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华西村.南街村的发展比较及给我们的启示

2010年11月18日09:01 转载文章  我要参与(217)

我们来分析小岗村的发展对农村的影响。

小岗村在进行改革之前是非常贫穷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就是对小岗村的明了的写照。在改革的前一年,一个劳动日只有1角2分钱。在当时,一斤大米虽然便宜,也得1角8分钱。干一天活得到的报酬卖不到一斤大米。小岗村人的生活是以大米为主的,可见小岗村人当时的生活窘迫程度。改革头一年,不但交足了公购粮,而且小岗村人的粮食吃不完了。小岗村改革的成功,全国农村基本上实行了小岗村改革模式,很快他们都大变样。在当时,虽然与小岗村改革以前一样的村庄不多,但是,只是稍微比小岗村好一点而已。一般农村劳动一天的收入在1角到两角上下,生活也是难得温饱,非常窘迫的。实行了小岗村改革模式之后,农村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全国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由于放开了农民的手脚,农民收入大大增加,生活彻底变了样。少数在改革前比较好的村庄,如华西村,大寨,也变化非常大。特别是华西村,素有“南大寨”之称。因为过去只能偷偷摸摸地干,发展非常,,因为小岗村的改革放开了手脚。可以大干过去错误认为的资本主义,再加上小岗村改革使他们能够社会化组合,提高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起来,成为“天下第一村”。全国农村无不是因为小岗村改革得到了发展的最好机会,发展起来了,小岗村改革使农村全部得到了益处。

华西村在改革前就在暗地里顶着干,但是终究因为是在暗地里顶着干而展不开手脚,发展速度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虽然比其它的农村好,但是,距离它自己能够发展的速度相差很远。小岗村的改革改变了旧的经济机制,使华西村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自由发展,不再跟在他人的后面大呼隆地干,走自己的路,所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成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富裕是非常富裕的了,但是,因为他利用了自己独有的条件,这是其它农村基本没有的,所以,不能移植到其它村庄。比如,吴仁宝特有的发展经济的灵活头脑,所以有一个村庄就是得到华西村的经济援助也不行。后来,华西村把它合并到华西村才发展起来。所以,华西村的经验是不能移植的经验,只有在吴仁宝的领导下才行。所以,华西村要想使全国农村得到益处,成为华西村,只有合并到华西村才行。但是,就是华西村“全身都是丁”,比起全国农村的数量来,也没有几个。所以要想使全国农村都得到华西村的益处,是远远不行的。因为华西村靠的是自己特有的条件,而不是改革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所以,小岗村改革虽然没有实现经济发展第一,但是,农村普遍推行小岗村模式,效果非常大。而华西村不行。

南街村的经验在传播上花费了非常大的力气,但是,没有一个农村学习得了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南街村传的是假经,明明是因为小岗村的改革为南街村的迅速发是展创造了条件,可是,南街村人非要说是因为南街村和小岗村对着干的结果。根本弄错了,能有什么实际效果?其结果不但使其他许多村庄白浪费了钱财,白花费了精力不说,南街村也自食其果,最后不得不亦步亦趋,羞羞答答的开始改革,实行股份制,南街村只有彻底跟上改革的步伐,才是发展的根本出路。

这就是小岗村华西村南街村发展的不同之处,在比较之中,对我们是启示是:

