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指导意见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012.3.20
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和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重要的综合训练,是检验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查阅、使用、加工各项技术资料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经过对数据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方案,撰写科技论文和专业论文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选题工作由指导教师负责,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力求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全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 选题难易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对设计的要求相适应。选题应尽可能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真题真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能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出成果,创出效益。
(三) 根据成人教学的特点,学生也可结合本专业知识和本职工作,选择自己工作中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或工作中需解决的革新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但要得到指导教师的审核同意。
(四) 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要求每生一题,独立完成。严禁多人同题、多届同题、题目陈旧等现象。若题目较大,需要几个人共同完成,要做到分工明确,独立完成自己所承担部分,指导教师要规定各自独立完成的内容。
三、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 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应贯穿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平时过程考核成绩20%、设计成果及论文质量成绩40%、毕业答辩成绩40%。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优秀率不超过15%。
(二) 本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时须严格要求,控制各档成绩的比例,使成绩分布合理,切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差别。
(三) 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者,则跟下届学生重做。
(四)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指导教师要认真进行总结,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成果在答辩结束后按要求整理,交继续教育学院存档。
四、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一) 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组成
A、封面;B、毕业设计 (论文)任务书;C、指导教师评阅意见;D、中文题目、摘要;E、英文题目、摘要;F、目录;G、正文;H、谢辞;I、参考文献;J、附录。
(二) 毕业设计(论文)及有关资料的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要按顺序装订,以次将封面、任务书、评语、中外文题目、摘要或设计总说明、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按统一格式装订在一起。
(三) 内容要求
1.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论文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设计总说明中文字数要在1000~1500字为宜。
3.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4.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1~1.5万字较为合适。
5.谢辞。应对在设计(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指导和帮助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6.参考文献。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在10篇以内,不宜过多,
(四) 写作格式
1.书写。要用学校规定的文稿纸书写或打印,手写时必须用黑或蓝墨水,文稿纸背面不得书写正文和图表,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5.数字。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不很大的数目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大约的数字可以用中文数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7.注释。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或篇末注,而不可行中注。页末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8.公式。公式号以章分组编号,如(2·4)表示第2章的第4个公式。公式应尽量采用公式编辑程序录入,选择默认格式,公式号右对齐,公式和编号之间
不加虚线,公式调整至基本居中。
9.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序以章分组编号。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10.插图。毕业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粗细要合适,图面要整洁美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以章分组编号,如(图2·4)表示第2章的第4个图,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 排版打印格式
1.页面设置:A4纸,单面打印。上3cm,下2.5cm,左2.5cm,右2cm,装订线0.5cm,选择“不对称页边距”,页眉1.8cm,页脚1.5cm。
2.页眉设置:居中以小五号宋体字键入“信息系x x x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3.页脚设置:插入页码,居中。
4.正文文字:内容字型一律采用宋体,标题加黑,章节题目用小三号字,内容采用小四号字汉字宋体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
