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

浅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的理解

浅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的理解

摘要:一直以来,对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的理解多有争议,其

中,作为主导的是两种思想,其一是认为该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失望的喟叹,其二是认为该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如画的江山、英雄事业和风流人物的由衷赞美。本文就这两种思想进行了对比来进一步讨论该词的主题。

关键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积极、消极

正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这是一篇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词,曾经在初中、高中我们都不止一次

的学到过这首词,但当时基本都是停留在对于其文字的欣赏上,对于其主题总是一带而过,对于这样一首熟悉的词,它的主题究竟是怎样的,在此仅凭自己的理解浅谈一下自己对其的认识。

探讨本词的主题,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词的历史背景,言及此

处,不得不提到历史上有名的事件——“乌台诗案”。当时的朝廷正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激烈的时候,在“旧党”的攻击下,王安石于熙宗七年(1074)第一次罢相。与此同时,变法者内部的斗争也越演越烈,一些小人趁机公报私仇。而熙宗九年(1076)十月,由于吕惠卿上书揭发,王安石再次罢相,退出政治舞台。至此,变法的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投机新法之徒肆意结党营私,报复旧党,而正直的苏轼自然成了他们下手的目标。此时的苏轼正值在外任职期间,由于他本就不满新法,而且在外任职期间看到了人民生活的疾苦,于是,他的诗中就难免流露了一些不满的情绪,而恰恰是这一点给了想陷害他的人可乘之机。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直联名弹劾苏轼,他们把苏轼的一些诗文加以断章取义、穿凿附会,认为他狂妄自大、诋毁新法、包藏祸心、毁谤朝廷,当时的神宗本因爱才之心不想把苏轼治罪,但在几个御史的轮番围攻下,最后只能下令御史台(乌台)把苏轼逮捕。由于当时苏轼的名望已经很大,加之朝中官员对此案意见不一,苏轼没有立即被斩首,而又由于另一些人的全力营救,苏轼最终被贬黄州。这次的事件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此时的他身为罪臣,身份低微,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凭借着老朋友的帮助,他请得了数十亩废地,初次体会到了“躬耕”之劳。

此时的他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乌台诗案”不仅消减了他的政治热情,而且也让他体会到了人间的世态炎凉。朋友们不再通信、艰苦的生活条件让他开始钻研经学以寻求解脱。他力图从老庄哲学中获得慰藉,以旷达的态度面对挫折。与此同时,他激情山水,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抒发在黄州附近几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元丰五年(1082)七月至十月,他与朋友前后两次有黄州赤壁,也就为我们留下了绝唱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事实上,很多人提出本词主题为表达诗人理想与现实矛盾中产生的苦

闷,大多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苏轼在被贬期间在黄州游山玩水、参佛种田、饮酒赋诗,从而得出结论,认为他已经“心灰意冷”,不可能有忧心国事、报国疆场的热忱,如《齐鲁学刊》八零年第一期,段国超在论及此事时为文章所起的标题便是“似是一种失败的心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在当时的政治压力下,诗人以这种行动来掩饰自己的感情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的,此时的诗人精神上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从一定程度上讲,他确实在借此派遣内心的积郁,但是它却不是人生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与他内心世界相谐协、相一致的表现。让我们来从作品的本身来看,毕竟理解、评价作品的主要依据是作品本身,是作品中呈现出的艺术形象,以及透过它所表现的情思。

开篇,诗人便放声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叹,那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歌咏我们一样可以感受得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在我们眼前拓开了一幅气势浩大、意境壮阔的画面,而“江山如画”四个字更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时多少豪杰”一句承接上句,这如画的江山、风流人物,都是祖国的骄傲、人民的骄傲。而后,诗人转入了对“周郎”这个历史人物的具体描绘,并通过历史上周瑜破曹一役热情的赞扬了周瑜这一历史人物表达了他对周瑜的倾心向慕之情,而这,正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鲜明表露。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诗人虽然在政治生涯上遭受了挫折,但是,他却壮怀未息,尽管蒙受不白之冤,死里逃生,远贬黄州,困局待罪,但他仍豪迈的高歌“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去可汗”,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对于少年得志、勇破强敌的周瑜的赞颂完全可以闪现出诗人热切的事业心与爱国情怀。

对于本词的思想评价,很多人肯定了词前半所表现的豪迈气息,但是却批判了篇末“人生如梦”的感叹。对此,张志岳先生作出了新的阐释,他认为:“人生如梦”既是有感慨,但更多是表示不予计较的旷达思想,而“一尊还酹江月”则表示没有被穷愁压倒,坚持自己的理想,此种说法虽然没有很多的根据,主观想象的成分居多,但是这种理解却使这首词的基调比它字面上看来高昂得多了。

