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词在诗歌中的修辞功能_祁琦

第13卷 第1期

2000年3月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WuhanTransportatio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13 No.1March2000

颜色词在诗歌中的修辞功能

祁 琦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63)

摘要:诗歌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而语言中表现色彩的词语,由于比较容易感知,有迹象可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在诗歌中,灵活恰当地运用颜色词来传神写意,能够将作者的美感经验比较充分的传达,让读者再度体味到诗歌蕴藏的深厚意趣。本文结合中俄诗人创作实践,从修辞学的角度阐述了颜色词在诗歌中的8种功能。关键词:诗歌;颜色词;修辞功能

中图法分类号:I052;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14(2000)01-0057-03

  诗歌是以语言为媒介,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优美深邃的意境,来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想象,激动读者的心灵,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而语言中表现色彩的词语由于比较容易感知,有迹

象可寻,一旦累积到相当的经验,就不会再受到这些外在形式的限制,足以引发读者的美感经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从创作角度而言,作者首先感知于外部世界的物象,产生深刻的共鸣,沉浸于广泛的联想之中,经过细致深入的整理、揣摩和构想,充分把握外物声色状貌的特征和最感人的部分之后,才诉诸文辞,正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诗歌作为一种凝炼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恰当灵活地运用颜色词,有利于景物画面的浓缩、语言的含蓄。同时通过比喻、夸张、象征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使情更浓、意更丰,从而有利于意境的创造。

从物理学的角度而言,颜色是人的视觉器官在可见光刺激下产生的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等的一种感觉。它可产生镇静、稀薄的、远的、轻的、女性的、湿的、理智的、圆滑的、曲线性、缩小、流动等功能,如冷色。也可产生刺激的、稠密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烈的、干的、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等功能,如暖色。在诗歌创作中,表现自然色彩、人物形象、生活场景、时空转变、情感变化都离不开颜色词,颜色词在诗歌中既可以起到烘托气氛、暗示感情的作用,又可以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

⒇收稿日期:200001

15

中颜色词的主要修辞功能进行探讨。

一、比喻手段

比喻是诗歌创作的生命。我国唐代诗人在比喻手法上可谓各有千秋,或形象清丽,或气势磅礴。杜牧的诗歌比喻就以形象清丽而见长,比如他在《沈下贤》就有这样的佳句:“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水如环佩”是从声音上设喻,比喻水的清澈;而“月如襟”则是从颜色上设喻,比喻月色的皎洁,诗人用这两个比喻巧妙地歌颂了沈亚之清丽的文采和高洁的品格。

又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岑参用南方的春景——在春风的吹拂下千万树梨花竞相开放,来比喻北国的雪景,这一贴切和新颖的比喻,既描绘了白雪银装素裹的娇态,又突出了北国雪景的壮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因此成为咏雪的千古名句。

二、衬托手段

优秀的诗人善于色彩对比,特别是将冷暖色相对使用,起到或衬托,或点缀,或照应等作用,使

:琦(,,

·58·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 第13卷

作品异彩纷呈,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诗人杜牧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例如他的名作《山行》中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寒山”和“白云”属于冷色调的景色,作为其背景的晚霞和枫林则是暖色调的景色,这样一冷一暖,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又如《江南春》中的诗句也表现了他善用色彩的特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绿树与红花相映,冷暖搭配,勾画出一幅色彩浓丽的江南水乡的风俗画。

作者在诗中往往不是单用一种修辞手段,有时比喻和衬托连用可以起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例如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两句:“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人把江花的“红”用“火”来比喻,使人马上感到了红色的暖与热,而这种暖与热的衬托,就使江花更红。“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是对初春江水的视觉感受,诗人用“蓝”强化了对“绿”的感受,从而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春景图。

嫩,又突出梅子色泽的鲜浓,表现了初夏自然界勃勃的生机,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再如:“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韦庄《思归》),正常的用法常常是樱红草绿,诗人通过“红”和“垂”及“绿”和“染”这种巧妙地搭配,意指时光流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心情。

五、通感手段

通感是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的心理现象,通感的例子在日常用语中屡见不鲜,如“言谈无味”,“甜言蜜语”,“睡得很香”等,诗歌作为一种非常精炼而感人的文学形式,通感运用得当往往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例如:“月凉梦破鸡声白,枫霁烟醒鸟语红”(李世熊),仔细品味,可以看出这两句诗经历了两次通感,第一次:月——凉,由视觉转到触觉,第二次:鸡声——白,由听觉转到视觉,使人觉得清凉的月光把地上的万物都染白了,当然鸡鸣也不例外;遍山的枫叶好像连鸟鸣都带上了红色,意境非常优美,给人以丰富的遐想和朦

