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常规习惯"规约的培养

在界定个人领域规约上, 我根据我们课题的总计划在我担任班级, 对52名幼儿, 进行了小、中、大班的三年的计划规约的指导培养。结果表明幼儿对正确良好常规有了理解, 孩子能从自己身边认识到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不好的? 规约自己的行为, 长期的督促孩子在行为中, 收获习惯, 在习惯中形成初步的个性。

【关键词】常规 生理 行为 习惯 规约

《纲要》指出, 建立良好的常规, 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一个孩子的常规好不好, 会影响孩子行为的形成。记得有英国大作家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而一个班的常规习惯好不好, 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由此可见, 幼儿常规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 怎么培养幼儿养成更好的常规习惯呢? 到大班能让孩子达到自我“规约呢! ”本文从应有的良好“习惯”这个角度对孩子进行了三年的研究指导。

1.制定良好常规的领域

1.1 教师方面:

1.1.1 转变观念,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常规建立时, 首先教师应明白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例如:我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 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 而是创设情境, 引导孩子们讨论。首先老师对孩子们说:“今天早上老师进教室时有哭声, 老师到处找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 ”“它们饿了想吃饭。”一个孩子回答到。一个孩子却说:“玩具宝宝哭脸是因为它们想出去玩。”一些孩子却懂事的回答:“不对, 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 所以玩具宝宝才会哭脸。”这时一些扔玩具的小朋友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时老师拿起几块放在积木筐中的积塑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 为什么也在哭呢? ”“是小朋友弄错了, 把积塑送到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到。老师紧接着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 “”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孩子们齐刷刷的回答到。从这以后, 每次游戏结束后, 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的收放好。通过这种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 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们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

1.1.2 教学先行, 以教学促常规。幼儿天性好玩, 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但我们经常也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爱的物品会爱不释手, 遇到自已喜爱做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 应选择适和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和方法, 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组织集体活动时, 还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 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等待时出现的争抢、吵闹等不良现象。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师生互动, 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 避免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如果活动中的出现有违规的幼儿时, 教师也应先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来吸引孩子再次参与到活动中去, 而不应该因为幼儿的违规来终止活动。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投入和参与到活动中来, 而常规建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就迎韧而解。

1.1.3 幼儿方面需要健康正确的常规内容。幼儿一日生活都在幼儿园, 这样为幼儿提供了很多学习发展的契机, 我们从孩子生活中切入先播种良好的行为开始, 通过反复的学习、认识、指导、提醒、坚持, 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习惯养成过程中, 渐渐的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让孩子在行为中, 在习惯中、在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习得人要怎样生活, 怎样做个健康的人。因此, 我们从孩子的一日生活游戏入手, 从入园、进餐、入厕、午睡、户外活动、教学活动、过渡环节等等一日生活中, 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情境, 制定各项良好的行为规则。同时对每个环节的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如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 与父母说再见等, 进餐做到文明用餐, 保持桌面干净, 爱惜粮食, 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餐后自觉收拾餐具, 饭后养成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入厕:要求幼儿互相礼让, 大班学会

男女分开入厕, 便后洗手做到节约用水, 喝水时喝多少就接多少绝不浪费。午睡:要求幼儿安静入睡, 不打扰小朋友入睡, 上床时将鞋子、衣服摆放整齐, 起床时自觉整理床铺。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和教育活动时:要求幼儿讲普通话, 讲话文明, 不争抢玩具, 小朋友之间懂得谦让, 能知对与错, 并会做到知错就改, 乐意帮组别人能与同伴交流合作, 形成友好的同伴关系。让孩子才小事起学习人的良好行为准则。

2. 把握好不同时期的常规目标教育

2.1 小班时期的目标 “榜样影响下学习良好的常规”。

2.1.1 言传身教。前面可看的小班孩子好爱模仿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 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幼儿常常不由自主地模仿父母和老师。亲近的成人说话的声调, 姿势, 常用词语等等, 都去模仿。所以从孩子刚入园起, 我们的常规将由家长和老师做起, 要孩子做到的我们也要做, 而且要做的言教身教并行, 把握好教育时机, 让孩子在我们身上看到美德。

