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第 七 单元 《勿忘国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思维正从形象向抽象过渡,正需要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勿忘国耻,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2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的“玲珑剔透”等词语,理解“不可估量”“众星拱月”“居高临下”“屹立”等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字词)

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读、背、积累)

3、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理解)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写作)

5、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感情朗读、品词析句,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匆忘国耻;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点

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

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把整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注意单元中各学习内容之间的铺垫和照应。

◆教学难点

本组教材极富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但是离学生生活较远,含有复杂的背景知识。

◆课时划分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 一 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课 题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内容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段。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

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

设计理念 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

灿烂文化的感情。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

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这篇《圆二度备课

明园的毁灭》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记住国耻,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3.区别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博(渊博)销(销毁)幻(梦幻)

搏(搏斗)锁(锁门)幼(幼稚)

流(流水)奉(奉献)剔(剔除)

统(统一)棒(冰棒)踢(踢球)

损(损失)瑶(瑶族)珑(玲珑)

捐(捐献)谣(谣言)咙(喉咙)

4.查字典理解词义。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瑰宝:珍奇的宝物。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象征: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有如:好像,仿佛。

损失: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的东西。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饱览:饱,足足地、充分地。览,看。充分地观看。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的一座面积约600亩的园林赐给他四子胤祯,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

5.理解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环绕(围绕)宏伟(雄伟)估量(估计)

奉命(遵命)任意(随意)珍贵(宝贵)

(2)反义词:

损失(收获)破坏(建设)

销毁(保存)精华(糟粕)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遭毁灭的历史。)

师:对照书上的插图,想象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发散思维,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逐段朗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课文一开始点明了圆明园是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壮举,它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分了三个层次对圆明园辉煌的景观进行了介绍。第一,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二,再介绍圆明园中的景点;第三,对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及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介绍。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根据以上分析,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五)学习第一段

指导朗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估量”的意思是推算、计算。“不可估量”说明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巨大,没有办法推算了。)

齐读第一段,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和侵略者的可耻。

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点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课 题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内容 学习2、3自然段,归纳文章中心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

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

设计理念 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

灿烂文化的感情。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

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

教学难点 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

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读书和分析课文结构,我们把这篇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2.默读、思考。

第二段从哪儿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学生按照不同方面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第二自然段是一层,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了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第四自然段是第三层,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3.逐层讲解,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

(1)学习第一层(第二自然段)。

找一位同学朗读这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画出圆明园由哪几部分组成?

(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另外,还有很多小园。)

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

(“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

引导同学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模样,根据自己的“众星拱月”图,谈谈感想,体会二度备课

圆明园的布局规模(宏大)。

板书:圆明三园众星拱月

(2)学习第二层(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

(作者很形象地描述)园中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并为背诵做准备。

②理解“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请同学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

板书:民族建筑西洋景物

③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结合第3自然段内容,前后桌讨论。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圆明园集中外名胜于一身,所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习了这一部分,我感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也感到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非常热爱。)

⑤练习背诵这一自然段。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同学们互相提示着背诵。

(3)学习第三层(第4自然段)

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做“奇珍异宝”。因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学生朗读,练习背诵。

(4)小结第二段

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待圆明园的辉煌。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园林史上的奇迹。)

(三)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

(“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

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暴行,想怎样就怎样。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很快化为灰烬。)

板书:

同学们,我们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强盗烧毁了。

2.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谈谈体会到什么?

(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指的是我国和世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不可估量”指的是无法推算,不能估计。

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巨大损失。)

3.简单介绍侵略者毁坏园林的资料,渗透近代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一内容教参第135页有详细介绍,可参考。

4.观察书中的插图,或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片,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5.组织同学讨论:侵略者为什么能如此为非作歹?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今天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越来越富强的自豪感。

(四)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圆明园有众星拱月的布局,民族建筑、西洋景物非常宏伟、博物馆、艺术馆中的文物都很珍贵。因清政府腐败无能,这样一个皇家园林遭到侵略者的浩劫,这一切都是野蛮的强盗行为。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将来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种可耻的历史再不能重演。

板书:布局宏伟珍贵强盗

请同学结合板书,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惨遭侵略者毁灭的经过,揭露和控诉了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疯狂掠夺的罪行,表达了作若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叙述的呢?请同学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围绕中心思想着重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相它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二是侵略者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这两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都能激起人们热爱祖国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办?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板书: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 作业:语文作业本全部。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一 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课 题 22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

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等词语。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

在八路军某部七连,至今还传颂着抗日时期中的这样一件事:每天早晨,当连队集合举行庄严的点名仪式时,连长点到“马宝玉!”,没有“到!”的回应,“葛振林!”也没有回应。“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都没有回应。只见全连战士身子挺得更直,低垂着头,全场气氛肃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就会明白。

2.提问:

“壮士”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谁?

