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212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6月20日第17卷第3期 AnhuiJPrevMed,Jun.20,2011,Vol17,No.3

·公共卫生管理·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刘志荣,姚琪

【文献标识码】B【中图分类号】R151

【文章编号】1007-1040(2011)03-0212-04【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卫生; 问题; 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监管手段、行业自律、媒体责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迫切要求政府部门吸取历次食品安全事件的教训,充分认识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1 原因分析

1.1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缺陷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多个部门,由卫生部来协调,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在各自负责的领域从事各自的监督管理职能,强调以分段监管为主的监管模式,构建食品安全防线。这种多头监管模式,看似严密,实则存在很多漏洞。1.1.1 容易发生职责不清、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乃至监管部门疏于尽责。整个食品产业及食品供应过程是一个边界很长的链条,链条上任何环节的风险,都可能波及链条上的企业。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三者联系紧密,相互牵连。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边界模糊甚至交叉的现象,各个监管部门之间衔接不协调,造成有时重复监管、有时都弃之不管的现象。以此次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瘦肉精源头没管住、生猪饲养环节处于失控状态,收购环节监管程序形同虚设,之后市场流通监管若有若无,诸多监管空白存在于整条食品加工产业链。由于不同环节监管分属不同部门,在生猪屠宰这一环节上,畜牧、商务、工商等诸多部门显然都有责任,但由哪个部门具体负责,似乎又不甚明确。

1.1.2 各监管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不够,难以在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各监管部门所掌握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食品的相关信息,包括食品生产工艺、新技术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生产记录、卫生管理、企业的,、,  进入21世纪之后,影响全国的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2003年“劣质奶粉”致大头娃娃事件,2005年“苏丹红”红心鸭蛋事件,2006年多宝鱼检出多种禁用鱼药残留,2008年9月“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等。一起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催生了《食品安全法》的出台。《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开启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阶段。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消费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法制保证。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至今的2年多时间里,一系列有关乳品的监管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国务院公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10年3月卫生部公布了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66个,形成了统一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组织联合开展了乳品市场的专项整顿活动,彰显政府及其监管部门的努力。但是,仍然没有阻止问题奶粉接连出现于市场。近日,在国家不断加强和推进打击食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期间,2011年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瘦肉精猪肉流入双汇公司,成为又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此外,2010年还不时出现如“××奶粉疑致性早熟”、“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等一过性广为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类似食品安全问题或事件仍频繁发生,不断成为社会焦点。暴露出

【作者单位】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合肥230061

【作者简介】刘志荣(1966~),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疾病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6月20日第17卷第3期 AnhuiJPrevMed,Jun.20,2011,Vol17,No.3        213

和利用,不利于全面保障食品安全。

1.1.3 分段监管成本高、效率低,且又难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各监管部门日常监管时,常规检测项目重复检验,往往发现不了问题,效率低下;而对于标准之外、需要较高的检测成本的项目,出于成本效益考虑,监管部门都不去检验,一旦出了问题,成了事件后,又一哄而上。另外,由于监督抽检抽样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往往是监管部门的抽检发现不了问题,或流于形式。这种监督抽检效率低、成本高,消耗了巨大国家财力资源,不符合现代政府绩效管理原则。1.2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淡薄,诚信意识差 纵观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多与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淡薄、缺乏诚信、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有关,呈现行业性特征。冰鲜或鲜活水产残留抗生素、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等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是违法添加化学物质或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所导致的。如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提高瘦肉率;明知三聚氰胺属于非食用化学物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目的是提高实验检测中“氨氮”/“蛋白质”含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这些事件的特征是厂商为追逐利润,主观上的故意行为。

商家逐利是其最原始的属性和本能,毋庸置疑,也无可厚非。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置法律与道德的要求、甚至于生命健康于不顾,不讲诚信,为盈利放弃良知,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牟利”成份成为个别行业习惯,让制假售假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呈现出全行业性,反映出食品行业不规范行为的普遍性,甚至出现行业性食品安全事件

[1]

