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社会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中的社会建构主义

摘 要: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同时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建构主义教育学家Glaserfield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学习者独力思考的权力。教师对建构主义教育学的最好实践是使用对话而不是向学生灌输信息。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英语教学;社会互动;中介;

The Implications of Social-constructivism for English Education

Abstract: Social-constructivism holds that knowledge is the construct of personal meaning,through the social interactions this kind of personal contruct becomes possible.Ernst von Glasersfeld argues that education is to empower learners to think for themselves.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education is best put into practice by presenting issues,concepts and tasks in the form of problems to be explored in dialogue rather than as information to be ingested and reproduced.

Key words: social-constructivism;English education;social-interaction;meditation

社会建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由英国应用语言学者M. Williams 和心理语言学研究人员

①R. Burden 在1996年建立。社会建构主义现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给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

带来了一场革命。可以说,社会建构主义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主导教育理论。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涵

哲学的语言意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社会互动理论和认知心理学说等心理学理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从哲学的角度审视,知识和意义具有主观性,因为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而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但是,从根本上说,这种具有主观性的知识和意义是通过主观能动性再建构了的客观知识,也就是客观知识的主观内化。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看,语言意义是个人对语言在使用中的能动理解和诠释,从而也是动态的。

罗杰斯早在1969年就于《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概括出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要素。其基本观点是: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主动参与之势。教师应热忱的对待学生和设身处地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积极的

②自我形象,减少防御性学习。从而,教育的应一改过去的填充、灌输,而应向学习者主动

学习的方向转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协调(facilitation)学习和变化之间的关系。与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和填充相比,学会如何学习更显重要。协调者(facilitator)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这个协调者往往由教师来充当。因此,教师应卸下权威和万能的面具,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信任和接受,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同时不能忽视环境(context)在教学中的作用。罗杰斯认为只要营造出合适的学习环境,人类有能力学习任何想学的东西。人本主义给教育和语言教学带来的启示是:对作为个体的学习者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情感和需要,强调个人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

责任感,使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和“全人教育”成为可能。当今的很多英语教学法,如沉默法(the Silent Way),暗示法(Suggestopedia),集体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都是人本主义教育的具体运用。

通过对传统的信息加工理论的批评,皮亚杰建立了社会建构主义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传统的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聚焦于人们接收、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过程。信息加工方法的基本观点复杂的行为是由简单的过程迭加而成。从这种视角看学习中的心智活动过程,是机械的,没有给学生的个人意义和情感以足够的重视。与此不同,皮亚杰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建构性。他认为,“个体一出生便开始积极地从自身经验中建构个人

④意义,即建立他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人类学会认识事物是个人经验的直接结果,而在生

命的不同阶段我们对经验的理解有所不同。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已有知识和当前经验不断达到平衡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同化和顺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给语言教学带来的观念是:应根据邪恶圣的认知水平来设置教学任务,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在学生的个人建构过程中,应扮演好帮助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当教师指导学生接受新的语言时,应引导学生将原有的语言知识进行调整以便使之能将新信息吸收、融合。一般认为,皮亚杰过于强调自然发展和个人经验,而没有给外在环境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

为了使自身更加完善,社会建构主义又吸收了社会互动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参与还不能完全解释学习过程,儿童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则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之中。如维果茨基(L.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PD),最近发展区是指比学习者现有知识技能略高出一个层次,通过别人的协助可达到的

⑤水平。学习者与能力高于他的同伴交往是使他进入下一个发展区的最好办法。费厄斯坦

(Feuerstein)的中介作用理论(theory of mediation)认为,自出生起儿童的学习就受到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成人的干预和影响。他把这些在儿童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叫做中介者(mediator),把他们为儿童提供的学习经验叫做中介作用下的学习经验。中介作用就是

⑥为学习者提供富有教学价值的学习经验,使学习者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这样,教师角色的

