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

【课题4】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教学要求】

⒈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改变量的方向一致. 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⒊了解实际生活中某些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能判断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的加速度的方向, 领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符号正负的意义.

⒋通过速度和加速度的实例, 领会物理量变化率的含义. 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点拨】

⒈加速度是力学重要概念之一, 它是联系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本节课的重点是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是加速度、速度的区别. 加速度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 教材从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出发, 提出了物理量变化率的概念, 正确理解变化率的含义, 对正确理解其它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渗透这一方法.

. 为减少学习的困难, 本节宜从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并且只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对基础好的学生视具体情况, 可介绍一般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目的是开阔思路, 并不要求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

⒉即使只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的方向仍是较难理解和较难掌握的概念. 本节对加速度的方向问题, 不要要求过高. 随着学习逐步深入, 学生的理解会逐步加深. 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绝不能急于求成.

加速度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课文举了很多实例, 练习中渗透了关于汽车加速性能的知识和几种型号汽车加速实验数据. 还可通过演示实验, 邦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 建立实践形象. ⒊速度和加速度是力学的两个重要概念, 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本节课文最后对其进行了比较. 教学中要重视对比方法的运用. 要适当引导学生对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进行对比分析, 以期获得对其更深入的理解.

【教具】可改变倾角的斜面, 小球.

【教学过程】

⒈演示实验引入: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 这是同学们熟知的现象. 让同学观察改变斜面倾角后, 小球速度改变情况?

师引导: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清同学思考交流. 如(1)公共汽车起动时, 速度改变太快, 乘客倾倒. (2)短跑运动员起跑时, 速度改变越快越好. (3)飞机起、降的速度改变都必须严格控制在一个合适范围.

师:为了定量研究速度改变快慢程度, 物理学中引入了加速度,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加速度的知识.

板书课题—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B,C 比较:在速度变化量相等时, 运动时间短时物体速度改变快. 即汽车比舰艇速度改变快.

C,D 比较: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快的物体速度改变快.

由此可算出以上五个物体每秒钟速度变化的数值分别是:3、2、0.3、0.2、0;

从而得知:速度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为加速度.

3. 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学生阅读课本解决)

⑴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 间的比值.

定义式:a=(v t -v 0)/t

v 0初速度,v t 末速度,a 加速度.

单位:m/s2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1m/s2究竟有多大?

【演示】将斜面高度调节为斜面长度的十分之一(告诉学生)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注意观察速度改变快慢程度), 小球在此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约为1m/s2. 即物体每秒钟速度改变量为1m/s.

. 引导同学阅读课本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表格. (先看标题后“a m/s2的含义, 再看加速度典型值, 形成定量印象. 而后提出问题:表中汽车急刹车时加速度是负值, 意义是什么?原来加速度是矢量, 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 ”).

⑵加速度的方向:①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②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为正值. ③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反, 为负值. ⒋进一步加深理解加速度

⑴在速度—时间图象中, 图象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加速度.

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加速度为恒量(大小方向都不变, 或从定义理解为“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相等”).

我们在日常用语中有“高速公路”, “加速前进”前者指速度, 后者指加速度. 下面我们来研究讨论速度和加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区别与联系.

⑶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① 速度大, 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 速度也不一定大. 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实

例E ).

② 速度变化量大, 加速度也不一定大(如实例C,D ).

③ 加速度为零, 速度不一定为零; 速度为零, 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前者如实例E, 后者如小球

从斜面上滚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 但初始速度却是零)

④ 加速度和速度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含义不同: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改变的快慢, 速度描

述的是位置改变的快慢;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也可以说加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的变化率.

【巩固练习】练习五的第⑴、⑸题.

【作业】⑴复习本节课文.

⑵练习五第⑵、⑶、⑷题.

【课题4】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教学要求】

⒈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改变量的方向一致. 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⒊了解实际生活中某些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能判断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的加速度的方向, 领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符号正负的意义.

⒋通过速度和加速度的实例, 领会物理量变化率的含义. 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点拨】

⒈加速度是力学重要概念之一, 它是联系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本节课的重点是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是加速度、速度的区别. 加速度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 教材从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出发, 提出了物理量变化率的概念, 正确理解变化率的含义, 对正确理解其它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渗透这一方法.

. 为减少学习的困难, 本节宜从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并且只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对基础好的学生视具体情况, 可介绍一般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目的是开阔思路, 并不要求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

⒉即使只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的方向仍是较难理解和较难掌握的概念. 本节对加速度的方向问题, 不要要求过高. 随着学习逐步深入, 学生的理解会逐步加深. 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绝不能急于求成.

