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寓言(二)

柳宗元 . 寓言

  《黔之驴》=QIAN ZHI LV=

大家还记得《黔之驴》中那头被运到贵州的小毛驴吗?与小虫子相比,它似乎更加可怜。那只贵州的老虎从来没有见过毛驴,当它看到毛驴高大的身材的时候,吓坏了,只敢躲在树林里偷偷地看,毛驴大叫一声,都吓得它瑟瑟发抖。可是当它发现这个大家伙愤怒的时候,最大的本领不过是大叫一声,奋起后腿撂个蹶子而已,心里就全明白了:原来是个大而无当的废物,没什么可怕的!于是跳起来吃掉了毛驴!

我们一般理解这个故事有两个角度:

第一,从老虎的角度而言,就是不要被对手的气势吓倒,不要看到貌似勇猛、貌似强大的对手,就不敢上阵,不敢对抗。事实证明,架子大、派头大的家伙往往外强中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对手,我们可以在心理上藐视它,但在行动中,在细节上则要十二万分地关注、观察对手的动向,只有认真研究清楚对手的所有情况,才能拥有正确的决定与行动。这只老虎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最开始,在树林里悄悄观察,驴子一叫,吓得要命;后来习惯了,就在驴子身前身后转悠,还是在观望;后来惹恼驴子之后才探到它的底牌,于是果断出手,横扫而去。毛泽东曾经将这只毛驴比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将八路军比作小老虎,他说,毛驴子看上去身强力壮,其实是外强中干,没什么可怕的;八路军看上去势力很小,但是是真正的英雄。这个角度的意思就是说,任何时候都不要被对手表面的虚张声势吓倒,认清真相之后,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第二,从驴子的角度而言,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不要虚张声势、张牙舞爪。生活固然美好,也固然善良,但它有时候更加残酷,也更加不留情面。总有一天,虚假的西洋镜会被无情的生活拆穿。面具再华美艳丽、威猛刚毅,也终究只是面具,不是自己的真实面孔,而面具一旦滑落,就会暴露出干瘪丑陋的本来面目,到那个时候,才会真正明白,品尝苦果的到底是生活还是自己。就好像那个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总归有充不下去的时候,到时候只能是灰溜溜地走掉。

从前面两个角度来理解这篇寓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可是,大家却不一定清楚柳宗元自己对这头毛驴的评价。柳宗元在故事的末尾评论说:这头毛驴看上去是个庞然大物,身体强壮,声音洪亮,看似本领高强,如果它一直能够如此伪装下去,充大个,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但是始终不能看清毛驴的真相,毛驴也就不会被吃掉了!现在毛驴不善于伪装自己,当然就落得个被吃掉的下场,真是悲惨啊!

你看,这个评价有点儿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吧?跟我们的理解不同,柳宗元是在埋怨驴子不会掩盖自己的缺点。也就是说,柳宗元认为驴子之所以被吃掉,主要不是因为没本事胡乱虚张声势,而是不善于伪装自己。换言之,他认为,只要驴子凭着高大的形体,保持沉默的态度,不随随便便暴露自己的短处,装作一个深沉而有内涵的“巨无霸”,就可以永远确保自己性命无虞。

这个结论或者角度多少有点儿奇怪吧?其实细细想来,也不奇怪,柳宗元在谈到自己写《黔之驴》的原因时,说: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出技以怒强……然卒迨于祸。(《三戒序》)

意思是:世上的人往往不了解自己的本事有多大,他们往往总是借助外在的力量贸然出手,结果一旦激怒了强大的对手,就会丢了小命。柳宗元年轻的时候仕途顺畅,春风得意,三十出头却被贬到偏远的地方,十几年得不到赦免,这种沉痛的经历对于柳宗元来说真是痛入骨髓!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许是在感叹自己当年过于锋芒毕露,过于逞强好胜,结果触怒了朝廷的当权者,一朝落难,毕生受苦,真是得不偿失!说到底,在柳宗元看来,要在官场上生存下来,就必须善于隐藏自己的缺点,应当说,这是柳宗元从自己身上得出的经验教训,或许也是四十多岁的柳宗元安抚自己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的一个无奈办法吧!

