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的鉴别

象牙的鉴别

鉴定牙雕需要综合考察,以观察牙纹为切入点,以分辨色泽、形态、硬度、比重、光泽诸方面为依据。象牙有很好的光泽感和弹性,由有机体和磷酸钙结合而成,硬度一般在4度左右。象牙基本上呈弯曲月牙形,1/3属牙根,空心,也称管口与牙皮。2/3裸露出肉外,偏似圆椎形,实心。而牙尖的质量最好,选此料雕刻工艺品效果奇佳,色泽、纹路、亮度都让人叹为观止。象牙有黄牙白牙之分(红牙极罕见),因大象仅在亚洲、非洲部分地区生存,因此象牙历来是珍稀贵重的材料。在判断真伪时,切莫忘了观察分析牙纹。打个比方,牙纹有点像树木年轮,尤其在放大镜下,人字纹和网状纹是象牙特有的鉴别方法(骨、角没有这种纹)。灯光下,牙纹伴着雀丝,那天然走向的纹饰,宛如清溪流水,仿佛彩云追月,让人浮想联翩。

清代的象牙雕刻作品种类繁多,小件的作品有扇骨、香薰、花插等等,比较大的作品有花卉盆景、山水人物、巨型龙舟等等。在众多象牙雕刻作品中,笔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清代皇室对于传统的文人雅士所使用的文房器具倍加重视,从而促进了笔筒雕刻技艺的发展,笔筒由原来的实用性文房用具,一变而成为以观赏性为主要功能的艺术品。笔筒的材质多种多样,有木质、竹质、瓷质、玻璃、紫砂、金属以及象牙和犀角。在各种材质中,象牙始终是名贵的材料,用象牙制作笔筒在明代还是比较少见的。到了清代,虽然雕刻之风盛行,制作笔筒的材质无所不及,但是象牙笔筒的传世品,数量也不是很多。

明代与清代的象牙笔筒,在雕刻风格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明代多以刀代笔,构图清新,画面简洁。清代则以镂雕为主,纹饰的立体感较强。

象牙,即象上颚的门牙,其主要成分为一种似骨的质料,称为象牙质,由磷酸钙和有机体构成。它的颜色由白、黄、浅棕等色,硬度为

1.5,比重约在1.7至1.9之间。

象牙为动物牙齿中最大的,且随年龄会继续增长,长到一定的程度就开始变曲,所以它的整体外形应是月牙形的。象牙约有三分之一为其牙根,长在牙肉内与骨头相接,是空心的,称之为管口,而三分之二的部分露出肉外,其前端逐步尖锐,称为牙尖,实心,是象牙质量最好的部分。

象主要产于非洲与亚洲的印度、泰国、缅甸等地。非洲公象、母象都生牙,也较长。普通的每枝重约数十磅,大的有一百多磅。非洲东部赤道一带所产牡象之牙,长九尺,为象牙之最长者。非洲象牙多呈淡黄色,质地细密,光泽好,硬度高,但在气温悬殊变化的情况下易产生裂纹。亚洲的母象不生牙。在锡兰竟连公象也不生牙,亚洲各地所产象牙的颜色比较白,但过段时间后会逐渐老化,色泽泛黄,光泽亦差,其牙质的硬度低于非洲牙。

象牙与一般的牙齿不同。其表面没有珐琅质覆盖。非常怕酸。强酸可以将它腐蚀,弱酸亦可使其软化。如将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就可使之变软,再用刀或其它工具,旋以雕刻加工,往往就事半功倍了。 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很自然是制作

高档工艺品的天然好材料。象牙自牙头开始,有一小黑点,一直延伸到空心的管口部心,称之为心。如果我们把象牙尖横断切开,就可以发现象牙的心,大致分三种:太阳心、芝麻心、糟心。以太阳心最好,芝麻心次之,糟心最差,也比较少。象牙有其自然的纹路,以牙心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牙纹也变得越来越粗,象牙天然的纹为“人”字形和网状形。