重复建设,这种撒芝麻式的财政投入方式,不能有效地改善食品安全的检测机构设备条件,提升检测能力。如开展食品中抗生素、激素残留项目的检测,需要的设备、技术条件较高,在国内大中城市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而且周期长、成本高。如2010年的“××奶粉疑致性早熟”事件中,奶粉中激素残留的检测;瘦肉精的检测,由于仪器和方法要求较高基层监管部门及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均无检验能力,无法对相关产品进行检验。1.4 行业的"潜规则"缺乏研究,洞察能力不强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之前,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氮”含量同样为业内人士悉知;用瘦肉精饲养生猪,提高瘦肉率,甚至作为技术创新被业内推广,这些一方面表明行业自律较差,另一方面,产品经层层检查顺利通过流向市场,并被监管部门准用QS标志,也表明相关监管部门深入调研不够,监管缺乏主动性。

1.5 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和问题的广泛关注与知识信息缺乏 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信息瞬间传播至亿万受众,公众感觉现在食品安全问题总是多于从前,信息迅速传播的原因成为主流。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公众对食品从吃饱,到吃好、吃健康、吃安全,追求更高要求的期望值不断升高。一方面,发生过的问题食品,刺激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特别关注,稍有风吹草动,便敏感地担心食品问题伤及自己,武装起来准备迎战,盲目从众。另一方面,公众缺乏必要的食品卫生科普知识,诸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期间,碘盐风波暴露出公众缺乏基本的科普知识和生活常识。

众多媒体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迅速传播、炒作的耸恿者。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增强信息的可读性,提高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过分关注“出事的卫生新闻”。此举迎合了公众关注食品问题的追求,满足了公众掠奇的心态,从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和问题特别被关注。不能抱怨公众获取信息的合理要求。满足公众对未知信息的需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的权威信息缺失、不到位、不及时,必然引起社会的不稳定。2 对策与建议

,。当然;

也有的事件主要是由于食品生产经营者缺乏相应知识,过失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如劣质奶粉事件,也有的事件本属于一般性食品卫生常识性问题,由于大众相应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媒体炒作及相关部门应对措施滞后等造成的所谓事件,如2005年媒体披露,啤酒行业采用添加甲醛剂解决啤酒沉淀问题;2010年食盐加碘的学术争议等。

1.3 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分散,技术落后 食品安全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性工作。我国目前对食品安全的检测机构存在于质检部门产检所、卫生部,

214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6月20日第17卷第3期 AnhuiJPrevMed,Jun.20,2011,Vol17,No.3

绸缪。要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监管制度,理顺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堵住漏洞,不留死角,落实责任,严查问责。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需要社会多元治理模式,即通过整合政府的管制强势,行业协会的专业长项,媒体的信息和监督优势,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效应,形成多元主体优势互补、共同治理,构建食品安全长治久安的格局[2]。2.1

加强监管体制的顶层设计是首要任务 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体系框架、运行方式、操作程序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探索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法治水平的监管体制。“分段式”、高度集中的“单一式”以及2种模式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分段式”分多少段适宜,都值得继续摸索。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将这些环节的监管工作人为地割裂开来,会导致食品安全的监管脱节、重复和冲突等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至二十世纪末,各国纷纷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设立进行了重构,从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设立呈由分散到统一的趋势

[3]

要食品的风险控制。要建立健全各类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标准及卫生、无公害化标准体系及其监督、保证体系。

2.3.2 应用HACCP预防控制技术构建企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原料控制、产品设计和加工过程的控制,以及在生产、加工、批发、贮存、销售、制备和食用过程中应用良好卫生规范,对整个食品生产流程和供应链进行风险管理,构建最有效和可靠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此外,企业要提高自我风险防范意识,可以通过购买产品责任保险的方式,增强企业食品产品风险防范能力。

2.3.3 要建立有效的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追溯体系。如目前的电子化食品供应链,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码技术、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应用,可以有效地追溯到食品的源头。通过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建立,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

2.3.4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声势,营造健康的食品安全环境。畅通与消费者的沟通渠道,密切关注消费者对服务和产品质量的反映,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行为,如推出食品安全的举报奖励制度,为那些知道“内幕”而且有良知的人士会主动提供线索和消息予以保护和奖励。这对于震慑和制止行业潜规则,预防行业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2.3.5 要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建立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调动各监管部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改进工作思路,主动出击,去寻找发现问题,而不是等问题暴露了再去检测。加大打击查处力度,对于行业性食品安全事件,危害群众健康的行业潜规则行为应给予严惩,不能仅只从保护行业的角度限于个案处理。