2.1.2 树立自信。在孩子身边让孩子看到大班、中班的姐姐、哥哥们是怎么做到的, 让孩子向孩子学习。把中大班的孩子作为榜样, 让小班孩子看到正确的行为。从教师、父母、哥、姐的身上看到正确的行为, 多从正面引导鼓励幼儿, 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2.2 中班的目标 “在实践中习得良好的常规习惯”。

2.2.1 培养良好的常规, 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包括经常性的常规训练、专门的常规活动训练和个别常规训练。

2.2.2 正面评价孩子。评价是使行为训练内化为幼儿的规则意识, 获得自主发展的有效措施。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在增强幼儿的愉悦情感的同时, 强化了幼儿对行为意义的理解, 多次的正向强化使行为成为了习惯, 更使行为内化为意识, 主体获得了真正意义的发展。如:幼儿进餐时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 注重纠正幼儿进餐的习惯, 以表扬为主, 多次示范拿勺子、筷子、端碗、保持桌面干净等的具体要求, 久而久之, 幼儿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进餐文明, 良好的习惯也形成了。

2.2.3 在活动中实现幼儿的主体发展。

2.2.3.1 重体验与表达。教师根据教育的目的, 有计划的开展主题活动。活动中鼓励幼儿主动关注事物, 积极参与活动。如在“环保活动——垃圾分类”中教师先让幼儿寻找、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可回收的垃圾, 并学会表达在专题教育活动中幼儿获得了良好的卫生常规。

2.2.3.2 尝试与分享。在各类活动中, 教师都会注意让幼儿在尝试中学习, 在分享中领悟。教师注重提供多种机会, 尽量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行规划、思考、表现, 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分享, 以加深幼儿的理解。

2.2.4 在常规教育中, 强调幼儿行为和意识的内化。

2.2.4.1 重过程与整合。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 因而在常规教育活动设计中我们还注意多种领域的融合, 重视过程, 重视差异, 通过对多样化活动的开发与创新, 促使各种活动高度结合。如健康教育活动中, 一方面教育幼儿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学会与他人融洽地相处; 另一方面又为幼儿设置情绪宣泄角, 让幼儿情绪得到疏导, 同时也发展表达能力; 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幼儿, 我们将前后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开展了丰富有趣的入园前亲子活动, 通过参观、游戏等加深了教师与幼儿的感情。

2.2.4.2 与时俱进的把握教育的契机。在传统的常规教育中注入新理念在随机教育学会观察孩子、理解孩子、欣赏孩子, 在理解和欣赏中发现孩子行为和思想上的闪光点, 并施从及时的教育引导。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如:孩子怕画画, 就鼓励加欣赏让孩子产生自信, 爱上画画等。

2.2.4.3 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古语云: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 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大量的例子表明:学前期是幼儿接受熏陶, 形成良好品德和培养个性、习惯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

期, 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影响, 因此,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以正确的教育来影响幼儿,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及品德, 是非常重要, 也是可能实现的。如:常规教育中通过环境的创设形成一定的氛围, 潜移默化地让幼儿知道吃东西时坐姿端正, 细嚼慢咽, 不随便讲话, 不咂嘴, 嘴里东西咽下再讲话或离开座位; 遵守各种游戏规则, 不在室内乱跑或大声喊叫影响他人; 不远离教师、小朋友, 游戏时不做危险的事; 带好自己的衣物, 有礼貌地向教师、小朋友告别, 说“再见”后方可离去„„

由此可见以促进幼儿主体发展为核心的常规教育在保证幼儿生活有规律、有节奏进行的同时, 能有效地为实现幼儿良好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常规教育工作中, 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实践工作让幼儿在自己的行动中播上行为的的种子, 在行为实践中收获常规的习惯。播上习惯的种子, 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只要我们辛勤耕耘, 未来的幼儿将是生活的主人, 他们懂得做人、懂得做事、懂得学习、懂得与他人共同生活。

2.3 大班 “学会良好常规自我规约”。通过三年的良好常规的过程学习, 让孩子逐步达到常规自我规约 。因为常规的培养到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逐步加深的过程。要想科学、合理的组织幼儿不同时期的一日行为, 并使其形成规范, 是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引导和建立。大班重点从以下来开展。

