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现将本学期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一些做法

1. 认真做好前期工作总结,和二册教材培训,保证实验稳步发展。
寒假期间,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中,布置了典型个案发言(9人次)、论文交流、专家讲座以及教材教法分析等。老师们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总结第一学期实验工作,找到经验,反思不足,并展望第二学期的工作,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推动课改的发展。

要想让课改稳步发展,只靠几个人来推进是不行的,必须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就必须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研究的载体。否则,老师们还会用以前的方法,来教现在的教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
出于上述考虑,在实验中,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老师们确定专题,为其自我发展,搭建平台。首先,我组建了课题组。组建的办法是:老师自己报名,只要有愿望,愿意在课改中展开研究,就可以报名。结果70余名教师报了名,老师们积极性很高。第二步,让课题组老师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我先公布区里的专题“情境化课堂教学”,并配发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课题组老师在确定自己的专题时,可以在区内专题下来研究,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出发,自己来确定专题。现在,已在区里备案的专题,包括来自22所学校的23个,占全部实验校(35所)的63%。

本学期末,准备进行专项总结。

3. 加强实效,组织课题中心组献课活动,促进实验的深入发展。(因课题组过于庞大,我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20人的课题中心组。)
本学期,课改的任务很重。要进一步的学习、贯彻新理念;要进行二册教材的使用实验;并要进行评价方案的实验;及专题的研究等。
为了完成上述的工作任务,我区组织了课题中心组献课的活动。组织课题中心组成员(20人),每人献课一节。献课过程向全区任课教师开放,自愿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中,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课,思考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与落实,并观摩、研讨教材的使用;通过自评、他评等形式,来学习和使用基教研中心的评价方案;结合献课活动,进行短期专题的研究。我们把这次活动的专题定位在“计算教学”的研究上。通过研究,找出了计算教学低年级的一些方法,确定了基本思路:积累表象→发展思维→形成技能,并拿出了研讨课,在全区展示。
另外,本学期,我区还完成了全市研究课、与宣武区交流研讨等任务。

二、课改以来,课堂的变化

1. 课堂教学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一年的课改,我区一年级课堂教学的气氛,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师总是认为学生不懂事,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主体意识差,所以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这样直接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

现在的教学,老师们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现在的课堂,老师的指令性语言越来越少,而与学生商量、征求学生看法的语言越来越多,批评性的语言在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中已经绝迹,激励性评价已深入人心。

2. 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

原来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多的思考知识如何传授,强调知识的完整,是以教知识为目的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客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现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老师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出发(即从学生共性特征出发),并有一些老师能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以及本班学生中的个别学生情况出发(即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把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知识的本身。

3.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

4. 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情境化课堂教学”专题的实施,课堂中教学的情境化已得到落实。
从情境的组织形式上,老师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形式。一些老师在教学“计算”或其他思维密度较大的内容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并列式”方式组织教学(多个情境依次出现,相对独立),通过不断变换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课中(如统计等),则采用“因果式”组织形式,即后一情境的出现是前一情境的结果(或说由前一情境推出后一情境)。

从设计情境的内容选择上,老师们紧贴生活,有的就从身边找素材,有的则直接组织学生活动参与,有的则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如一位老师在加法的教学中,与今年春季北京沙尘暴相联系,设计了环保主题。)

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老师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获得自我发展……

总之,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已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的模式,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模式,正逐渐形成。

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现将本学期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一些做法

1. 认真做好前期工作总结,和二册教材培训,保证实验稳步发展。
寒假期间,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中,布置了典型个案发言(9人次)、论文交流、专家讲座以及教材教法分析等。老师们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总结第一学期实验工作,找到经验,反思不足,并展望第二学期的工作,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推动课改的发展。

要想让课改稳步发展,只靠几个人来推进是不行的,必须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就必须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研究的载体。否则,老师们还会用以前的方法,来教现在的教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
出于上述考虑,在实验中,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老师们确定专题,为其自我发展,搭建平台。首先,我组建了课题组。组建的办法是:老师自己报名,只要有愿望,愿意在课改中展开研究,就可以报名。结果70余名教师报了名,老师们积极性很高。第二步,让课题组老师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我先公布区里的专题“情境化课堂教学”,并配发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课题组老师在确定自己的专题时,可以在区内专题下来研究,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出发,自己来确定专题。现在,已在区里备案的专题,包括来自22所学校的23个,占全部实验校(35所)的63%。