2.3.6 建立健全食品企业信用信息体系,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以食品安全信用信息采集、处理、查询、发布、政策法规、评价标准和反馈投诉等内容为主体的食品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实现全国信用情况的共享和公开,包括依法公开企业的身份记录和违法行为的记录,并对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4。笔者认为,我国宜建立

单一统管全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或者由尽可能少的机构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性监管,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局面,消除各个部门监管重复和监管空白的问题,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有效监管。2.2 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食品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法治、社会道德和食品安全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食品企业要建立完善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落实好食品生产良好规范(GMP),HACCP,加强质量控制和必要的检测,并健全生产经营档案记录。食品企业要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对产业链上下游安全的控制力。要重建商家的道德和良知体系,食品安全应该是对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而言,是一种诚信的承诺,是要靠“企业自律”来保障的;要建立在食品安全食物链的各环节尤其食品企业兑现食品安全承诺,对产品质量负责到底。

2.3 要建立稳固的食品整体安全保障体系

2.3.1 建立主要粮食食品和肉、蛋、奶食品为重点多元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生产、流通、储存等各个环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6月20日第17卷第3期 AnhuiJPrevMed,Jun.20,2011,Vol17,No.3        215

享系统 整合利用现有人力、技术、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国家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评估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形成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和全新的安全评估体系。一是整合设置专门的机构,统一全国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工作,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二是要加大经费和科技的投入,提升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加速食品速测技术研发,提高食品污染检测水平。三是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动态收集和分析来自各监测部门食品安全信息,进行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及信息交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和早处理,做到立即报告、迅速介入、科学判断、妥善处置。

2.5 食品安全需要媒体责任 媒体的广告作用是媒体具有舆论监督作用的主要成因。因此,媒体的强大牵引力,左右人们放弃自己的判断,选择相信媒体的报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报道。媒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需要这个载体传播需要传播的相关信息和科普知识;另一方面,媒体的负面影响会造成麻烦,甚至是严重后果。目前,我国还没有《新闻法》,新闻炒作缺乏合理的、合法的依据,炒作造成的伤害、损失,往往是不了了之。加强政府对媒体的监管,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是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手段。媒体是政府的喉舌,是喉舌就要说话,说什么,怎么说,何时说,与公众对信息的欲知,需知,可

(上接206页)

[35] 林竹光,范玉兰,马玉,等.气相色谱-负离子化学电

离质谱分析测试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J].色谱,2006,24(3):221-227.

[36] 林竹光,金珍,马玉,等.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蜂蜜

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J].分析实验室,2006,25(6):12-17.

[37] 金珍,林竹光,陈美瑜,等.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蜂

蜜中多种农药残留[J].色谱,2006,24(5):440-446.

[38] 朱捷,杨欣,封锦芳,等.牛奶中有机氯农药及拟除虫

菊酯农药多残留的HS-SPME-GC-MS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4):289-293.

[39] 刘敏,端裕树,宋苑苑,等.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

-质谱检测蔬菜水果中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农药[J].分析化学,2006,34(7):941-945.

[40] 柳菡,徐锦忠,丁涛,等.蔬菜中26种农药残留的高

串定[J],

知相对应。学会与媒体沟通,政府权威部门要健全信息反馈网络,加快反应速度,发布科学、准确、透明、及时的信息。同时要重视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提供和引导信息服务,传播权威信息,维护社会稳定。3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乃至公民对社会和政府的信心。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我国应建立责权对等的行政监督机构,完善行政问责制,构建完整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实施全面严格的质量控制,建立企业产品质量信用体系,改进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加强舆论监督,促进信息公开,创新公共信息服务,形成有效的信息互动,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文俊,杨青.食品安全事件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3):26-27.[2] 唐钧,林怀明.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社会态度与管理建议—基于2008年问题奶粉事件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116-121.[3] 顾士圻.从“三鹿奶粉事件”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

制的完善[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2):3-4.

