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华西村与小岗村的不同发展道路

浅谈华西村与小岗村的不同发展道路

华西村建于1961年,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现有人口30340人,面积30平方公里。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华西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华西村就是农村的先进典型,实行以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很大的压力还是实行大队核算。在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华西村位于长江三角洲中腹的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优势方便快捷。经江阴市政府批准,华西村正式更名为“华西新市村”。2001年6月,华西村周边的三个行政村加盟华西村,合并成为华西一村。华西村周边的20个经济薄弱村先后加入华西村大家庭。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了“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小岗村也由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一跃而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承包”的第一年,小岗村就收了13万斤粮食。虽然说,这个数字还赶不上农业集体化时的20万斤产量,但比起刮

浮夸风和共产风时的三万斤,已经远远超过了。而且,由于农民改用良种和开垦荒地,小岗村在“承包”的头几年,粮食产量还不断有所增加。这样,便又刮起了一股浮夸风和私有风,说是“一包就灵”,小岗村真的脱贫致富了。

然而小岗村如今的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组对比数字能说明小岗村的滞后:当小岗村人目前依然把依靠土地进行粮食生产作为其主要收益时,在南街村,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11000多人里面,只有一支70人的农业队伍从事1000亩耕地的农场生产;而在大寨村,2004年农业的直接收入仅占到该村总收入的2%。

还有一组数字令小岗村人更加感到汗颜:2002年,大寨村经济总收入就突破1个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而今,南街村在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出了年产值14个亿的奇迹;而到2003年,小岗村人均收入只有2100元,离“小康”标准相距甚远。小岗村民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是一步越过温饱线,20年未进富裕门。”

我们不妨看看今日依旧走集体经济道路的南街村和华西村的繁荣,再看看当年带头走“大包干”的小岗村今日的荒凉,坚持走集体经济的南街村、华西村等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是亿元村,而改革第一村、全国单干的榜样小岗村现在仍然和全国各地农村没什么两样。难怪当年分田搞单干的十八个发起人之一,年逾六旬的严宏俊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分那

一亩二分地,现在只能管温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靠留下的老弱病残人也料理不好,不是荒着,就是廉价卖给了私企老板。村民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被自己那一亩二分地束缚住了手脚,迈不开步子呀!”

我想这些事情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浅谈华西村与小岗村的不同发展道路

华西村建于1961年,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现有人口30340人,面积30平方公里。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华西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华西村就是农村的先进典型,实行以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很大的压力还是实行大队核算。在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华西村位于长江三角洲中腹的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优势方便快捷。经江阴市政府批准,华西村正式更名为“华西新市村”。2001年6月,华西村周边的三个行政村加盟华西村,合并成为华西一村。华西村周边的20个经济薄弱村先后加入华西村大家庭。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了“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小岗村也由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一跃而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承包”的第一年,小岗村就收了13万斤粮食。虽然说,这个数字还赶不上农业集体化时的20万斤产量,但比起刮

浮夸风和共产风时的三万斤,已经远远超过了。而且,由于农民改用良种和开垦荒地,小岗村在“承包”的头几年,粮食产量还不断有所增加。这样,便又刮起了一股浮夸风和私有风,说是“一包就灵”,小岗村真的脱贫致富了。

然而小岗村如今的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组对比数字能说明小岗村的滞后:当小岗村人目前依然把依靠土地进行粮食生产作为其主要收益时,在南街村,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11000多人里面,只有一支70人的农业队伍从事1000亩耕地的农场生产;而在大寨村,2004年农业的直接收入仅占到该村总收入的2%。

还有一组数字令小岗村人更加感到汗颜:2002年,大寨村经济总收入就突破1个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而今,南街村在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出了年产值14个亿的奇迹;而到2003年,小岗村人均收入只有2100元,离“小康”标准相距甚远。小岗村民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是一步越过温饱线,20年未进富裕门。”

我们不妨看看今日依旧走集体经济道路的南街村和华西村的繁荣,再看看当年带头走“大包干”的小岗村今日的荒凉,坚持走集体经济的南街村、华西村等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是亿元村,而改革第一村、全国单干的榜样小岗村现在仍然和全国各地农村没什么两样。难怪当年分田搞单干的十八个发起人之一,年逾六旬的严宏俊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分那

一亩二分地,现在只能管温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靠留下的老弱病残人也料理不好,不是荒着,就是廉价卖给了私企老板。村民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被自己那一亩二分地束缚住了手脚,迈不开步子呀!”

我想这些事情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关内容

  • 小岗村.华西村.南街村的发展比较及给我们的启示
  • 2010年11月18日09:01 转载文章 我要参与(217) 我们来分析小岗村的发展对农村的影响. 小岗村在进行改革之前是非常贫穷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就是对小岗村的明了的写照.在改革的前一年,一个劳动日只有1角2分钱.在当时,一斤大米虽然便宜,也得1角8分钱.干一天活 ...

  • 华西村与小岗村的比较
  • 最近有两条关于中国农村的报道比较引人注目.首先是安徽省小岗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沈浩病逝在工作第一线,小岗村的村民说,沈书记是积劳成疾,为了小岗村的发展而累垮的.沈浩病逝后,他的事迹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另一条关于中国农村的消息来自江苏省华西村,华西村由村民集资20多亿,要盖一个74层的摩天楼,高度3 ...

  • 曾业松:华西村?小岗村?大寨村的典型意义
  • 曾业松:华西村 小岗村 大寨村的典型意义 2011年06月03日15:5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曾业松:华西村 小岗村 大寨村的典型意义--中国共产党新闻 人民网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陈叶军)今天上午,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春生,中央党校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研究员 ...

  • 毛概-改革开放后农村发展模式的探讨
  • 改革开放后农村发展模式的探讨 --以杭州市华丰社区为例 一.引言 农村改革永远是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理应关注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我们组了解到位于杭州市西郊闲林镇的华丰社区在改革开放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于是部分组员走进了华丰社区,采访了诸多社区工作人员,整理得 ...

  • 历史纪录片
  •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 第三集 时代先锋行 序 上海新天地,世界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每天有超过300万的人口在这里消费,每天有超过3000万美元的商品在这里交易,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天地已经成为全世界观察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个窗口.就在与新天地比邻的地方,有这样一座老式建筑, ...

  • 小岗村的困局就是中国农民的困局
  • 2007-10-02 04:33 来源: 强国论坛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40 --读自然向前的<小岗村介绍>和苏拉密<采访记:小岗村--温饱中的困局> 在今天(2007年9月29日)我写了<中国农村只有由集体化向社会化前进才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兼评大于的< ...

  •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_以华西村_南街村和小岗村为例
  •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8,36(25):11120-11121

  • 毛概论文选题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研讨参考选题(2011-2012学年)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2.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 4.数字中国: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惟一正确道路 ...

  • 历史文献纪录片
  •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解说词 编者按: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和网站相继播出后,引起广大党员群众热烈反响.该片以党的91年光辉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