5.正文段落格式:行距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均为0行。标题可适当加宽,设置为段前、段后均为0.5行。
6.如指导教师有特殊要求,可自行设置。但整体要求统一格式。
7.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
五、毕业答辩
(一)毕业答辩的目的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真实性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组织安排
1.毕业答辩工作由继续教育学院统一计划和协调。各相关教师负责安排和实施。
2.各相关学院须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人数、专业特点可分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答辩秘书一人(可以兼任),答辩委员若干,答辩委员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有关专家组成,每个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
3.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答辩各项工作。包括:审核学生答辩资格;负责答辩分组;确定学生答辩顺序;落实布置答辩会场;实施答辩;评定答辩成绩等。
4.对于学生较多的专业,可以分组进行答辩。但为了统一评分标准,各专业教师在分组答辩前,要先安排半天公开答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答辩程序和统一评分标准。公开答辩要求所有答辩委员和全体学生必须参加。
5.各专业毕业设计(答辩)评审答辩委员会如聘请校外有关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答辩,须经成教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并办理备案手续。
(三)基本要求
1.每位本科毕业生都要参加毕业答辩。
2.参加毕业答辩的学生需通过答辩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符合以下条件方能取得答辩资格。
(1) 按教学计划完成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合格(由继续教育学院提供);
(2) 集中指导期间,出勤天数不少于有效天数的2/3;
(3) 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全部任
务,并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4) 毕业设计(论文)要符合各专业统一制订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式
要求。
(5) 经评阅人评审,并向答辩委员会推荐介绍;
3.答辩前,评阅教师应准备好三方面的问题:
①与毕业设计(论文)结论有关的主要问题;
②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有关的基本理论方面的问题;
③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有关的生产、社会实践及实验技能等方面的问题。
(四)成绩评定
1.毕业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40%。成绩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毕业答辩不及格者可参加公开复答辩,复答辩由答辩委员会负责,答辩领导小组监督。复答辩最终成绩不得高于及格成绩。
2.成绩评定要从严要求,要统一标准。提出以下指导性评分标准:
优秀(≥90):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认真踏实,遵守纪律;文献调研充分、针对性强;立论科学合理,论证、计算、分析和实验正确、严密;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设计(论文)中的实际问题,对某些问题的分析有独立见解,有一定的创新内容;论文或说明书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文字通顺、图表清楚、论述严谨、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版面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答辩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对与毕业设计(论文)有关的生产、社会实践与实验技术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概念清楚,理论知识扎实。
良好(≥80):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努力,遵守纪律;文献调研较充分、有针对性;立论正确,论证、计算、分析和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设计(论文)中的实际问题;论文或说明书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文字通顺、图表清楚、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版面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答辩思路清晰,能正确回答问题,但分析不够深入。
中等(≥70):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较认真,遵守纪律;文献调研基本满足要求;立论、论证、计算、分析和实验基本正确;结论合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设计(论文)中的实际问题;论文或说明书完整、有条理、文字通顺、图表清楚、论述基本正确、基本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版面工整;图纸完备,基本正确,质量一般;答辩时叙述和回答问题基本正确,无原则性错误。
及格(≥60):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基本符合要求,服从老师
指导;有一定的文献调研;立论、论证、计算、分析和实验环节基本满足要求;结论基本合理,尚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设计(论文)中的实际问题,无大的原则错误;论文或说明书叙述基本清楚;图纸完备,质量较差;答辩时叙述缺乏条理,经提示和启发能回答问题。
不及格(<60):未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不认真,不遵守纪律;未做文献调研;立论、论证、计算、分析和实验环节不满足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不正确;论文或说明书叙述不清楚;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答辩时叙述不清楚,回答问题概念不清,有原则性错误。
(五)毕业答辩程序
1.答辩准备
①答辩前学生将全部毕业设计(论文)成果交指导教师初审,指导教师初审合格后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交答辩组评阅人传阅。
②答辩委员会要统一答辩要求,明确评分标准等。
③学生准备答辩提纲、必要的挂图和表格等。其内容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目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主要结论、主要计算数据、参考文献以及对有关图纸、表格的必要说明等;