总结:纵观全词,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虽然在嘲讽的笔调中显露出不平、在故

作闲逸中透出牢骚,有着一定的消极情绪,但是那执着于理想、不甘沉沦 的一面的不言而喻的,正是因此,我们在读这首词的时候,更多感受到的是其中喷出的热气与激荡的豪情,感受到的是诗人振奋的力量。被贬黄州期间,诗人亲体“躬耕”之劳,身居困苦,但是却依然关心着身边百姓的生活,当看到武昌一带百姓生活艰难以至于杀死自己的婴儿时,他立即写信给鄂州知州朱寿昌,请求救济。他从未把国家百姓之事臵之度外,相反,他是在学着把自己个人的一切臵之度外,他学习老庄思想,为的是看淡自己的名利得失,为的是让自己无欲无求,在寻求解脱的同时,他更注重的是提高自身的修养,而我想,他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他明白要想更好的报效祖国,首先要让自己学会淡然,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锋芒毕露,此时的他已经学会了淡然,已经成熟,他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它既不同于屈原那种以死报国的精神,也不同于陶渊明恬然退隐的高洁情操,他树立了一种新的“人格典范”——在保护自己

的同时去完成自己的追求,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极大的智慧。因此我认为本词的主题在于抒发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文献索引:《苏轼文集》 王恒 海南出版社 《豪放词》 秋枫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东坡词论丛》 苏轼研究学会 四川人民出版社 《苏轼》 董森、杨哲 五洲传播出版社

浅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的理解

浅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的理解

摘要:一直以来,对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的理解多有争议,其

中,作为主导的是两种思想,其一是认为该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失望的喟叹,其二是认为该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如画的江山、英雄事业和风流人物的由衷赞美。本文就这两种思想进行了对比来进一步讨论该词的主题。

关键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积极、消极

正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这是一篇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词,曾经在初中、高中我们都不止一次

的学到过这首词,但当时基本都是停留在对于其文字的欣赏上,对于其主题总是一带而过,对于这样一首熟悉的词,它的主题究竟是怎样的,在此仅凭自己的理解浅谈一下自己对其的认识。

探讨本词的主题,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词的历史背景,言及此

处,不得不提到历史上有名的事件——“乌台诗案”。当时的朝廷正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激烈的时候,在“旧党”的攻击下,王安石于熙宗七年(1074)第一次罢相。与此同时,变法者内部的斗争也越演越烈,一些小人趁机公报私仇。而熙宗九年(1076)十月,由于吕惠卿上书揭发,王安石再次罢相,退出政治舞台。至此,变法的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投机新法之徒肆意结党营私,报复旧党,而正直的苏轼自然成了他们下手的目标。此时的苏轼正值在外任职期间,由于他本就不满新法,而且在外任职期间看到了人民生活的疾苦,于是,他的诗中就难免流露了一些不满的情绪,而恰恰是这一点给了想陷害他的人可乘之机。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直联名弹劾苏轼,他们把苏轼的一些诗文加以断章取义、穿凿附会,认为他狂妄自大、诋毁新法、包藏祸心、毁谤朝廷,当时的神宗本因爱才之心不想把苏轼治罪,但在几个御史的轮番围攻下,最后只能下令御史台(乌台)把苏轼逮捕。由于当时苏轼的名望已经很大,加之朝中官员对此案意见不一,苏轼没有立即被斩首,而又由于另一些人的全力营救,苏轼最终被贬黄州。这次的事件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此时的他身为罪臣,身份低微,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凭借着老朋友的帮助,他请得了数十亩废地,初次体会到了“躬耕”之劳。

此时的他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乌台诗案”不仅消减了他的政治热情,而且也让他体会到了人间的世态炎凉。朋友们不再通信、艰苦的生活条件让他开始钻研经学以寻求解脱。他力图从老庄哲学中获得慰藉,以旷达的态度面对挫折。与此同时,他激情山水,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抒发在黄州附近几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元丰五年(1082)七月至十月,他与朋友前后两次有黄州赤壁,也就为我们留下了绝唱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事实上,很多人提出本词主题为表达诗人理想与现实矛盾中产生的苦

闷,大多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苏轼在被贬期间在黄州游山玩水、参佛种田、饮酒赋诗,从而得出结论,认为他已经“心灰意冷”,不可能有忧心国事、报国疆场的热忱,如《齐鲁学刊》八零年第一期,段国超在论及此事时为文章所起的标题便是“似是一种失败的心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在当时的政治压力下,诗人以这种行动来掩饰自己的感情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的,此时的诗人精神上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从一定程度上讲,他确实在借此派遣内心的积郁,但是它却不是人生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与他内心世界相谐协、相一致的表现。让我们来从作品的本身来看,毕竟理解、评价作品的主要依据是作品本身,是作品中呈现出的艺术形象,以及透过它所表现的情思。

