利用风能为水循环提供动力(图-2,3 )。

(3)景观战略之二.建立与湿地系统相结合的游憩网络 游憩网络由斑块、结点和廊道三种元素组成:

(a)斑块系统包括十个大型生态斑块,利用现状水体及低洼地改造而成,面积大、生态及休闲价值高。

(b)结点系统分级配置,包括十三个城市级结点和二十一个社区级生态游憩结点。城市级结点充分利用现状面积较大的乱掘地、荒草地、水塘等,各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生态休闲价值;社区级生态游憩结点充分利用现状面积较小的水塘、林地、水田等形成,主要为其服务半径范围内的居民提供生态服务。

(c)廊道系统分三级,包括七条主要生态廊道、十六条次要生态廊道和二十八条居民生活廊道。主要生态廊道连接主要生态斑块和结点,具有供水、排水、水质净化、减缓旱涝灾害、防风、游憩、为物种提供栖息地等多项功能;次要生态廊道主要为南北向河流廊道; 居民生活廊道主要为东西向,连接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 结合斑块、结点、廊道,建立连续的非机动车道网络,成为居民日常工作的通勤网络 (图-4). 2.2.3 微观战略 (1)微观目标

通过设计实现并维护城市和区域生态基础本身的完整性;同时,在场地尺度上,让人体验EI的生态服务。

(2)景观设计导则

分别提出各类斑块、结点和廊道的规划设计导则(图-5a~c)。 A.斑块和结点设计导则

以水湿地斑块为例,导则要求:自然堤岸;湿地水位低于河流洪水位;种植耐盐碱及净化污染物的植被;湿地平浅,湿地边缘种植挺水植物,等等。 B.竖向处理方式

长期的农耕活动,使当地人总结出了一整套应对盐碱的土地处理技术,如台田,在微观尺度上有效地解决了种植、排碱、防涝等问题。在城市化过程中,这些乡土景观被忽视,被更加昂贵的城市绿化方式所替代。本规划提出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和利用乡土农业景观,形成“岗”、“坡”、“洼”的城市竖向景观。 C.廊道设计导则

根据其主导性的功能要求,廊道可分为生态廊道、游憩廊道,通勤廊道,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导则(图-5a~c)。

3 综合途径的多目标评价

上述EI战略,使各个问题在不同层面上得到解决。表-4显示,某一EI战略可能是针对某一主要问题提出的,但由于EI的有机性和整体性,其他相关问题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同时,某一尺度上的EI战略,也依赖其他尺度上的战略来辅助,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表-4 EI途径对综合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评价

Table-4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s Holistic Approach to Solving Multiple

Problems

注:+有一定作用;++有较大作用;+++有很大作用,这些分级是相对的、定性的评价,

根据EI对解决各个具体问题的作用的大小而确定。

4.结论与讨论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与通常的单一问题分析和单一工程解决问题的方式相比,生态基础途径系统全面的解决了多方面的问题。

早在20多年前,生态学家Odum 就指出:“小决策”正是一切环境问题的根源21。无论是城市建设决策者、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都习惯于分解问题,并设定单一的目标,然后提出单一的工程解决方案。总是把一个有机的系统,割裂分解,结果并不能全面地解决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问题就是这样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系统的、全面的解决途径。本研究放弃了就事论事的分析途径和工程技术,而是通过专家群体参与来进行问题和目标的综合与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过程和景观结构的系统整合,形成一个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以水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这个EI不是为环境的污染、栖息地丧失、洪涝或干旱等某一单一问题而设计的,而是作为维护土地生命整体安全和健康而规划设计的,是维护土地生命的关键性生态网络和关键的景观格局。因为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问题本质上反映了为大地生命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失调,因此,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改善和恢复大地生命系统的肌能,增强其生态服务能力,而EI则是这一生命系统的关键性的结构。

通过本规划,避免为解决单一问题而进行的大量工程措施(如为防洪排污而固化河道的工程措施、绿化美化而换土改造盐碱地的措施等),而是通过保护和完善自然生态系统,让自然做功,充分利用当地湿地资源、乡土植被(如芦苇),建立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生态基础设施,系统地、集约化地解决多方面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全面提高生态系统之于城市的自然服务功能,可以大大节约城市建设投入。东营市的EI规划已经获得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批准并付诸实施,宏观和中观EI规划已作为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的依据,得到充分的尊重。微观尺度上的EI导则也被应用到具体工程设计中.我们期待通过系统地进行EI的建设,使城市和区域的自然系统的安全和健康将得到有效的保障;城市和居民可获得持续的自然服务;城市的特色(湿地之城)将得到彰显。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叶正,段铁武,李迪华,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城市规划[J], 1998(4):14-17。

Kongjian Yu; Ye Zheng, Duan Tiewu, Li diehua, Connectivity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Patterns: A Case Study a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ity Planning Review,1998(4):14-17.