2.3.1 良好的开端, 创设全新的环境。开学第一天, 我和林老师热情接待了每一位孩子, 带着孩子参观了教室的每个角落, 让他们说说大班教室和与原来中班教室有什么不一样, 哪里变化了? 孩子在新奇的气氛中, 我们及时给予鼓励, 使他们感到十分地自豪, 自信也由然而升。看着他们乐呵呵的样子, 我俩知道他们喜欢上了这个班级。紧接着我们给孩子提问了:每天你们进入幼儿园怎么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呢? 做了一名大班小朋友你会怎么参加集体活动呢? 和同伴怎么游戏呢? 吃饭时候应该怎么样呢? 离开幼儿园前应做什么呢? 在回答问题时孩子都想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老师倾听着每个孩子的答案, 给予及时肯定。我班的一日常规也随之形成了。

2.3.2 创造平台让孩子实际感受规约。对于大班的孩子, 独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 在班级常规的指定上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如:值日生我指定一孩子每天布置人进行每天的值日活动, 指导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改变教学方法, 我设计了“我是小老师“的主题活动, 让孩子在生活中和学习活动中去主动发现, 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常规。如:孩子流鼻血了, 我会这样指导孩子“先要怎么处理啊? 那个小老师能帮帮我? ”孩子们就会会争着告诉你, 先用冷水点头颈后举起双手止血, 最后把血洗干净! 等等!

3.良好常规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巩固

规则制定了, 孩子们也都接受了, 如何长期保持呢? 这是我们工作的难点。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了一点启示:

首先教师要时时以身作则, 给予幼儿规范的形象熏陶。如每天给孩子一个干净的教师, 教师的物品摆放整齐, 教师间的交流亲切温和, 渐渐地, 让孩子在这种示范中得到影响。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 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给幼儿有学习的兴趣, 对幼儿问题评价做到准确, 精练, 逐步形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另外, 教师要用心观察不断改进。当你关注每个孩子的动作、表情、言语, 你就会发现孩子需要什么。如开学不久, 孩子们一到自由时间就一齐拥到积木旁, 抢着堆积木, 玩后积木翻得到处都是。于是, 我琢磨着, 这个区角不适合堆放积木, 不便于孩子玩, 在孩子自由选下我们另外设立了一个建构区, 这下孩子可以有充足的空间玩了, 游戏结束也可以装箱整理了。

4.三年来教育的收获

4.1 教师的收获。进一步的尝试到教育工作是系统性和计划性过渡甜头, 我们根据教育活动的主题, 注意孩子的一日生活的常规培养, 注意活动的记录、反思等研究与探讨, 并注重对常规教育的巩固和延伸, 对主题知识的深化和常规教育结合不断总结, 在辛苦中教师的理念得到不

断的升华, 业务得到不断的提高, 我班三位教师, 三年来共9篇论文获省教科院的论文一、二、三奖。写作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25节课的设计收编为校级教材, 三篇获课的设计获得省级一、二等奖,2篇活动时录获得省级一、三等奖。更重要的在是指导孩子“三生教育”三年的过程中, 我们的心里也得到了调整, 进一步认识生活、发展。认识国家, 认识教育等等我们更成熟了, 我们能把认真工作作为我们报达社会的责任。

4.2 孩子的进步。三年来孩子们在三个阶段的培养中, 渐渐成长的过程中, 养成了好习惯上。

4.2.1 生活方面:孩子知道了那些是自己的“事”! 怎样才能尽力去做自己能做自己的事。每天什么时间里自己要做自己的事等。

4.2.2 生命方面:孩子学会了看, 自己成长过程及过程中要做什么? 学会了得到别人帮助要会感恩等。

4.2.3 生存方面:孩子看清了人要生存——就要有“本领”, 学会快乐的去参加游戏活动学习本领, 本领就是在老师指点的各项活动中。

4.2.4 在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 让大班孩子学会哥哥姐姐要“这样中”帮助弟弟妹妹中, 知道什么是责任, 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4.2.5 每周五下午设的小班会:在班里开展“值日之星”, 孩子们已把值日当做是一件最光荣的事来做, 每月在校园开展“班中小明星”评比中, 孩子们的优点在全园里展出, 给我们班里习惯好的幼儿公开表扬, 大大的调动了我们班幼儿学好样的积极性。