2.答辩程序
毕业答辩会由专业答辩组组长或主持人主持,具体程序如下:
(1)
(2)
(3)
(4)
(5)
(6) 宣布毕业答辩会开始 介绍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宣布毕业答辩“会场规则” 宣布毕业答辩顺序 学生按顺序进行毕业答辩 答辩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平衡与最终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并由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
3.时间分配
每组每天安排14~16名学生答辩,每个学生答辩总时间为30分钟左右,时间分配如下:
①学生简明扼要地汇报本人设计(论文)工作和成果5~10分钟;
②答辩委员提出问题5~7个,时间5分钟左右; ③学生做答辩准备,时间5分钟左右;
④学生依次回答问题,时间10分钟左右。
4.在答辩过程中,主任委员要视答辩情况,针对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评,提高答辩质量,引导答辩工作正常进行。
(六)答辩会场规则
1.参加毕业答辩的学生必须将本人全套毕业设计(论文)文件交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并送有关评阅教师及答辩委员会审核通过方可取得答辩资格,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
2.答辩会场要保持安静、整洁,旁听学生要遵守会场纪律,关闭通讯设备,不准抽烟,不准说话,更不能为正在答辩的学生传递信息,在答辩过程中,不准随便进出会场和任何干扰答辩的举动。
3.答辩学生要着装整洁、举止文明、语言要讲究礼貌;
4.答辩学生按要求进行答辩,服从主持人的安排。回答问题要严肃认真,不得强辞夺理,不得拒绝回答,确实解答不了的应予说明。
5.为节省时间,准备答辩的学生要准备好答辩提纲和必要的挂图,尽可能减少中间空余时间;
6.答辩结束后,每位答辩学生要把答辩委员提问的问题整理成书面材料,及时交答辩委员会秘书,以便确定成绩时参考,尤其对回答问题不理想的学生尤为重要。
(七)答辩工作总结
1.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各专业答辩委员会要认真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毕业答辩结束后三天内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及毕业设计(论文)交继续教育学院。
六、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此次毕业设计(论文)可选择论文或施工组织设计或图纸设计任一项题目,各题目要求如下:
(一)论文
论文题目及内容必须涉及具体土木工程(包括工程地点、施工时间及主要经济效益或作用,最好包含工程节能措施),可以涉及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工程案例分析等多方面内容。
(二)施工组织设计
1.设计的任务
本设计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一部分,主要是结合某多层轻工业厂房工程,分析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条件,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技术与施工组织知识,完成该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
2.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写出工程概况并分析工程特点
(2)制定施工方案
①确定施工展开程序;
②划分流水段,并确定流水方向;
③确定施工顺序;
④选择施工机械与主要设备,确定施工方法(以基础及主体结构为主)。
(3)拟定各项技术与组织措施
3.设计成果
施工组织设计一份(20000~25000字)。
其中工程概况、流水段划分及流水方向确定、梁柱支模、起重机计算等均应有必要的简图;必须有施工方案选择的理由、起重机计算的过程、进度计划安排及平面图设计的说明。其篇幅分布为:工程概况—1000~2000字;施工方案—8000~10000字;各项技术与组织措施—5000~8000字。
4.设计条件
(1)工程建设及设计概况
该工程位于北京东城区内,为四层轻工业厂房。东西长46.6m,南北宽18.5m,檐口总高17.57m,建筑面积为3355m2。一~三层为生产车间,四层为办公层。有货运电梯一部,楼梯两座。
厂房结构为内廊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深为7.5m + 3m + 7.5m,开间除两端楼梯间为3.0m外,其余均为5.7m。
主框架的柱子截面尺寸,中柱为500mm×500mm,边柱为350mm×500mm;梁截面为十字形,主梁高度为800mm,梁宽为250mm;次梁高度为600mm,宽度为200mm。柱、梁混凝土均为C30。
楼板为5.4m 长的预应力长向圆孔板(单块重1.58吨)和2.7m长的预应力短向圆孔板,宽度均为1180mm。为了加强楼板的刚度及提高承受较大集中荷载的能力,楼板上面现浇60mm厚双向配筋的钢筋砼叠合层。楼梯为现浇钢筋砼板式楼梯。现浇砼也均为C30。
柱基础为台阶式独立基础,采用C20砼。墙基为有3 : 7灰土垫层的砖基础。 首层砖墙及外墙均为240mm厚的MU7.5普通粘土砖,M2.5混合砂浆;顶层的隔墙为200mm厚陶粒砼空心砌块墙。
屋面为1 : 8水泥蛭石找坡保温、水泥砂浆找平、SBS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做法。
装饰部分:楼01为水泥砂浆楼面,地4为水泥砂浆地面(垫层为80厚的C10砼),内墙3为一般中级抹灰,外墙为干粘石、水刷石墙面,散水为800mm宽50厚的豆石砼。钢窗(1800×2100mm共134樘,1800×1000mm共14樘),木门(单扇门3M64共30樘、3M23共10樘,双扇弹簧门5M67共10樘,3M66共19樘,推拉门8M712共2樘)
(2)场地、地质及气侯条件
施工场地地势平坦,无地上、地下障碍物。地下水位在-4.0m以下,地表土层为1.0~1.2m厚房渣土,以下为粉质粘土。一年中七、八月份为雨季,十一月中至次年三月中为冬施阶段,最低气温(平均)-10℃,冻层深度0.8m;年最大降水量为630mm;主导风向:冬、春、秋三季为西北,夏季为西南,最大风力8级。
(3)施工工期要求
该厂房的建筑施工工期拟控制在八个月(每月按25个工作天计算),开工日期可自定。
(4)施工条件
本工程所需的各种构件、材料、加工品及施工机具均可按计划需要量满足供应,可提供各工种劳动力如下:普工50人,木工30人,钢筋工35人,砼工45人,瓦工45人,架子安装工15人,防水工15人,抹灰工60人,油漆工30人。各种临时设施均需施工单位自行解决。楼外每侧可供施工使用场地的尺寸分别为28、16、15、12m。场外东、北两侧均有8m宽马路;场地东南角有高压电网、西南角有市政水井可供接引。
5.附表
三、图纸设计
(一)设计内容 1、概述
某市拟建一幢综合楼,该项目性质为一综合展览大楼。建筑面积约1250m2,层数为三层。底层4.5m,其余各层高度均为4.2m,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及楼盖采用现浇式结构。
2、建筑组成
1)各层为办公及会议用房约400 m2; 2)楼梯部分约150 m2。 3、技术条件
1)拟建工程位于市区。 2)气象资料:
(1)基本雪压 0.5KN/m2;(2)基本风压 0.35 KN/m2;(3)主导风向:东南风。
3)耐火等级:一级。
4)抗震设防要求:该地区进行地震设防设计,应满足建筑抗震7度设防要求,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4、结构设计条件 1)工程地质
均为平坦地形,自然地表下1.2m内为杂填土,杂填土以下为厚6m左右的粘土层,其承载力特征值为fk=240KPa
地下水位:地表以下无侵蚀性,离地面1.5m 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1、建筑方面
