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音乐教学计划

四年级第七册音乐教学计划(2009.9. )

金华市环城小学 王红政

一、 指导思想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活跃身心、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有着在重要的作用。以新课程标准的十大理念为指导,实施音乐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新课程的价值。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得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本学期的音乐课应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实际、地域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源,组织多种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牢记“音乐教育——这不是在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语)

二、四年级的内容标准 (一) 感受与鉴赏 1、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印象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

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能听辨节拍的不同、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感知音乐主题、乐句的变化,并运用体态会线条色彩做出相应得反应。

2、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述;能体验并简述音乐

情绪的变化。

3、

聆听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乐曲,能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能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器对所听到的音乐做出反应。

4、

聆听中外民间音乐,感受国家、民族的不同风格,了解富有特色的

民族歌舞,民间歌舞、戏曲、曲艺等音乐文化。

(二) 表现 1、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能在实

践中运用,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劾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每学年背唱4-6首。

2、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

的表现。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能做评价。

3、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在有情节的表

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4、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

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视唱简单乐谱。

(三) 创造

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短句。 (四) 音乐于文化 1、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等传媒收集音乐

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与社区音乐活动,能同他人进行交流,乐于听音乐会或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 3、

了解音乐在姊妹艺术中的作用。

能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及诗歌配乐。

三、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8课,提供学唱、表演的歌曲15首,聆听欣赏的作品21首,(声乐作品13首,器乐7首);每课都包含一个主题,第一主题是水乡,提供的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充分体现音乐于民族的关系,讴歌水乡,热爱家乡;第二主题是国歌,提供的是国歌和誉有“第二国歌”之称的《歌唱祖国》,在21世纪里,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进;第三主题是月夜,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诗意,通过声音的表现,体验“月夜”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意境;第四主题是快乐的课间 ,提供5个作品反映学生课间生活的侧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第五主题是妈妈的歌,提供的是一组献给妈妈的歌曲——中外摇篮曲,表达了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第六主题是少年的歌,四首中外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第七主题主题是回声,提供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于大自然的主题,让我们在音乐得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第八主题是童心,四首富有童趣的中外歌曲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

四、 教学措施

这是一个新接手的班级,学生的情况据前任老师介绍,各方面都很优秀,纪

律、学习态度都很不错,具体的还有待于在平日的沟通、交流中去熟悉,了解。但不管怎样,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好奇的,喜欢新奇的,在新课标理念的武装下,我想采取如下措施:

1、 参与热情;

2、 3、

设计并组织多样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乐与参与;

通过游戏、比较、模仿等活动,进行歌唱姿势的训练,逐步培努力创设富有童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的

养学生自行演唱的习惯;

4、

富于艺术性、儿童化的语言,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加强审美

体验,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

教 学 进 度

四年级第七册音乐教学计划(2009.9. )

金华市环城小学 王红政

一、 指导思想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活跃身心、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有着在重要的作用。以新课程标准的十大理念为指导,实施音乐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新课程的价值。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得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本学期的音乐课应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实际、地域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源,组织多种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牢记“音乐教育——这不是在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语)

二、四年级的内容标准 (一) 感受与鉴赏 1、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印象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

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能听辨节拍的不同、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感知音乐主题、乐句的变化,并运用体态会线条色彩做出相应得反应。

2、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述;能体验并简述音乐

情绪的变化。

3、

聆听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乐曲,能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能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器对所听到的音乐做出反应。

4、

聆听中外民间音乐,感受国家、民族的不同风格,了解富有特色的

民族歌舞,民间歌舞、戏曲、曲艺等音乐文化。

(二) 表现 1、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能在实

践中运用,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劾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每学年背唱4-6首。

2、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

的表现。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能做评价。

3、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在有情节的表

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4、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

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视唱简单乐谱。

(三) 创造

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短句。 (四) 音乐于文化 1、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等传媒收集音乐

