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尝试从血液中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2、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严格要求,注意按照操作提示进行相关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课题难点:样品的预处理;色谱柱填料的处理和色谱柱的装填。

三、课题背景分析

课题背景通过当今生物科学在蛋白质研究领域的进展,说明提取、分离高纯度的蛋白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明确地提出课题目的:以血红蛋白为实验材料,学习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一些基本技术。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介绍当前有关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指出本课题的学习意义,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离纯化蛋白质的过程和方法。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

(一)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二)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胞内含量最高的有机化和物。对蛋白质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生命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所以需要从细胞中提取蛋白质进行研究。怎样提取蛋白质呢?

1、进行新课

蛋白质的物化理性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

1.1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

学习内容:1.凝胶色谱法的用途;2.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凝胶色谱法也称作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凝胶:所用的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这些小球体大多数是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如葡聚糖或琼脂糖。

教学:在介绍凝胶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时,可以结合教科书提供的插图,让学生对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可以通过发动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凝胶色谱法的知识,如凝胶的种类、理化性质及凝胶的选择和保存,并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凝胶色谱法的其他用途,如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蛋白质的脱盐等。

(1)原理:(图5-13a)

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相对分于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

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2)凝胶材料:多孔性,多糖类化合物,如葡聚糖、琼脂糖。

(3)分离过程:(图5-13b)

混合物上柱→洗脱→大分子流动快、小分子流动慢→收集大分子→收集小分子

*洗脱:从色谱柱上端不断注入缓冲液,促使蛋白质分子的差速流动。

1.2缓冲溶液

学习内容:1.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2.熟悉一般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3.缓冲溶液广泛应用于生化实验、微生物的培养、组织切片和细菌染色以及酶的研究等方面。

教学:首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缓冲现象,让学生充分理解缓冲溶液的重要性。在进行本课题的实验操作之前,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练习一些常用缓冲液的配制。

(1)原理:由弱酸和相应的强碱弱酸盐组成(如H2CO3-NaHCO3,HC-NaC,NaH2PO4/Na2HPO4等),调节酸和盐的用量,可配制不同pH的缓冲液。

(2)缓冲液作用: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酸、碱对溶液pH的干扰而保持pH稳定。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3)缓冲溶液的意义

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的,为了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准确模拟生物体内的过程,就必须保持体外的pH与体内的基本一致。

1.3凝胶电泳法:

学习内容:1.电泳的基本原理;2.不同类型的电泳。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1)原理:

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于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注意:电泳过程中影响粒子运动快慢的因素

①粒子带电荷的多少。粒子带电荷越多在电场中运动越快。

②粒子的质量。粒子质量越小在电场中运动越快。

③粒子的形状。呈球形或近球形的粒子比链状粒子运动快

指出:粒子在电泳时运动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电荷与质量比,简称荷质比。荷质比值越大的粒 子电泳时运动越快。

教学:电泳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化实验,在分离分析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方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使学生理解电泳现象,比如在盛有红褐色Fe(OH)3胶体的U形管的两个管口,各插入一个电极。通直流电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

极移动。这种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发生迁移的现象就叫做电泳。

教科书中用楷体字简单地介绍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可以结合资料,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围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介绍其他类型的电泳原理及应用。

本实验的选做部分

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血红蛋白进行纯度的鉴定,同时也可以测定血红蛋白亚基的分子量。此外,还可以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来测定天然蛋白的分子量;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来测定蛋白的等电点;等等。相关原理可以查阅生物化学技术的有关书籍。

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可选用一组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同时进行电泳,根据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的电泳区带位置,用电泳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作标准曲线,可以测出未知蛋白的分子量。市场上有高分子量、次高分子量及低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试剂出售。

[思考]阅读教材后,填写下表:

(2(3)分离过程:在一定pH下,使蛋白质基团带上正电或负电;加入带负电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大小。

2.实验设计

2.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哪些基本步骤?

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思考:是否所有种类的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都是这样的?为什么?