转换就是情理之中的,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中介者。

可以看出,社会建构主义是各学科理论在语言教学领域的荟萃与升华。简单说来就是,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注入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因此,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学习者主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为中介者应为学习者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机会,由学习者自己从中建构知识,并由此学会学

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二、社会建构主义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社会建构主义者普遍认为,实在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意识是社会文化与语言建构的结果。所谓的心理现象,包括意识、情绪、认知等在内,并非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某个

⑧地方,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语言的建构。语言具有社会属性,同时语言本身也是一种建

构,这是作为学习工具的语言的基本特征。英语教学是将语言作为学习的目的,所以英语的学习过程就是建构个人知识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颠覆了传统的英语教学观。

1.社会建构主义重新定义了知识的本质

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学习者积极构建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学习者的主

⑨动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即知识是学习者对客体的主动建构。传统的填充

式教学是难以奏效的,建立在学生的主动理解与参与之上的学习才是行之有效的。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我国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于2001年正式公布,修正了传统大纲中以教为主的原则,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 ③

2.社会建构主义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再定位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好中介者的角色,把学习机会和学习经验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有权力参与学习过程,给学习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在互动中使学生能对自我形成准确认识和正确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在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因而只有这种学习才是有效的。

3.社会建构主义重新审视了环境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扬弃前述各种心理学理论,社会建构主义旗帜鲜明地指出,只要营造出合适的环境,人可以学会任何他想学的东西。对英语的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英语学习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中的,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完成,“闭门造车”式的英语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互动的意义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更显重要,因为对大部分语言从业者而言,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我们传统的英语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对传授式学习方式情有独钟,却忽视了营造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对很多人而言,虽然自中学乃至小学一直到大学系统的学习了近十年的英语,却无法用英语自如地表达。社会建构主义给解决这一困局带来了可能与希望。

4.社会建构主义重视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如兴趣、情绪、动机等影响和制约者学习的⑩效果。如前所述,学习是主体对学习客体的内化过程,因此,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取决于学习者的抉择。这是社会建构主义对人本主义的吸收与内化,它重视作为个体的人,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需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把学什么和如何学的决定权交还学生。学习的过程促成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学习的效果大大提升。

5.社会建构主义对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才是终身学习的法宝。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即在主体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输入新的知识片段,并将之内化(internalize)为自己的东西。通过不断的积累,学生的知识与方法就会更加丰富,持续的学习也就成为可能。

三、社会建构主义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的观念

1.建构主义的英语知识观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参与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才是有效的。因此,应树立知识的主动性观念。社会建构主义还重视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研究如何才能创造合适的语言学习环境,例如,通过各种方式创建的真实的情景对象,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英雌,还应树立知识的情境性观念。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互动的过程。互动需要引导或安排学生进行群体性学习。在群体性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核心,都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所以,还应树立知识的群体性观念。

2.建构主义的英语课程观

“建构主义的这种知识观反映在课堂上,则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理解现实的‘模板’,虽然有些科学知识包含真理。但并非绝对正确,只是对现实的一种较为正确的解释而已。因此,在对课程知识的教学上,建构主义认为,习得的知识:(1)并非预先确定的,更非绝对正确;(2)只能以自己的经验、

11信念为背景;(3)需要在具体情境的复杂变化中不断深化。”

3.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观

与传统认识不同,社会建构主义将教师视为中介者,学生是学习的平等参与者,是学习的中心,认为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诱

发、驱动并鼓励学生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切教学行为都不能脱离这一点。而且,教师还应该充分理解和驾驭学习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

在我国的教育传统上,灌输式教育盛行几十年而不衰,有历史方面的因素,也有思想方面的因素。如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维,并已经在指导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在社会建构理论的指导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自主的知识建构者。新的课程标准正是在吸收社会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出台的。总之,社会建构主义为我们革新英语教学方式极具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Rosamond Mitchell & Florence Myle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Williams,M& Burden,R.L. 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H.D.Brown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刘学惠.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导读[J]. 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C]. (Williams,M& Burden,R.L.)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国家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成晓光. 对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5):23-25 ① 王丽皓:《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载《中美英语教学》2004年第9期。