(1)熟悉设计任务书和目的要求,收集、学习有关材料,参考资料与参考方案,认真分析建筑使用功能和客观条件,进行建筑设计构思,绘出草图。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遵循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和规则,满足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要求。核算各项建筑面积(单项建筑面积,以轴线计算,允许有±10%的增减幅度)调整、修改、逐步完善建筑方案。
(3)深入进行平、立、剖面的设计,并绘正式建筑图。 2、结构方面
(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遵循国家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进行结构选型,结构计算,包括横向框架结构在恒载、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水平荷载(风载)下的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框架梁柱配筋计算;楼盖中的板的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楼梯结构的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根据柱底内力进行基础设计(包括选择基础类型、尺寸的确定、承载力验算、平面布置、内力及配筋计算)。
(2)最后根据配筋计算结果和规范构造要求,绘制规定的施工图。 (三)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建筑方面
(1)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屋顶平面图 1:100 (2)主要剖面图 1:100 2、结构方面 (1)结构计算书一份 (2)基础平面图 1:100 (3)基础详图 1:20-1:50
(4)屋面及各层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 1:100 (5)横框架配筋图1:30-1:50
(6)楼梯、雨蓬等结构配筋详图 1:20-1:50 (7)楼板配筋图 1:100 3、说明
(1)绘图:图幅为1#图纸,每人独立完成设计、施工图纸8张左右。 (2)计算:计算说明书内容为:内容摘要目录、内容、参考文献,要求完整、正确、工整、成册。
(四)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及实习安排
(五)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参考文献 1、规范(按新规范采用)
⑴《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⑵《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⑶《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⑷《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⑸《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⑻《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⑼《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工具手册书
⑴《建筑结构设计构造手册》 ⑵《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 ⑶《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⑷《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 ⑸《建筑抗震设计手册》
⑹《新编多层及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 3、教科书
⑴《房屋建筑学》 ⑵《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⑶《建筑构造资料集》 ⑷《钢筋混凝土结构》
xxx大学成人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 专业: 层次:
设计(论文)起止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设计(论文)题目: 内容及要求:
1、 2、 3、 4、 5、
指导老师: 日 期:
附录1:毕业设计教学进程表(此表装订于毕业设计封面之后,目录之前)
﹡﹡﹡大学继续教育学生毕业设计
计 划 进 程 表
指导教师签字: 教学点负责人签字:
附录2:毕业论文封面标准格式(封皮用A3蓝色纸打印,见附录4图片)
* * * *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 * * *(此处为分标题,即设计或论文名称)
系 别: 土木工程 专 业: 土木工程 班 级: 2011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 言„„„„„„„„„„„„„„„„„„„„„„„„„„„„„„ 1 1代建制的概念、源起及发展„„„„„„„„„„„„„„„„„„„„ 2 1.1代建制的基本概念„„„„„„„„„„„„„„„„„„„„„„„ 2 1.2 代建制的源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 2关于代建制中参建各方的定义和相互关系„„„„„„„„„„„„„„„ 3 2.1参建各方名称„„„„„„„„„„„„„„„„„„„„„„„„„ 3 2.1.1项目法人„„„„„„„„„„„„„„„„„„„„„„„„„„„ 3 2.1.2代建构„„„„„„„„„„„„„„„„„„„„„„„„„„„ 3 2.1.3使„„„„„„„„„„„„„„„„„„„„„„„„„„„„„ 3 2.2参建各方的相互关系„„„„„„„„„„„„„„„„„„„„„„ 3 3代建制的管理模式„„„„„„„„„„„„„„„„„„„„„„„„„ 3 3.1政府组建模式„„„„„„„„„„„„„„„„„„„„„„„„„ 4 3.2政府指定模式„„„„„„„„„„„„„„„„„„„„„„„„„„ 4 3.3市场竞争模式„„„„„„„„„„„„„„„„„„„„„„„„„ 4 4实施代建制的实施形式„„„„„„„„„„„„„„„„„„„„„„„ 4 4.1项目法人加代建单位的形式„„„„„„„„„„„„„„„„„„„ 4 4.2全过程代建形式„„„„„„„„„„„„„„„„„„„„„„„„ 4 4.3两阶段代建形式„„„„„„„„„„„„„„„„„„„„„„„„ 5 5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代建制已初步显现了几大优势„„„„„„„„„„„ 5 5.1有利于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单位各自责任的落实„„„„„„„„„ 5 5.2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 5 5.3有利于提高工程整体的建设管理水平„„„„„„„„„„„„„„„ 5 5.4有利于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 5 5.5有利于反腐倡廉„„„„„„„„„„„„„„„„„„„„„„„„ 5 5.6有利于完善工程建设管理竞争机制„„„„„„„„„„„„„„„„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附录3: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意见表(此表装订于论文最后一页)
21