二、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难多音字。

2.思考:为什么称五战士为“壮士”?

3.按课文后第二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自学 二度备课

1.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①生字字形难点:“晋”(与“普”的区别)、“寇”(与“冠”的区别)、“撤”(与“撒”的区别)。新词主要帮助理解意思,有些可在理解课文时结合进行。 ②指名试读课文。

③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 (按课后提示分)。这是按们什么顺序写的? 四、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1.读第1、2句,告诉我们什么?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安排了哪些材料呢? (读3、4句) 3.怎样读懂这类文章? (读最后一句)。

4.《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五个材料,重点写了哪些? (2、4、5段)。

五、完成作业本1、3题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课 题 22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

课型 新授课

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设计理念

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等词语。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

二、学习重点段(二,四、五段)

作者安排的五个事例中,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 (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 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3.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

(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 4.指导感情朗读。 引读。

老师引:(谁) (即前半句)。 学生读:(怎么做) (后半句)。 5.总结学习步骤: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 ②谈感受体会。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 6.让学生质疑。

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 (二)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

二度备课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插图)

(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①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心?

(因五壮士怀着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故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赢得时间,保证部队与群众安全转移。) ②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思想品德课、烧、杀、抢“三光”政策„„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以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4.指导感情朗读。(勇敢、对敌的仕,恨) 分角色:

老师一读总述五壮士、敌人的句子。 男生一读描写班长的句子。 女生一合读重点句。 5.质疑。

任务完成后,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也按以上方法学习。) (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

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讨论:

(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4.指导感情朗读。(激昂的语气) 5.理解重点句。(两句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①为什么喊出这两句?

(表明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对在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②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声音吗?

(作者笔下具体描述的五壮士,和心中着力歌颂的都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这口号也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神圣意愿,因而“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③朗读口号。 6.感情朗读此段。 三、小结

学了以上三段,对“壮士”有什么更深刻的理解吗?

(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知道真正的壮士应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怕牺牲、勇敢顽强,使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完成作业本5、6题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课 题 22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

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等词语。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 二、学习第一、三段

五壮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一)讲读第一段:(接受任务) 1.指名读。

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 2.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使学生明白:“敌人大举进犯”,我们只有“五个战士”,在这样的形势下,接受掩护任务是多么艰巨!这不是五位战士豪壮的气慨,勇敢的精神的表现吗?战士们为完成掩护任务,主要用“拖”住敌人的办法,这在上节课我们己知道,战士们在诱敌上山的路上,引敌上山这“引”——是为了拖住敌人,在狼牙山顶峰勇歼敌人,这“打”——也是为了拖住敌人,战士们又是怎样把敌人引上这绝路的呢? (二)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 1、战士们为什么这样做? 默读、思考:

①两条路是怎样的两条路? ②战士们为什么要选择绝路? 2、哪几句直接描述五壮士?

(“走”一个字表达了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表现了英雄置个人生死度外的崇高思想境界。 3、齐读此段。 三、总结课文 1.小结:

本文是以“壮”贯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这五个材料,重点写了“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三个事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作业

1.用简短文字写出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完成作业本2、4、7。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引上绝路 英勇跳崖勇敢顽强

二度备课

不怕牺牲 诱敌上山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接受任务

教学反思

第 一 课时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课 题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所见到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做到披文入情,入境动情。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课型 新授课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

◆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 ◆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 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

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

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 ◆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

◆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 五、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作业:

回家说说你这一课的收获

二度备课

教学反思

第 一 课时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课 题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