1、改革是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高速度发展。不管是华西村还是南街村,都是如此。华西村在改革前是比一般的农村发展的,但是,从华西村改革前的发展速度和改革后的发展速度比较来看,华西村的在改革前的发展速度并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速度,而且比较起来其速度应该是相当底的。不管华西村如何自己认为(或者许多人也认为),华西村是一个坚持了集体化道路(应该如实地说是大呼隆集体化)的典型,但是,如果细细考察起来,华西村已经不是那样的大呼隆集体化道路,而是改革以后的责任制或者是大包干的集体化道路。在华西村,虽然福利比较高,但是,福利制度不是共产主义的分界线,恰恰它只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个过渡点,共产主义的标志不是福利制度,而是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如果福利制度就是共产主义的标志的话,那么,就应该说,西方国家早已是共产主义了。华西村也没有资本主义制度,有的只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为新的社会的出现创造的过渡形式。因此,华西村只能是和全国一样,还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在有的方面因为发展程度因有些差异而已。比如福利制度,因为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甚至没有,仅仅是如此区别而已,别无其它。南街村也是如此。因为改革,华西村和全国一样,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了起来,使大呼隆的生产劳动制度变成了责任制的生产劳动制度,更加好的执行了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所以才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因为华西村多少保留了一些大呼隆集体化的制度的成分(其实是把福利制度应用于农业生产方面,在农业生产中实行了大呼隆的集体生产劳动形式,只是讲出勤,不讲效率),所以,在它有条件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时没有实现现代化。所以,它远远没有能够达到能够帮助周边村庄发展的应该有的能力。南街村只是更加多的实行了大呼隆的集体劳动生产的形式而已。但是,因为改革为它的发展创造了诸多的条件,所以,它趁改革的东风,发展起来了。所以,它的发展并不是因为它恢复了大呼隆形式的集体化,而是改革的力量。恰恰正因为它在许多地方逆改革而动,所以,它的发展缺少强劲的势头,没有几年,就出现了挫折。现在,他们或者开始认识到了,在工商业生产方面实现了股份制。这些都证明,没有改革,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如果不相信改革,似是而非,甚至拒绝,发展只能够是一时地,不能持久的。只有不断改革,反左防左,才是发展之路。

2、不管是大呼隆集体化或者是责任制集体化,都一样能够使全体村民共同致富,虽然大呼隆集体化致富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但是,必须有一个主要的条件,那就是必须有一个大公无私的甘愿奉献的带头人。但是,只是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不但甘愿奉献(没有这一点,他是不能用自己的能力带领共同致富的),而且,他必须有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能力。如果没有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一定不行的,甚至只知道苦干而是盲干的带头人不但不能发展,反而使经济倒退。所以,社会化和各尽所能才非常重要。近来,有一些人在鼓吹恢复到大呼隆集体化,说只有那样才是共同致富之路。这之中不乏一些村委带头人。他们要求中央重新走大呼隆集体化之路,说那样才是发展的根本。可是,他们或者不知道或者根本不愿意知道与考虑,他有能力带领群众吗?如果他有能力,他自己已经发展起来了,那么,谁阻止群众跟他一起发展呢?如果他现在只有一腔热情,而他自己也没有发展得像个样子,那个群众又能够相信他能够带领他们致富呢?不要太相信自己,相信群众吧,还是干一些实事让群众看到,你没有准备欺骗他们,相信你是一个好手,群众自然会跟你一起发展的。如果群众不相信你,还是希望你不要强迫他们承认你是他们的救世主,让他们各尽所能,或者让他们跟他们认为能够使他们得到好处的人自由合作,一定比强迫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好处的。

1...34567?上一页下一页?

2010年11月18日09:01 转载文章  我要参与(217)

我们来分析小岗村的发展对农村的影响。

小岗村在进行改革之前是非常贫穷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就是对小岗村的明了的写照。在改革的前一年,一个劳动日只有1角2分钱。在当时,一斤大米虽然便宜,也得1角8分钱。干一天活得到的报酬卖不到一斤大米。小岗村人的生活是以大米为主的,可见小岗村人当时的生活窘迫程度。改革头一年,不但交足了公购粮,而且小岗村人的粮食吃不完了。小岗村改革的成功,全国农村基本上实行了小岗村改革模式,很快他们都大变样。在当时,虽然与小岗村改革以前一样的村庄不多,但是,只是稍微比小岗村好一点而已。一般农村劳动一天的收入在1角到两角上下,生活也是难得温饱,非常窘迫的。实行了小岗村改革模式之后,农村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全国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由于放开了农民的手脚,农民收入大大增加,生活彻底变了样。少数在改革前比较好的村庄,如华西村,大寨,也变化非常大。特别是华西村,素有“南大寨”之称。因为过去只能偷偷摸摸地干,发展非常,,因为小岗村的改革放开了手脚。可以大干过去错误认为的资本主义,再加上小岗村改革使他们能够社会化组合,提高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起来,成为“天下第一村”。全国农村无不是因为小岗村改革得到了发展的最好机会,发展起来了,小岗村改革使农村全部得到了益处。