收稿日期:2011-04-082009,28(2):181-185.

 戴琳,徐锦忠,丁涛,等.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虫酰肼和甲氧虫酰肼残留[J].分析化学,2008,36(1):87-90. 李岩,郑锋,王明林,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筛查测定浓缩果蔬汁中的156种农药残留[J].色谱,2009,27(2):127-137. Romero-GonzalezR,GarrdoFrenichA,MartinezVidalJL.Multi-residuemethodforfastdeterminationofpes-ticidesinfruitjuicesby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coupledtotandemmassspectrometry[J].Talana,2008,76(1):211-225. HiemstraM,deKokA.Comprehensivemulti-residuemethodforthetargetanalysisofpesticidesincropsu-sing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J].JChromatogrA,2007,1154(1-2):3-25. 潘见.夏潇潇,杨毅,等.菠菜中1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4)::[41]

[42]

[43]

[44]

[45]

212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6月20日第17卷第3期 AnhuiJPrevMed,Jun.20,2011,Vol17,No.3

·公共卫生管理·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刘志荣,姚琪

【文献标识码】B【中图分类号】R151

【文章编号】1007-1040(2011)03-0212-04【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卫生; 问题; 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监管手段、行业自律、媒体责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迫切要求政府部门吸取历次食品安全事件的教训,充分认识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1 原因分析

1.1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缺陷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多个部门,由卫生部来协调,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在各自负责的领域从事各自的监督管理职能,强调以分段监管为主的监管模式,构建食品安全防线。这种多头监管模式,看似严密,实则存在很多漏洞。1.1.1 容易发生职责不清、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乃至监管部门疏于尽责。整个食品产业及食品供应过程是一个边界很长的链条,链条上任何环节的风险,都可能波及链条上的企业。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三者联系紧密,相互牵连。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边界模糊甚至交叉的现象,各个监管部门之间衔接不协调,造成有时重复监管、有时都弃之不管的现象。以此次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瘦肉精源头没管住、生猪饲养环节处于失控状态,收购环节监管程序形同虚设,之后市场流通监管若有若无,诸多监管空白存在于整条食品加工产业链。由于不同环节监管分属不同部门,在生猪屠宰这一环节上,畜牧、商务、工商等诸多部门显然都有责任,但由哪个部门具体负责,似乎又不甚明确。

1.1.2 各监管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不够,难以在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各监管部门所掌握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食品的相关信息,包括食品生产工艺、新技术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生产记录、卫生管理、企业的,、,  进入21世纪之后,影响全国的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2003年“劣质奶粉”致大头娃娃事件,2005年“苏丹红”红心鸭蛋事件,2006年多宝鱼检出多种禁用鱼药残留,2008年9月“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等。一起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催生了《食品安全法》的出台。《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开启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阶段。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消费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法制保证。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至今的2年多时间里,一系列有关乳品的监管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国务院公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10年3月卫生部公布了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66个,形成了统一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组织联合开展了乳品市场的专项整顿活动,彰显政府及其监管部门的努力。但是,仍然没有阻止问题奶粉接连出现于市场。近日,在国家不断加强和推进打击食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期间,2011年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瘦肉精猪肉流入双汇公司,成为又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此外,2010年还不时出现如“××奶粉疑致性早熟”、“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等一过性广为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类似食品安全问题或事件仍频繁发生,不断成为社会焦点。暴露出

【作者单位】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合肥230061

【作者简介】刘志荣(1966~),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疾病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6月20日第17卷第3期 AnhuiJPrevMed,Jun.20,2011,Vol17,No.3        213

和利用,不利于全面保障食品安全。

1.1.3 分段监管成本高、效率低,且又难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各监管部门日常监管时,常规检测项目重复检验,往往发现不了问题,效率低下;而对于标准之外、需要较高的检测成本的项目,出于成本效益考虑,监管部门都不去检验,一旦出了问题,成了事件后,又一哄而上。另外,由于监督抽检抽样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往往是监管部门的抽检发现不了问题,或流于形式。这种监督抽检效率低、成本高,消耗了巨大国家财力资源,不符合现代政府绩效管理原则。1.2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淡薄,诚信意识差 纵观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多与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淡薄、缺乏诚信、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有关,呈现行业性特征。冰鲜或鲜活水产残留抗生素、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等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是违法添加化学物质或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所导致的。如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提高瘦肉率;明知三聚氰胺属于非食用化学物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目的是提高实验检测中“氨氮”/“蛋白质”含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这些事件的特征是厂商为追逐利润,主观上的故意行为。