开篇,诗人便放声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叹,那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歌咏我们一样可以感受得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在我们眼前拓开了一幅气势浩大、意境壮阔的画面,而“江山如画”四个字更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时多少豪杰”一句承接上句,这如画的江山、风流人物,都是祖国的骄傲、人民的骄傲。而后,诗人转入了对“周郎”这个历史人物的具体描绘,并通过历史上周瑜破曹一役热情的赞扬了周瑜这一历史人物表达了他对周瑜的倾心向慕之情,而这,正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鲜明表露。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诗人虽然在政治生涯上遭受了挫折,但是,他却壮怀未息,尽管蒙受不白之冤,死里逃生,远贬黄州,困局待罪,但他仍豪迈的高歌“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去可汗”,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对于少年得志、勇破强敌的周瑜的赞颂完全可以闪现出诗人热切的事业心与爱国情怀。

对于本词的思想评价,很多人肯定了词前半所表现的豪迈气息,但是却批判了篇末“人生如梦”的感叹。对此,张志岳先生作出了新的阐释,他认为:“人生如梦”既是有感慨,但更多是表示不予计较的旷达思想,而“一尊还酹江月”则表示没有被穷愁压倒,坚持自己的理想,此种说法虽然没有很多的根据,主观想象的成分居多,但是这种理解却使这首词的基调比它字面上看来高昂得多了。

总结:纵观全词,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虽然在嘲讽的笔调中显露出不平、在故

作闲逸中透出牢骚,有着一定的消极情绪,但是那执着于理想、不甘沉沦 的一面的不言而喻的,正是因此,我们在读这首词的时候,更多感受到的是其中喷出的热气与激荡的豪情,感受到的是诗人振奋的力量。被贬黄州期间,诗人亲体“躬耕”之劳,身居困苦,但是却依然关心着身边百姓的生活,当看到武昌一带百姓生活艰难以至于杀死自己的婴儿时,他立即写信给鄂州知州朱寿昌,请求救济。他从未把国家百姓之事臵之度外,相反,他是在学着把自己个人的一切臵之度外,他学习老庄思想,为的是看淡自己的名利得失,为的是让自己无欲无求,在寻求解脱的同时,他更注重的是提高自身的修养,而我想,他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他明白要想更好的报效祖国,首先要让自己学会淡然,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锋芒毕露,此时的他已经学会了淡然,已经成熟,他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它既不同于屈原那种以死报国的精神,也不同于陶渊明恬然退隐的高洁情操,他树立了一种新的“人格典范”——在保护自己

的同时去完成自己的追求,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极大的智慧。因此我认为本词的主题在于抒发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文献索引:《苏轼文集》 王恒 海南出版社 《豪放词》 秋枫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东坡词论丛》 苏轼研究学会 四川人民出版社 《苏轼》 董森、杨哲 五洲传播出版社


相关内容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江苏省震泽中学 刘丽华 教学目标: 1.  通过评点.研讨版本中字词的不同而把握词的内容. 2.  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苏轼的情感.对苏轼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强求统一. 一.导入 1.  展示苏轼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 ...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念奴娇赤壁怀古 ●任克元 [教材分析] 诗词鉴赏首先要会朗读.朗读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人生感慨,在貌似自解自慰的言辞中激荡着一种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寄托着诗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教学重点应该在体会作者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

  • 念奴娇_赤壁怀古_说课稿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 ...

  • 高中理解性默写整理
  • 念奴娇赤壁怀古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的两句是"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 & ...

  • 韩军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教案
  • 生:苏轼是宋代词人. 生:苏轼是八大家. 师:应该说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说说. 生:苏洵.苏辙„„ 生(插话):欧阳修.王安石„„ 生(插话):韩愈.柳宗元.曾巩. 师:他们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学. 师:当然是文学方面,他们应该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师:他们谁是唐代,谁是宋代? 生:韩愈 ...

  •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理解性默写
  • 语文必修四理解性背诵默写 1.<望海潮> 柳永 ① 上阙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的句子: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② 上阙中最能体现诗人炼字功力的句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③ 运用数量词写景的千古名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④ 下阙中运用 ...

  • 陆波校长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赏析(图文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还是著名词人,有<东坡乐府>传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中的精品.苏轼的词开北宋豪放一 ...

  • [念奴娇]教案
  •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智鲁苏 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 ...

  •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学案博苑 2012-02-09 0612 5d56b7b40102dufv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一.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