本学期末,准备进行专项总结。

3. 加强实效,组织课题中心组献课活动,促进实验的深入发展。(因课题组过于庞大,我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20人的课题中心组。)
本学期,课改的任务很重。要进一步的学习、贯彻新理念;要进行二册教材的使用实验;并要进行评价方案的实验;及专题的研究等。
为了完成上述的工作任务,我区组织了课题中心组献课的活动。组织课题中心组成员(20人),每人献课一节。献课过程向全区任课教师开放,自愿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中,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课,思考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与落实,并观摩、研讨教材的使用;通过自评、他评等形式,来学习和使用基教研中心的评价方案;结合献课活动,进行短期专题的研究。我们把这次活动的专题定位在“计算教学”的研究上。通过研究,找出了计算教学低年级的一些方法,确定了基本思路:积累表象→发展思维→形成技能,并拿出了研讨课,在全区展示。
另外,本学期,我区还完成了全市研究课、与宣武区交流研讨等任务。

二、课改以来,课堂的变化

1. 课堂教学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一年的课改,我区一年级课堂教学的气氛,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师总是认为学生不懂事,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主体意识差,所以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这样直接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

现在的教学,老师们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现在的课堂,老师的指令性语言越来越少,而与学生商量、征求学生看法的语言越来越多,批评性的语言在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中已经绝迹,激励性评价已深入人心。

2. 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

原来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多的思考知识如何传授,强调知识的完整,是以教知识为目的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客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现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老师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出发(即从学生共性特征出发),并有一些老师能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以及本班学生中的个别学生情况出发(即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把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知识的本身。

3.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

4. 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情境化课堂教学”专题的实施,课堂中教学的情境化已得到落实。
从情境的组织形式上,老师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形式。一些老师在教学“计算”或其他思维密度较大的内容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并列式”方式组织教学(多个情境依次出现,相对独立),通过不断变换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课中(如统计等),则采用“因果式”组织形式,即后一情境的出现是前一情境的结果(或说由前一情境推出后一情境)。

从设计情境的内容选择上,老师们紧贴生活,有的就从身边找素材,有的则直接组织学生活动参与,有的则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如一位老师在加法的教学中,与今年春季北京沙尘暴相联系,设计了环保主题。)

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老师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获得自我发展……

总之,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已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的模式,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模式,正逐渐形成。


相关内容

  • 潍坊学院文件-潍坊学院
  • 潍 坊 学 院 文 件 潍院政字„2013‟75号 潍坊学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 ...

  •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
  •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 杨炎轩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表面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如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教学的规划和实施.课后教学评价等行为方式的变化:实质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根本上源于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要转变教 ...

  •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为了加快课程建设步伐,扩大课程建设的成果,使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意见.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我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为实现学院"十一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课程改 ...

  •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校办)
  •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纺织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为 ...

  • 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 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实施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实施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课程概况 1.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设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限定选修课程,它的文字教材 ...

  • 武进区礼嘉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武进区礼嘉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实施《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增强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快和加大课程改革的步伐;必须严格实施市、区教研室的总体规划,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加强中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拓展语文 ...

  • [环境生态学]
  • <环境生态学>课程自评报告新余高专数理系 <环境生态学>课程组 2006 年 6 月目一.概述录二.自评进程.自评结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一)自评进程与自评结果 (二) <环境生态学>课程评估简表及自评等级 (三)项目指标自评说明 1.教学建设 2. ...

  • 在2010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瞄准目标 提高质量 --在2010年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蒋葛夫 2010年12月30日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近几年,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显示出非常好的上升发展势头.学校不失时机地决定召开全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总结十一五期间的本科教学工作, ...

  •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系 部 电建系 总负责 王建锋 编 写 边步义 二〇一二年十月 <建筑工程施工>精品课程实施方案 目 录 前言: ................................................ ...

  • 大沙小学校本教学计划
  • 罗阳镇大沙小学校本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学期里,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积极投身课程改革,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确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