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即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小节之内词句间的停顿;有的诗句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有的要读得亲切舒缓,等等。 1.认识5个生字。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香港曾是烙在我们中华民族身上无法忘怀的痛苦和屈辱。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资料:(出示)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二度备课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2.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为学生理解第3小节作铺垫。)

3.如今,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作者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小节。

4.据生答师随机点拨:

(点拔一)生: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出示诗句: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如今香港回归,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怎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拨(二)生: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生再自由朗读,生交流各自的体会(从“使大海沸腾”中感受人们喷涌而出,非常强烈深厚的爱国热情)随机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第3小节。男女分读,齐读。 五、品读第4小节,展望未来

1.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请同学门自由朗读第4小节,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据生答随机点拨:

“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说明香港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香港的标志。说明香港将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香港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齐读诗歌。

六、拓展升华

1.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

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出示图片)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2.交流写话,师点评。

3.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教学反思

第 一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设计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内容 习作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学写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

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课型 新授课

设计理念 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

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

教学难点 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

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回顾,学生思考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二、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三、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四、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五、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六、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作业: 二度备课

修改作文,誊抄到作文本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设计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内容 交流平台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公开演说能力,是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

的重要能力,要从小培养。但小学生演讲,主要是一项口语交际的练习,因此要求不要过高,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语言比较流畅,态度比较大方,感情比较真挚即可。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

设计理念 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

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

教学难点 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

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回顾,学生思考想象。

教学过程

一、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二、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二度备课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三、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四、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五、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作业: 回家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 一 课时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课 题 回顾拓展七

教学内容 词语盘点 日积月累 展示台

教材分析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16个成语。这些成语都是褒义词,与本组教材“不忘国耻,振

兴中华”的主题密切相关,充满激励性。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课型 新授课

设计理念 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

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

教学难点 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

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回顾,学生思考想象。

教学过程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

展示台

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作业:

完成作业本 二度备课

教学反思

第 七 单元 《勿忘国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思维正从形象向抽象过渡,正需要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勿忘国耻,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2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的“玲珑剔透”等词语,理解“不可估量”“众星拱月”“居高临下”“屹立”等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字词)

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读、背、积累)

3、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理解)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写作)

5、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感情朗读、品词析句,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匆忘国耻;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点

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

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把整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注意单元中各学习内容之间的铺垫和照应。

◆教学难点

本组教材极富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但是离学生生活较远,含有复杂的背景知识。

◆课时划分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 一 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课 题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内容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段。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

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

设计理念 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

灿烂文化的感情。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

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这篇《圆二度备课

明园的毁灭》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记住国耻,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3.区别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博(渊博)销(销毁)幻(梦幻)

搏(搏斗)锁(锁门)幼(幼稚)

流(流水)奉(奉献)剔(剔除)

统(统一)棒(冰棒)踢(踢球)

损(损失)瑶(瑶族)珑(玲珑)

捐(捐献)谣(谣言)咙(喉咙)

4.查字典理解词义。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瑰宝:珍奇的宝物。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象征: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有如:好像,仿佛。

损失: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的东西。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饱览:饱,足足地、充分地。览,看。充分地观看。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的一座面积约600亩的园林赐给他四子胤祯,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

5.理解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环绕(围绕)宏伟(雄伟)估量(估计)

奉命(遵命)任意(随意)珍贵(宝贵)

(2)反义词:

损失(收获)破坏(建设)

销毁(保存)精华(糟粕)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遭毁灭的历史。)

师:对照书上的插图,想象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发散思维,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逐段朗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课文一开始点明了圆明园是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壮举,它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分了三个层次对圆明园辉煌的景观进行了介绍。第一,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二,再介绍圆明园中的景点;第三,对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及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介绍。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根据以上分析,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五)学习第一段

指导朗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估量”的意思是推算、计算。“不可估量”说明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巨大,没有办法推算了。)

齐读第一段,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和侵略者的可耻。

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点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课 题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内容 学习2、3自然段,归纳文章中心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

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

设计理念 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

灿烂文化的感情。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

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

教学难点 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

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读书和分析课文结构,我们把这篇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2.默读、思考。

第二段从哪儿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学生按照不同方面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第二自然段是一层,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了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第四自然段是第三层,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3.逐层讲解,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

(1)学习第一层(第二自然段)。

找一位同学朗读这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画出圆明园由哪几部分组成?