② 转引自李晓文:《人文主义对当前英语教育的启示》,载《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2期。 ③ 参见陈玉清:《建构主义理论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载《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④ 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⑤ 参见潘承君:《社会文化视角审视下的英语教学热身活动》,载《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⑥ 参见袁平:《从维果茨基、费厄斯坦和布鲁纳的理论来看外语教师的素质》,载《龙岩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

⑦ 郑颖:《社会性软件:学习的黄金之道》,载《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第1期。 ⑧ 转引自迟延平、姚满团:《社会建构论的意识观及其积极意义》,载《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5期。

⑨ 李黎:《论任务型教学理念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载《教学与管理》2007年第7期。 ⑩ 参见张剑波:《论情感因素及其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1 吴庆鳞:《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页。

英语教学中的社会建构主义

摘 要: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同时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建构主义教育学家Glaserfield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学习者独力思考的权力。教师对建构主义教育学的最好实践是使用对话而不是向学生灌输信息。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英语教学;社会互动;中介;

The Implications of Social-constructivism for English Education

Abstract: Social-constructivism holds that knowledge is the construct of personal meaning,through the social interactions this kind of personal contruct becomes possible.Ernst von Glasersfeld argues that education is to empower learners to think for themselves.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education is best put into practice by presenting issues,concepts and tasks in the form of problems to be explored in dialogue rather than as information to be ingested and reproduced.

Key words: social-constructivism;English education;social-interaction;meditation

社会建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由英国应用语言学者M. Williams 和心理语言学研究人员

①R. Burden 在1996年建立。社会建构主义现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给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

带来了一场革命。可以说,社会建构主义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主导教育理论。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涵

哲学的语言意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社会互动理论和认知心理学说等心理学理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从哲学的角度审视,知识和意义具有主观性,因为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而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但是,从根本上说,这种具有主观性的知识和意义是通过主观能动性再建构了的客观知识,也就是客观知识的主观内化。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看,语言意义是个人对语言在使用中的能动理解和诠释,从而也是动态的。

罗杰斯早在1969年就于《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概括出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要素。其基本观点是: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主动参与之势。教师应热忱的对待学生和设身处地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积极的

②自我形象,减少防御性学习。从而,教育的应一改过去的填充、灌输,而应向学习者主动

学习的方向转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协调(facilitation)学习和变化之间的关系。与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和填充相比,学会如何学习更显重要。协调者(facilitator)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这个协调者往往由教师来充当。因此,教师应卸下权威和万能的面具,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信任和接受,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同时不能忽视环境(context)在教学中的作用。罗杰斯认为只要营造出合适的学习环境,人类有能力学习任何想学的东西。人本主义给教育和语言教学带来的启示是:对作为个体的学习者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情感和需要,强调个人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

责任感,使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和“全人教育”成为可能。当今的很多英语教学法,如沉默法(the Silent Way),暗示法(Suggestopedia),集体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都是人本主义教育的具体运用。

通过对传统的信息加工理论的批评,皮亚杰建立了社会建构主义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传统的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聚焦于人们接收、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过程。信息加工方法的基本观点复杂的行为是由简单的过程迭加而成。从这种视角看学习中的心智活动过程,是机械的,没有给学生的个人意义和情感以足够的重视。与此不同,皮亚杰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建构性。他认为,“个体一出生便开始积极地从自身经验中建构个人

④意义,即建立他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人类学会认识事物是个人经验的直接结果,而在生

命的不同阶段我们对经验的理解有所不同。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已有知识和当前经验不断达到平衡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同化和顺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给语言教学带来的观念是:应根据邪恶圣的认知水平来设置教学任务,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在学生的个人建构过程中,应扮演好帮助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当教师指导学生接受新的语言时,应引导学生将原有的语言知识进行调整以便使之能将新信息吸收、融合。一般认为,皮亚杰过于强调自然发展和个人经验,而没有给外在环境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