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与社区音乐活动,能同他人进行交流,乐于听音乐会或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 3、

了解音乐在姊妹艺术中的作用。

能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及诗歌配乐。

三、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8课,提供学唱、表演的歌曲15首,聆听欣赏的作品21首,(声乐作品13首,器乐7首);每课都包含一个主题,第一主题是水乡,提供的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充分体现音乐于民族的关系,讴歌水乡,热爱家乡;第二主题是国歌,提供的是国歌和誉有“第二国歌”之称的《歌唱祖国》,在21世纪里,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进;第三主题是月夜,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诗意,通过声音的表现,体验“月夜”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意境;第四主题是快乐的课间 ,提供5个作品反映学生课间生活的侧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第五主题是妈妈的歌,提供的是一组献给妈妈的歌曲——中外摇篮曲,表达了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第六主题是少年的歌,四首中外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第七主题主题是回声,提供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于大自然的主题,让我们在音乐得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第八主题是童心,四首富有童趣的中外歌曲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

四、 教学措施

这是一个新接手的班级,学生的情况据前任老师介绍,各方面都很优秀,纪

律、学习态度都很不错,具体的还有待于在平日的沟通、交流中去熟悉,了解。但不管怎样,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好奇的,喜欢新奇的,在新课标理念的武装下,我想采取如下措施:

1、 参与热情;

2、 3、

设计并组织多样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乐与参与;

通过游戏、比较、模仿等活动,进行歌唱姿势的训练,逐步培努力创设富有童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的

养学生自行演唱的习惯;

4、

富于艺术性、儿童化的语言,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加强审美

体验,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

教 学 进 度


相关内容

  • 音乐学科教学论教学大纲(音乐学)2011版
  • 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学科教学论>教学大纲 2011 二.课程性质 音乐学科教学论属于理论与实践相兼的.综合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它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并探究音乐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规律.要学好这门课程,学生必须拥有声乐.钢琴(伴奏).音乐理论 ...

  • 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实践意义_蔡觉民
  • DOI:10. 14113/j.cn k i . cn11-1316/j.1999. 03. 011 中国音乐学(季刊) 1999年第3期 MU SICOLOGY IN CH IN A ●蔡觉民 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实践意义 [内容提要] 美国音乐教育界将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应用于音乐教学领域, ...

  •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二.表现 三.创造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 ...

  • 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解决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有效推进小学音乐的 ...

  • 音乐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教师进行本单元设计前,分析学习者已有知识基础应首先考虑的是( ). 对本课知识技能教学目标表述比较准 ...

  • 关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探讨
  • 第27卷第3期 肇庆学院学报 V01.27.No.3 2006年6月 JouRNALoFzHAoQINGuNrVER5ITY Jun揣 关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 调查与探讨 黄春蕾 (肇庆学院教育学系,广东肇庆526061) 摘要:对禹师学前蓑育膏乐课程谩王和实施的现状调圭的结果显示,与高师学前教 ...

  • 以培养内涵为目标,明晰正确的中学音乐教学方向
  • [摘要]我国教育部明确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国家教育的主要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在这里面,德育与美育就可以很好的借助音乐教学的手段进行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的教学,发挥音乐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和感受中,丰富 ...

  •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 ...

  • 中小学音乐课课型与教学结构设计
  • 中小学音乐课课型与教学 结构设计 (欣赏篇) 广州市荔湾区 莫黎丽 仅仅感受音乐而不思索音乐会失去音乐的真髓,仅仅思索音乐而不感受音乐便丢掉了音乐的灵魂. 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什么样的? 音乐的本身是多姿多彩的, 音乐欣赏课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音乐是什么? 音乐可以用来描绘一切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类的生活 ...

  • 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研究
  • [内容摘要]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及社会调查,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改行率非常高,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育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另一方面说明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跟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之间不对等.国家推行的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试验点项目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其改革目标是必须围绕实践育人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