不是。因为蛋白质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分离方法差别很大。

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其中红细胞最多。

2.2选择实验材料

(1)你认为鸟类血液和哺乳动物血液中,最好哪种血液来提取血红蛋白?为什么? 哺乳动物血液。因为该细胞中没有细胞核,血红蛋白含量高。

(2)请阅读教材,认识哺乳动物血液组成及血红蛋白性质。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血液由 和 两部分组成。

血细胞中 细胞数量最多,在红细胞的组成中,除水分外,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 。该化合由四个肽链组成,包括两个α-肽链和两个β-肽链,其中每个亚基中都含有一个能与O2和CO2结合的基团。

2.3从红细胞中分离出血红蛋白的过程为:洗涤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分离血红蛋白、透析。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什么?

除去血浆蛋白的杂蛋白,有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

首先是样品处理

①红细胞的洗涤过程为

血液+柠檬酸钠→低速短时离心→吸出上层血浆→红细胞+5倍体积生理盐水 →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离心→吸出上清液→反复洗涤直至上清液无黄色

思考:加入柠檬酸钠有何目的?为什么要低速、短时离心?为什么要缓慢搅拌? 防止血液凝固;防止白细胞沉淀;防止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

采集的血样要及时分离红细胞,分离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如500r/min离心2min,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

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洗涤次数、离心速度与离心时间十分重要。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血浆蛋白;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②血红蛋白的释放

思考:你有什么方法将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释放出来?

加入蒸馏水,用玻璃棒快速搅拌一段时间。

补充:加入蒸馏水后红细胞液体积与原血液体积要相同。再加40%体积的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10min。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细胞膜,有利于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蒸馏水和甲苯作用: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红细胞破碎混合液中不仅含有血红蛋白,而且还含有细胞破碎物、脂质、甲苯有机溶剂等。怎样除去这些杂质呢?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科学家采取了离心分离的方法:

红细胞破碎混合液→中速长时离心(2000c/min×10min)→滤纸过滤除去脂质→分液漏斗分离出血红蛋白

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液体分为4层。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

④透析

如何除无机盐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质呢?透析。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离子和小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

在透析过程中,血红蛋白溶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不断通过半透膜扩散进入到pH=7的磷酸缓冲液中。

思考:为何使用pH=7的磷酸缓冲液?为什么缓冲液量远多于血红蛋白溶液量? 维持血红蛋白的正常特性。有利于杂质分子充分地向外扩散。

总结:通过以上四个基本过程,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就被提取出来。但其中还含有其他种类的蛋白质分子(如呼吸酶等)。怎样将杂蛋白与血红蛋白分离开来呢?我们来研究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第二个步骤――粗分离(凝胶色谱操作)。

取l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故人盛有300m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pH为7.0),透析12h。

2.4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包括:制作色谱柱、装填色谱柱、样品加入和洗脱。

根据教材图5-19,说出制作色谱柱需要的材料。

橡皮塞2个、打孔器、小刀、移液管、尼龙纱、尼龙网、玻璃管、尼龙管等。

①凝胶色谱柱的制作过程:准备材料→加工橡皮塞→安装色谱柱

②下面进行第二步――凝胶色谱柱的装填。请阅读教材:凝胶色谱柱的装填将色谱柱垂

直固定在支架上。计算所用凝胶量,并称量。凝胶用蒸馏水充分溶胀后,配成凝胶悬浮液,

在与色谱柱下端连接的尼龙臂打开的情况下,一次性缓慢倒入色谱柱内,装填时可轻轻敲动色谱柱,使凝胶装填均匀。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装填完后,立即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在约50cm高的操作压下,用300m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h,使凝胶装填紧密。

色谱柱的装填过程。

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至此,血红蛋白即可得到粗分离。

讲解: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关闭出口。用吸管小心地将l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加样时使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注意不要破坏凝胶面。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小心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为7.0)到适当高度,连接缓冲液洗脱瓶,打开下端出口,进行洗脱。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a、红细胞的洗涤:

洗涤次数不能过少;低速、短时离心。

b、凝胶的预处理:

沸水浴法时间短,还能除去微生物和气泡

c、色谱柱的装填:

装填尽量紧密,降低颗粒间隙;无气泡;洗脱液不能断流。

d、色谱柱成功标志: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

④注意事项

在凝胶色谱操作过程中,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凝胶色谱柱需要重新装填。

如果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疑难解答

从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分析为什么凝胶的装填要紧密、均匀?