4.2.6 最成功的收获, 是我班52名孩子三年来, 都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并把活动当做游戏去参加。孩子参加三生教育画展中, 获得了5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5个鼓励奖。20名孩子喜欢用好听的普通话进行阅读, 在阅读中孩子们知道了“爱迪生、居里夫人等”。5名孩子能基本阅读课内外读物, 大多孩子把阅读学习和上课当做游戏去活动去玩耍, 并在教师指导下规约自己的各项行为。

4.3 家长的收获。三年的活动,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在配合中, 我们做到在互相学习中得到不同的提高, 在不同知识的家长中我们达成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家园携手共育宝宝! ”在有矛盾或者不理解时, 大家都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共同找到原因改进方法。在共同的学习中家长们收获以下:

4.3.1 了解到了新时期家长的角色任务, 教孩子要正面教。

4.3.2 知道新时期教育重点是把孩子教育“成人”, 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4.3.3 让家长自律言行做孩子的好榜样, 配合培养孩子在家正确习惯。

4.3.4 父母必须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幼儿的常规, 是一个班集体形象的展现, 也是带班老师班级管理水平的体现。我想, 只要有爱心, 拥有恒心, 一个班集体一定会积极健康地发展, 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 也要成为教师快乐工作的乐园, 三年来我们尽心了、尽力了! 但我们知道,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我们将会努力, 共同为我们快乐的乐园努力

在界定个人领域规约上, 我根据我们课题的总计划在我担任班级, 对52名幼儿, 进行了小、中、大班的三年的计划规约的指导培养。结果表明幼儿对正确良好常规有了理解, 孩子能从自己身边认识到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不好的? 规约自己的行为, 长期的督促孩子在行为中, 收获习惯, 在习惯中形成初步的个性。

【关键词】常规 生理 行为 习惯 规约

《纲要》指出, 建立良好的常规, 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一个孩子的常规好不好, 会影响孩子行为的形成。记得有英国大作家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而一个班的常规习惯好不好, 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由此可见, 幼儿常规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 怎么培养幼儿养成更好的常规习惯呢? 到大班能让孩子达到自我“规约呢! ”本文从应有的良好“习惯”这个角度对孩子进行了三年的研究指导。

1.制定良好常规的领域

1.1 教师方面:

1.1.1 转变观念,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常规建立时, 首先教师应明白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例如:我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 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 而是创设情境, 引导孩子们讨论。首先老师对孩子们说:“今天早上老师进教室时有哭声, 老师到处找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 ”“它们饿了想吃饭。”一个孩子回答到。一个孩子却说:“玩具宝宝哭脸是因为它们想出去玩。”一些孩子却懂事的回答:“不对, 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 所以玩具宝宝才会哭脸。”这时一些扔玩具的小朋友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时老师拿起几块放在积木筐中的积塑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 为什么也在哭呢? ”“是小朋友弄错了, 把积塑送到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到。老师紧接着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 “”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孩子们齐刷刷的回答到。从这以后, 每次游戏结束后, 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的收放好。通过这种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 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们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

1.1.2 教学先行, 以教学促常规。幼儿天性好玩, 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但我们经常也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爱的物品会爱不释手, 遇到自已喜爱做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 应选择适和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和方法, 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组织集体活动时, 还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 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等待时出现的争抢、吵闹等不良现象。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师生互动, 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 避免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如果活动中的出现有违规的幼儿时, 教师也应先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来吸引孩子再次参与到活动中去, 而不应该因为幼儿的违规来终止活动。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投入和参与到活动中来, 而常规建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就迎韧而解。

1.1.3 幼儿方面需要健康正确的常规内容。幼儿一日生活都在幼儿园, 这样为幼儿提供了很多学习发展的契机, 我们从孩子生活中切入先播种良好的行为开始, 通过反复的学习、认识、指导、提醒、坚持, 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习惯养成过程中, 渐渐的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让孩子在行为中, 在习惯中、在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习得人要怎样生活, 怎样做个健康的人。因此, 我们从孩子的一日生活游戏入手, 从入园、进餐、入厕、午睡、户外活动、教学活动、过渡环节等等一日生活中, 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情境, 制定各项良好的行为规则。同时对每个环节的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如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 与父母说再见等, 进餐做到文明用餐, 保持桌面干净, 爱惜粮食, 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餐后自觉收拾餐具, 饭后养成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入厕:要求幼儿互相礼让, 大班学会