胧美的享受。

运用颜色词,通感可以使诗歌更富感染力,例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诗人用一连串的通感形象,加上比喻,使边塞激战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讴歌了守边英雄,十分感人。

三、夸张手段

夸张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也较常见,颜色词在诗歌的夸张手法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朝如青丝”和“暮成雪”由于巧用颜色词“青”和“白”,从而把人生由青壮年到老年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浓缩成从朝到暮的几个小时,犹如观看电影、电视剧中的某些蒙太奇镜头,极力夸张头

发变白之快速,从而烘托出诗人巨大的忧愁。再如“长眉凝绿几千年”中的“绿”(李贺《贝宫夫人》),也是夸张。

六、色彩的情感倾向

色彩的情感倾向与人的心理状态紧密相连。“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由于作者特定情绪的投映,“碧色的山”有了伤心的意味,而“白色的云”也蒙上了愁思。又如,“红”和“绿”这两种最常见的颜色,在不同诗词里可表现截然不同的情感。如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桃红柳绿,色彩艳丽,这里的“红”和“绿”是一种“怡红快绿”,显示出诗人悠闲安逸、自得其乐的心

情。蒋捷的《一剪梅》写游子的心情是“风也飘飘,雨也飘飘”,所以当他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这“红”和“绿”无疑蒙上淡淡的哀愁。柳永在《定风波》一词中,出于“恨薄情一,“,四、颜色词的词性活用手段

在汉语中,颜色词的词性一般是形容词,主要起限定和描绘作用,在句中作定语,但在诗歌中颜色词有时作谓语,例如,“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李贺在诗中不仅把颜色词“白”活用成动词,而且有意将其置于句尾作韵脚,使色彩词发出响亮铿锵之声,使诗歌生色增辉。诗歌中颜色词有时作主语,例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一联,诗人巧用“,

 第1期

祁 琦:颜色词在诗歌中的修辞功能

·59·

绿”,这“红”和“绿”便带有一种惆怅惨淡的情味了。

诗歌语体具有超常组合性特点,从而创造出或优美含蓄、或迷离晦涩的意境,在前面所提到的诗句,文字上的色彩基本与意象的色彩相吻合,但善用着色语言的诗人总是有意识对事物进行“变

色”的描绘以表现特殊的情感。例如:

一位小伙被关进“牛棚”,开始,他做了一个黑色的梦,

接着,他做了一个金色的梦……(李老乡《昨天的梦》)

“黑色的梦”和“金色的梦”是两个具有独特内涵的搭配,前者运用冷色词“黑色”指小伙子情绪开始低落、消极,后者运用暖色词“金色”象征了小伙子的情绪由低落、消极转向振奋、积极。

又如同样一轮明月,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它本身并不发光,只是因为阳光的反射,因此洁白、温柔、耀目,所以在月亮的别号前人们喜用:玉、银、白、素、霜等词饰之,其颜色自古以来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在诗人眼里,月亮的颜色就变化多端了,并流露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请看以下几例:

“月光是蔚蓝的”  (勃洛克)

——安静

“灰色的月亮缓缓上升” (特拉克拉)

——暗淡“棕红色的月牙像马驹” (叶赛宁)——亲切

综上所述,颜色词在中外诗歌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中国古代学者刘勰所说:“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文心雕龙·情采》)刘勰把“五色”列为“立文”之首,亦足以说明色彩描述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色彩审美价值认识的加深,欣赏、描绘色彩之美,并用它来表情达意,成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七、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总是精心地选择最贴切的颜色词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这些颜色词一般是以现实为依据,但又有一定的虚幻性,经过艺术加工便具有了象征意义,在这方面中外诗人的理解与运用均无大异。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在其诗《帆》中运用了大量颜色词,这些颜色词经作者刻意使用,隐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诗的题目“парус”(帆)使人联想起白色,在宗教作品中“帆”是人的象征。请看:

БелеетпарусодинокойВтуманеморяголубом。?Чтоищетонвстранедалёкой

?ЧтокинулонвкраюродномИграютволныветерсвищет,;ИмачтагнётсяискрипитУвы!—ОнсчастьянеищетИнеотсчастьябежит!,Поднимструясветлейлазури