(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另外,还有很多小园。)

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

(“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

引导同学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模样,根据自己的“众星拱月”图,谈谈感想,体会二度备课

圆明园的布局规模(宏大)。

板书:圆明三园众星拱月

(2)学习第二层(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

(作者很形象地描述)园中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并为背诵做准备。

②理解“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请同学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

板书:民族建筑西洋景物

③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结合第3自然段内容,前后桌讨论。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圆明园集中外名胜于一身,所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习了这一部分,我感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也感到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非常热爱。)

⑤练习背诵这一自然段。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同学们互相提示着背诵。

(3)学习第三层(第4自然段)

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做“奇珍异宝”。因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学生朗读,练习背诵。

(4)小结第二段

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待圆明园的辉煌。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园林史上的奇迹。)

(三)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

(“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

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暴行,想怎样就怎样。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很快化为灰烬。)

板书:

同学们,我们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强盗烧毁了。

2.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谈谈体会到什么?

(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指的是我国和世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不可估量”指的是无法推算,不能估计。

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巨大损失。)

3.简单介绍侵略者毁坏园林的资料,渗透近代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一内容教参第135页有详细介绍,可参考。

4.观察书中的插图,或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片,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5.组织同学讨论:侵略者为什么能如此为非作歹?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今天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越来越富强的自豪感。

(四)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圆明园有众星拱月的布局,民族建筑、西洋景物非常宏伟、博物馆、艺术馆中的文物都很珍贵。因清政府腐败无能,这样一个皇家园林遭到侵略者的浩劫,这一切都是野蛮的强盗行为。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将来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种可耻的历史再不能重演。

板书:布局宏伟珍贵强盗

请同学结合板书,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惨遭侵略者毁灭的经过,揭露和控诉了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疯狂掠夺的罪行,表达了作若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叙述的呢?请同学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围绕中心思想着重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相它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二是侵略者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这两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都能激起人们热爱祖国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办?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板书: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 作业:语文作业本全部。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一 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课 题 22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

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等词语。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

在八路军某部七连,至今还传颂着抗日时期中的这样一件事:每天早晨,当连队集合举行庄严的点名仪式时,连长点到“马宝玉!”,没有“到!”的回应,“葛振林!”也没有回应。“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都没有回应。只见全连战士身子挺得更直,低垂着头,全场气氛肃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就会明白。

2.提问:

“壮士”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谁?

二、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难多音字。

2.思考:为什么称五战士为“壮士”?

3.按课文后第二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自学 二度备课

1.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①生字字形难点:“晋”(与“普”的区别)、“寇”(与“冠”的区别)、“撤”(与“撒”的区别)。新词主要帮助理解意思,有些可在理解课文时结合进行。 ②指名试读课文。

③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 (按课后提示分)。这是按们什么顺序写的? 四、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1.读第1、2句,告诉我们什么?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安排了哪些材料呢? (读3、4句) 3.怎样读懂这类文章? (读最后一句)。

4.《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五个材料,重点写了哪些? (2、4、5段)。

五、完成作业本1、3题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课 题 22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

课型 新授课

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设计理念

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等词语。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

二、学习重点段(二,四、五段)

作者安排的五个事例中,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 (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 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3.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

(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 4.指导感情朗读。 引读。

老师引:(谁) (即前半句)。 学生读:(怎么做) (后半句)。 5.总结学习步骤: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 ②谈感受体会。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 6.让学生质疑。

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 (二)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

二度备课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插图)

(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①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心?

(因五壮士怀着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故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赢得时间,保证部队与群众安全转移。) ②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思想品德课、烧、杀、抢“三光”政策„„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以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4.指导感情朗读。(勇敢、对敌的仕,恨) 分角色:

老师一读总述五壮士、敌人的句子。 男生一读描写班长的句子。 女生一合读重点句。 5.质疑。

任务完成后,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也按以上方法学习。) (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

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讨论:

(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4.指导感情朗读。(激昂的语气) 5.理解重点句。(两句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①为什么喊出这两句?

(表明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对在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②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声音吗?