商家逐利是其最原始的属性和本能,毋庸置疑,也无可厚非。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置法律与道德的要求、甚至于生命健康于不顾,不讲诚信,为盈利放弃良知,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牟利”成份成为个别行业习惯,让制假售假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呈现出全行业性,反映出食品行业不规范行为的普遍性,甚至出现行业性食品安全事件

[1]

重复建设,这种撒芝麻式的财政投入方式,不能有效地改善食品安全的检测机构设备条件,提升检测能力。如开展食品中抗生素、激素残留项目的检测,需要的设备、技术条件较高,在国内大中城市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而且周期长、成本高。如2010年的“××奶粉疑致性早熟”事件中,奶粉中激素残留的检测;瘦肉精的检测,由于仪器和方法要求较高基层监管部门及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均无检验能力,无法对相关产品进行检验。1.4 行业的"潜规则"缺乏研究,洞察能力不强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之前,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氮”含量同样为业内人士悉知;用瘦肉精饲养生猪,提高瘦肉率,甚至作为技术创新被业内推广,这些一方面表明行业自律较差,另一方面,产品经层层检查顺利通过流向市场,并被监管部门准用QS标志,也表明相关监管部门深入调研不够,监管缺乏主动性。

1.5 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和问题的广泛关注与知识信息缺乏 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信息瞬间传播至亿万受众,公众感觉现在食品安全问题总是多于从前,信息迅速传播的原因成为主流。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公众对食品从吃饱,到吃好、吃健康、吃安全,追求更高要求的期望值不断升高。一方面,发生过的问题食品,刺激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特别关注,稍有风吹草动,便敏感地担心食品问题伤及自己,武装起来准备迎战,盲目从众。另一方面,公众缺乏必要的食品卫生科普知识,诸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期间,碘盐风波暴露出公众缺乏基本的科普知识和生活常识。

众多媒体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迅速传播、炒作的耸恿者。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增强信息的可读性,提高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过分关注“出事的卫生新闻”。此举迎合了公众关注食品问题的追求,满足了公众掠奇的心态,从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和问题特别被关注。不能抱怨公众获取信息的合理要求。满足公众对未知信息的需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的权威信息缺失、不到位、不及时,必然引起社会的不稳定。2 对策与建议

,。当然;

也有的事件主要是由于食品生产经营者缺乏相应知识,过失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如劣质奶粉事件,也有的事件本属于一般性食品卫生常识性问题,由于大众相应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媒体炒作及相关部门应对措施滞后等造成的所谓事件,如2005年媒体披露,啤酒行业采用添加甲醛剂解决啤酒沉淀问题;2010年食盐加碘的学术争议等。

1.3 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分散,技术落后 食品安全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性工作。我国目前对食品安全的检测机构存在于质检部门产检所、卫生部,

214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6月20日第17卷第3期 AnhuiJPrevMed,Jun.20,2011,Vol17,No.3

绸缪。要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监管制度,理顺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堵住漏洞,不留死角,落实责任,严查问责。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需要社会多元治理模式,即通过整合政府的管制强势,行业协会的专业长项,媒体的信息和监督优势,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效应,形成多元主体优势互补、共同治理,构建食品安全长治久安的格局[2]。2.1

加强监管体制的顶层设计是首要任务 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体系框架、运行方式、操作程序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探索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法治水平的监管体制。“分段式”、高度集中的“单一式”以及2种模式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分段式”分多少段适宜,都值得继续摸索。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将这些环节的监管工作人为地割裂开来,会导致食品安全的监管脱节、重复和冲突等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至二十世纪末,各国纷纷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设立进行了重构,从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设立呈由分散到统一的趋势

[3]

要食品的风险控制。要建立健全各类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标准及卫生、无公害化标准体系及其监督、保证体系。