2011级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指导意见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012.3.20
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和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重要的综合训练,是检验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查阅、使用、加工各项技术资料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经过对数据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方案,撰写科技论文和专业论文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选题工作由指导教师负责,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力求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全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 选题难易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对设计的要求相适应。选题应尽可能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真题真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能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出成果,创出效益。
(三) 根据成人教学的特点,学生也可结合本专业知识和本职工作,选择自己工作中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或工作中需解决的革新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但要得到指导教师的审核同意。
(四) 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要求每生一题,独立完成。严禁多人同题、多届同题、题目陈旧等现象。若题目较大,需要几个人共同完成,要做到分工明确,独立完成自己所承担部分,指导教师要规定各自独立完成的内容。
三、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 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应贯穿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平时过程考核成绩20%、设计成果及论文质量成绩40%、毕业答辩成绩40%。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优秀率不超过15%。
(二) 本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时须严格要求,控制各档成绩的比例,使成绩分布合理,切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差别。
(三) 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者,则跟下届学生重做。
(四)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指导教师要认真进行总结,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成果在答辩结束后按要求整理,交继续教育学院存档。
四、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一) 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组成
A、封面;B、毕业设计 (论文)任务书;C、指导教师评阅意见;D、中文题目、摘要;E、英文题目、摘要;F、目录;G、正文;H、谢辞;I、参考文献;J、附录。
(二) 毕业设计(论文)及有关资料的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要按顺序装订,以次将封面、任务书、评语、中外文题目、摘要或设计总说明、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按统一格式装订在一起。
(三) 内容要求
1.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论文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设计总说明中文字数要在1000~1500字为宜。
3.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4.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1~1.5万字较为合适。
5.谢辞。应对在设计(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指导和帮助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6.参考文献。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在10篇以内,不宜过多,
(四) 写作格式
1.书写。要用学校规定的文稿纸书写或打印,手写时必须用黑或蓝墨水,文稿纸背面不得书写正文和图表,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5.数字。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不很大的数目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大约的数字可以用中文数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7.注释。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或篇末注,而不可行中注。页末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8.公式。公式号以章分组编号,如(2·4)表示第2章的第4个公式。公式应尽量采用公式编辑程序录入,选择默认格式,公式号右对齐,公式和编号之间
不加虚线,公式调整至基本居中。
9.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序以章分组编号。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10.插图。毕业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粗细要合适,图面要整洁美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以章分组编号,如(图2·4)表示第2章的第4个图,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 排版打印格式
1.页面设置:A4纸,单面打印。上3cm,下2.5cm,左2.5cm,右2cm,装订线0.5cm,选择“不对称页边距”,页眉1.8cm,页脚1.5cm。
2.页眉设置:居中以小五号宋体字键入“信息系x x x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3.页脚设置:插入页码,居中。
4.正文文字:内容字型一律采用宋体,标题加黑,章节题目用小三号字,内容采用小四号字汉字宋体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
