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思考题 一、阅读材料1.6(第一章),然后回答问题。 儒家认为“修身”与“学文”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孔子认为“修身”是“学文”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先要提高品德修养,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文化。一个人如果有大学问却无德行,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而祸害无穷;一个人如果只有德行而无学问,对社会的贡献就会很有限。所以儒家强调以“修身”为本,以“学问”为用,两者不可偏废。

二、阅读材料4.15(第二章),然后回答问题。

1、结合注释,用孔子的名言来概括“忠”、“恕”的内涵。

答: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孔子“恕”的理解。

答: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的基本途径。孔子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孩子,这就是行仁之道,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3、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

答:孔子的“忠恕” 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

三、阅读材料5.12(第三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与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正好相吻合吗?为什么孔子却说“非尔所及也”?

答:孔子提倡人人都应具有“仁爱”之心,但要达到生命的完美状态,那要穷其一生去追求。因而孔子语重心长地告诫子贡,你现在不可能完全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阅读材料6.30(第四章),然后回答问题。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

答:“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答: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五、阅读材料5.26(第五章),然后回答问题。

1、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子路、颜渊、孔子的志向。并说说他们志向的差别主要在哪里?

一问答:子路:义 颜渊:谦 孔子:仁

二问答:三个人志向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道”的修养不同。

2、你认同三个人中谁的志向?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情况谈一谈。

答:①认同子路的志向,重点在于子路的志向表达了其对朋友的忠和义;

②认同颜渊的志向,重点在于颜渊的志向表达其内心的仁和爱;

③认同孔子的志向,重点在于孔子的志向描述的一种大爱大同的理想社会图景,人人有仁有爱,有礼有德,重视个人的修养。

六、阅读材料①10.17(第六章)②7.9(第七章),然后回答问题。

1、从这两章内容可以看出《论语》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①口语化、生活化,文字简洁浅易; ②运用描写,形象生动。

2、这两章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

答:①仁爱同情。别人死了亲人伤心难过,孔子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大吃大喝,说明孔子富有同情心。

②尊重生命。孔子时代,看马厩的人地位极为卑下,孔子关心像奴隶一样的看马厩的人,说明孔子尊重生命。

七、阅读材料① 4.15(第二章)、② 15.42(第八章),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的“相师之道”是如何体现“忠恕”精神的?请结合上述材料作简要分析。

答:所谓“忠”,是指对人尽心竭力,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是指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对盲人的关爱,体现了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恕”的仁爱精神;孔子在帮助盲人时,体贴入微,用心真诚,又体现了对人民尽心竭力的“忠”的精神。

八、阅读①7.9(第七章)②9.10(第九章)和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③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该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观?

答:一个人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别人尽心竭力,仁爱宽厚,就是一个仁爱之人。当他见到弱者、残疾者、不幸者时,会对他们表现出真诚的悲悯和同情。

九、阅读材料①10.17(第六章)②7.27(第十章),然后回答问题。

1、有人认为“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一种虚伪的仁德,你是怎么理解的?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不是虚伪的仁德,它体现的正是儒家爱人也爱物的仁德思想,这种仁爱具体表现为给万物留有余地的生态保护观。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提醒我们善待自然,注意可持续发展。 2、说说你是怎么看待孔子对待人与动物的这种仁爱观?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答:在孔子的仁爱观中,“人”被放在最突出的地位,这就是儒家人本主义的体现。孔子的仁爱之心也达于自然万物,他反对用纲捕鱼,反对射杀栖宿的鸟。其实孔子并非一味反对杀生,只是主张为各种生灵留有繁衍后代的空间,以限制对自然进行灭绝性的破坏。

十、阅读①14.17(第十一章)和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②子曰:“管仲之气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子贡、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答:子贡认为管仲不为主上而死,没有杀身成仁,不是“仁者”;孔子虽然认为管仲气量小,不节俭,不懂“礼”,但他能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对社会有贡献,是个“仁者”。

2、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具有怎样的“仁爱观”?

答:孔子“仁爱”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是否有贡献,看他能否维护天下统一,能否安定百姓。孔子肯定管仲的大信大节,而忽略他的小信小节,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知变。

3、你同意孔子对“仁”的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同意。“仁者”必然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孔子的“仁爱”注重道义,讲求社会责任,“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天下统一,能否安定百姓,而不必拘泥于小节。

4、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知变,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

5、从孔子对子贡的教诲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政治思想及处世思想?

答:①以安邦济民为君子大仁; ②评价人重大节轻细节; ③处理具体事情要灵活知变通。

《仁者爱人》思考题 一、阅读材料1.6(第一章),然后回答问题。 儒家认为“修身”与“学文”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孔子认为“修身”是“学文”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先要提高品德修养,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文化。一个人如果有大学问却无德行,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而祸害无穷;一个人如果只有德行而无学问,对社会的贡献就会很有限。所以儒家强调以“修身”为本,以“学问”为用,两者不可偏废。

二、阅读材料4.15(第二章),然后回答问题。

1、结合注释,用孔子的名言来概括“忠”、“恕”的内涵。

答: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孔子“恕”的理解。

答: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的基本途径。孔子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孩子,这就是行仁之道,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3、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

答:孔子的“忠恕” 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

三、阅读材料5.12(第三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与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正好相吻合吗?为什么孔子却说“非尔所及也”?

答:孔子提倡人人都应具有“仁爱”之心,但要达到生命的完美状态,那要穷其一生去追求。因而孔子语重心长地告诫子贡,你现在不可能完全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阅读材料6.30(第四章),然后回答问题。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

答:“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答: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五、阅读材料5.26(第五章),然后回答问题。

1、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子路、颜渊、孔子的志向。并说说他们志向的差别主要在哪里?