《黔之驴》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白话译文

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赏析:

“庞然大物”一语,由于作者没有把它处理成自己笔下的客观描写,而是作为老虎心目中的主观反映,这就很富讽刺意味,不仅明写了驴的外在形体,而且暗示了它的内在无能。“不胜怒,蹄之”五字,通过对驴的心理和行动的极其简略的交代,就把它在别人暗算面前的麻木和乖乖进入圈套的愚蠢揭示无遗。如果说在虎“荡倚冲冒”的时候,作者只用“蹄之”两字就写出了驴的愚蠢上当;那么,在虎“慭慭然,莫相知”的时候,作者只用“一鸣”两字就似乎写出了驴的虚荣和卖弄了。因为当时虎对驴并无任何妨害,所以驴让虎“大骇”“远遁”“甚恐”的“一鸣”之举,不是自我炫耀、借以吓人又是什么呢?现在人们都把驴作为愚蠢的代名词,看来同它在这篇寓言里的鲜明形象是不无关系的。

结束语:总之,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笔法老到,造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不仅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而且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满足,难怪它千古传诵成为我国文苑里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花。

柳宗元 . 寓言

  《黔之驴》=QIAN ZHI LV=

大家还记得《黔之驴》中那头被运到贵州的小毛驴吗?与小虫子相比,它似乎更加可怜。那只贵州的老虎从来没有见过毛驴,当它看到毛驴高大的身材的时候,吓坏了,只敢躲在树林里偷偷地看,毛驴大叫一声,都吓得它瑟瑟发抖。可是当它发现这个大家伙愤怒的时候,最大的本领不过是大叫一声,奋起后腿撂个蹶子而已,心里就全明白了:原来是个大而无当的废物,没什么可怕的!于是跳起来吃掉了毛驴!

我们一般理解这个故事有两个角度:

第一,从老虎的角度而言,就是不要被对手的气势吓倒,不要看到貌似勇猛、貌似强大的对手,就不敢上阵,不敢对抗。事实证明,架子大、派头大的家伙往往外强中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对手,我们可以在心理上藐视它,但在行动中,在细节上则要十二万分地关注、观察对手的动向,只有认真研究清楚对手的所有情况,才能拥有正确的决定与行动。这只老虎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最开始,在树林里悄悄观察,驴子一叫,吓得要命;后来习惯了,就在驴子身前身后转悠,还是在观望;后来惹恼驴子之后才探到它的底牌,于是果断出手,横扫而去。毛泽东曾经将这只毛驴比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将八路军比作小老虎,他说,毛驴子看上去身强力壮,其实是外强中干,没什么可怕的;八路军看上去势力很小,但是是真正的英雄。这个角度的意思就是说,任何时候都不要被对手表面的虚张声势吓倒,认清真相之后,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第二,从驴子的角度而言,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不要虚张声势、张牙舞爪。生活固然美好,也固然善良,但它有时候更加残酷,也更加不留情面。总有一天,虚假的西洋镜会被无情的生活拆穿。面具再华美艳丽、威猛刚毅,也终究只是面具,不是自己的真实面孔,而面具一旦滑落,就会暴露出干瘪丑陋的本来面目,到那个时候,才会真正明白,品尝苦果的到底是生活还是自己。就好像那个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总归有充不下去的时候,到时候只能是灰溜溜地走掉。

从前面两个角度来理解这篇寓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可是,大家却不一定清楚柳宗元自己对这头毛驴的评价。柳宗元在故事的末尾评论说:这头毛驴看上去是个庞然大物,身体强壮,声音洪亮,看似本领高强,如果它一直能够如此伪装下去,充大个,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但是始终不能看清毛驴的真相,毛驴也就不会被吃掉了!现在毛驴不善于伪装自己,当然就落得个被吃掉的下场,真是悲惨啊!

你看,这个评价有点儿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吧?跟我们的理解不同,柳宗元是在埋怨驴子不会掩盖自己的缺点。也就是说,柳宗元认为驴子之所以被吃掉,主要不是因为没本事胡乱虚张声势,而是不善于伪装自己。换言之,他认为,只要驴子凭着高大的形体,保持沉默的态度,不随随便便暴露自己的短处,装作一个深沉而有内涵的“巨无霸”,就可以永远确保自己性命无虞。

这个结论或者角度多少有点儿奇怪吧?其实细细想来,也不奇怪,柳宗元在谈到自己写《黔之驴》的原因时,说: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出技以怒强……然卒迨于祸。(《三戒序》)