5.正文段落格式:行距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均为0行。标题可适当加宽,设置为段前、段后均为0.5行。
6.如指导教师有特殊要求,可自行设置。但整体要求统一格式。
7.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
五、毕业答辩
(一)毕业答辩的目的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真实性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组织安排
1.毕业答辩工作由继续教育学院统一计划和协调。各相关教师负责安排和实施。
2.各相关学院须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人数、专业特点可分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答辩秘书一人(可以兼任),答辩委员若干,答辩委员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有关专家组成,每个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
3.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答辩各项工作。包括:审核学生答辩资格;负责答辩分组;确定学生答辩顺序;落实布置答辩会场;实施答辩;评定答辩成绩等。
4.对于学生较多的专业,可以分组进行答辩。但为了统一评分标准,各专业教师在分组答辩前,要先安排半天公开答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答辩程序和统一评分标准。公开答辩要求所有答辩委员和全体学生必须参加。
5.各专业毕业设计(答辩)评审答辩委员会如聘请校外有关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答辩,须经成教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并办理备案手续。
(三)基本要求
1.每位本科毕业生都要参加毕业答辩。
2.参加毕业答辩的学生需通过答辩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符合以下条件方能取得答辩资格。
(1) 按教学计划完成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合格(由继续教育学院提供);
(2) 集中指导期间,出勤天数不少于有效天数的2/3;
(3) 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全部任
务,并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4) 毕业设计(论文)要符合各专业统一制订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式
要求。
(5) 经评阅人评审,并向答辩委员会推荐介绍;
3.答辩前,评阅教师应准备好三方面的问题:
①与毕业设计(论文)结论有关的主要问题;
②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有关的基本理论方面的问题;
③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有关的生产、社会实践及实验技能等方面的问题。
(四)成绩评定
1.毕业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40%。成绩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毕业答辩不及格者可参加公开复答辩,复答辩由答辩委员会负责,答辩领导小组监督。复答辩最终成绩不得高于及格成绩。
2.成绩评定要从严要求,要统一标准。提出以下指导性评分标准:
优秀(≥90):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认真踏实,遵守纪律;文献调研充分、针对性强;立论科学合理,论证、计算、分析和实验正确、严密;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设计(论文)中的实际问题,对某些问题的分析有独立见解,有一定的创新内容;论文或说明书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文字通顺、图表清楚、论述严谨、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版面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答辩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对与毕业设计(论文)有关的生产、社会实践与实验技术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概念清楚,理论知识扎实。
良好(≥80):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努力,遵守纪律;文献调研较充分、有针对性;立论正确,论证、计算、分析和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设计(论文)中的实际问题;论文或说明书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文字通顺、图表清楚、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版面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答辩思路清晰,能正确回答问题,但分析不够深入。
中等(≥70):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较认真,遵守纪律;文献调研基本满足要求;立论、论证、计算、分析和实验基本正确;结论合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设计(论文)中的实际问题;论文或说明书完整、有条理、文字通顺、图表清楚、论述基本正确、基本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版面工整;图纸完备,基本正确,质量一般;答辩时叙述和回答问题基本正确,无原则性错误。
及格(≥60):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基本符合要求,服从老师
指导;有一定的文献调研;立论、论证、计算、分析和实验环节基本满足要求;结论基本合理,尚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设计(论文)中的实际问题,无大的原则错误;论文或说明书叙述基本清楚;图纸完备,质量较差;答辩时叙述缺乏条理,经提示和启发能回答问题。
不及格(<60):未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不认真,不遵守纪律;未做文献调研;立论、论证、计算、分析和实验环节不满足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不正确;论文或说明书叙述不清楚;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答辩时叙述不清楚,回答问题概念不清,有原则性错误。
(五)毕业答辩程序
1.答辩准备
①答辩前学生将全部毕业设计(论文)成果交指导教师初审,指导教师初审合格后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交答辩组评阅人传阅。
②答辩委员会要统一答辩要求,明确评分标准等。
③学生准备答辩提纲、必要的挂图和表格等。其内容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目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主要结论、主要计算数据、参考文献以及对有关图纸、表格的必要说明等;
2.答辩程序