凝胶色谱的分离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分于只能从颗粒之间向下移动,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分子比较容易进入凝胶内的通道,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因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先流出,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分子后流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分子最后流出,从而使各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分子得以分离。如果凝胶装填得不够紧密、均匀,就会在色谱柱内形成无效的空隙,使本该进入凝胶内部的样品分子从这些空隙中通过,搅乱洗脱液的流动次序,影响分离的效果。

3、课堂总结、点评

五、课题成果评价

(一)是否完成对血液样品的处理

观察你处理的血液样品离心后是否分层(见教科书图5-18),如果分层不明显,可能是洗涤次数少、未能除去血浆蛋白的原因。此外,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一同沉淀,也得不到纯净的红细胞,影响后续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度。

(二)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是否成功。

由于凝胶是一种半透明的介质,因此可以在凝胶柱旁放一支与凝胶柱垂直的日光灯,检查凝胶是否装填得均匀。此外,还可以加入大分子的有色物质,例如蓝色葡聚糖—2000或红色葡聚糖,观察色带移动的情况。如果色带均匀、狭窄、平整,说明凝胶色谱柱的性能良好。如果色谱柱出现纹路或是气泡,轻轻敲打柱体以消除气泡,消除不了时要重新装柱。

(三)血红蛋白的分离是否成功

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成功、分离操作也正确的话,能清楚地看到血红蛋白的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着洗脱液缓慢流出;如果红色区带歪曲、散乱、变宽,说明分离的效果不好,这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有关。

课堂练习

1.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混合液离心后可看到试管中的液体分为4层:第一层为______,第二层为______固体,是______的沉淀层,第三层是______液体,是______的水溶液,第四层是其他杂质的______沉淀物。

(无色透明;甲苯层;白色薄层;脂溶性物质;红色透明;血红蛋白;暗红色)

2. 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或二氧化碳,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度可分为四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___、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①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透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①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特点对进行蛋白质的分离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 (1)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2)①防止血液凝固②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

(3)①去除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②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

(4)①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

②血红蛋白呈现红色,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

这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

教学反思: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尝试从血液中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

2、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严格要求,注意按照操作提示进行相关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课题难点:样品的预处理;色谱柱填料的处理和色谱柱的装填。

三、课题背景分析

课题背景通过当今生物科学在蛋白质研究领域的进展,说明提取、分离高纯度的蛋白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明确地提出课题目的:以血红蛋白为实验材料,学习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一些基本技术。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介绍当前有关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指出本课题的学习意义,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离纯化蛋白质的过程和方法。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

(一)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二)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胞内含量最高的有机化和物。对蛋白质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生命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所以需要从细胞中提取蛋白质进行研究。怎样提取蛋白质呢?

1、进行新课

蛋白质的物化理性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

1.1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

学习内容:1.凝胶色谱法的用途;2.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凝胶色谱法也称作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凝胶:所用的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这些小球体大多数是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如葡聚糖或琼脂糖。

教学:在介绍凝胶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时,可以结合教科书提供的插图,让学生对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可以通过发动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凝胶色谱法的知识,如凝胶的种类、理化性质及凝胶的选择和保存,并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凝胶色谱法的其他用途,如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蛋白质的脱盐等。

(1)原理:(图5-13a)

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相对分于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

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2)凝胶材料:多孔性,多糖类化合物,如葡聚糖、琼脂糖。

(3)分离过程:(图5-13b)