2.3.2 应用HACCP预防控制技术构建企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原料控制、产品设计和加工过程的控制,以及在生产、加工、批发、贮存、销售、制备和食用过程中应用良好卫生规范,对整个食品生产流程和供应链进行风险管理,构建最有效和可靠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此外,企业要提高自我风险防范意识,可以通过购买产品责任保险的方式,增强企业食品产品风险防范能力。

2.3.3 要建立有效的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追溯体系。如目前的电子化食品供应链,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码技术、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应用,可以有效地追溯到食品的源头。通过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建立,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

2.3.4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声势,营造健康的食品安全环境。畅通与消费者的沟通渠道,密切关注消费者对服务和产品质量的反映,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行为,如推出食品安全的举报奖励制度,为那些知道“内幕”而且有良知的人士会主动提供线索和消息予以保护和奖励。这对于震慑和制止行业潜规则,预防行业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2.3.5 要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建立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调动各监管部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改进工作思路,主动出击,去寻找发现问题,而不是等问题暴露了再去检测。加大打击查处力度,对于行业性食品安全事件,危害群众健康的行业潜规则行为应给予严惩,不能仅只从保护行业的角度限于个案处理。

2.3.6 建立健全食品企业信用信息体系,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以食品安全信用信息采集、处理、查询、发布、政策法规、评价标准和反馈投诉等内容为主体的食品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实现全国信用情况的共享和公开,包括依法公开企业的身份记录和违法行为的记录,并对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4。笔者认为,我国宜建立

单一统管全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或者由尽可能少的机构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性监管,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局面,消除各个部门监管重复和监管空白的问题,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有效监管。2.2 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食品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法治、社会道德和食品安全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食品企业要建立完善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落实好食品生产良好规范(GMP),HACCP,加强质量控制和必要的检测,并健全生产经营档案记录。食品企业要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对产业链上下游安全的控制力。要重建商家的道德和良知体系,食品安全应该是对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而言,是一种诚信的承诺,是要靠“企业自律”来保障的;要建立在食品安全食物链的各环节尤其食品企业兑现食品安全承诺,对产品质量负责到底。

2.3 要建立稳固的食品整体安全保障体系

2.3.1 建立主要粮食食品和肉、蛋、奶食品为重点多元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生产、流通、储存等各个环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6月20日第17卷第3期 AnhuiJPrevMed,Jun.20,2011,Vol17,No.3        215

享系统 整合利用现有人力、技术、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国家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评估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形成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和全新的安全评估体系。一是整合设置专门的机构,统一全国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工作,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二是要加大经费和科技的投入,提升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加速食品速测技术研发,提高食品污染检测水平。三是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动态收集和分析来自各监测部门食品安全信息,进行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及信息交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和早处理,做到立即报告、迅速介入、科学判断、妥善处置。

2.5 食品安全需要媒体责任 媒体的广告作用是媒体具有舆论监督作用的主要成因。因此,媒体的强大牵引力,左右人们放弃自己的判断,选择相信媒体的报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报道。媒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需要这个载体传播需要传播的相关信息和科普知识;另一方面,媒体的负面影响会造成麻烦,甚至是严重后果。目前,我国还没有《新闻法》,新闻炒作缺乏合理的、合法的依据,炒作造成的伤害、损失,往往是不了了之。加强政府对媒体的监管,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是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手段。媒体是政府的喉舌,是喉舌就要说话,说什么,怎么说,何时说,与公众对信息的欲知,需知,可

(上接206页)

[35] 林竹光,范玉兰,马玉,等.气相色谱-负离子化学电

离质谱分析测试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J].色谱,2006,24(3):221-227.

[36] 林竹光,金珍,马玉,等.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蜂蜜

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J].分析实验室,2006,25(6):12-17.

[37] 金珍,林竹光,陈美瑜,等.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蜂

蜜中多种农药残留[J].色谱,2006,24(5):440-446.

[38] 朱捷,杨欣,封锦芳,等.牛奶中有机氯农药及拟除虫

菊酯农药多残留的HS-SPME-GC-MS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4):289-293.

[39] 刘敏,端裕树,宋苑苑,等.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

-质谱检测蔬菜水果中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农药[J].分析化学,2006,34(7):941-945.

