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祖国爱我中华单元练习

了解祖国爱我中华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的最基本国情是( )

A、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B、我国的人口问题严峻

C、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处于不发达阶段

2、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 )

A、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 )

A、一国两制 B、“三个代表”重要主义思想

C、四项基本原则 D、党的基本路线

4、 ( )

A、选举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四项基本原则 D、对外开放

5、历经15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

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国。这说明( )

A、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B、中国可以离开世界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只有利没有弊 D、世界经济已经完全实现一体化

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一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是( )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C、“三个有利于” D、“三个代表”

7、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 )

A、人口素质 B、计划生育 C、生产力 D、教育创新能力

8、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交流与对话 D、形成两岸和解机制

9、历史表明:没有政治稳定,工人不能安心做工,农民不能安心种田,科学家不能安心进行

科学研究,一切无从谈起。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上看,这说明( )

A、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B、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C、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D、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前提

10、我国打开大门搞建设,要把和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A )

A、对内搞活 对外开放 B、对外搞活 对内发展 C、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D、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11、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多于发

达国家人口的总和。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不少产品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计算,却处于世界后列。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仍高达12%,这些事实说明( ) ①人口过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③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

④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根据联合国报告:20世纪的战争基本上是源于石油竞争,而21世纪,许多政治和社会纷

争以水资源问题为导火线,这说明( )

A、帝国主义的本性是对外侵略和掠夺

B、人口过快增长破坏了生态平衡

C、资源短缺与对资源的激烈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D、全球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

13、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有( )

①文化典籍 ②文化艺术 ③中国哲学 ④道德伦理 ⑤精神文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④⑤

14、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形势,其危害有( )

①威胁生态平衡 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制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导致经济发展衰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在现代化建设中,面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就要求我们( )

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②主要满足当代人的要求,而不需考虑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③努力寻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

④主要满足后代人的要求,而不需考虑当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更重要的是立足创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所以,我们必须(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

③积极“走出去”,不必“引进来” ④重视人才的培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5年10月8日,吉林省召开全省人才重点项目建设经验交流会。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鹤松透露,将制定“十一五”人才规划。同时,他还指出,我国经济建设一线人才缺乏,我们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据此回答17-18题:

17、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吉林省是在贯彻(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C、科技兴国战略 D、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8、当今世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 )

A、军事实力的较量 B、政治实力的较量

C、科技和经济实力的较量 D、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19、长春打造东北亚经济“司令部”,2020年把长春建设成为经济规模3000亿的东北亚地区总部经济基地,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材料说明( )

①这是长春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结果 ②长春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

③长春经济发展软环境最好 ④长春与国际接轨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20、我国13亿人口,8507万文盲,这两个数字沉甸甸地负载在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针对这两个数字,我国对现代化建设应当继续 (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③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④实行对外开放⑤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②③ B、①③ C、④⑤⑥ D、 ③⑤⑥

二、不定项选择题

21.中央文明办发出《关于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动员广大群众自觉革除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和陋习,形成讲文明、讲卫坐、讲科学的良好风尚。作为中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应该:( )

A、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B、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C、努力学习,提高文化素质 D、争做文明中学生

22、中华民族形成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B、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没有影响

C、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D、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没能产生重大的作用。

2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C、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D、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权宜之计。

24、目前,我国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 )

A、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B、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5、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光大发扬。下列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精神不是封闭的,而是与时俱进的,需要不断创新与丰富

B、弘扬民族精神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应庸俗化

C、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冲击

D、在国际交往中,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应该学习其他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对联,回答问题:(9分)

对联一:知识化民民智开,科技兴国国运昌。

对联二:昔日靠山吃山人贫家穷,今朝退耕还林民富国强。

请根据对联所表达的内容把我国正在实施的两大战略分别写出来。(4′)

(1)对联一:

(2)对联二:

(3)任选一副对联,谈谈我国应如何实施这一战略。(5′)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已成为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科技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我国农村还有3000万贫困人口,城镇也有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保障线以下。(9分)

(1)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表现在那些方面?(4′)

(2)材料反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什么?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4′)

3、材料分析题(10分)

材料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26583万人,从1990年到2000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07%,但我国人口将以每年1000多万人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达到峰值(接近16亿)。

标,全国35个较大的淡水湖,有17个遭到严重污染。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3′)

(2)对于上述材料反映的实际情况国家制定了哪些国策和战略来解决这些问题?(4′)

(3)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3′)

5、实践与探究(9分 )

“福娃”是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运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知识链接: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2′)

(2)概括提炼: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及其影响是怎样的?(4′)

(3)献计献策: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请你就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出两条建议。(3′)

1、(1)对联一:科教兴国战略。

(2)对联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3)答案一: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主动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地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答案二: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我们应在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2、(1)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在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1)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口问题严重;材料二说明资源相对短缺;材料三说明环境污染严重

(2)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①大力宣传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 ②不乱扔废旧电池;③少寄纸制卡片;

④不使用一次性方便塑料袋和一次性卫生筷等等。

(2)中华文化的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影响: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3)A在中小学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B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C有关部门要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等。

了解祖国爱我中华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的最基本国情是( )

A、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B、我国的人口问题严峻

C、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处于不发达阶段

2、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 )

A、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 )

A、一国两制 B、“三个代表”重要主义思想

C、四项基本原则 D、党的基本路线

4、 ( )

A、选举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四项基本原则 D、对外开放

5、历经15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

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国。这说明( )

A、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B、中国可以离开世界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只有利没有弊 D、世界经济已经完全实现一体化

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一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是( )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C、“三个有利于” D、“三个代表”

7、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 )