混合物上柱→洗脱→大分子流动快、小分子流动慢→收集大分子→收集小分子

*洗脱:从色谱柱上端不断注入缓冲液,促使蛋白质分子的差速流动。

1.2缓冲溶液

学习内容:1.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2.熟悉一般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3.缓冲溶液广泛应用于生化实验、微生物的培养、组织切片和细菌染色以及酶的研究等方面。

教学:首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缓冲现象,让学生充分理解缓冲溶液的重要性。在进行本课题的实验操作之前,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练习一些常用缓冲液的配制。

(1)原理:由弱酸和相应的强碱弱酸盐组成(如H2CO3-NaHCO3,HC-NaC,NaH2PO4/Na2HPO4等),调节酸和盐的用量,可配制不同pH的缓冲液。

(2)缓冲液作用: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酸、碱对溶液pH的干扰而保持pH稳定。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3)缓冲溶液的意义

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的,为了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准确模拟生物体内的过程,就必须保持体外的pH与体内的基本一致。

1.3凝胶电泳法:

学习内容:1.电泳的基本原理;2.不同类型的电泳。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1)原理:

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于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注意:电泳过程中影响粒子运动快慢的因素

①粒子带电荷的多少。粒子带电荷越多在电场中运动越快。

②粒子的质量。粒子质量越小在电场中运动越快。

③粒子的形状。呈球形或近球形的粒子比链状粒子运动快

指出:粒子在电泳时运动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电荷与质量比,简称荷质比。荷质比值越大的粒 子电泳时运动越快。

教学:电泳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化实验,在分离分析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方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使学生理解电泳现象,比如在盛有红褐色Fe(OH)3胶体的U形管的两个管口,各插入一个电极。通直流电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

极移动。这种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发生迁移的现象就叫做电泳。

教科书中用楷体字简单地介绍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可以结合资料,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围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介绍其他类型的电泳原理及应用。

本实验的选做部分

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血红蛋白进行纯度的鉴定,同时也可以测定血红蛋白亚基的分子量。此外,还可以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来测定天然蛋白的分子量;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来测定蛋白的等电点;等等。相关原理可以查阅生物化学技术的有关书籍。

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可选用一组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同时进行电泳,根据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的电泳区带位置,用电泳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作标准曲线,可以测出未知蛋白的分子量。市场上有高分子量、次高分子量及低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试剂出售。

[思考]阅读教材后,填写下表:

(2(3)分离过程:在一定pH下,使蛋白质基团带上正电或负电;加入带负电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大小。

2.实验设计

2.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哪些基本步骤?

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思考:是否所有种类的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都是这样的?为什么?

不是。因为蛋白质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分离方法差别很大。

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其中红细胞最多。

2.2选择实验材料

(1)你认为鸟类血液和哺乳动物血液中,最好哪种血液来提取血红蛋白?为什么? 哺乳动物血液。因为该细胞中没有细胞核,血红蛋白含量高。

(2)请阅读教材,认识哺乳动物血液组成及血红蛋白性质。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血液由 和 两部分组成。

血细胞中 细胞数量最多,在红细胞的组成中,除水分外,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 。该化合由四个肽链组成,包括两个α-肽链和两个β-肽链,其中每个亚基中都含有一个能与O2和CO2结合的基团。

2.3从红细胞中分离出血红蛋白的过程为:洗涤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分离血红蛋白、透析。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什么?

除去血浆蛋白的杂蛋白,有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

首先是样品处理

①红细胞的洗涤过程为

血液+柠檬酸钠→低速短时离心→吸出上层血浆→红细胞+5倍体积生理盐水 →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离心→吸出上清液→反复洗涤直至上清液无黄色

思考:加入柠檬酸钠有何目的?为什么要低速、短时离心?为什么要缓慢搅拌? 防止血液凝固;防止白细胞沉淀;防止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

采集的血样要及时分离红细胞,分离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如500r/min离心2min,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

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洗涤次数、离心速度与离心时间十分重要。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血浆蛋白;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②血红蛋白的释放

思考:你有什么方法将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释放出来?