一问答:子路:义 颜渊:谦 孔子:仁

二问答:三个人志向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道”的修养不同。

2、你认同三个人中谁的志向?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情况谈一谈。

答:①认同子路的志向,重点在于子路的志向表达了其对朋友的忠和义;

②认同颜渊的志向,重点在于颜渊的志向表达其内心的仁和爱;

③认同孔子的志向,重点在于孔子的志向描述的一种大爱大同的理想社会图景,人人有仁有爱,有礼有德,重视个人的修养。

六、阅读材料①10.17(第六章)②7.9(第七章),然后回答问题。

1、从这两章内容可以看出《论语》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①口语化、生活化,文字简洁浅易; ②运用描写,形象生动。

2、这两章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

答:①仁爱同情。别人死了亲人伤心难过,孔子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大吃大喝,说明孔子富有同情心。

②尊重生命。孔子时代,看马厩的人地位极为卑下,孔子关心像奴隶一样的看马厩的人,说明孔子尊重生命。

七、阅读材料① 4.15(第二章)、② 15.42(第八章),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的“相师之道”是如何体现“忠恕”精神的?请结合上述材料作简要分析。

答:所谓“忠”,是指对人尽心竭力,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是指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对盲人的关爱,体现了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恕”的仁爱精神;孔子在帮助盲人时,体贴入微,用心真诚,又体现了对人民尽心竭力的“忠”的精神。

八、阅读①7.9(第七章)②9.10(第九章)和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③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该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观?

答:一个人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别人尽心竭力,仁爱宽厚,就是一个仁爱之人。当他见到弱者、残疾者、不幸者时,会对他们表现出真诚的悲悯和同情。

九、阅读材料①10.17(第六章)②7.27(第十章),然后回答问题。

1、有人认为“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一种虚伪的仁德,你是怎么理解的?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不是虚伪的仁德,它体现的正是儒家爱人也爱物的仁德思想,这种仁爱具体表现为给万物留有余地的生态保护观。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提醒我们善待自然,注意可持续发展。 2、说说你是怎么看待孔子对待人与动物的这种仁爱观?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答:在孔子的仁爱观中,“人”被放在最突出的地位,这就是儒家人本主义的体现。孔子的仁爱之心也达于自然万物,他反对用纲捕鱼,反对射杀栖宿的鸟。其实孔子并非一味反对杀生,只是主张为各种生灵留有繁衍后代的空间,以限制对自然进行灭绝性的破坏。

十、阅读①14.17(第十一章)和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②子曰:“管仲之气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子贡、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答:子贡认为管仲不为主上而死,没有杀身成仁,不是“仁者”;孔子虽然认为管仲气量小,不节俭,不懂“礼”,但他能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对社会有贡献,是个“仁者”。

2、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具有怎样的“仁爱观”?

答:孔子“仁爱”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是否有贡献,看他能否维护天下统一,能否安定百姓。孔子肯定管仲的大信大节,而忽略他的小信小节,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知变。

3、你同意孔子对“仁”的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同意。“仁者”必然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孔子的“仁爱”注重道义,讲求社会责任,“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天下统一,能否安定百姓,而不必拘泥于小节。

4、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知变,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

5、从孔子对子贡的教诲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政治思想及处世思想?

答:①以安邦济民为君子大仁; ②评价人重大节轻细节; ③处理具体事情要灵活知变通。


相关内容

  • 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仁者爱人与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的关系
  • 仁者爱人是家庭伦理道德,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平等的双向道德要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为人民服务是国家政治职责,是指上对下---干部与公民.官员对百姓.党员与群众.军队对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单向政治要求--热情服务.无私奉献. 由此可见: 仁者爱人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基础: ...

  • "仁"──孔子思想的核心
  • "仁"──孔子思想的核心 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重视人的世界观的出发点. 在孔子以前没有人把"仁"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哲学概念提出过.孔子提出& ...

  • 试论孔子的_仁_
  • 第24卷第1期2010年第1期技术与教育TECHNIQUE&EDUCATIONVol.24No.1NO.1.2010 试论孔子的"仁" 言丽花 (江苏省扬州大学念四学生公寓2#403) 摘 要:孔子"仁"学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会和的中心.但是&quo ...

  • 孔子和孟子_仁_德思想比较研究
  • 2010年6月第27卷第3期长治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ngzhiUniversityJun.,2010Vol.27,No.3 孔子和孟子"仁"德思想比较研究 闫建华 (长治学院政法系,山西长治 摘 046011) 要:孔孟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仁" ...

  • [仁者爱人]检测
  • 会考复习<论语选读·仁者爱人>练习(潘秋霞)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②能近取譬 ( ) .. ③厩焚.子退朝 ( ) ④曾参,字子舆 () .. ⑤冕衣裳者与瞽者 ( ) ⑥自经于沟渎 ( ) .. ⑦吾其被发左衽矣 ( ) ⑧后小白抢先从莒回国() .. ...

  • 3.樊迟.仲弓问仁
  • 樊迟.仲弓问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关"仁"的思想内涵,从而加深对民族传统人文思想的积极探讨. 2. 学习本文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对孔子"仁"的思想内涵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孔子简介 ...

  •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及其当代启示
  • 目 录 1引言 .............................................................. 3 2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提出背景 .......................................... 3 2.1仁义礼智信提出的社会背景... ...

  • 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摘  要: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蕴意.推崇孔子的仁爱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孔子;仁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仁"不仅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也是整个 ...

  •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
  • 第10卷 第5期2010年9月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beiPolytechnic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 9 No 5Sep 2010 文章编号:1673 2804(2010)05 0081 03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