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教学反思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反思

一、一条主线贯穿整课

本节课以 "土壤里有什么"为主线展开对土壤的研究,通过观察"土壤里有什么",设计实验验证"土壤里有什么",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腐殖质、砂、粘土、无机盐、水、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我设计了几个大的环节:

1、观察土壤:

土壤像妈 妈一样养育了许许多多的的动物和植物,那么她是用什么来养育他们的呢?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先来观察土壤。

2、借助水来研究土壤:

我们知道了土壤的成分,下面继续研究土壤,怎么研究呢-----借助水

3、借助火来研究土壤:

除了用水研究土壤,我们还可以用火来研究----------给土壤加热会怎样呢?

4、学生尝试总结:土壤是一种怎样的物质(混合物)?

二、两种实验展开探究

本节课我设计了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研究当中,力求让孩子们对土壤的每一种构成成分都有一种直观的、准确的、全面的认识。

(一)分组实验

1、观察土壤:土壤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要研究"土壤里有什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亲自观察一下,所以我就让学生尽早的去接触土壤、观察土壤,这里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⑴把土壤放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必要时可以借助放大镜,⑵用镊子把发现的东西分类放成几小堆。

2、设计实验验证土壤里有水、空气:学生观察到土壤里有腐殖质、砂、土,老师启发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土壤里还有什么?(水、空气)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土壤里有水、空气吗?

(二)演示实验

验证腐殖质、无机盐的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观察和交流,也考虑实验安全性(验证无机盐的实验,玻璃加热后很容易爆裂),我设计了演示实验。

三、三维目标全面落实

在科学课堂上我们除了要落实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目标,也要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有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孩子们知道土壤就像我们的妈 妈,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的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我们应该怎样树立一种爱护土壤、保护土壤的意识。课前,我向学生出示墨勒阿格的名言"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师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课后,引导学生合理处理实验后的土壤,都是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情感的内化到具体行为的外化。

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情绪和效果来看,应该说基本达到了课前预设的三维目标。反思课堂,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课始学生比较紧张,不敢发言。老师虽然鼓励和表扬,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不

是很理想。也就是说在第一个环节的设计上还有所欠缺,应该考虑重新设计。

二是腐殖质的实验,我课前经过反复的考虑,才最终确定做演示实验。但如果将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学生的认识可能会更直观更深刻。

五年级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教学反思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反思

一、一条主线贯穿整课

本节课以 "土壤里有什么"为主线展开对土壤的研究,通过观察"土壤里有什么",设计实验验证"土壤里有什么",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腐殖质、砂、粘土、无机盐、水、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我设计了几个大的环节:

1、观察土壤:

土壤像妈 妈一样养育了许许多多的的动物和植物,那么她是用什么来养育他们的呢?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先来观察土壤。

2、借助水来研究土壤:

我们知道了土壤的成分,下面继续研究土壤,怎么研究呢-----借助水

3、借助火来研究土壤:

除了用水研究土壤,我们还可以用火来研究----------给土壤加热会怎样呢?

4、学生尝试总结:土壤是一种怎样的物质(混合物)?

二、两种实验展开探究

本节课我设计了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研究当中,力求让孩子们对土壤的每一种构成成分都有一种直观的、准确的、全面的认识。

(一)分组实验

1、观察土壤:土壤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要研究"土壤里有什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亲自观察一下,所以我就让学生尽早的去接触土壤、观察土壤,这里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⑴把土壤放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必要时可以借助放大镜,⑵用镊子把发现的东西分类放成几小堆。

2、设计实验验证土壤里有水、空气:学生观察到土壤里有腐殖质、砂、土,老师启发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土壤里还有什么?(水、空气)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土壤里有水、空气吗?

(二)演示实验

验证腐殖质、无机盐的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观察和交流,也考虑实验安全性(验证无机盐的实验,玻璃加热后很容易爆裂),我设计了演示实验。

三、三维目标全面落实

在科学课堂上我们除了要落实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目标,也要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有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孩子们知道土壤就像我们的妈 妈,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的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我们应该怎样树立一种爱护土壤、保护土壤的意识。课前,我向学生出示墨勒阿格的名言"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师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课后,引导学生合理处理实验后的土壤,都是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情感的内化到具体行为的外化。

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情绪和效果来看,应该说基本达到了课前预设的三维目标。反思课堂,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课始学生比较紧张,不敢发言。老师虽然鼓励和表扬,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不

是很理想。也就是说在第一个环节的设计上还有所欠缺,应该考虑重新设计。

二是腐殖质的实验,我课前经过反复的考虑,才最终确定做演示实验。但如果将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学生的认识可能会更直观更深刻。


相关内容

  •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样一点: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觉得提得很好,很及时,很贴切,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现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与老师们讨论一下: 一. ...

  • 三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 2010年 课 题 月 日(星期 ) 总第 课 型 课时 新授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 ...

  • 三年级科学下册了解土壤1教学反思苏教版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了解土壤 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种土壤的特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沙和黏土的颗粒大小时.学生先通过看一看.捏一捏.握一握的方式探 ...

  • 三年级科学[保护土壤]教学案例
  •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保护>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2. 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 3. 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4.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 ...

  • 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反思
  • 第一单元 "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在这次以"校园的树木"为主题科学观察中,我采用了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 他们的好奇心很强, 学习兴趣整体很高, 学习很认真, 但他们已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的学习方式, 因而缺乏灵活性, 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 ...

  • 三年级上册综合教案
  • 教 案 二次备课 第1课 集体备课教案 学会帮助低年级的同学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明白低年级小同学遇到困难时,要尽力去帮助. 2. 知道如何去帮助别人. 3. 体验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课时分配: 2 课时 第 1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

  • 教科版五年纪科学上册教案电子
  • 教 课 题 案 周 节:1-1--1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授课时间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 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 ...

  •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案
  •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案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编写:彭飞 修改:彭朝霞 班 姓名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 1. 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方案 ...

  • 二年级学校课程 上册
  • 二年级上册学校课程备课资源 第一单元 1.万物之源-太阳 教材分析:本课是让学生在学习太阳的基础上,知道太阳的作用,并认识太阳. 学情分析:全班有30人,观察能力一般.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太阳及太阳的作用.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光合作用. 3. 能力目标:增强对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