男女分开入厕, 便后洗手做到节约用水, 喝水时喝多少就接多少绝不浪费。午睡:要求幼儿安静入睡, 不打扰小朋友入睡, 上床时将鞋子、衣服摆放整齐, 起床时自觉整理床铺。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和教育活动时:要求幼儿讲普通话, 讲话文明, 不争抢玩具, 小朋友之间懂得谦让, 能知对与错, 并会做到知错就改, 乐意帮组别人能与同伴交流合作, 形成友好的同伴关系。让孩子才小事起学习人的良好行为准则。

2. 把握好不同时期的常规目标教育

2.1 小班时期的目标 “榜样影响下学习良好的常规”。

2.1.1 言传身教。前面可看的小班孩子好爱模仿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 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幼儿常常不由自主地模仿父母和老师。亲近的成人说话的声调, 姿势, 常用词语等等, 都去模仿。所以从孩子刚入园起, 我们的常规将由家长和老师做起, 要孩子做到的我们也要做, 而且要做的言教身教并行, 把握好教育时机, 让孩子在我们身上看到美德。

2.1.2 树立自信。在孩子身边让孩子看到大班、中班的姐姐、哥哥们是怎么做到的, 让孩子向孩子学习。把中大班的孩子作为榜样, 让小班孩子看到正确的行为。从教师、父母、哥、姐的身上看到正确的行为, 多从正面引导鼓励幼儿, 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2.2 中班的目标 “在实践中习得良好的常规习惯”。

2.2.1 培养良好的常规, 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包括经常性的常规训练、专门的常规活动训练和个别常规训练。

2.2.2 正面评价孩子。评价是使行为训练内化为幼儿的规则意识, 获得自主发展的有效措施。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在增强幼儿的愉悦情感的同时, 强化了幼儿对行为意义的理解, 多次的正向强化使行为成为了习惯, 更使行为内化为意识, 主体获得了真正意义的发展。如:幼儿进餐时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 注重纠正幼儿进餐的习惯, 以表扬为主, 多次示范拿勺子、筷子、端碗、保持桌面干净等的具体要求, 久而久之, 幼儿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进餐文明, 良好的习惯也形成了。

2.2.3 在活动中实现幼儿的主体发展。

2.2.3.1 重体验与表达。教师根据教育的目的, 有计划的开展主题活动。活动中鼓励幼儿主动关注事物, 积极参与活动。如在“环保活动——垃圾分类”中教师先让幼儿寻找、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可回收的垃圾, 并学会表达在专题教育活动中幼儿获得了良好的卫生常规。

2.2.3.2 尝试与分享。在各类活动中, 教师都会注意让幼儿在尝试中学习, 在分享中领悟。教师注重提供多种机会, 尽量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行规划、思考、表现, 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分享, 以加深幼儿的理解。

2.2.4 在常规教育中, 强调幼儿行为和意识的内化。

2.2.4.1 重过程与整合。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 因而在常规教育活动设计中我们还注意多种领域的融合, 重视过程, 重视差异, 通过对多样化活动的开发与创新, 促使各种活动高度结合。如健康教育活动中, 一方面教育幼儿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学会与他人融洽地相处; 另一方面又为幼儿设置情绪宣泄角, 让幼儿情绪得到疏导, 同时也发展表达能力; 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幼儿, 我们将前后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开展了丰富有趣的入园前亲子活动, 通过参观、游戏等加深了教师与幼儿的感情。

2.2.4.2 与时俱进的把握教育的契机。在传统的常规教育中注入新理念在随机教育学会观察孩子、理解孩子、欣赏孩子, 在理解和欣赏中发现孩子行为和思想上的闪光点, 并施从及时的教育引导。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如:孩子怕画画, 就鼓励加欣赏让孩子产生自信, 爱上画画等。

2.2.4.3 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古语云: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 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大量的例子表明:学前期是幼儿接受熏陶, 形成良好品德和培养个性、习惯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

期, 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影响, 因此,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以正确的教育来影响幼儿,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及品德, 是非常重要, 也是可能实现的。如:常规教育中通过环境的创设形成一定的氛围, 潜移默化地让幼儿知道吃东西时坐姿端正, 细嚼慢咽, 不随便讲话, 不咂嘴, 嘴里东西咽下再讲话或离开座位; 遵守各种游戏规则, 不在室内乱跑或大声喊叫影响他人; 不远离教师、小朋友, 游戏时不做危险的事; 带好自己的衣物, 有礼貌地向教师、小朋友告别, 说“再见”后方可离去„„

