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

《禮記·禮運》

原文

昔者仲尼與於蜡賔,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 君子何嘆?" 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爲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爲己;大人世及以爲禮;城郭溝池以爲固;禮義以爲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爲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衆以爲殃,是謂小康。”

語言要點

1. 通假字:選賢與能-舉(舉) 矜寡孤獨-鰥 脩睦-修

2. 古今字:勇知-智 在埶者-勢

3. 異體字:賔-賓(賓) 出遊-遊

4. 破音字:與於蜡賔 出遊於觀之上 幼有所長 男有分 貨惡 力惡 爲己 其選

5. 詞類活用:親其親 子其子 正君臣 篤父子 睦兄弟 和夫婦 賢勇知 著其義 著有過 刑仁

6. 詞序:何歎 未之逮 大人世及以爲禮 城郭溝池以爲固 禮義以爲紀

7. 雙賓語:

8. 非支式:外戶

9. 被動式:

10. 實詞、片語:大同 小康 貨力爲己 大人世及 有所終(有得以善終的條件) 有所用(有被任用的機會) 有所長(有得以成長的措施) 有所養(有供給的生活資料)

11. 虛詞:謀用是作 兵由此起 由此其選也〔如有不由此者〕

12. 省略:

以〔之〕正

以〔之〕篤

以〔之〕睦

以〔之〕和

以〔之〕設

譯文

從前仲尼參加到蠟祭(古代國君年終祭祀)陪祭者的行列裏邊,事情完畢之後,來到宗廟門外兩旁的高建築物上遊覽,很感慨地歎息。仲尼的慨歎,大概是慨歎魯國。言偃在旁說道:“君子感歎什麽呢?”孔子說:“大道實行的時代和夏商周的那些傑出人物當政的時代,我都沒有趕上,可是我心裏向往。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成爲公共的。選拔賢德的人,舉薦有才能的人,講求信用,改善人與人的關係使它達到和睦。所以人們不單以自己的親人爲親人,不單以自己的子女爲子女,使得老年人有善終,壯年人有用處(得到任用),少年人有使他們成長的各種措施,鰥寡孤獨病殘者都有供養,男人有職務,女人有夫家。財物,〔人們〕恨它被扔在地上,〔因而揀起來,〕但不一定藏在自己家裏;力氣,〔人們〕恨它不從自己身上使出來,〔都想出力做事,〕但不一定爲了自己。所以奸詐之心閉塞而不産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發生,所以,出門就不必把門關好,這叫做大同(高度的和平)。

“今天大道已經消逝不見,天下成爲私家的。人們各以自己的親人爲親人,各以自己的子女爲子女,〔揀〕財物、〔出〕力氣都爲自己;天子諸侯〔的位置〕以父子相傳或兄弟相傳作爲禮;以內城外郭護城河爲賴以防守的建築及工事;以禮義爲綱紀,靠著它使君臣正常,靠著它使父子純厚,靠著它使兄弟和睦,靠著它使夫婦和諧,根據它設立制度,根據它建立處理土地、住處等問題的原則,根以〔之〕立 以〔之〕賢 以〔之〕功 以〔之〕著 (以之)著有過 ( )示民有常 衆以〔之〕爲殃 以〔之〕考

據它,把有勇有謀的人當作賢人,根據它,把只爲自己打算的人當作有功之人。所以奸詐之心由此而産生,而戰亂也由此發生。

“大禹、商湯、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因此成爲三代諸王中的傑出人物。這六位君子,沒有不慎重小心地對待禮的。用〔禮〕來表彰人民做對了的事,用〔禮〕來成全人民講信用的事,用〔禮〕來揭露〔人們〕有過錯的事,把合于仁的行爲定爲法則,提倡不爭,用〔禮〕指示給人民要有常規。假如有不用禮的,在職者被罷免,老百姓也認爲統治者不用禮是一種禍害,這叫做小康(小安)。”

《禮記·禮運》

原文

昔者仲尼與於蜡賔,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 君子何嘆?" 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爲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爲己;大人世及以爲禮;城郭溝池以爲固;禮義以爲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爲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衆以爲殃,是謂小康。”

語言要點

1. 通假字:選賢與能-舉(舉) 矜寡孤獨-鰥 脩睦-修

2. 古今字:勇知-智 在埶者-勢

3. 異體字:賔-賓(賓) 出遊-遊

4. 破音字:與於蜡賔 出遊於觀之上 幼有所長 男有分 貨惡 力惡 爲己 其選

5. 詞類活用:親其親 子其子 正君臣 篤父子 睦兄弟 和夫婦 賢勇知 著其義 著有過 刑仁

6. 詞序:何歎 未之逮 大人世及以爲禮 城郭溝池以爲固 禮義以爲紀

7. 雙賓語:

8. 非支式:外戶

9. 被動式:

10. 實詞、片語:大同 小康 貨力爲己 大人世及 有所終(有得以善終的條件) 有所用(有被任用的機會) 有所長(有得以成長的措施) 有所養(有供給的生活資料)

