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当代自然科学

章节目录

一、绪论

(一)《周易》简况

1.《周易》的组成部分

2.“周易”一词的涵义

3.一些基本概念

(二)对《周易》的一些基本看法

(三)对《周易》不同认识的根源所在

二、天地人三才之道

(一)三才之道

(二)立天之道曰阴曰阳

1.天

2.阴阳

3.天道

(三)立地之道曰柔曰刚

1.顺承天

2.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四)立人之道曰仁曰义

1.仁以行之

2.义以方外

(五)天人关系

1.推天道以明人事

2.天人感应

3.求和弃同

4.中西天人关系论点比较

三、《周易》的自然科学内涵

(一)自然科学发展简况

1.“科学”一词的涵义

2.西方自然科学发展阶段

3.中国传统自然科学

(二)《周易》一些基本概念的科学涵义

1.阴阳

2.四象

3.八卦

4.周

5.天干、地支

6.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三)当代科学的新概念与《周易》概念的比较

1.可公度性

2.分形

3.混沌

4.系统思维

四、天地生人整体观

(一)天对地、生、人的影响

1.天与地

2.天与生

3.天与人

(二)环境与生态

1.地与生与人

2.生与人

(三)天地生人系统观

1.提出问题

2.一些研究内容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章节目录

一、绪论

(一)《周易》简况

1.《周易》的组成部分

2.“周易”一词的涵义

3.一些基本概念

(二)对《周易》的一些基本看法

(三)对《周易》不同认识的根源所在

二、天地人三才之道

(一)三才之道

(二)立天之道曰阴曰阳

1.天

2.阴阳

3.天道

(三)立地之道曰柔曰刚

1.顺承天

2.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四)立人之道曰仁曰义

1.仁以行之

2.义以方外

(五)天人关系

1.推天道以明人事

2.天人感应

3.求和弃同

4.中西天人关系论点比较

三、《周易》的自然科学内涵

(一)自然科学发展简况

1.“科学”一词的涵义

2.西方自然科学发展阶段

3.中国传统自然科学

(二)《周易》一些基本概念的科学涵义

1.阴阳

2.四象

3.八卦

4.周

5.天干、地支

6.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三)当代科学的新概念与《周易》概念的比较

1.可公度性

2.分形

3.混沌

4.系统思维

四、天地生人整体观

(一)天对地、生、人的影响

1.天与地

2.天与生

3.天与人

(二)环境与生态

1.地与生与人

2.生与人

(三)天地生人系统观

1.提出问题

2.一些研究内容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相关内容

  • 当代奇才周易玄
  • 当代奇才周易玄 为读书,他曾在深圳梧桐山深山之中一住就是6个多月. 周易玄写了一副对联勉励自己:"好学.勤学.精学.博学,学究天人:求道,问道,修道,证道,道在足下":这3年,周易玄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见识与学识大增,为他日后走进清华大学的讲台奠 ...

  • 周易之象(刘大钧主讲)
  •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 曾经有过这样一本书,它凌驾于<诗><书><礼><乐><春秋>之上,被称作是六经之首.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周易>.虽然说<周易>这本书的 ...

  • 易学文化大会开幕词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与会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在各级领导和学界同仁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由延边周易学会.吉林市易学文化研究会.哈尔滨易经研究所.沈阳市周易研究会.盘锦周易文化研究会.吉林省周易学会.松原市周易学会.中华周易联合会.营口周易研究会.本溪市周易文化研究会.长 ...

  • 论周易中的理想人格
  • 谈周易中的理想人格及其后世影响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大刚 [摘要]<易经>一书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亦是儒家君子观的思想之源.孔子读< ...

  • 科学易与易科学
  • 科学易与易科学 --纪念业师<易>学大师黄寿祺教授逝世二十周年 江国樑 <黄寿祺论易学>(黄高宪教授编)于二00三年六月,由台湾"学易斋"出版,并被列选为台湾出版的代表性图书(TOP1),这是当代易学史上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它之所以深受海峡两岸及各地读者的 ...

  •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 "学孔论孟思辨仁义礼智, 参禅悟道感受禅宗道德, 修身治企品悟易学人生"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 ...

  • 谈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高校后勤管理.doc
  • 谈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高校后勤管理 作者:马恒通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0期 [摘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等"硬件",还需要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一"软件".在人文精神思想理论资源的借鉴上,中国先秦儒家人文精神具有 ...

  • 中华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
  • 中华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 一.孔子对创新思维的意义给予很高的评价 众所周知,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其内涵把故与新辩证地联系起来,不仅强调了新的意义,而且客观地.历史地处理故与新的关系,明确了温故的目的在于求新.<老子>也指出,洼则盈.敝(陈旧)则新(第二十二章) ...

  • [周易]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周易>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王乙贵 ( 陇东学院 政法经管系 2002届政史三班 甘肃庆阳 745000 ) 内容摘要:<周易>里面64卦开始是乾卦和坤卦.如果问<周易>是怎么形成的,以下这个说法大家似乎可以接受:最早中国发展了占卜,因为要对占卜作系统性了解就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