象牙雕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等地,发现有几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证明我国中原一带为原始的产象区。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五千多年前的大纹口文化遗址,都出土有象牙器皿和象牙雕刻。

商代以后,考古出土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更是层出不穷。文献也有记载,如《战国策•齐策》载:孟尝君出行,至楚,献象牙床。晋陆翙《邺中记》刘:后赵季龙作象牙扇。明曹昭《格古要论》更载有象牙圆球,中直通一窍,内二重,皆可转动,谓之“鬼工球”的。至于清代乃是我国象牙雕刻的鼎盛时期,以康、雍、乾三朝尤为突出。清代牙雕在技法上主要分为南北二派,北派以北京的传统雕刻为主,多以古装的仕女、人物、山水、花鸟为题材,有的还采用了着色、染色的手法。南派以广州制品为代表,著名的产品有象牙套球、楼船、西洋棋等等。清代末期其它地方也有牙雕,如上海、福州均各具特色。 象牙雕刻以其材料高贵,工艺精湛,在艺术领域里独树一帜,必然会出现一些伪制品或者以一些与象牙相仿佛的材料施以雕刻,鱼目混珠,不可不辨。

象牙的伪制品只有一种——人造牙,它是采用化学工艺合成,比较容易辨认。因为,人造牙的质量轻,光泽差,无牙纹。有的人造牙故意作出牙纹,但死板呆滞,呈规则的平行线条,和象牙的自然的人字纹、网状纹不能比拟。且人造牙易老化、发黄、变脆。

与象牙相仿佛的材料有:

鱼牙:即海洋里的大鱼牙齿,海牙牙、海猪牙等通称为鱼牙。鱼牙亦弯曲呈月牙形,但与象牙相比要短得多。鱼牙的表面有一层珐琅质,比象牙稍硬带脆性,光泽也不及象牙柔和,而偏激。鱼牙亦有心,都为杂乱无章的糟心。鱼牙的材料和形状,决定了它的雕刻品多为小件或中件,不可能是大件。

骨:一般指的是牛角和骆驼骨。骨经漂白加工,磨光上蜡等工艺,色也白净,好似象牙。但骨含钙量高,性脆、质轻、且松、有细小的黑点和棕眼。由于骨壁较薄的缘故,骨雕产品不可能雕成实心的大件和中件产品。

角和象牙雕刻品比较容易相混淆是鹿角、羚羊角之类的雕刻,这类角有皮,无象牙天然之纹路和心,性如细小的树杈。色泛黄,性脆。所刻的多为小件。由于形小,特征少,鉴别时务须特别留意。

至于其它的角,如牛角、犀牛角之类和象牙相差甚远,这里就不赘述了。

对于象牙艺术品真伪的鉴定,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观察象牙本身的颜色和断裂纹。象牙雕刻艺术品的表皮都会老化。年代久了,表面就开始泛黄,再由淡黄逐渐变成姜黄、深黄,

直至浅棕色。并且,同一件象牙器上,颜色还往往深浅不一。伴随着色泽的变化,有的器物表面,还会出现一根根短头发丝样的浅纹,我们称之为“雀丝”。牙器的年份愈久,雀丝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长,进而就会表现出裂纹。作伪者做旧的象牙器物,表皮有色却无光,无包浆,雀丝的裂痕亦不自然,嗅之,有一种烟呛味。

二、从雕刻品的艺术风格来判别。如清初雕刻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简练,有明代牙雕的遗风。由于深浅刀法并用,圆浑而挺拔,衣着线条下垂而坦然,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近代仿制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繁复,立体感不强,刀法也软弱。

三、注意旧料新雕。所谓“旧料新雕”,就是用旧的牙器,改雕成“古代名品”,或旧的牙器有损坏,取其一部分改头换面,用来充当古代的牙雕制品。对此,我们可以从材质、工艺两个方面做出鉴定。