华西村在改革前就在暗地里顶着干,但是终究因为是在暗地里顶着干而展不开手脚,发展速度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虽然比其它的农村好,但是,距离它自己能够发展的速度相差很远。小岗村的改革改变了旧的经济机制,使华西村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自由发展,不再跟在他人的后面大呼隆地干,走自己的路,所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成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富裕是非常富裕的了,但是,因为他利用了自己独有的条件,这是其它农村基本没有的,所以,不能移植到其它村庄。比如,吴仁宝特有的发展经济的灵活头脑,所以有一个村庄就是得到华西村的经济援助也不行。后来,华西村把它合并到华西村才发展起来。所以,华西村的经验是不能移植的经验,只有在吴仁宝的领导下才行。所以,华西村要想使全国农村得到益处,成为华西村,只有合并到华西村才行。但是,就是华西村“全身都是丁”,比起全国农村的数量来,也没有几个。所以要想使全国农村都得到华西村的益处,是远远不行的。因为华西村靠的是自己特有的条件,而不是改革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所以,小岗村改革虽然没有实现经济发展第一,但是,农村普遍推行小岗村模式,效果非常大。而华西村不行。

南街村的经验在传播上花费了非常大的力气,但是,没有一个农村学习得了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南街村传的是假经,明明是因为小岗村的改革为南街村的迅速发是展创造了条件,可是,南街村人非要说是因为南街村和小岗村对着干的结果。根本弄错了,能有什么实际效果?其结果不但使其他许多村庄白浪费了钱财,白花费了精力不说,南街村也自食其果,最后不得不亦步亦趋,羞羞答答的开始改革,实行股份制,南街村只有彻底跟上改革的步伐,才是发展的根本出路。

这就是小岗村华西村南街村发展的不同之处,在比较之中,对我们是启示是:

1、改革是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高速度发展。不管是华西村还是南街村,都是如此。华西村在改革前是比一般的农村发展的,但是,从华西村改革前的发展速度和改革后的发展速度比较来看,华西村的在改革前的发展速度并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速度,而且比较起来其速度应该是相当底的。不管华西村如何自己认为(或者许多人也认为),华西村是一个坚持了集体化道路(应该如实地说是大呼隆集体化)的典型,但是,如果细细考察起来,华西村已经不是那样的大呼隆集体化道路,而是改革以后的责任制或者是大包干的集体化道路。在华西村,虽然福利比较高,但是,福利制度不是共产主义的分界线,恰恰它只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个过渡点,共产主义的标志不是福利制度,而是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如果福利制度就是共产主义的标志的话,那么,就应该说,西方国家早已是共产主义了。华西村也没有资本主义制度,有的只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为新的社会的出现创造的过渡形式。因此,华西村只能是和全国一样,还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在有的方面因为发展程度因有些差异而已。比如福利制度,因为经济发展的关系,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甚至没有,仅仅是如此区别而已,别无其它。南街村也是如此。因为改革,华西村和全国一样,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了起来,使大呼隆的生产劳动制度变成了责任制的生产劳动制度,更加好的执行了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所以才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因为华西村多少保留了一些大呼隆集体化的制度的成分(其实是把福利制度应用于农业生产方面,在农业生产中实行了大呼隆的集体生产劳动形式,只是讲出勤,不讲效率),所以,在它有条件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时没有实现现代化。所以,它远远没有能够达到能够帮助周边村庄发展的应该有的能力。南街村只是更加多的实行了大呼隆的集体劳动生产的形式而已。但是,因为改革为它的发展创造了诸多的条件,所以,它趁改革的东风,发展起来了。所以,它的发展并不是因为它恢复了大呼隆形式的集体化,而是改革的力量。恰恰正因为它在许多地方逆改革而动,所以,它的发展缺少强劲的势头,没有几年,就出现了挫折。现在,他们或者开始认识到了,在工商业生产方面实现了股份制。这些都证明,没有改革,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如果不相信改革,似是而非,甚至拒绝,发展只能够是一时地,不能持久的。只有不断改革,反左防左,才是发展之路。