11. 虛詞:謀用是作 兵由此起 由此其選也〔如有不由此者〕

12. 省略:

以〔之〕正

以〔之〕篤

以〔之〕睦

以〔之〕和

以〔之〕設

譯文

從前仲尼參加到蠟祭(古代國君年終祭祀)陪祭者的行列裏邊,事情完畢之後,來到宗廟門外兩旁的高建築物上遊覽,很感慨地歎息。仲尼的慨歎,大概是慨歎魯國。言偃在旁說道:“君子感歎什麽呢?”孔子說:“大道實行的時代和夏商周的那些傑出人物當政的時代,我都沒有趕上,可是我心裏向往。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成爲公共的。選拔賢德的人,舉薦有才能的人,講求信用,改善人與人的關係使它達到和睦。所以人們不單以自己的親人爲親人,不單以自己的子女爲子女,使得老年人有善終,壯年人有用處(得到任用),少年人有使他們成長的各種措施,鰥寡孤獨病殘者都有供養,男人有職務,女人有夫家。財物,〔人們〕恨它被扔在地上,〔因而揀起來,〕但不一定藏在自己家裏;力氣,〔人們〕恨它不從自己身上使出來,〔都想出力做事,〕但不一定爲了自己。所以奸詐之心閉塞而不産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發生,所以,出門就不必把門關好,這叫做大同(高度的和平)。

“今天大道已經消逝不見,天下成爲私家的。人們各以自己的親人爲親人,各以自己的子女爲子女,〔揀〕財物、〔出〕力氣都爲自己;天子諸侯〔的位置〕以父子相傳或兄弟相傳作爲禮;以內城外郭護城河爲賴以防守的建築及工事;以禮義爲綱紀,靠著它使君臣正常,靠著它使父子純厚,靠著它使兄弟和睦,靠著它使夫婦和諧,根據它設立制度,根據它建立處理土地、住處等問題的原則,根以〔之〕立 以〔之〕賢 以〔之〕功 以〔之〕著 (以之)著有過 ( )示民有常 衆以〔之〕爲殃 以〔之〕考

據它,把有勇有謀的人當作賢人,根據它,把只爲自己打算的人當作有功之人。所以奸詐之心由此而産生,而戰亂也由此發生。

“大禹、商湯、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因此成爲三代諸王中的傑出人物。這六位君子,沒有不慎重小心地對待禮的。用〔禮〕來表彰人民做對了的事,用〔禮〕來成全人民講信用的事,用〔禮〕來揭露〔人們〕有過錯的事,把合于仁的行爲定爲法則,提倡不爭,用〔禮〕指示給人民要有常規。假如有不用禮的,在職者被罷免,老百姓也認爲統治者不用禮是一種禍害,這叫做小康(小安)。”


相关内容

  • [礼记]名言警句
  •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礼记·中庸>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礼记·中庸> 至诚无息.<礼记·中庸> 玉不琢,不成器.<礼记>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 ...

  • [礼记]简介_[礼记]解读
  • <礼记>简介_<礼记>解读 <礼记>是什么? <礼记>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 ...

  • _礼记_曲礼_中的男女之大防
  • 第5期 NO.5 宜宾学院学报 JournalofYibinUniversity May.2007 35 <礼记・曲礼>中的男女之大防 夏高发 (四川大学哲学系,成都610064) 摘要:<礼记・曲礼>对于男女有别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设立了"男女之大防": ...

  • 论语孟子礼记常考名句
  • <论语>名句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 ...

  • [礼记].[仪礼](校办严跃森)
  • <仪礼> --摘自<读点经典> 又名<礼经><士礼>,"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之一.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古代贵族非常注重礼仪的演习,习礼成为贵族教育的重要部 ...

  • 全员育人心语交流手册(3)
  •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哈佛大学 我 的 风 采 (粘贴照片) 大家对我的印象 (写关键词)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1·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导师基本信息表 导师姓名 导师格言 联系方式 手机/电话 QQ/信箱 任教学科 学生基本 ...

  • 读[礼记]有感
  • 读<礼记>有感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划,被世人成为"礼仪之邦".还记得孩童时代就经常听到那些耳熟能详的话"尊老爱幼","礼尚往来""礼貌待人" ...

  • 曾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 曾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有必要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探讨.现谈一点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明确坚定的教育方向 曾子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与他的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相一致的.这一目标非常明确,也非常坚定.就是培养治国人才和仁德之人. 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 虽有佳肴 梨园乡三中 王诏妍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 ...

  • 论礼记乐记主要思想与叔本华音乐思想之差异
  • 通识研究集刊 第 十一 期 2007年 06 月 页141-154 开 南 大 学 通识教育中心 论<礼记˙乐记>主要思想与叔本华音乐思想之差异 黄淑基* 摘要 本文中以<礼记˙乐记>及叔本华的音乐思想做此探论方式的基本比较论域,在此论域范围之中可做一较精细及正确音乐思想上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