Наднимлучсолнцазолотой,Аон,мятежный,проситбури,

!Какбудтовбуряхестьпокой

纵观全诗,可以看出与颜色有关的词就达十五个之多。归纳起来有白、蓝、金黄、红、黑五种颜色。其中“голубой(淡蓝色),золотой(金色),белый

(白色)”三词均与上帝、耶稣、基督有关,暗示着作者所要追求的最崇高的精神境界,而голубой还有其他联想意义,如“遥远、难以达到、难以实现”;золотой则有“精神上的纯洁、虔诚”之意;“м”(不安,叛乱)隐含红色,使人联想到ятежный

了“恐惧、斗争、流血”;буря(风暴)隐含黑色,象征生活中的艰苦考验。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词,从而恰如其分地刻画出莱蒙托夫那种孤独、困惑、失望和渴望光明自由、但又不乏反叛的复杂心态。

参考文献

[1] 岳东生.文学语言的色彩世界[J].修辞学习,1996,

(2):31-32.

[2] 赵宁子.谈诗歌语体运用色彩词的特点[J].修辞学

习,1995,(2):21-23.

[3] 吴 进.文学语言中的颜色词[J].修辞学习,1999,

(3):29-31.

[4] 安新奎.莱蒙托夫《帆》中颜色词的文化伴随意义

[J].俄语学习,1999,(1):45-47.

八、色彩变异

第13卷 第1期

2000年3月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WuhanTransportatio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13 No.1March2000

颜色词在诗歌中的修辞功能

祁 琦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63)

摘要:诗歌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而语言中表现色彩的词语,由于比较容易感知,有迹象可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在诗歌中,灵活恰当地运用颜色词来传神写意,能够将作者的美感经验比较充分的传达,让读者再度体味到诗歌蕴藏的深厚意趣。本文结合中俄诗人创作实践,从修辞学的角度阐述了颜色词在诗歌中的8种功能。关键词:诗歌;颜色词;修辞功能

中图法分类号:I052;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14(2000)01-0057-03

  诗歌是以语言为媒介,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优美深邃的意境,来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想象,激动读者的心灵,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而语言中表现色彩的词语由于比较容易感知,有迹

象可寻,一旦累积到相当的经验,就不会再受到这些外在形式的限制,足以引发读者的美感经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从创作角度而言,作者首先感知于外部世界的物象,产生深刻的共鸣,沉浸于广泛的联想之中,经过细致深入的整理、揣摩和构想,充分把握外物声色状貌的特征和最感人的部分之后,才诉诸文辞,正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诗歌作为一种凝炼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恰当灵活地运用颜色词,有利于景物画面的浓缩、语言的含蓄。同时通过比喻、夸张、象征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使情更浓、意更丰,从而有利于意境的创造。

从物理学的角度而言,颜色是人的视觉器官在可见光刺激下产生的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等的一种感觉。它可产生镇静、稀薄的、远的、轻的、女性的、湿的、理智的、圆滑的、曲线性、缩小、流动等功能,如冷色。也可产生刺激的、稠密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烈的、干的、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等功能,如暖色。在诗歌创作中,表现自然色彩、人物形象、生活场景、时空转变、情感变化都离不开颜色词,颜色词在诗歌中既可以起到烘托气氛、暗示感情的作用,又可以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

⒇收稿日期:200001

15

中颜色词的主要修辞功能进行探讨。

一、比喻手段

比喻是诗歌创作的生命。我国唐代诗人在比喻手法上可谓各有千秋,或形象清丽,或气势磅礴。杜牧的诗歌比喻就以形象清丽而见长,比如他在《沈下贤》就有这样的佳句:“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水如环佩”是从声音上设喻,比喻水的清澈;而“月如襟”则是从颜色上设喻,比喻月色的皎洁,诗人用这两个比喻巧妙地歌颂了沈亚之清丽的文采和高洁的品格。

又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岑参用南方的春景——在春风的吹拂下千万树梨花竞相开放,来比喻北国的雪景,这一贴切和新颖的比喻,既描绘了白雪银装素裹的娇态,又突出了北国雪景的壮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因此成为咏雪的千古名句。