[2]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Kongjian Yu, Li Dihua, Road to the Urban Landscape—Talk to the Mayor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03.

[3] 杨林芳.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自然资源,1992,(1):5~12。 Linfang Yang. L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J]. Resources Science, 1992,(1):5~12.

[4]陈利顶,傅伯杰.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J],生态学报,1996,16(4):337~344。

Chen Liding; Fu Bojie. Analysis of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on Landscape Structure in Yellow River Delta──A Case Study of Dongying Region. Acta Ecologica Sinica. 1996,16(4):337~344.

[5]叶青超,黄河断流对三角洲环境的恶性影响[J].地理学报,1998,53(5):385~392。 Ye Qingchao. Bad Effects of Flow Breaking on the Environment t of the Delta of the Yellow River.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98,53(5):385~392.

[6]崔保山,刘兴土,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管理对策[J],地理科学,2001,21(3):250~256.

Baoshan Cui, Xingtu Liu. Ecological Character Changes and Sustainability Management of Wetland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1,21(3):250~256.

[7]关元秀 刘高焕,王劲峰,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J],地理学报,

2001(56)2:198-202。

Guan Yuan Xiu; Liu Gao Huan; Wang Jin feng. Regionalization of Salt-affected Land for Amelior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Based on GI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1(56)2:198-202.

[8]许学工,陈小玲,郭洪海,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质量变化[J],地理学报,2001,56(6):640~648。

Xu Xue-gong; Chen Xiao-ling; Guo Hong-hai; Lin Hui-ping. A Study o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Quality Change: Taking Yellow River Delta as a Case.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1,56(6):640~648.

[9]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1):111~120。

Xu Xuegong; Lin Huiping; Fu Zaiyi.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Wetland in the Huanghe River Delta. Acta Scicentiarum Naturalum Universitis Pekinesis, 2001,37(1):111~120.

[10]李文东,李平,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2):39~43。

Li Wendong Li Ping.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of Landuse of the Huanghe Delta.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02,17(2):39~43.

[11]贾文泽,田家怡,潘怀剑.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2,15(4):35~39。

Jia Wenze; Tian Jiayi; Pan Huaijian. Study on the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and Its Sustainable Us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15(4):35~39.

[12]汪小钦,王钦敏,刘


相关内容

  • 水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海绵城市建设
  • 李迪华-水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海绵城市建设 9月20日,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之专题会议十六"低碳生态--从理念到实践"在贵阳举行.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水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学术报告.以下内容根据李教授报告发言整理而成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研究_周琳琳
  • [农村发展]农业经济 2017/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研究 ◎周琳琳 *   摘 要: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发展过城中,我国三农问题呈现出新的特征表现.本文就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三农问题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三农问 ...

  •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
  •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 暴雨时积水严重,产生洪涝灾害,加剧了城市缺水,水污染以及恶化脆弱的生态环境等问题.建设海绵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城市雨水利用UPE管道给排水系统的多层次工程性措施,还包括城市雨洪利用方面的一些非工程性措施. 理念和方式转变 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 ...

  •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仇保兴
  •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仇保兴博士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每年有一千多万人进城,新建成的建筑相当于世界建筑总量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引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模式,我国的城市地表径流量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引发洪涝积水.河流水系生态恶化.水 ...

  • 俞孔坚[反规划途径]
  • 俞孔坚<反规划途径> 俞孔坚给部级领导干部的讲座--通向生态与人文理想 5.1 反思传统规划方法 传统的城市规划总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这一传统途径有许多弊端,包括: 弊端之一,城市与区域的整体 ...

  • 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规划
  •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内容很多,如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生物生产.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城乡建设.旅游发展等领域,景观生态学都大有可为.集中而言,可以分为景观生态管理与景观生态设计两个互相联系而又各有侧重的方面. 1. 景观生态管理 景观生态管理主要体现在各种与 ...

  • 城市有机更新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课 程 名 称 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 论 文 题 目 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解决之路 学 生 姓 名 张宇华 学 生 学 号 131312042 指 导 老 师 戚智勇老师 2013年01月 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的解决之路 --城市有机更新 [摘 ...

  • 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 建设部仇保兴: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选择湖州作为本次论坛的举办地非常恰当.因为湖州在城乡统筹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工作已经先行一步而且富有成效.在中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刻,我们汇聚在这里,来讨论城乡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规划等问题自然十分重要 ...

  • 浅谈景观建筑设计
  • 浅谈景观建筑设计 总的来说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学基础是生物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和美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是科学与艺术交融,人与自然协调的学科.景观是为了创造美,保护环境,创造美好生活,满足人民需要,改善城市面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