毕业答辩会由专业答辩组组长或主持人主持,具体程序如下:
(1)
(2)
(3)
(4)
(5)
(6) 宣布毕业答辩会开始 介绍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宣布毕业答辩“会场规则” 宣布毕业答辩顺序 学生按顺序进行毕业答辩 答辩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平衡与最终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并由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
3.时间分配
每组每天安排14~16名学生答辩,每个学生答辩总时间为30分钟左右,时间分配如下:
①学生简明扼要地汇报本人设计(论文)工作和成果5~10分钟;
②答辩委员提出问题5~7个,时间5分钟左右; ③学生做答辩准备,时间5分钟左右;
④学生依次回答问题,时间10分钟左右。
4.在答辩过程中,主任委员要视答辩情况,针对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评,提高答辩质量,引导答辩工作正常进行。
(六)答辩会场规则
1.参加毕业答辩的学生必须将本人全套毕业设计(论文)文件交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并送有关评阅教师及答辩委员会审核通过方可取得答辩资格,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
2.答辩会场要保持安静、整洁,旁听学生要遵守会场纪律,关闭通讯设备,不准抽烟,不准说话,更不能为正在答辩的学生传递信息,在答辩过程中,不准随便进出会场和任何干扰答辩的举动。
3.答辩学生要着装整洁、举止文明、语言要讲究礼貌;
4.答辩学生按要求进行答辩,服从主持人的安排。回答问题要严肃认真,不得强辞夺理,不得拒绝回答,确实解答不了的应予说明。
5.为节省时间,准备答辩的学生要准备好答辩提纲和必要的挂图,尽可能减少中间空余时间;
6.答辩结束后,每位答辩学生要把答辩委员提问的问题整理成书面材料,及时交答辩委员会秘书,以便确定成绩时参考,尤其对回答问题不理想的学生尤为重要。
(七)答辩工作总结
1.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各专业答辩委员会要认真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毕业答辩结束后三天内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及毕业设计(论文)交继续教育学院。
六、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此次毕业设计(论文)可选择论文或施工组织设计或图纸设计任一项题目,各题目要求如下:
(一)论文
论文题目及内容必须涉及具体土木工程(包括工程地点、施工时间及主要经济效益或作用,最好包含工程节能措施),可以涉及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工程案例分析等多方面内容。
(二)施工组织设计
1.设计的任务
本设计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一部分,主要是结合某多层轻工业厂房工程,分析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条件,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技术与施工组织知识,完成该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
2.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写出工程概况并分析工程特点
(2)制定施工方案
①确定施工展开程序;
②划分流水段,并确定流水方向;
③确定施工顺序;
④选择施工机械与主要设备,确定施工方法(以基础及主体结构为主)。
(3)拟定各项技术与组织措施
3.设计成果
施工组织设计一份(20000~25000字)。
其中工程概况、流水段划分及流水方向确定、梁柱支模、起重机计算等均应有必要的简图;必须有施工方案选择的理由、起重机计算的过程、进度计划安排及平面图设计的说明。其篇幅分布为:工程概况—1000~2000字;施工方案—8000~10000字;各项技术与组织措施—5000~8000字。
4.设计条件
(1)工程建设及设计概况
该工程位于北京东城区内,为四层轻工业厂房。东西长46.6m,南北宽18.5m,檐口总高17.57m,建筑面积为3355m2。一~三层为生产车间,四层为办公层。有货运电梯一部,楼梯两座。
厂房结构为内廊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深为7.5m + 3m + 7.5m,开间除两端楼梯间为3.0m外,其余均为5.7m。
主框架的柱子截面尺寸,中柱为500mm×500mm,边柱为350mm×500mm;梁截面为十字形,主梁高度为800mm,梁宽为250mm;次梁高度为600mm,宽度为200mm。柱、梁混凝土均为C30。
楼板为5.4m 长的预应力长向圆孔板(单块重1.58吨)和2.7m长的预应力短向圆孔板,宽度均为1180mm。为了加强楼板的刚度及提高承受较大集中荷载的能力,楼板上面现浇60mm厚双向配筋的钢筋砼叠合层。楼梯为现浇钢筋砼板式楼梯。现浇砼也均为C30。
柱基础为台阶式独立基础,采用C20砼。墙基为有3 : 7灰土垫层的砖基础。 首层砖墙及外墙均为240mm厚的MU7.5普通粘土砖,M2.5混合砂浆;顶层的隔墙为200mm厚陶粒砼空心砌块墙。
屋面为1 : 8水泥蛭石找坡保温、水泥砂浆找平、SBS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做法。
装饰部分:楼01为水泥砂浆楼面,地4为水泥砂浆地面(垫层为80厚的C10砼),内墙3为一般中级抹灰,外墙为干粘石、水刷石墙面,散水为800mm宽50厚的豆石砼。钢窗(1800×2100mm共134樘,1800×1000mm共14樘),木门(单扇门3M64共30樘、3M23共10樘,双扇弹簧门5M67共10樘,3M66共19樘,推拉门8M712共2樘)
(2)场地、地质及气侯条件
施工场地地势平坦,无地上、地下障碍物。地下水位在-4.0m以下,地表土层为1.0~1.2m厚房渣土,以下为粉质粘土。一年中七、八月份为雨季,十一月中至次年三月中为冬施阶段,最低气温(平均)-10℃,冻层深度0.8m;年最大降水量为630mm;主导风向:冬、春、秋三季为西北,夏季为西南,最大风力8级。
(3)施工工期要求
该厂房的建筑施工工期拟控制在八个月(每月按25个工作天计算),开工日期可自定。
(4)施工条件
本工程所需的各种构件、材料、加工品及施工机具均可按计划需要量满足供应,可提供各工种劳动力如下:普工50人,木工30人,钢筋工35人,砼工45人,瓦工45人,架子安装工15人,防水工15人,抹灰工60人,油漆工30人。各种临时设施均需施工单位自行解决。楼外每侧可供施工使用场地的尺寸分别为28、16、15、12m。场外东、北两侧均有8m宽马路;场地东南角有高压电网、西南角有市政水井可供接引。
5.附表
三、图纸设计
(一)设计内容 1、概述
某市拟建一幢综合楼,该项目性质为一综合展览大楼。建筑面积约1250m2,层数为三层。底层4.5m,其余各层高度均为4.2m,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及楼盖采用现浇式结构。
2、建筑组成
1)各层为办公及会议用房约400 m2; 2)楼梯部分约150 m2。 3、技术条件
1)拟建工程位于市区。 2)气象资料:
(1)基本雪压 0.5KN/m2;(2)基本风压 0.35 KN/m2;(3)主导风向:东南风。
3)耐火等级:一级。
4)抗震设防要求:该地区进行地震设防设计,应满足建筑抗震7度设防要求,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4、结构设计条件 1)工程地质
均为平坦地形,自然地表下1.2m内为杂填土,杂填土以下为厚6m左右的粘土层,其承载力特征值为fk=240KPa
地下水位:地表以下无侵蚀性,离地面1.5m 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1、建筑方面