A、人口素质 B、计划生育 C、生产力 D、教育创新能力

8、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交流与对话 D、形成两岸和解机制

9、历史表明:没有政治稳定,工人不能安心做工,农民不能安心种田,科学家不能安心进行

科学研究,一切无从谈起。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上看,这说明( )

A、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B、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C、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D、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前提

10、我国打开大门搞建设,要把和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A )

A、对内搞活 对外开放 B、对外搞活 对内发展 C、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D、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11、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多于发

达国家人口的总和。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不少产品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计算,却处于世界后列。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仍高达12%,这些事实说明( ) ①人口过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③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

④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根据联合国报告:20世纪的战争基本上是源于石油竞争,而21世纪,许多政治和社会纷

争以水资源问题为导火线,这说明( )

A、帝国主义的本性是对外侵略和掠夺

B、人口过快增长破坏了生态平衡

C、资源短缺与对资源的激烈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D、全球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

13、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有( )

①文化典籍 ②文化艺术 ③中国哲学 ④道德伦理 ⑤精神文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④⑤

14、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形势,其危害有( )

①威胁生态平衡 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制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导致经济发展衰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在现代化建设中,面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就要求我们( )

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②主要满足当代人的要求,而不需考虑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③努力寻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

④主要满足后代人的要求,而不需考虑当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更重要的是立足创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所以,我们必须(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

③积极“走出去”,不必“引进来” ④重视人才的培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5年10月8日,吉林省召开全省人才重点项目建设经验交流会。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鹤松透露,将制定“十一五”人才规划。同时,他还指出,我国经济建设一线人才缺乏,我们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据此回答17-18题:

17、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吉林省是在贯彻(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C、科技兴国战略 D、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8、当今世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 )

A、军事实力的较量 B、政治实力的较量

C、科技和经济实力的较量 D、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19、长春打造东北亚经济“司令部”,2020年把长春建设成为经济规模3000亿的东北亚地区总部经济基地,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材料说明( )

①这是长春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结果 ②长春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

③长春经济发展软环境最好 ④长春与国际接轨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20、我国13亿人口,8507万文盲,这两个数字沉甸甸地负载在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针对这两个数字,我国对现代化建设应当继续 (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③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④实行对外开放⑤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②③ B、①③ C、④⑤⑥ D、 ③⑤⑥

二、不定项选择题

21.中央文明办发出《关于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动员广大群众自觉革除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和陋习,形成讲文明、讲卫坐、讲科学的良好风尚。作为中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应该:( )

A、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B、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C、努力学习,提高文化素质 D、争做文明中学生

22、中华民族形成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B、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没有影响

C、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D、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没能产生重大的作用。

2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C、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D、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权宜之计。

24、目前,我国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 )

A、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B、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5、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光大发扬。下列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精神不是封闭的,而是与时俱进的,需要不断创新与丰富

B、弘扬民族精神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应庸俗化

C、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冲击

D、在国际交往中,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应该学习其他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对联,回答问题:(9分)

对联一:知识化民民智开,科技兴国国运昌。

对联二:昔日靠山吃山人贫家穷,今朝退耕还林民富国强。

请根据对联所表达的内容把我国正在实施的两大战略分别写出来。(4′)

(1)对联一:

(2)对联二:

(3)任选一副对联,谈谈我国应如何实施这一战略。(5′)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已成为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科技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我国农村还有3000万贫困人口,城镇也有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保障线以下。(9分)

(1)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表现在那些方面?(4′)

(2)材料反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什么?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4′)

3、材料分析题(10分)

材料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26583万人,从1990年到2000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07%,但我国人口将以每年1000多万人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达到峰值(接近16亿)。

标,全国35个较大的淡水湖,有17个遭到严重污染。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3′)

(2)对于上述材料反映的实际情况国家制定了哪些国策和战略来解决这些问题?(4′)

(3)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3′)

5、实践与探究(9分 )

“福娃”是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运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知识链接: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2′)

(2)概括提炼: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及其影响是怎样的?(4′)

(3)献计献策: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请你就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出两条建议。(3′)

1、(1)对联一:科教兴国战略。

(2)对联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3)答案一: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主动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地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答案二: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我们应在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2、(1)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在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1)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口问题严重;材料二说明资源相对短缺;材料三说明环境污染严重

(2)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①大力宣传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 ②不乱扔废旧电池;③少寄纸制卡片;

④不使用一次性方便塑料袋和一次性卫生筷等等。

(2)中华文化的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影响: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3)A在中小学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B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C有关部门要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等。


相关内容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材分析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S 版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每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在课文后编排了识字写字内容,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采 ...

  •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民族之花> 执教者:福民中心小学 四年级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 ...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前四册教材特色的基础 ...

  •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识字3 概述: 通过度三字经来学习生字,通过三字经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神.州.川等11个生字,会写夕.台.名等8个字. 2.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过程与方法 1.以诵读为主,在反复诵读 ...

  •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 第 七 单元 <勿忘国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

  • 六上第一单元
  • 第一单元分析 个人设计 本单元由 <我们爱你啊, 中国> . <郑成功> . <把 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及一篇习作 .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本单元四篇课文为同一主题--"心中有祖国" ,旨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 ...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终复习备课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终复习备课 设计: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沈国玉 第一单元 一.复习要求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会背诵<我们爱你啊,中国>.<古诗两首>以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第二自然段.掌握本单元的2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 ...

  •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 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包括<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 二.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 ...

  • 红梅赞说课稿
  • <梅花魂>教案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实验小学 张静 教材背景: <梅花魂>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以"思乡"为主题的一篇文章. 教学课题:<梅花魂>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