二、衬托手段

优秀的诗人善于色彩对比,特别是将冷暖色相对使用,起到或衬托,或点缀,或照应等作用,使

:琦(,,

·58·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 第13卷

作品异彩纷呈,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诗人杜牧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例如他的名作《山行》中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寒山”和“白云”属于冷色调的景色,作为其背景的晚霞和枫林则是暖色调的景色,这样一冷一暖,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又如《江南春》中的诗句也表现了他善用色彩的特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绿树与红花相映,冷暖搭配,勾画出一幅色彩浓丽的江南水乡的风俗画。

作者在诗中往往不是单用一种修辞手段,有时比喻和衬托连用可以起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例如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两句:“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人把江花的“红”用“火”来比喻,使人马上感到了红色的暖与热,而这种暖与热的衬托,就使江花更红。“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是对初春江水的视觉感受,诗人用“蓝”强化了对“绿”的感受,从而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春景图。

嫩,又突出梅子色泽的鲜浓,表现了初夏自然界勃勃的生机,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再如:“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韦庄《思归》),正常的用法常常是樱红草绿,诗人通过“红”和“垂”及“绿”和“染”这种巧妙地搭配,意指时光流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心情。

五、通感手段

通感是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的心理现象,通感的例子在日常用语中屡见不鲜,如“言谈无味”,“甜言蜜语”,“睡得很香”等,诗歌作为一种非常精炼而感人的文学形式,通感运用得当往往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例如:“月凉梦破鸡声白,枫霁烟醒鸟语红”(李世熊),仔细品味,可以看出这两句诗经历了两次通感,第一次:月——凉,由视觉转到触觉,第二次:鸡声——白,由听觉转到视觉,使人觉得清凉的月光把地上的万物都染白了,当然鸡鸣也不例外;遍山的枫叶好像连鸟鸣都带上了红色,意境非常优美,给人以丰富的遐想和朦

胧美的享受。

运用颜色词,通感可以使诗歌更富感染力,例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诗人用一连串的通感形象,加上比喻,使边塞激战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讴歌了守边英雄,十分感人。

三、夸张手段

夸张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也较常见,颜色词在诗歌的夸张手法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朝如青丝”和“暮成雪”由于巧用颜色词“青”和“白”,从而把人生由青壮年到老年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浓缩成从朝到暮的几个小时,犹如观看电影、电视剧中的某些蒙太奇镜头,极力夸张头

发变白之快速,从而烘托出诗人巨大的忧愁。再如“长眉凝绿几千年”中的“绿”(李贺《贝宫夫人》),也是夸张。

六、色彩的情感倾向

色彩的情感倾向与人的心理状态紧密相连。“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由于作者特定情绪的投映,“碧色的山”有了伤心的意味,而“白色的云”也蒙上了愁思。又如,“红”和“绿”这两种最常见的颜色,在不同诗词里可表现截然不同的情感。如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桃红柳绿,色彩艳丽,这里的“红”和“绿”是一种“怡红快绿”,显示出诗人悠闲安逸、自得其乐的心

情。蒋捷的《一剪梅》写游子的心情是“风也飘飘,雨也飘飘”,所以当他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这“红”和“绿”无疑蒙上淡淡的哀愁。柳永在《定风波》一词中,出于“恨薄情一,“,四、颜色词的词性活用手段

在汉语中,颜色词的词性一般是形容词,主要起限定和描绘作用,在句中作定语,但在诗歌中颜色词有时作谓语,例如,“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李贺在诗中不仅把颜色词“白”活用成动词,而且有意将其置于句尾作韵脚,使色彩词发出响亮铿锵之声,使诗歌生色增辉。诗歌中颜色词有时作主语,例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一联,诗人巧用“,

 第1期

祁 琦:颜色词在诗歌中的修辞功能

·59·

绿”,这“红”和“绿”便带有一种惆怅惨淡的情味了。

诗歌语体具有超常组合性特点,从而创造出或优美含蓄、或迷离晦涩的意境,在前面所提到的诗句,文字上的色彩基本与意象的色彩相吻合,但善用着色语言的诗人总是有意识对事物进行“变

色”的描绘以表现特殊的情感。例如:

一位小伙被关进“牛棚”,开始,他做了一个黑色的梦,

接着,他做了一个金色的梦……(李老乡《昨天的梦》)

“黑色的梦”和“金色的梦”是两个具有独特内涵的搭配,前者运用冷色词“黑色”指小伙子情绪开始低落、消极,后者运用暖色词“金色”象征了小伙子的情绪由低落、消极转向振奋、积极。

