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和温度教案

一、物态变化与温度

1、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原理:热胀冷缩

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3、温度计读数:平视

4、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 量程 ,然后看清它的 分度值 。

5、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 玻璃泡胀破;② 测不出温度。 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6、(1) 温度计的玻璃泡 浸没在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壁 或 容器底 。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 稍候一会 ,待 示数稳定 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 液泡应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体上表面相平。  读数时视线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见右上图)。  摄氏度:“℃”表示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7、沸水的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8、 ①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分度值是: 0.1℃

9、 ②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人体)。

二、融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2. 物质的三态: 固态 、 气态 、 液态 。

3.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 固态 变成 液态 的过程叫做熔化,从 液态 变成 固态 的过程叫做凝固。 4. 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 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 加热 ,但是温度 不变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 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 加热 ,温度就 升高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 温度。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松香、玻璃、沥青、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1)的分析:

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D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 对曲线(3)的分析:

EF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 达到熔点 ; ② 持续吸热 。7、 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 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 利用熔化吸热:用冰保鲜、冷敷给病人降温;吃雪糕解暑。  防止熔化吸热:雪熔化吸热,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 利用凝固放热: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

 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

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1.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 程叫做液化。 2. 汽化:蒸发和沸腾是两种典型的汽化现象。

 沸腾: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① 达到沸点 ;② 持续吸热 。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① 增大表面积;②升高温度;③ 增大空气流动性 。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 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升华也需要吸热热,凝华也会放热。 3.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片变小;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冬天晾衣服,冰直接升华;碘升华。 4.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冰花、雾凇;白炽灯变黑(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一、物态变化与温度

1、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原理:热胀冷缩

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3、温度计读数:平视

4、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 量程 ,然后看清它的 分度值 。

5、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 玻璃泡胀破;② 测不出温度。 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6、(1) 温度计的玻璃泡 浸没在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壁 或 容器底 。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 稍候一会 ,待 示数稳定 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 液泡应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体上表面相平。  读数时视线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见右上图)。  摄氏度:“℃”表示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7、沸水的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8、 ①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分度值是: 0.1℃

9、 ②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人体)。

二、融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2. 物质的三态: 固态 、 气态 、 液态 。

3.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 固态 变成 液态 的过程叫做熔化,从 液态 变成 固态 的过程叫做凝固。 4. 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 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 加热 ,但是温度 不变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 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 加热 ,温度就 升高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 温度。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松香、玻璃、沥青、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1)的分析:

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D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 对曲线(3)的分析:

EF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 达到熔点 ; ② 持续吸热 。7、 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 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 利用熔化吸热:用冰保鲜、冷敷给病人降温;吃雪糕解暑。  防止熔化吸热:雪熔化吸热,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 利用凝固放热: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

 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

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1.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 程叫做液化。 2. 汽化:蒸发和沸腾是两种典型的汽化现象。

 沸腾: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① 达到沸点 ;② 持续吸热 。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① 增大表面积;②升高温度;③ 增大空气流动性 。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 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升华也需要吸热热,凝华也会放热。 3.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片变小;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冬天晾衣服,冰直接升华;碘升华。 4.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冰花、雾凇;白炽灯变黑(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相关内容

  •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 课题: 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1.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物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会测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几种具体形式.产生的条件和吸.放热情况 4.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1.能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 ...

  • 物态变化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 物态变化实验专项练习 (要求答出2条). 2.在"探究固体熔化的实验"中,(1)把装着海波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是为了使海波 (2)下表是一位同学探究某固体,测量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用了 分钟. (3)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图象. 6. ...

  •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蒸发教案
  • <蒸发>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与液化>中的重要内容,在本节内容中,编者将汽化放置在液化内容之前,沸腾放置在蒸发之前,这样既考虑了学科的逻辑顺序,又考虑了学生的心里特点.作为学生学习热学知识的第二课,本节知识 ...

  • 物质状态教案
  •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一章,按照国家课标的要求本章不涉及公式及计算,我们只需掌握两部分内容:一.温度及温度的测量,二.物态变化.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我们要知道: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国际的主单位是开尔文,字母K . 2.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摄氏温标的 ...

  •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
  • 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章 物态变化 NO.8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 温度的测量(1) 教学札记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 ...

  • 北师大版物理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 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 清涧县教研室 惠卫东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 熔化和凝固是两种重要的物态变化,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现象.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学习的基础上,加之日常生活中的无意观察,对这两种现象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材将其编排于<物质三态 温度的测量>和<汽化和液化> ...

  • 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究熔化的条件教案 苏科版
  • 探究熔化的条件教案 苏科版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教具 学生实验,4人一组.每组配备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二支.冰块.蜡.水.火柴 教学方法 实验法 ...

  • 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目标: 1.研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体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运用具体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 ...

  • 1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
  •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王晖 贵阳市第十七中学 一.内容分析 1.1课标解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物态变化的表述是"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从"课标"的表述可以看出,&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