2、不管是大呼隆集体化或者是责任制集体化,都一样能够使全体村民共同致富,虽然大呼隆集体化致富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但是,必须有一个主要的条件,那就是必须有一个大公无私的甘愿奉献的带头人。但是,只是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不但甘愿奉献(没有这一点,他是不能用自己的能力带领共同致富的),而且,他必须有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能力。如果没有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一定不行的,甚至只知道苦干而是盲干的带头人不但不能发展,反而使经济倒退。所以,社会化和各尽所能才非常重要。近来,有一些人在鼓吹恢复到大呼隆集体化,说只有那样才是共同致富之路。这之中不乏一些村委带头人。他们要求中央重新走大呼隆集体化之路,说那样才是发展的根本。可是,他们或者不知道或者根本不愿意知道与考虑,他有能力带领群众吗?如果他有能力,他自己已经发展起来了,那么,谁阻止群众跟他一起发展呢?如果他现在只有一腔热情,而他自己也没有发展得像个样子,那个群众又能够相信他能够带领他们致富呢?不要太相信自己,相信群众吧,还是干一些实事让群众看到,你没有准备欺骗他们,相信你是一个好手,群众自然会跟你一起发展的。如果群众不相信你,还是希望你不要强迫他们承认你是他们的救世主,让他们各尽所能,或者让他们跟他们认为能够使他们得到好处的人自由合作,一定比强迫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好处的。

1...34567?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内容

  •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_以华西村_南街村和小岗村为例
  •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8,36(25):11120-11121

  • 浅谈华西村与小岗村的不同发展道路
  • 浅谈华西村与小岗村的不同发展道路 华西村建于1961年,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现有人口30340人,面积30平方公里.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华西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quo ...

  • 小岗村的困局就是中国农民的困局
  • 2007-10-02 04:33 来源: 强国论坛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40 --读自然向前的<小岗村介绍>和苏拉密<采访记:小岗村--温饱中的困局> 在今天(2007年9月29日)我写了<中国农村只有由集体化向社会化前进才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兼评大于的< ...

  • 南街村结对帮扶安徽金寨县贫困村(附:中国十大名村结对帮扶金寨十个贫困村侧记)
  • 南街村结对帮扶安徽金寨贫困村 (附:中国十大名村结对帮扶金寨十个贫困村侧记) 雷秀娟 · 2017-01-17 ·来源:南街村报 记者雷秀娟 1月4日,在享有"红军摇篮,将军故里"之称的安徽省老区金寨县,"中国十大名村"携手帮扶金寨十个贫困村签约仪式暨&quo ...

  • 论小岗村发展
  • 论小岗村发展 摘要:尽管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素有"农村改革第一村"之名,但它却是"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未过富裕槛".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从分析小岗村的历史和现状入手,对具有代表性的大包干发源地小岗村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岗村经 ...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在哪里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在哪里? 自从78年我国农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就陷入严重的发展困境.三十年来,农民不但没有解决富裕问题,甚至农民的生存条件越来越趋恶化:田间生产设施严重破坏,村庄道路弯七别八,房屋遍布田地各个角落,大片大片耕地被无情吞噬,大机械变成微小机械,生产力退化 ...

  • 沈浩先进事迹材料
  • 2011年11月6日凌晨,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离世。 得知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xx、xxxx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 在 ...

  • 优秀村干部沈浩先进事迹材料
  • xx年11月6日凌晨,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离世。 得知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xx、xxxx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 在沈浩 ...

  • 毛概论文选题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研讨参考选题(2011-2012学年)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2.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 4.数字中国: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惟一正确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