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1]

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99页例1及相关练习。

学生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初步整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任班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强,思维活跃,并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

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根据例题的情境图,提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并尝试解答。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通过尝试解决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整合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尝试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蕴涵了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例1主题图:

1、学生观察主题图,口述发现的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

2、学生任意整合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老师注意倾听,学生回答要将信息、问题、算式说完整。

学情预测:

①一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10×8=80(人)

②一个方阵有8行,有3个方阵,3个方阵有多少行?

3×8=24(行)

③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出示例题)。

(二) 自主探究,感知问题:

师: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练习纸,把你的想法在图中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思考后与同桌讨论:要想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三)交流梳理,形成方法:

各组选代表到前面展示:

学情预测:

方法一:

算出一个方阵有多少人?再算出3个方阵有多少人?

板书:10×8=80(人)80×3=240(人)

方法二:

用1个方阵有8行、共3个方阵,先算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8×3=24

(行)

再用每行10人,算出24行有多少人,也就是3个方阵有多少人?24×10=240(人)

方法三:

用3个方阵、每行10人,先算3个方阵一行有多少人?10×3=30(人) 再用1个方阵有8行,算出8行有多少人,也就是3个方阵有多少人?30×8=240(人)

(四)比较归纳,优化方法

1、引导学生在对不同解法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喜欢的

2、总结:

同学们真棒!能够开动脑筋想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简单)今后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直接选择我们喜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量贩中的数学:

出示做一做图:

思考:如何数出一共有多少个鸡蛋?需要知道那些信息?

(每盘鸡蛋一行有5个,有6行, 共8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长跑中的数学

出示:练习二十三第1题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下面的这些算式和问题结成朋友。

3、游泳中的数学:

出示:练习二十三第4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先选择合适的信息:4个泳道、每个泳道长25米、游了3个来回

①为什么不选“5个泳道”呢?

②在解决问题前,谁知道“1个来回相当于游了几个25米?”

学生独立列式。组织交流。

4、身边的数学

我们解决了许多生活问题,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编一道身边的数学题,让你的同桌解答。

结束语: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做一位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解决它。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10×8=80(人) 80×3=240(人)

10×8×3=240(人)

答:3个方阵一共240人。

《生活中的数学》课后反思

本课的设计意图有两点:一是提供大量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不是靠教师灌输的,而是依靠学生的自我建构,熟悉的情景是帮助学生自我建构的基础和保障。本节课,设计了运动会中的数学、量贩中的数学、跑步中的数学、游泳中的数学、我身边的数学五个情景。在这些

情景中,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在解决“三个方阵一共多少人?”中,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淀了很多数物体的方法,那么,碰到此类问题,自然而然的就将头脑中储存的方法提取出来,想到要先数出一个方阵的人数,再计算出三个方阵的人数;还有的想到了先算出每行的总人数,再求出8行的总人数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生活经验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对比、归纳、梳理,帮助学生将感性的经验升华为数学方法,完成知识建构的目标。二是巧妙设计,实现自主探究。本班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联系紧密,因此,完全可以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但是,学生的经验毕竟是零散的,单一的,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将思维条理化,具有发散性呢?这是我备课中考虑的重点。设计教案时,我从思维的直观性入手,将教材中呈现的不完整的方阵图完整呈现,让学生将自己的方法不是以文字或算式的形式写出来,而是让学生在方阵图中画出来,根据自己画的,与同组交流并计算。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析并表述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用画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可以做到的。借助直观的图画,经过同伴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学生的思维将逐步条理化;同时,由于学生的解答方法是画出来的,这样有利于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比如,有的学生想到了先求3个方阵的每行一共多少人?在求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这种思路如果仅凭口述,其他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但是画出图形来,学生就容易形成共识,这样,在自己发现的方法之外,又理解了一种新的方法,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教好的效果。

本节课在教学中,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比较满意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生活中的数学》评析