为了使自身更加完善,社会建构主义又吸收了社会互动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参与还不能完全解释学习过程,儿童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则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之中。如维果茨基(L.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PD),最近发展区是指比学习者现有知识技能略高出一个层次,通过别人的协助可达到的

⑤水平。学习者与能力高于他的同伴交往是使他进入下一个发展区的最好办法。费厄斯坦

(Feuerstein)的中介作用理论(theory of mediation)认为,自出生起儿童的学习就受到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成人的干预和影响。他把这些在儿童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叫做中介者(mediator),把他们为儿童提供的学习经验叫做中介作用下的学习经验。中介作用就是

⑥为学习者提供富有教学价值的学习经验,使学习者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这样,教师角色的

转换就是情理之中的,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中介者。

可以看出,社会建构主义是各学科理论在语言教学领域的荟萃与升华。简单说来就是,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注入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因此,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学习者主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为中介者应为学习者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机会,由学习者自己从中建构知识,并由此学会学

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二、社会建构主义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社会建构主义者普遍认为,实在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意识是社会文化与语言建构的结果。所谓的心理现象,包括意识、情绪、认知等在内,并非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某个

⑧地方,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语言的建构。语言具有社会属性,同时语言本身也是一种建

构,这是作为学习工具的语言的基本特征。英语教学是将语言作为学习的目的,所以英语的学习过程就是建构个人知识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颠覆了传统的英语教学观。

1.社会建构主义重新定义了知识的本质

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学习者积极构建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学习者的主

⑨动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即知识是学习者对客体的主动建构。传统的填充

式教学是难以奏效的,建立在学生的主动理解与参与之上的学习才是行之有效的。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我国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于2001年正式公布,修正了传统大纲中以教为主的原则,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 ③

2.社会建构主义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再定位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好中介者的角色,把学习机会和学习经验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有权力参与学习过程,给学习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在互动中使学生能对自我形成准确认识和正确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在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因而只有这种学习才是有效的。

3.社会建构主义重新审视了环境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扬弃前述各种心理学理论,社会建构主义旗帜鲜明地指出,只要营造出合适的环境,人可以学会任何他想学的东西。对英语的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英语学习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中的,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完成,“闭门造车”式的英语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互动的意义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更显重要,因为对大部分语言从业者而言,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我们传统的英语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对传授式学习方式情有独钟,却忽视了营造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对很多人而言,虽然自中学乃至小学一直到大学系统的学习了近十年的英语,却无法用英语自如地表达。社会建构主义给解决这一困局带来了可能与希望。

4.社会建构主义重视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如兴趣、情绪、动机等影响和制约者学习的⑩效果。如前所述,学习是主体对学习客体的内化过程,因此,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取决于学习者的抉择。这是社会建构主义对人本主义的吸收与内化,它重视作为个体的人,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需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把学什么和如何学的决定权交还学生。学习的过程促成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学习的效果大大提升。

5.社会建构主义对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才是终身学习的法宝。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即在主体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输入新的知识片段,并将之内化(internalize)为自己的东西。通过不断的积累,学生的知识与方法就会更加丰富,持续的学习也就成为可能。

三、社会建构主义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的观念

1.建构主义的英语知识观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参与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才是有效的。因此,应树立知识的主动性观念。社会建构主义还重视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研究如何才能创造合适的语言学习环境,例如,通过各种方式创建的真实的情景对象,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英雌,还应树立知识的情境性观念。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互动的过程。互动需要引导或安排学生进行群体性学习。在群体性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核心,都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所以,还应树立知识的群体性观念。