由此可见以促进幼儿主体发展为核心的常规教育在保证幼儿生活有规律、有节奏进行的同时, 能有效地为实现幼儿良好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常规教育工作中, 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实践工作让幼儿在自己的行动中播上行为的的种子, 在行为实践中收获常规的习惯。播上习惯的种子, 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只要我们辛勤耕耘, 未来的幼儿将是生活的主人, 他们懂得做人、懂得做事、懂得学习、懂得与他人共同生活。

2.3 大班 “学会良好常规自我规约”。通过三年的良好常规的过程学习, 让孩子逐步达到常规自我规约 。因为常规的培养到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逐步加深的过程。要想科学、合理的组织幼儿不同时期的一日行为, 并使其形成规范, 是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引导和建立。大班重点从以下来开展。

2.3.1 良好的开端, 创设全新的环境。开学第一天, 我和林老师热情接待了每一位孩子, 带着孩子参观了教室的每个角落, 让他们说说大班教室和与原来中班教室有什么不一样, 哪里变化了? 孩子在新奇的气氛中, 我们及时给予鼓励, 使他们感到十分地自豪, 自信也由然而升。看着他们乐呵呵的样子, 我俩知道他们喜欢上了这个班级。紧接着我们给孩子提问了:每天你们进入幼儿园怎么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呢? 做了一名大班小朋友你会怎么参加集体活动呢? 和同伴怎么游戏呢? 吃饭时候应该怎么样呢? 离开幼儿园前应做什么呢? 在回答问题时孩子都想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老师倾听着每个孩子的答案, 给予及时肯定。我班的一日常规也随之形成了。

2.3.2 创造平台让孩子实际感受规约。对于大班的孩子, 独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 在班级常规的指定上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如:值日生我指定一孩子每天布置人进行每天的值日活动, 指导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改变教学方法, 我设计了“我是小老师“的主题活动, 让孩子在生活中和学习活动中去主动发现, 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常规。如:孩子流鼻血了, 我会这样指导孩子“先要怎么处理啊? 那个小老师能帮帮我? ”孩子们就会会争着告诉你, 先用冷水点头颈后举起双手止血, 最后把血洗干净! 等等!

3.良好常规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巩固

规则制定了, 孩子们也都接受了, 如何长期保持呢? 这是我们工作的难点。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了一点启示:

首先教师要时时以身作则, 给予幼儿规范的形象熏陶。如每天给孩子一个干净的教师, 教师的物品摆放整齐, 教师间的交流亲切温和, 渐渐地, 让孩子在这种示范中得到影响。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 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给幼儿有学习的兴趣, 对幼儿问题评价做到准确, 精练, 逐步形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另外, 教师要用心观察不断改进。当你关注每个孩子的动作、表情、言语, 你就会发现孩子需要什么。如开学不久, 孩子们一到自由时间就一齐拥到积木旁, 抢着堆积木, 玩后积木翻得到处都是。于是, 我琢磨着, 这个区角不适合堆放积木, 不便于孩子玩, 在孩子自由选下我们另外设立了一个建构区, 这下孩子可以有充足的空间玩了, 游戏结束也可以装箱整理了。

4.三年来教育的收获

4.1 教师的收获。进一步的尝试到教育工作是系统性和计划性过渡甜头, 我们根据教育活动的主题, 注意孩子的一日生活的常规培养, 注意活动的记录、反思等研究与探讨, 并注重对常规教育的巩固和延伸, 对主题知识的深化和常规教育结合不断总结, 在辛苦中教师的理念得到不

断的升华, 业务得到不断的提高, 我班三位教师, 三年来共9篇论文获省教科院的论文一、二、三奖。写作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25节课的设计收编为校级教材, 三篇获课的设计获得省级一、二等奖,2篇活动时录获得省级一、三等奖。更重要的在是指导孩子“三生教育”三年的过程中, 我们的心里也得到了调整, 进一步认识生活、发展。认识国家, 认识教育等等我们更成熟了, 我们能把认真工作作为我们报达社会的责任。