四、款识辨析。关于款识辨析,除了要注意“后加款”的作伪方式,还应该警惕以假冒真,尤其是对有落款的名家牙雕作品。如清末民初的微雕家于硕,他的书刻不仅清新秀丽,且气势连贯,像是一气呵成。目前,于硕的作品也有仿冒的,仿冒品的微刻,字形欹斜,运刀偏直,笔画粗细一致,与真迹有很大区别。

中国古陶瓷鉴定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古陶瓷鉴定现状

一、古陶瓷鉴定的基本情况:

古玩收藏,自古皆有,但多以文化鉴赏为主要宗旨。收藏浪潮推延至今,经济投资成了主要动力。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古董的赏玩,而更注重它们的长远商业价值。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全国的收藏人口近7000万,从这一庞大的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玩收藏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行为,而古文物的价格也随着这一浪潮的涌进一路飙升。作为古代艺术收藏品的翘楚--古陶瓷,其价格升势更是惊人,如晚明青花瓷器价格近十年来平均上涨就近20倍。古陶瓷商业价值进一步刺激着古陶瓷收藏群体,在这一相激相涨的关系影响之下,古陶瓷的赝品也应市而生,冲击着整个古陶瓷交易市场。有的赝品的仿真技术可谓炉火纯青,因而屡屡发生买家以大价钱购赝品的事件。赝品的大当其道扰乱了交易市场,也造成了买家、卖家、拍卖行、准收藏家多方的重大损失。收藏界呼吁专业的检测鉴定以辩真伪,社会也关注着古陶瓷的检测鉴定以健全机制、调理市场。

目前,古陶瓷的鉴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凭鉴定者对古陶瓷器物长期研究的得出的经验来鉴定,就是俗称的“眼学鉴定”。另一种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器物进行科学鉴定。“眼学鉴定”作为传统的鉴定方法,是基于古陶瓷研究专家丰富的鉴定经验和对中国古陶瓷的认识,通过比较法、排比法、逻辑推理等方式来鉴别器物的真伪。“眼学鉴定”需要多听多看,包括看书和

看真品赝品,以便取得对古陶瓷的感性认识。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相关的科技手段也被人们借用到文物鉴定领域,这就是“科鉴”。目前采用的科学鉴定方法有热释光绝对断代、元素成分分析断代和釉面老化系数测试等。

二、传统的眼学鉴定:

目前,国内外古陶瓷鉴定采用的多是“眼学鉴定”的方法。“眼学鉴定”凭的是经验,是采用排比类推法、标型学、考证学等方法找出样品与标准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来推论出样品的真赝,是一种相对断代法。从事古陶瓷鉴定工作的人大多是从基层出来的,例如目前古陶瓷鉴定界的泰斗人物耿宝昌先生是琉璃厂学徒出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赵自强先生是文物商店的学徒出身。正是由于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大量接触不同的陶瓷真品、赝品实物,对它们各自的特征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才能很快发现一件陶瓷器物上含有的瑕疵、由此来断定真伪。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国内对于古陶瓷鉴定有一种相对的偏见,认为只有做理论研究,有学术建树的学者才是“专家”,而长期从事鉴定工作的只可称为“匠”,一直到现在,国家也没有专门的大专院校开设正式的古陶瓷鉴定专业课程,由此造成了古陶瓷鉴定人材的短缺,也造成了鉴定依据的“非标准化”。看一件东西,每个专家都有其不同于其他人的鉴定方法和鉴定依据。甲专家鉴定的依据是1、2、3,乙专家鉴定的依据是甲、乙、丙,而丙专家鉴定的依据又是A、B、C。再由于专家们的专业经验、社会关系、地域环境甚至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因素不尽相同,同一件古