河南油田教育中心教研员 李开兰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

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王慧燕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数学》一课,较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王老师设计了运动会中的数学、量贩中的数学、跑步中的数学、游泳中的数学、我身边的数学五个教学情景。这些情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答,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给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空间

这一点是本节课教学的亮点。课堂上,王老师先出示情景图,立足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信息,使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有一个整体感知;再引导学生独立画一画、圈一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此教学,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让学生体会到同伴互学的快乐。通过实物图的提供,学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在学生的相互交流过程中,感受到同一个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理解运用这些方法。在其他几个情景教学中,课堂上出现了小组之间的争论,小老师的教学等自主学习形式,虽然略有肤浅,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种教学意识是非常宝贵的。只要长久训练下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三、营造氛围,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就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而这些差异被发现,被考虑时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合作学习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相对小的范围内,相对大的空间内,相互配合,共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王老师在组织学生探究解决3各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时,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此,又让每一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上讲台展示自己小组的探究情况,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适时地评价,变学习知识为开启智慧

《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独特的、活动的人。所以课堂常常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教学也往往不是预设的,而是创生的。王老师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生活。把着力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王老师有效的、适时的使用教学评价,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体验成功的学习环境,因而大多数学生能以主体的身份、发展的眼光,正确进行角色定位,进行完整的学习。使用恰等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教师都给予积极鼓励。

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99页例1及相关练习。

学生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初步整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任班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强,思维活跃,并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

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根据例题的情境图,提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并尝试解答。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通过尝试解决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整合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尝试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蕴涵了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例1主题图:

1、学生观察主题图,口述发现的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

2、学生任意整合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老师注意倾听,学生回答要将信息、问题、算式说完整。

学情预测:

①一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10×8=80(人)

②一个方阵有8行,有3个方阵,3个方阵有多少行?

3×8=24(行)

③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出示例题)。

(二) 自主探究,感知问题:

师: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练习纸,把你的想法在图中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思考后与同桌讨论:要想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三)交流梳理,形成方法:

各组选代表到前面展示:

学情预测:

方法一:

算出一个方阵有多少人?再算出3个方阵有多少人?

板书:10×8=80(人)80×3=240(人)

方法二:

用1个方阵有8行、共3个方阵,先算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8×3=24

(行)

再用每行10人,算出24行有多少人,也就是3个方阵有多少人?24×10=240(人)

方法三:

用3个方阵、每行10人,先算3个方阵一行有多少人?10×3=30(人) 再用1个方阵有8行,算出8行有多少人,也就是3个方阵有多少人?30×8=240(人)

(四)比较归纳,优化方法

1、引导学生在对不同解法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喜欢的

2、总结:

同学们真棒!能够开动脑筋想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简单)今后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直接选择我们喜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量贩中的数学:

出示做一做图:

思考:如何数出一共有多少个鸡蛋?需要知道那些信息?

(每盘鸡蛋一行有5个,有6行, 共8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长跑中的数学

出示:练习二十三第1题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下面的这些算式和问题结成朋友。

3、游泳中的数学:

出示:练习二十三第4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先选择合适的信息:4个泳道、每个泳道长25米、游了3个来回

①为什么不选“5个泳道”呢?

②在解决问题前,谁知道“1个来回相当于游了几个25米?”

学生独立列式。组织交流。

4、身边的数学

我们解决了许多生活问题,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编一道身边的数学题,让你的同桌解答。

结束语: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做一位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解决它。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10×8=80(人) 80×3=240(人)

10×8×3=240(人)

答:3个方阵一共240人。

《生活中的数学》课后反思

本课的设计意图有两点:一是提供大量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不是靠教师灌输的,而是依靠学生的自我建构,熟悉的情景是帮助学生自我建构的基础和保障。本节课,设计了运动会中的数学、量贩中的数学、跑步中的数学、游泳中的数学、我身边的数学五个情景。在这些