意思是:世上的人往往不了解自己的本事有多大,他们往往总是借助外在的力量贸然出手,结果一旦激怒了强大的对手,就会丢了小命。柳宗元年轻的时候仕途顺畅,春风得意,三十出头却被贬到偏远的地方,十几年得不到赦免,这种沉痛的经历对于柳宗元来说真是痛入骨髓!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许是在感叹自己当年过于锋芒毕露,过于逞强好胜,结果触怒了朝廷的当权者,一朝落难,毕生受苦,真是得不偿失!说到底,在柳宗元看来,要在官场上生存下来,就必须善于隐藏自己的缺点,应当说,这是柳宗元从自己身上得出的经验教训,或许也是四十多岁的柳宗元安抚自己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的一个无奈办法吧!

《黔之驴》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白话译文

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赏析:

“庞然大物”一语,由于作者没有把它处理成自己笔下的客观描写,而是作为老虎心目中的主观反映,这就很富讽刺意味,不仅明写了驴的外在形体,而且暗示了它的内在无能。“不胜怒,蹄之”五字,通过对驴的心理和行动的极其简略的交代,就把它在别人暗算面前的麻木和乖乖进入圈套的愚蠢揭示无遗。如果说在虎“荡倚冲冒”的时候,作者只用“蹄之”两字就写出了驴的愚蠢上当;那么,在虎“慭慭然,莫相知”的时候,作者只用“一鸣”两字就似乎写出了驴的虚荣和卖弄了。因为当时虎对驴并无任何妨害,所以驴让虎“大骇”“远遁”“甚恐”的“一鸣”之举,不是自我炫耀、借以吓人又是什么呢?现在人们都把驴作为愚蠢的代名词,看来同它在这篇寓言里的鲜明形象是不无关系的。

结束语:总之,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笔法老到,造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不仅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而且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满足,难怪它千古传诵成为我国文苑里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花。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寓言述论
  • 作者:干天全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年03期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在世界寓言史上也有显著地位.中国.希腊和印度被世界文坛公认为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自先秦到清末,有许多寓言作品问世并产生深刻的影响.但被今人称为"先秦寓言"的一大批 ...

  • 21.[黔之驴]教案[1]1
  • 21.<黔之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柳宗及其代表作品. 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语句,如:蔽.窥.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 ...

  • 21黔之驴
  • <黔之驴>教学设计 滑县四间房乡第二初中 秦保利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2.理解故 ...

  • [黔之驴]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本文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如:蔽.窥.稍.憫然.狎.跳踉等,翻译文言文. 2.过程和方法: 让学 ...

  • 柳宗元的故事
  • 时间:2011-06-24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5406次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经历.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所以人们也称他柳河东.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 ...

  • 顽石:柳宗元一篇寓言对今天反腐打黑的启示
  • 今日重读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永某氏之鼠>,小有收获. 柳宗元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永州某氏因生于子年,故酷爱鼠.家里不养猫狗,禁止僮仆击打老鼠,仓库厨房,任由老鼠横行.于是,老鼠们就相互转告,别的地方的老鼠也都来他家大吃大喝.群鼠不管白天黑夜,肆意打闹,将他家器物毁坏殆尽 ...

  • 黔之驴综合练习及答案
  • <黔之驴>基础检测 1. 了解相关常识. (1)本文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包括 .<黔之驴>. 三 则寓言. (2)柳宗元,字 , 代文学家,河东解人,世称 ,与韩愈并称 , 和韩愈.苏轼等人被列入" ". 2.读准加点 ...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对比 郭橐驼 勿虑勿动 去不复顾 莳若子置若弃--顺天致性 他植者 爱之忧之 旦视暮抚 爪其肤摇其本--勤虑害树 类比 长人者 好烦其令 旦暮来呼 小人病且怠--繁政扰民 对比 种树之理--为官之理 借事喻理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 ...

  • 柳宗元寓言的人文精神
  • 柳宗元寓言的人文精神 王吟秋 一.前言 寓言,簡而言之乃是指一種文字之外別有寓意的文體,西方文學中的寓言,強調的是故事的虛構性和擬人化,所以他們特別偏愛以動物為主角的主題,並強調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意涵:「要給人以道德教訓.」(註一) 然而,中國的寓言,卻往往以人物為主角,如〈愚公移山〉.〈捕蛇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