陶瓷鉴定的结果也常常是因人而异、不尽相同的。所以说,“眼学鉴定”很难形成一个令人信服的统一标准,而没有标准就容易产生歧义,事实上也就没有权威性。同样,对藏家、玩家来说,也大都从“眼学鉴定”开始学习古陶瓷鉴定的,但在没有一个明确标准的指导之下,也很难学到较为可信的方法。在这一情况之下产生的矛盾与纠纷层出不穷,专家各自为营,各持己见,其中也不乏所谓的“专家”乘机浑水摸鱼的。可见,目前我国对古陶瓷的鉴定是比较混乱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权威鉴定机构。即使是在刑事案件之中,专家的证书也不能作为法庭的证据而予以采用。这种情况同时也扰乱了与此相关的艺术品交流和拍卖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无序状态限制了古陶瓷投资、收藏的健康发展。

三、现代高科技鉴定:

鉴于上述混乱的局面,近些年来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将眼光转向现代科技,希冀从中遴选出可以用于古陶瓷鉴定的方式方法。由于科技检测是数据说话,可以避免很多人为的、非正常的因素的干扰,也可以相对比较容易地达到标准化、同一性,因此容易为西方国家所接受,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法院就可以接受热释光检测证书作为法庭证据。 但是,科鉴同样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成分分析法,是探测样品所含元素成分是否与标准器所含成分一致,以此来判定样品是否为真品(它的检测原理和DNA检测是相同的)。但是,问题在于标准器如何确定?以浙江龙泉窑为例,属于龙泉窑系的窑口就有三百多处(据丽水市文管办主任王国平先生介绍,龙泉窑窑口普查实际上发现

了近580处窑口),每个窑口有的延续了几百年,有的延续了上千年,所用的瓷土、釉子配方都不相同,如何才能将这些标准器收集齐全,本身就是一个浩大无比的工程。在没有获得完整的、系列化权威的标准数据之前,样品取样数据又能与什么来比对呢?通俗地说就象“亲子鉴定”一样,儿子的血液有了,可爸爸的血液要到那里去找?总不能把全中国的男性的血液都检测一次吧?

热释光方式是另外一种科鉴手段:一件古陶瓷在它被烧成之日起,便不断地吸收和累积外界的幅射能量,这个能量和烧成后的时间长短有关。“热释光”方法就是通过测量这件古陶瓷内累积的幅射能,从而确定烧成时间的长短,达到断代的目的(如同数树木的年轮就能判定树木的年龄一样)。由于该器件的时间信息完全储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该器件上取样检测即可断代,所以这是一种绝对断代方法,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这种方式来对古陶瓷进行检测断代。香港中文大学中科古物鉴证实验室原本就是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两家热释光鉴证机构之一,近年又研发出好几种辅助检测手段(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来提高热释光鉴定的准确程度。两年前他们和广州今古博达中国古陶瓷标本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中国古文物鉴证联合实验室,利用标本中心从各个窑口提取的标本为样品进行测试,累积了大量不同时代、不同窑口陶瓷的成份、年代数据。据实验室主任罗荫权教授和测试专家曾恩赐先生介绍,样品测试时间范围已经可以收缩到绝对年之内。但是热释光也有它的缺陷,简单地说就是由于每个窑口的瓷器所含具体成分不同,它们吸收外来射线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需要

个别对待。又由于热释光只能确定陶瓷的“年纪”而不能确定该件陶瓷的“家庭出身”,其鉴定结果不能给出样品所属“窑口”。同时,也还不能对陶瓷的文饰特色、历史文化信息进行全面的解读,因此还是不够全面的。

四、发展方向:

近年来,中国古陶瓷学界曾经多次讨论古陶瓷鉴定应该如何发展,往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鉴定权威。目前较为统一的意见是要走传统“眼学鉴定”与现代科学鉴定相结合的道路:由现代科技断年代、专家做鉴赏并判定陶瓷所包含的其他信息和价值。有很多单位早已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国科技大学、国家文物局等都有这样的计划,有的如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已经正式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但是,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人材的培养,包括科技检测人员的培养和陶瓷鉴定专家的培养。其实古陶瓷鉴定包含了相当多的学问,鉴定专家不但要对陶瓷器物本身的情况有深刻的认识,还要懂得如何正确解读器物所包含的其他文化、历史、工艺、社会学信息,这样才能全面地衡量一件古陶瓷的所有价值。