加入蒸馏水,用玻璃棒快速搅拌一段时间。

补充:加入蒸馏水后红细胞液体积与原血液体积要相同。再加40%体积的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10min。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细胞膜,有利于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蒸馏水和甲苯作用: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红细胞破碎混合液中不仅含有血红蛋白,而且还含有细胞破碎物、脂质、甲苯有机溶剂等。怎样除去这些杂质呢?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科学家采取了离心分离的方法:

红细胞破碎混合液→中速长时离心(2000c/min×10min)→滤纸过滤除去脂质→分液漏斗分离出血红蛋白

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液体分为4层。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

④透析

如何除无机盐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质呢?透析。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离子和小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

在透析过程中,血红蛋白溶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不断通过半透膜扩散进入到pH=7的磷酸缓冲液中。

思考:为何使用pH=7的磷酸缓冲液?为什么缓冲液量远多于血红蛋白溶液量? 维持血红蛋白的正常特性。有利于杂质分子充分地向外扩散。

总结:通过以上四个基本过程,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就被提取出来。但其中还含有其他种类的蛋白质分子(如呼吸酶等)。怎样将杂蛋白与血红蛋白分离开来呢?我们来研究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第二个步骤――粗分离(凝胶色谱操作)。

取l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故人盛有300m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pH为7.0),透析12h。

2.4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包括:制作色谱柱、装填色谱柱、样品加入和洗脱。

根据教材图5-19,说出制作色谱柱需要的材料。

橡皮塞2个、打孔器、小刀、移液管、尼龙纱、尼龙网、玻璃管、尼龙管等。

①凝胶色谱柱的制作过程:准备材料→加工橡皮塞→安装色谱柱

②下面进行第二步――凝胶色谱柱的装填。请阅读教材:凝胶色谱柱的装填将色谱柱垂

直固定在支架上。计算所用凝胶量,并称量。凝胶用蒸馏水充分溶胀后,配成凝胶悬浮液,

在与色谱柱下端连接的尼龙臂打开的情况下,一次性缓慢倒入色谱柱内,装填时可轻轻敲动色谱柱,使凝胶装填均匀。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装填完后,立即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在约50cm高的操作压下,用300m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h,使凝胶装填紧密。

色谱柱的装填过程。

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至此,血红蛋白即可得到粗分离。

讲解: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关闭出口。用吸管小心地将l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加样时使吸管管口沿管壁环绕移动,注意不要破坏凝胶面。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小心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为7.0)到适当高度,连接缓冲液洗脱瓶,打开下端出口,进行洗脱。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a、红细胞的洗涤:

洗涤次数不能过少;低速、短时离心。

b、凝胶的预处理:

沸水浴法时间短,还能除去微生物和气泡

c、色谱柱的装填:

装填尽量紧密,降低颗粒间隙;无气泡;洗脱液不能断流。

d、色谱柱成功标志: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

④注意事项

在凝胶色谱操作过程中,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凝胶色谱柱需要重新装填。

如果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疑难解答

从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分析为什么凝胶的装填要紧密、均匀?

凝胶色谱的分离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分于只能从颗粒之间向下移动,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分子比较容易进入凝胶内的通道,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因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先流出,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分子后流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分子最后流出,从而使各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分子得以分离。如果凝胶装填得不够紧密、均匀,就会在色谱柱内形成无效的空隙,使本该进入凝胶内部的样品分子从这些空隙中通过,搅乱洗脱液的流动次序,影响分离的效果。

3、课堂总结、点评

五、课题成果评价

(一)是否完成对血液样品的处理

观察你处理的血液样品离心后是否分层(见教科书图5-18),如果分层不明显,可能是洗涤次数少、未能除去血浆蛋白的原因。此外,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一同沉淀,也得不到纯净的红细胞,影响后续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度。