又如同样一轮明月,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它本身并不发光,只是因为阳光的反射,因此洁白、温柔、耀目,所以在月亮的别号前人们喜用:玉、银、白、素、霜等词饰之,其颜色自古以来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在诗人眼里,月亮的颜色就变化多端了,并流露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请看以下几例:

“月光是蔚蓝的”  (勃洛克)

——安静

“灰色的月亮缓缓上升” (特拉克拉)

——暗淡“棕红色的月牙像马驹” (叶赛宁)——亲切

综上所述,颜色词在中外诗歌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中国古代学者刘勰所说:“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文心雕龙·情采》)刘勰把“五色”列为“立文”之首,亦足以说明色彩描述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色彩审美价值认识的加深,欣赏、描绘色彩之美,并用它来表情达意,成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七、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总是精心地选择最贴切的颜色词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这些颜色词一般是以现实为依据,但又有一定的虚幻性,经过艺术加工便具有了象征意义,在这方面中外诗人的理解与运用均无大异。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在其诗《帆》中运用了大量颜色词,这些颜色词经作者刻意使用,隐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诗的题目“парус”(帆)使人联想起白色,在宗教作品中“帆”是人的象征。请看:

БелеетпарусодинокойВтуманеморяголубом。?Чтоищетонвстранедалёкой

?ЧтокинулонвкраюродномИграютволныветерсвищет,;ИмачтагнётсяискрипитУвы!—ОнсчастьянеищетИнеотсчастьябежит!,Поднимструясветлейлазури

Наднимлучсолнцазолотой,Аон,мятежный,проситбури,

!Какбудтовбуряхестьпокой

纵观全诗,可以看出与颜色有关的词就达十五个之多。归纳起来有白、蓝、金黄、红、黑五种颜色。其中“голубой(淡蓝色),золотой(金色),белый

(白色)”三词均与上帝、耶稣、基督有关,暗示着作者所要追求的最崇高的精神境界,而голубой还有其他联想意义,如“遥远、难以达到、难以实现”;золотой则有“精神上的纯洁、虔诚”之意;“м”(不安,叛乱)隐含红色,使人联想到ятежный

了“恐惧、斗争、流血”;буря(风暴)隐含黑色,象征生活中的艰苦考验。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词,从而恰如其分地刻画出莱蒙托夫那种孤独、困惑、失望和渴望光明自由、但又不乏反叛的复杂心态。

参考文献

[1] 岳东生.文学语言的色彩世界[J].修辞学习,1996,

(2):31-32.

[2] 赵宁子.谈诗歌语体运用色彩词的特点[J].修辞学

习,1995,(2):21-23.

[3] 吴 进.文学语言中的颜色词[J].修辞学习,1999,

(3):29-31.

[4] 安新奎.莱蒙托夫《帆》中颜色词的文化伴随意义

[J].俄语学习,1999,(1):45-47.

八、色彩变异


相关内容

  • (全英文论文)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1.语文---古诗文鉴赏
  • 古诗文鉴赏 易混淆概念辨析 一.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 ...

  •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简爱>中 ...

  • 英语专业本科论文选题汇总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A 英国文学(英国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 ✧ 国别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 ✧ 文学流派研究 (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存 在主义,黑色幽默,意识流,女性主义文学等) ✧ 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B 美国文学(美国文学的文化 ...

  •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价值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附带学习和有意识学习对 ...

  • 浅谈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 浅谈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一首诗要有鲜明的和富于个性特征的形象,这才能成为一首好诗.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诗句产生不可抵御的的迷人的魅力,加深读者对诗中美好形象的感受,从而得到美的感受和美的教育. 1. 拟人,就是对客观事物给予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它可以使诗歌语言产生很强的立体感 ...

  • 从认知角度分析通感与隐喻之间的关系
  • 2010年第1期总第154期 林区教学 Teach i n g of Forestry R eg i o n N o . 12010G eneral N o . 154 从认知角度分析通感与隐喻之间的关系 王凤鸣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外语系, 哈尔滨150080) 摘 要:通感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修辞手 ...

  •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学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学案 学案博苑 2012-02-29 0816 5d56b7b40102duq4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学案 学习目标 1. 体会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2. 能说出描摹音乐的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 ...

  •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写作特点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