象牙的鉴别

鉴定牙雕需要综合考察,以观察牙纹为切入点,以分辨色泽、形态、硬度、比重、光泽诸方面为依据。象牙有很好的光泽感和弹性,由有机体和磷酸钙结合而成,硬度一般在4度左右。象牙基本上呈弯曲月牙形,1/3属牙根,空心,也称管口与牙皮。2/3裸露出肉外,偏似圆椎形,实心。而牙尖的质量最好,选此料雕刻工艺品效果奇佳,色泽、纹路、亮度都让人叹为观止。象牙有黄牙白牙之分(红牙极罕见),因大象仅在亚洲、非洲部分地区生存,因此象牙历来是珍稀贵重的材料。在判断真伪时,切莫忘了观察分析牙纹。打个比方,牙纹有点像树木年轮,尤其在放大镜下,人字纹和网状纹是象牙特有的鉴别方法(骨、角没有这种纹)。灯光下,牙纹伴着雀丝,那天然走向的纹饰,宛如清溪流水,仿佛彩云追月,让人浮想联翩。

清代的象牙雕刻作品种类繁多,小件的作品有扇骨、香薰、花插等等,比较大的作品有花卉盆景、山水人物、巨型龙舟等等。在众多象牙雕刻作品中,笔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清代皇室对于传统的文人雅士所使用的文房器具倍加重视,从而促进了笔筒雕刻技艺的发展,笔筒由原来的实用性文房用具,一变而成为以观赏性为主要功能的艺术品。笔筒的材质多种多样,有木质、竹质、瓷质、玻璃、紫砂、金属以及象牙和犀角。在各种材质中,象牙始终是名贵的材料,用象牙制作笔筒在明代还是比较少见的。到了清代,虽然雕刻之风盛行,制作笔筒的材质无所不及,但是象牙笔筒的传世品,数量也不是很多。

明代与清代的象牙笔筒,在雕刻风格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明代多以刀代笔,构图清新,画面简洁。清代则以镂雕为主,纹饰的立体感较强。

象牙,即象上颚的门牙,其主要成分为一种似骨的质料,称为象牙质,由磷酸钙和有机体构成。它的颜色由白、黄、浅棕等色,硬度为

1.5,比重约在1.7至1.9之间。

象牙为动物牙齿中最大的,且随年龄会继续增长,长到一定的程度就开始变曲,所以它的整体外形应是月牙形的。象牙约有三分之一为其牙根,长在牙肉内与骨头相接,是空心的,称之为管口,而三分之二的部分露出肉外,其前端逐步尖锐,称为牙尖,实心,是象牙质量最好的部分。

象主要产于非洲与亚洲的印度、泰国、缅甸等地。非洲公象、母象都生牙,也较长。普通的每枝重约数十磅,大的有一百多磅。非洲东部赤道一带所产牡象之牙,长九尺,为象牙之最长者。非洲象牙多呈淡黄色,质地细密,光泽好,硬度高,但在气温悬殊变化的情况下易产生裂纹。亚洲的母象不生牙。在锡兰竟连公象也不生牙,亚洲各地所产象牙的颜色比较白,但过段时间后会逐渐老化,色泽泛黄,光泽亦差,其牙质的硬度低于非洲牙。

象牙与一般的牙齿不同。其表面没有珐琅质覆盖。非常怕酸。强酸可以将它腐蚀,弱酸亦可使其软化。如将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就可使之变软,再用刀或其它工具,旋以雕刻加工,往往就事半功倍了。 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很自然是制作