[40] 柳菡,徐锦忠,丁涛,等.蔬菜中26种农药残留的高

串定[J],

知相对应。学会与媒体沟通,政府权威部门要健全信息反馈网络,加快反应速度,发布科学、准确、透明、及时的信息。同时要重视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提供和引导信息服务,传播权威信息,维护社会稳定。3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乃至公民对社会和政府的信心。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我国应建立责权对等的行政监督机构,完善行政问责制,构建完整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实施全面严格的质量控制,建立企业产品质量信用体系,改进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加强舆论监督,促进信息公开,创新公共信息服务,形成有效的信息互动,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文俊,杨青.食品安全事件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3):26-27.[2] 唐钧,林怀明.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社会态度与管理建议—基于2008年问题奶粉事件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116-121.[3] 顾士圻.从“三鹿奶粉事件”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

制的完善[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2):3-4.

收稿日期:2011-04-082009,28(2):181-185.

 戴琳,徐锦忠,丁涛,等.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虫酰肼和甲氧虫酰肼残留[J].分析化学,2008,36(1):87-90. 李岩,郑锋,王明林,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筛查测定浓缩果蔬汁中的156种农药残留[J].色谱,2009,27(2):127-137. Romero-GonzalezR,GarrdoFrenichA,MartinezVidalJL.Multi-residuemethodforfastdeterminationofpes-ticidesinfruitjuicesby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coupledtotandemmassspectrometry[J].Talana,2008,76(1):211-225. HiemstraM,deKokA.Comprehensivemulti-residuemethodforthetargetanalysisofpesticidesincropsu-sing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J].JChromatogrA,2007,1154(1-2):3-25. 潘见.夏潇潇,杨毅,等.菠菜中1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4)::[41]

[42]

[43]

[44]

[45]


相关内容

  •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原因及对策研究
  • 2013年1月第33卷第1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 Jan.,2013Vol.33No.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原因及对策研究 曹应梅 (陇东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及 ...

  • 校园暴力问题的法律反思
  • 摘要:校园暴力频发,与社会风气.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从本质看,校园暴力的惩处仍然停留在道德层面,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程度严重化.犯罪群体多元化三个方面现象与当前未成年人法治建设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完善预防校园暴力法制体系,构建预防校园 ...

  • 论校车事件中的国家适度干预
  • 论校车事件中的国家适度干预 摘 要: 近来,校车事故频发,公安部采取了给予校车最高的路权,进行最严查处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直至2012年国务院颁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来回应社会"校车热"现象,公权力介入市场,由此,引发对公权力与私权利平衡的思考,以正确定位国家干预,确保 ...

  • 专题遏制校园欺凌暴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 专题二: 遏制校园欺凌暴力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热点材料] ★近日,一位自称是北京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家长在网络发帖称,自己的孩子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她听完孩子的哭诉后,随即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处理,并表示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 ...

  • 如何处理医患关系
  • 如何处理医患关系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导论 姓名:邹颖 学号:2201160415 班级: 临五1604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 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医患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国民健康,关系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当前,由于我国医生群体中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不同 ...

  • 事业单位考试案例分析题之解题方法(二)
  • 来源: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www.zgsydw.com/anhui/) 事业单位考试案例分析题之解题方法(二)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案例分析题除了可以从主体的角度进行思考作答,还可以从不同层面展开思路,例如"思想观念"."制度"."管理".& ...

  •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
  • 关于食品安全 的调研报告 6月 4日 2011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 摘要: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化妆猪"."硫磺姜"."地沟油&quo ...

  • 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研究
  • 摘要:为了应对各种潜在的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从汶川大地震后疏散转移群众的情况来看,要把大规模的居民转移到几十公里外地乡镇,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市内.城市周边和近郊有可以应对这些灾害的临时安置场所--应急避难所.能在灾害发生的一段时期内,供居民紧急避难避险, ...

  • 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引发的思考
  • 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引发的思考 安全事故的教训是深刻的,事故的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同学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和无可祢补的损失.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当看到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学生的生命安全,心中常常感到惴惴不安,潜意识里总担心此类问题在自己的学校里发生.为此,我们及时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