加速度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课文举了很多实例, 练习中渗透了关于汽车加速性能的知识和几种型号汽车加速实验数据. 还可通过演示实验, 邦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 建立实践形象. ⒊速度和加速度是力学的两个重要概念, 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本节课文最后对其进行了比较. 教学中要重视对比方法的运用. 要适当引导学生对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进行对比分析, 以期获得对其更深入的理解.

【教具】可改变倾角的斜面, 小球.

【教学过程】

⒈演示实验引入: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 这是同学们熟知的现象. 让同学观察改变斜面倾角后, 小球速度改变情况?

师引导: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清同学思考交流. 如(1)公共汽车起动时, 速度改变太快, 乘客倾倒. (2)短跑运动员起跑时, 速度改变越快越好. (3)飞机起、降的速度改变都必须严格控制在一个合适范围.

师:为了定量研究速度改变快慢程度, 物理学中引入了加速度,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加速度的知识.

板书课题—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B,C 比较:在速度变化量相等时, 运动时间短时物体速度改变快. 即汽车比舰艇速度改变快.

C,D 比较: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快的物体速度改变快.

由此可算出以上五个物体每秒钟速度变化的数值分别是:3、2、0.3、0.2、0;

从而得知:速度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为加速度.

3. 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学生阅读课本解决)

⑴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 间的比值.

定义式:a=(v t -v 0)/t

v 0初速度,v t 末速度,a 加速度.

单位:m/s2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1m/s2究竟有多大?

【演示】将斜面高度调节为斜面长度的十分之一(告诉学生)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注意观察速度改变快慢程度), 小球在此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约为1m/s2. 即物体每秒钟速度改变量为1m/s.

. 引导同学阅读课本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表格. (先看标题后“a m/s2的含义, 再看加速度典型值, 形成定量印象. 而后提出问题:表中汽车急刹车时加速度是负值, 意义是什么?原来加速度是矢量, 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 ”).

⑵加速度的方向:①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②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为正值. ③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反, 为负值. ⒋进一步加深理解加速度

⑴在速度—时间图象中, 图象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加速度.

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加速度为恒量(大小方向都不变, 或从定义理解为“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相等”).

我们在日常用语中有“高速公路”, “加速前进”前者指速度, 后者指加速度. 下面我们来研究讨论速度和加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区别与联系.

⑶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① 速度大, 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 速度也不一定大. 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实

例E ).

② 速度变化量大, 加速度也不一定大(如实例C,D ).

③ 加速度为零, 速度不一定为零; 速度为零, 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前者如实例E, 后者如小球

从斜面上滚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 但初始速度却是零)

④ 加速度和速度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含义不同: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改变的快慢, 速度描

述的是位置改变的快慢;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也可以说加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的变化率.

【巩固练习】练习五的第⑴、⑸题.

【作业】⑴复习本节课文.

⑵练习五第⑵、⑶、⑷题.


相关内容

  • 向心加速度高一物理教案
  • 向心加速度高一物理教案 姓名:骆志远 时间:2013/9/16 单位: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 向心加速度 本讲要点: 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3.能够运用向心加 ...

  •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教案3
  •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教学目的: 1.会认识图象: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画简单的图象:会利用图象求位移和速度. 2.了解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索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的物理意义.教具: 气垫导轨(包括气源和滑块),J0201-1型数字计时器三台,光电门 ...

  • 人教版高一年级[向心力]教案
  • 人教版高一年级<向心力>教案 一.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任务,改变我们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 ...

  • 高一物理位置和位移教案2
  •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 教学目的: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4.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 ...

  • 高一物理教案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 2.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会用来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难点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三.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 四.教学用具 弹簧秤二个,钩码 ...

  • 高一备课组工作计划
  • 篇一:高一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余文刚 在学校试行新课改 这个大的背景下, 我们将提前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 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处理 好传授知识与育人, 学生发展的关系, 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身心体验. 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 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 具 ...

  •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13
  • 重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上一切物体都 受到吸引作用,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 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 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 小等于物体受的重力.会用G=mg(g=9.8N ...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 基础夯实 1.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v =v 0+at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v 0是时间间隔t 开始的速度,v 是时间间隔t 结束时的速度,它们均是瞬时速度 B .v 一定大于v 0 C .at 是在时间间隔t 内,速度的增加量,也可以是速度的减少量,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t ...

  • 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3
  • 牛 顿 第 三 定 律 教学要求:1.理解力的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3.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能找出各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能区别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相互作用的两个力. 重点难点: 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能找出各对作用力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