(1)熟悉设计任务书和目的要求,收集、学习有关材料,参考资料与参考方案,认真分析建筑使用功能和客观条件,进行建筑设计构思,绘出草图。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遵循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和规则,满足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要求。核算各项建筑面积(单项建筑面积,以轴线计算,允许有±10%的增减幅度)调整、修改、逐步完善建筑方案。
(3)深入进行平、立、剖面的设计,并绘正式建筑图。 2、结构方面
(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遵循国家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进行结构选型,结构计算,包括横向框架结构在恒载、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水平荷载(风载)下的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框架梁柱配筋计算;楼盖中的板的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楼梯结构的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根据柱底内力进行基础设计(包括选择基础类型、尺寸的确定、承载力验算、平面布置、内力及配筋计算)。
(2)最后根据配筋计算结果和规范构造要求,绘制规定的施工图。 (三)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建筑方面
(1)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屋顶平面图 1:100 (2)主要剖面图 1:100 2、结构方面 (1)结构计算书一份 (2)基础平面图 1:100 (3)基础详图 1:20-1:50
(4)屋面及各层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 1:100 (5)横框架配筋图1:30-1:50
(6)楼梯、雨蓬等结构配筋详图 1:20-1:50 (7)楼板配筋图 1:100 3、说明
(1)绘图:图幅为1#图纸,每人独立完成设计、施工图纸8张左右。 (2)计算:计算说明书内容为:内容摘要目录、内容、参考文献,要求完整、正确、工整、成册。
(四)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及实习安排
(五)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参考文献 1、规范(按新规范采用)
⑴《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⑵《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⑶《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⑷《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⑸《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⑻《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⑼《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工具手册书
⑴《建筑结构设计构造手册》 ⑵《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 ⑶《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⑷《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 ⑸《建筑抗震设计手册》
⑹《新编多层及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 3、教科书
⑴《房屋建筑学》 ⑵《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⑶《建筑构造资料集》 ⑷《钢筋混凝土结构》
xxx大学成人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 专业: 层次:
设计(论文)起止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设计(论文)题目: 内容及要求:
1、 2、 3、 4、 5、
指导老师: 日 期:
附录1:毕业设计教学进程表(此表装订于毕业设计封面之后,目录之前)
﹡﹡﹡大学继续教育学生毕业设计
计 划 进 程 表
指导教师签字: 教学点负责人签字:
附录2:毕业论文封面标准格式(封皮用A3蓝色纸打印,见附录4图片)
* * * *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 * * *(此处为分标题,即设计或论文名称)
系 别: 土木工程 专 业: 土木工程 班 级: 2011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 言„„„„„„„„„„„„„„„„„„„„„„„„„„„„„„ 1 1代建制的概念、源起及发展„„„„„„„„„„„„„„„„„„„„ 2 1.1代建制的基本概念„„„„„„„„„„„„„„„„„„„„„„„ 2 1.2 代建制的源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 2关于代建制中参建各方的定义和相互关系„„„„„„„„„„„„„„„ 3 2.1参建各方名称„„„„„„„„„„„„„„„„„„„„„„„„„ 3 2.1.1项目法人„„„„„„„„„„„„„„„„„„„„„„„„„„„ 3 2.1.2代建构„„„„„„„„„„„„„„„„„„„„„„„„„„„ 3 2.1.3使„„„„„„„„„„„„„„„„„„„„„„„„„„„„„ 3 2.2参建各方的相互关系„„„„„„„„„„„„„„„„„„„„„„ 3 3代建制的管理模式„„„„„„„„„„„„„„„„„„„„„„„„„ 3 3.1政府组建模式„„„„„„„„„„„„„„„„„„„„„„„„„ 4 3.2政府指定模式„„„„„„„„„„„„„„„„„„„„„„„„„„ 4 3.3市场竞争模式„„„„„„„„„„„„„„„„„„„„„„„„„ 4 4实施代建制的实施形式„„„„„„„„„„„„„„„„„„„„„„„ 4 4.1项目法人加代建单位的形式„„„„„„„„„„„„„„„„„„„ 4 4.2全过程代建形式„„„„„„„„„„„„„„„„„„„„„„„„ 4 4.3两阶段代建形式„„„„„„„„„„„„„„„„„„„„„„„„ 5 5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代建制已初步显现了几大优势„„„„„„„„„„„ 5 5.1有利于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单位各自责任的落实„„„„„„„„„ 5 5.2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 5 5.3有利于提高工程整体的建设管理水平„„„„„„„„„„„„„„„ 5 5.4有利于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 5 5.5有利于反腐倡廉„„„„„„„„„„„„„„„„„„„„„„„„ 5 5.6有利于完善工程建设管理竞争机制„„„„„„„„„„„„„„„„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附录3: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意见表(此表装订于论文最后一页)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