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

分级诊疗制度

为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规范运行,切实减轻参保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以下简称“参保职工和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引导参保职工和居民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诊,使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更加合理、安全、平稳运行,参照国家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

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是落实“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强化基金支出管理,降低参保职工和居民医药费用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政策宣传,使参保职工和居民住院流向趋于合理,要严格执行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分级诊疗制度得以规范、有效落实。

二、分级诊疗和转诊程序

(一)分级诊疗和转诊基本程序。参保患者需住(转)院,应在统筹地区内遵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一级定点医疗机构(首诊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和转诊的程序。无乡镇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乡镇(社区),由统筹地区或县(市、区)经办机构根据实际确定参保职工和居民住院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可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在统筹区域外住院治疗,须经相应的医疗机构认定且通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部门审批。

(二)转诊审批程序。参保职工和居民在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经医生确认无法诊治的疾病,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审批表》,并经乡镇卫生院院长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签字、单位盖章后转往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在二级医疗卫生机构无法救治的疾病,由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审批表》,经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主管院长签字、单位盖章,经县(区、市)级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审批出具《审批表》后转往三级医疗卫生机构。

(三)特殊情况住院审批程序。离退休定居内地,省内异地居住,县、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确认必须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特殊、急、危、重症参保患者,参保的异地就读大学生,参保的外地务工农民工,参保职工和居民在出差、旅游、探亲途中突发急、危、重症患者可以先按“就近、就急”的原则进行抢救和住院治疗。患者或其家属应在72小时告知当地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并在7个工作日内由家属凭医生开具的急诊(或病重、病危)通知书到统筹地区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和审批手续。

(四)省外住院转诊审批程序。对于在省内无法救治的疾病,由三级甲等定点医疗机构出具《审批表》,并经本统筹地区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部门审批后出省治疗。实行省外转诊患者个人需先承担符合规定医疗费用10%。

(五)实行双向转诊制度。转入上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患者,对诊断明确,经治疗病情稳定,可在下一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治疗和康复的,应转回下一级医疗卫生机构。

分级诊疗制度

为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规范运行,切实减轻参保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以下简称“参保职工和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引导参保职工和居民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诊,使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更加合理、安全、平稳运行,参照国家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

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是落实“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强化基金支出管理,降低参保职工和居民医药费用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政策宣传,使参保职工和居民住院流向趋于合理,要严格执行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分级诊疗制度得以规范、有效落实。

二、分级诊疗和转诊程序

(一)分级诊疗和转诊基本程序。参保患者需住(转)院,应在统筹地区内遵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一级定点医疗机构(首诊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和转诊的程序。无乡镇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乡镇(社区),由统筹地区或县(市、区)经办机构根据实际确定参保职工和居民住院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可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在统筹区域外住院治疗,须经相应的医疗机构认定且通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部门审批。

(二)转诊审批程序。参保职工和居民在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经医生确认无法诊治的疾病,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审批表》,并经乡镇卫生院院长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签字、单位盖章后转往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在二级医疗卫生机构无法救治的疾病,由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审批表》,经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主管院长签字、单位盖章,经县(区、市)级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审批出具《审批表》后转往三级医疗卫生机构。

(三)特殊情况住院审批程序。离退休定居内地,省内异地居住,县、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确认必须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特殊、急、危、重症参保患者,参保的异地就读大学生,参保的外地务工农民工,参保职工和居民在出差、旅游、探亲途中突发急、危、重症患者可以先按“就近、就急”的原则进行抢救和住院治疗。患者或其家属应在72小时告知当地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并在7个工作日内由家属凭医生开具的急诊(或病重、病危)通知书到统筹地区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和审批手续。

(四)省外住院转诊审批程序。对于在省内无法救治的疾病,由三级甲等定点医疗机构出具《审批表》,并经本统筹地区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部门审批后出省治疗。实行省外转诊患者个人需先承担符合规定医疗费用10%。

(五)实行双向转诊制度。转入上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患者,对诊断明确,经治疗病情稳定,可在下一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治疗和康复的,应转回下一级医疗卫生机构。


相关内容

  •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施方案
  •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赣府发[2012]30号)精神及"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相关要求,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三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 ...

  • 双向转诊登记本及流程图 (1)
  • (上墙制度) 分级诊疗和转诊基本程序 参保对象除急危重症外,就诊应遵循辖区内就近基层医疗机构首诊→ 市级医疗机构→市外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和转诊程序. 转诊办理程序 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经医生确认无法诊治,符合转诊指征的病人,由基层医疗机构办理转诊手续,填写<双向转诊(上转)单>,并 ...

  • 急诊相关制度
  • 八.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4.8.1急诊科诊疗规范 1. 在急诊各科工作的医师须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急诊科轮转时间不少于半年,有75%以上的急诊科固定人员.刚分配到院和未取得"二证"的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临床医疗工作,不得独立从事临床医疗的一切工作. 2. 急诊科设 ...

  • 双向转诊工作方案
  • 医院双向转诊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引导病人向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流,完善县外转诊和备案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切实降低老百姓医疗费用负担.根据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

  • 保健院医联体工作方案
  • 竹溪县汇湾镇卫生院 医联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 "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街镇.大病不出区"的医改目标,有力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工作,更好地为全区人民群众服务.按省委省政府.市卫计委.竹溪县卫计委的相关要求, ...

  • 对我国分级诊疗模式相关问题的思考_李显文
  • [基层卫生] 卫生经济研究2015年3期总第335期 对我国分级诊疗模式相关问题的思考 李显文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310053) 通过对我国分级诊疗模式相关问题的分析,认为建立分级诊疗模式的关键是实现基层首诊和顺畅摘要: 转诊,核心问题是群众和医疗机构的配合支持,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包 ...

  • 分级诊疗宣传手册材料
  • 分级诊疗利民好处多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上级文件要求,我市于2014年11月底出台<义乌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市正式开始实施分级诊疗政策.现就什么是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有什么好处.怎么实行基层首诊等相关问题作以下解答. 问:什么是分级诊疗? 答:分级诊疗 ...

  • 鞍山市中医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 鞍山市中医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鞍山市卫计委<关于印发2015年鞍山市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为建立我市分级诊疗就医的新格局,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15年我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为保障分级诊疗工作顺利实施,我院成立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 ...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