2.建构主义的英语课程观

“建构主义的这种知识观反映在课堂上,则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理解现实的‘模板’,虽然有些科学知识包含真理。但并非绝对正确,只是对现实的一种较为正确的解释而已。因此,在对课程知识的教学上,建构主义认为,习得的知识:(1)并非预先确定的,更非绝对正确;(2)只能以自己的经验、

11信念为背景;(3)需要在具体情境的复杂变化中不断深化。”

3.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观

与传统认识不同,社会建构主义将教师视为中介者,学生是学习的平等参与者,是学习的中心,认为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诱

发、驱动并鼓励学生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切教学行为都不能脱离这一点。而且,教师还应该充分理解和驾驭学习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

在我国的教育传统上,灌输式教育盛行几十年而不衰,有历史方面的因素,也有思想方面的因素。如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维,并已经在指导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在社会建构理论的指导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自主的知识建构者。新的课程标准正是在吸收社会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出台的。总之,社会建构主义为我们革新英语教学方式极具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Rosamond Mitchell & Florence Myle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Williams,M& Burden,R.L. 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H.D.Brown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刘学惠.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导读[J]. 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C]. (Williams,M& Burden,R.L.)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国家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成晓光. 对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5):23-25 ① 王丽皓:《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载《中美英语教学》2004年第9期。

② 转引自李晓文:《人文主义对当前英语教育的启示》,载《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2期。 ③ 参见陈玉清:《建构主义理论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载《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④ 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⑤ 参见潘承君:《社会文化视角审视下的英语教学热身活动》,载《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⑥ 参见袁平:《从维果茨基、费厄斯坦和布鲁纳的理论来看外语教师的素质》,载《龙岩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

⑦ 郑颖:《社会性软件:学习的黄金之道》,载《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第1期。 ⑧ 转引自迟延平、姚满团:《社会建构论的意识观及其积极意义》,载《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5期。

⑨ 李黎:《论任务型教学理念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载《教学与管理》2007年第7期。 ⑩ 参见张剑波:《论情感因素及其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1 吴庆鳞:《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页。


相关内容

  • 建构主义_实践的反思_宋萑
  • 2008年第1期(总第148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Fujian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No.1,2008 General,No.148 建构主义:实践的反思 宋 萑1,李子建2 (1. ...

  •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 [摘 要]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深入研究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归纳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然后讨论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研究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

  •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_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 第++卷!+,,+年&第0期第"(-++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A:BC3DE>B39629A:FGEH9362:D 8:"(%>++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温彭年)贾国英 摘 要: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

  • 构建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
  • 第++卷!+,,+年&第0期第"(-++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A:BC3DE>B39629A:FGEH9362:D 8:"(%>++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温彭年)贾国英 摘 要: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

  •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新探
  • 第六卷第五期2008年10月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ongre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6.No.5Oct.2008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

  • 研究课题研究任务书
  • 四川省物理学会中学物理教育 研究课题研究任务书 课 题 名 称: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申请人姓名 (即课题负责人): 申请人所在单位: 填 表 日 期: 四川省物理学会制 目 录 参加研究人员及基本情况--------------------------------------------3 ...

  • 杜威与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
  • 教育评论/2009年第2期 杜威与建构主义教育 思想之比较 刘华初 摘 要 杜威与以皮亚杰.维果斯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者,不仅在哲学和心理学上,而且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在认识论哲学和心理学基础方面差异性更大.实用主义和机能主义分别是杜威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和心理学基础,而建构主 ...

  •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
  • 作者:长安一客   出自:束修园 浏览/评论:1,623/0   日期:2005年10月6日 20:37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对各种不同的教育理论给予很大的关注,有学者发表文章传播,也有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以其中的某一种或几 ...

  • 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及其基本观点
  • 教师视窗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二) ---关于建构主义理论 □陈 琦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及其基本观点 对学习的过程及其条件的研究历来就是教育 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但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人们对学习的实质的理解不同,研究的角度与立场也就各异,研究的具体问题也就由此而有所不同.当前,教育心理学中正在以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