情景中,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在解决“三个方阵一共多少人?”中,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淀了很多数物体的方法,那么,碰到此类问题,自然而然的就将头脑中储存的方法提取出来,想到要先数出一个方阵的人数,再计算出三个方阵的人数;还有的想到了先算出每行的总人数,再求出8行的总人数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生活经验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对比、归纳、梳理,帮助学生将感性的经验升华为数学方法,完成知识建构的目标。二是巧妙设计,实现自主探究。本班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联系紧密,因此,完全可以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但是,学生的经验毕竟是零散的,单一的,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将思维条理化,具有发散性呢?这是我备课中考虑的重点。设计教案时,我从思维的直观性入手,将教材中呈现的不完整的方阵图完整呈现,让学生将自己的方法不是以文字或算式的形式写出来,而是让学生在方阵图中画出来,根据自己画的,与同组交流并计算。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析并表述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用画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可以做到的。借助直观的图画,经过同伴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学生的思维将逐步条理化;同时,由于学生的解答方法是画出来的,这样有利于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比如,有的学生想到了先求3个方阵的每行一共多少人?在求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这种思路如果仅凭口述,其他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但是画出图形来,学生就容易形成共识,这样,在自己发现的方法之外,又理解了一种新的方法,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教好的效果。

本节课在教学中,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比较满意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生活中的数学》评析

河南油田教育中心教研员 李开兰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

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王慧燕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数学》一课,较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王老师设计了运动会中的数学、量贩中的数学、跑步中的数学、游泳中的数学、我身边的数学五个教学情景。这些情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答,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给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空间

这一点是本节课教学的亮点。课堂上,王老师先出示情景图,立足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信息,使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有一个整体感知;再引导学生独立画一画、圈一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此教学,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让学生体会到同伴互学的快乐。通过实物图的提供,学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在学生的相互交流过程中,感受到同一个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理解运用这些方法。在其他几个情景教学中,课堂上出现了小组之间的争论,小老师的教学等自主学习形式,虽然略有肤浅,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种教学意识是非常宝贵的。只要长久训练下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三、营造氛围,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就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而这些差异被发现,被考虑时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合作学习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相对小的范围内,相对大的空间内,相互配合,共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王老师在组织学生探究解决3各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时,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此,又让每一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上讲台展示自己小组的探究情况,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适时地评价,变学习知识为开启智慧

《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独特的、活动的人。所以课堂常常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教学也往往不是预设的,而是创生的。王老师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生活。把着力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王老师有效的、适时的使用教学评价,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体验成功的学习环境,因而大多数学生能以主体的身份、发展的眼光,正确进行角色定位,进行完整的学习。使用恰等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教师都给予积极鼓励。


相关内容

  • 吴正宪八大特色课堂之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
  • <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 什么是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呢?走进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我们会发现她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将数学抽象的课堂附着的现实的背景中,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数学,令课堂彰显出生命的活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吴老师的生活课堂吧!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quo ...

  • 数学教学随笔3篇
  • 数学教学随笔3篇 (一)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 ...

  •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 生活和数学相互依存 巨兴马桥小学:马芳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数学教师只有坚持"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数学理念,才能注重"数学现实"原则在 ...

  •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毕业论文
  • 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气息 -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刘萍萍 安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摘要: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 , 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本文从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启示中,感悟出对数学生活化的理解:继而从"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

  • 撬起"生活"这把杠杆创新数学教学模式
  • 很多人认为数学知识都是一些冷冰冰的数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其实,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认识.数学虽然有不少数字,很多时候都是用"数字"说话,但这些用"数字"说话的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可分离.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中有生活,生活中 ...

  • 2-3经验总结性材料
  • 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经 验 总 结 双柳第一小学 罗志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

  • 寻找身边的数学
  • 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琼山小学 魏庆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 ...

  • 基础教育改革调查报告
  • 专业代码:070101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专业调查暨基础教育改革调研报告 实习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 级 实 习 单位 实 习 时间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编制 二0一二年十二月八日 寻找身边的数学 ...

  • 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承担的科研课题的题目是<数学教学生活化>,今天我回报的题目是"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及目的: 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会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课堂教学应让学生从 ...

  •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
  • 研   究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