(二)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是否成功。

由于凝胶是一种半透明的介质,因此可以在凝胶柱旁放一支与凝胶柱垂直的日光灯,检查凝胶是否装填得均匀。此外,还可以加入大分子的有色物质,例如蓝色葡聚糖—2000或红色葡聚糖,观察色带移动的情况。如果色带均匀、狭窄、平整,说明凝胶色谱柱的性能良好。如果色谱柱出现纹路或是气泡,轻轻敲打柱体以消除气泡,消除不了时要重新装柱。

(三)血红蛋白的分离是否成功

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成功、分离操作也正确的话,能清楚地看到血红蛋白的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着洗脱液缓慢流出;如果红色区带歪曲、散乱、变宽,说明分离的效果不好,这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有关。

课堂练习

1.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混合液离心后可看到试管中的液体分为4层:第一层为______,第二层为______固体,是______的沉淀层,第三层是______液体,是______的水溶液,第四层是其他杂质的______沉淀物。

(无色透明;甲苯层;白色薄层;脂溶性物质;红色透明;血红蛋白;暗红色)

2. 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或二氧化碳,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度可分为四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___、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①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透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①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特点对进行蛋白质的分离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 (1)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2)①防止血液凝固②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

(3)①去除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②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

(4)①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

②血红蛋白呈现红色,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

这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

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

  •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完美修改)
  • 专题五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学习目标 1.理解凝胶色谱法.电泳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缓冲液的组成及其作用: 2.掌握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一.基础知识 蛋白质的物化理性质: ,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 1.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 (1)概念:根据被分离蛋白质的 ,利用具 ...

  • 蛋白提取方法
  • 103生命科学趋势 生命科学论坛精华专题 - - 2003年12月 第1卷 第4期 Trends in Life Sciences 蛋白质精华整理续一: 蛋白质提取与制备 Protein Extraction and Preparation zhaott 提供 蛋白质提取与制备蛋白质种类很多,性质上 ...

  • 课题6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学案)
  • B.(1) (2)洗脱开始, 的蛋白质扩散进入凝胶颗粒内: 省海中高二生物(选修)教学学案 课题6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达标 (一)知识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尝试从血液中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2.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 大分子的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 体验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严格要求 ...

  •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
  •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 -- 紫苏 摘要:本文综述述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碱提酸沉法.双极膜法.泡沫分离法的分离原理,并讨论了其生产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 碱提酸沉法 双极膜法 泡沫分离法 大豆蛋白含量较高而且营养丰富,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比较合理.目前大豆蛋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蛋 ...

  • 溶菌酶实验报告溶菌酶综合型验报告(纯干货)
  • 溶菌酶试验综合型实验报告 目录 第1章 引言 . ............................................................................................................................. ...

  •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
  •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 内容简介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简介: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热点问题,要求精细.高效利用生物资源.吾国生物资源丰富,每种生物又由多种物质组成,它们都属于动物.植物.昆虫.海洋生物及微生物主代谢和次代谢的化学物质,也叫天然产物,这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 ...

  • 血红蛋白与胡萝卜素的提取
  • 血红蛋白与胡萝卜素的提取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5. 对胡萝卜素的提取顺序,正确的是:1. 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 D ) 的是( ) A .胡萝卜→粉碎→萃取干燥→浓缩→过滤A. 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以防止红→胡萝卜 ...

  •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
  • 专题5 DNA 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课题目标 本课题通过尝试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使学生能够体验从复杂体系中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为今后学习运用这些技术打下基础.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凝胶色谱法的 ...

  • 酶工程课程论文
  • 木瓜蛋白酶及其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 摘 要: 在系统学习<酶工程>的基础上,通过课后自我学习,查阅资料,对木瓜蛋白酶进行了详细的概述以及在食品等行业的应用.木瓜蛋白酶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在食品行业能够应用于嫩化肉质.改善啤酒品质等方面 关键字: 木瓜蛋白酶:食品:应用 1.木瓜蛋白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