4.2 孩子的进步。三年来孩子们在三个阶段的培养中, 渐渐成长的过程中, 养成了好习惯上。

4.2.1 生活方面:孩子知道了那些是自己的“事”! 怎样才能尽力去做自己能做自己的事。每天什么时间里自己要做自己的事等。

4.2.2 生命方面:孩子学会了看, 自己成长过程及过程中要做什么? 学会了得到别人帮助要会感恩等。

4.2.3 生存方面:孩子看清了人要生存——就要有“本领”, 学会快乐的去参加游戏活动学习本领, 本领就是在老师指点的各项活动中。

4.2.4 在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 让大班孩子学会哥哥姐姐要“这样中”帮助弟弟妹妹中, 知道什么是责任, 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4.2.5 每周五下午设的小班会:在班里开展“值日之星”, 孩子们已把值日当做是一件最光荣的事来做, 每月在校园开展“班中小明星”评比中, 孩子们的优点在全园里展出, 给我们班里习惯好的幼儿公开表扬, 大大的调动了我们班幼儿学好样的积极性。

4.2.6 最成功的收获, 是我班52名孩子三年来, 都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并把活动当做游戏去参加。孩子参加三生教育画展中, 获得了5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5个鼓励奖。20名孩子喜欢用好听的普通话进行阅读, 在阅读中孩子们知道了“爱迪生、居里夫人等”。5名孩子能基本阅读课内外读物, 大多孩子把阅读学习和上课当做游戏去活动去玩耍, 并在教师指导下规约自己的各项行为。

4.3 家长的收获。三年的活动,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在配合中, 我们做到在互相学习中得到不同的提高, 在不同知识的家长中我们达成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家园携手共育宝宝! ”在有矛盾或者不理解时, 大家都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共同找到原因改进方法。在共同的学习中家长们收获以下:

4.3.1 了解到了新时期家长的角色任务, 教孩子要正面教。

4.3.2 知道新时期教育重点是把孩子教育“成人”, 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4.3.3 让家长自律言行做孩子的好榜样, 配合培养孩子在家正确习惯。

4.3.4 父母必须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幼儿的常规, 是一个班集体形象的展现, 也是带班老师班级管理水平的体现。我想, 只要有爱心, 拥有恒心, 一个班集体一定会积极健康地发展, 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 也要成为教师快乐工作的乐园, 三年来我们尽心了、尽力了! 但我们知道,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我们将会努力, 共同为我们快乐的乐园努力


相关内容

  •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
  •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贯彻这一要求,有必要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意义.价值及组织实施策 ...

  • 论一般会话含义的界定与特点
  • 摘 要: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对与其提出的一般会话含义学者们之间存在着争论.本文通过梳理新旧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试着对一般会话含义做一个清晰的界定,并区分了一般会话含义与规约含义,讨论了一般会话含义与语境的关系,总结了一般会话含义的特点,以期对一般会话含义有 ...

  • 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
  •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对幼儿的发展尤为重要. 幼儿教育是包括从幼儿入园到进餐.教学活动以及幼儿喝水.入厕. 盥洗.午睡到离园的一种贯穿于整个一日生活活动的常规教育.中国的幼儿教育与国外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教育对象大 ...

  •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
  •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 一个班级的常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此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一日常规的培养,教师要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只要幼儿在班上,常规的培养就是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 ...

  • 浅谈中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 摘要 幼儿期是良好个性形成.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著名教育家若井邦夫说:"婴幼儿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变化和发展之中,是最适合培养习惯的时期."所以教师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必须使幼儿在身体.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

  •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心得体会
  • <连云港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心得体会我们幼儿教师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的,当我拿到<幼儿园一日活动常 规实施细则> 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幼儿园的工作真是越来越琐碎了.说实在 的对眼前的这份细则还真是有些抱怨, 但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其中的每一个 环节(从来园及 ...

  • 如何建立良好的常规
  • 领导班子学习心得 学习<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的心得体会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时代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常规不仅能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更能使幼儿终生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

  • 论幼儿常规培养
  • 论幼儿常规培养 版权所有:学前教育杂志社 内蒙古鄂伦春旗诺敏镇诺敏中心幼儿园 李金红 内容题要: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保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的前提.我认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通过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运用儿歌.故事.图片等来增强幼儿良好习惯的意识. ...

  • 小班常规培养专题总结
  • 小班常规培养专题总结 生活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生活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研究有效的生活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是我在这学期生活常规教育的点滴体会. 一.榜样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