(作者笔下具体描述的五壮士,和心中着力歌颂的都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这口号也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神圣意愿,因而“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③朗读口号。 6.感情朗读此段。 三、小结

学了以上三段,对“壮士”有什么更深刻的理解吗?

(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知道真正的壮士应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怕牺牲、勇敢顽强,使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完成作业本5、6题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课 题 22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

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等词语。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 二、学习第一、三段

五壮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一)讲读第一段:(接受任务) 1.指名读。

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 2.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使学生明白:“敌人大举进犯”,我们只有“五个战士”,在这样的形势下,接受掩护任务是多么艰巨!这不是五位战士豪壮的气慨,勇敢的精神的表现吗?战士们为完成掩护任务,主要用“拖”住敌人的办法,这在上节课我们己知道,战士们在诱敌上山的路上,引敌上山这“引”——是为了拖住敌人,在狼牙山顶峰勇歼敌人,这“打”——也是为了拖住敌人,战士们又是怎样把敌人引上这绝路的呢? (二)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 1、战士们为什么这样做? 默读、思考:

①两条路是怎样的两条路? ②战士们为什么要选择绝路? 2、哪几句直接描述五壮士?

(“走”一个字表达了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表现了英雄置个人生死度外的崇高思想境界。 3、齐读此段。 三、总结课文 1.小结:

本文是以“壮”贯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这五个材料,重点写了“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三个事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作业

1.用简短文字写出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完成作业本2、4、7。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引上绝路 英勇跳崖勇敢顽强

二度备课

不怕牺牲 诱敌上山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接受任务

教学反思

第 一 课时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课 题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所见到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做到披文入情,入境动情。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课型 新授课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

◆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 ◆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 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

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

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 ◆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

◆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 五、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作业:

回家说说你这一课的收获

二度备课

教学反思

第 一 课时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课 题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

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即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小节之内词句间的停顿;有的诗句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有的要读得亲切舒缓,等等。 1.认识5个生字。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香港曾是烙在我们中华民族身上无法忘怀的痛苦和屈辱。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资料:(出示)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二度备课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2.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为学生理解第3小节作铺垫。)

3.如今,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作者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小节。

4.据生答师随机点拨:

(点拔一)生: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出示诗句: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如今香港回归,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怎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拨(二)生: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生再自由朗读,生交流各自的体会(从“使大海沸腾”中感受人们喷涌而出,非常强烈深厚的爱国热情)随机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第3小节。男女分读,齐读。 五、品读第4小节,展望未来

1.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请同学门自由朗读第4小节,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据生答随机点拨:

“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说明香港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香港的标志。说明香港将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香港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齐读诗歌。

六、拓展升华

1.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

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出示图片)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2.交流写话,师点评。

3.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教学反思

第 一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设计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内容 习作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学写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

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课型 新授课

设计理念 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

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

教学难点 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

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回顾,学生思考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二、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三、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四、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五、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六、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作业: 二度备课

修改作文,誊抄到作文本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设计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内容 交流平台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公开演说能力,是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

的重要能力,要从小培养。但小学生演讲,主要是一项口语交际的练习,因此要求不要过高,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语言比较流畅,态度比较大方,感情比较真挚即可。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

设计理念 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

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

教学难点 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

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回顾,学生思考想象。

教学过程

一、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二、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二度备课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三、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四、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五、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作业: 回家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 一 课时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课 题 回顾拓展七

教学内容 词语盘点 日积月累 展示台

教材分析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16个成语。这些成语都是褒义词,与本组教材“不忘国耻,振

兴中华”的主题密切相关,充满激励性。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课型 新授课

设计理念 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

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

教学难点 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

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回顾,学生思考想象。

教学过程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

展示台

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作业:

完成作业本 二度备课

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解读教案
  • 一.编排结构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灰雀>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教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教案 课题: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全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 2. 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 ...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自然之道>教案 一.教案背景 1.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网络运用于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2,学科:小学语文 二.教学课题 自然之道 三.教材分析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 ...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教案(杨春香)
  •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 课 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杨春香 副备教师 上课班级 上课时间 六(1)(3)班 2015 年 4 月 27 日星期一 主备教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能把自己看到.听到.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 内容分析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
  •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和训练点,我觉得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 ...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教案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教案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学习目标: 1. 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认识并探究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2. 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加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