高档工艺品的天然好材料。象牙自牙头开始,有一小黑点,一直延伸到空心的管口部心,称之为心。如果我们把象牙尖横断切开,就可以发现象牙的心,大致分三种:太阳心、芝麻心、糟心。以太阳心最好,芝麻心次之,糟心最差,也比较少。象牙有其自然的纹路,以牙心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牙纹也变得越来越粗,象牙天然的纹为“人”字形和网状形。

象牙雕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等地,发现有几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证明我国中原一带为原始的产象区。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五千多年前的大纹口文化遗址,都出土有象牙器皿和象牙雕刻。

商代以后,考古出土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更是层出不穷。文献也有记载,如《战国策•齐策》载:孟尝君出行,至楚,献象牙床。晋陆翙《邺中记》刘:后赵季龙作象牙扇。明曹昭《格古要论》更载有象牙圆球,中直通一窍,内二重,皆可转动,谓之“鬼工球”的。至于清代乃是我国象牙雕刻的鼎盛时期,以康、雍、乾三朝尤为突出。清代牙雕在技法上主要分为南北二派,北派以北京的传统雕刻为主,多以古装的仕女、人物、山水、花鸟为题材,有的还采用了着色、染色的手法。南派以广州制品为代表,著名的产品有象牙套球、楼船、西洋棋等等。清代末期其它地方也有牙雕,如上海、福州均各具特色。 象牙雕刻以其材料高贵,工艺精湛,在艺术领域里独树一帜,必然会出现一些伪制品或者以一些与象牙相仿佛的材料施以雕刻,鱼目混珠,不可不辨。

象牙的伪制品只有一种——人造牙,它是采用化学工艺合成,比较容易辨认。因为,人造牙的质量轻,光泽差,无牙纹。有的人造牙故意作出牙纹,但死板呆滞,呈规则的平行线条,和象牙的自然的人字纹、网状纹不能比拟。且人造牙易老化、发黄、变脆。

与象牙相仿佛的材料有:

鱼牙:即海洋里的大鱼牙齿,海牙牙、海猪牙等通称为鱼牙。鱼牙亦弯曲呈月牙形,但与象牙相比要短得多。鱼牙的表面有一层珐琅质,比象牙稍硬带脆性,光泽也不及象牙柔和,而偏激。鱼牙亦有心,都为杂乱无章的糟心。鱼牙的材料和形状,决定了它的雕刻品多为小件或中件,不可能是大件。

骨:一般指的是牛角和骆驼骨。骨经漂白加工,磨光上蜡等工艺,色也白净,好似象牙。但骨含钙量高,性脆、质轻、且松、有细小的黑点和棕眼。由于骨壁较薄的缘故,骨雕产品不可能雕成实心的大件和中件产品。

角和象牙雕刻品比较容易相混淆是鹿角、羚羊角之类的雕刻,这类角有皮,无象牙天然之纹路和心,性如细小的树杈。色泛黄,性脆。所刻的多为小件。由于形小,特征少,鉴别时务须特别留意。

至于其它的角,如牛角、犀牛角之类和象牙相差甚远,这里就不赘述了。

对于象牙艺术品真伪的鉴定,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观察象牙本身的颜色和断裂纹。象牙雕刻艺术品的表皮都会老化。年代久了,表面就开始泛黄,再由淡黄逐渐变成姜黄、深黄,

直至浅棕色。并且,同一件象牙器上,颜色还往往深浅不一。伴随着色泽的变化,有的器物表面,还会出现一根根短头发丝样的浅纹,我们称之为“雀丝”。牙器的年份愈久,雀丝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长,进而就会表现出裂纹。作伪者做旧的象牙器物,表皮有色却无光,无包浆,雀丝的裂痕亦不自然,嗅之,有一种烟呛味。

二、从雕刻品的艺术风格来判别。如清初雕刻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简练,有明代牙雕的遗风。由于深浅刀法并用,圆浑而挺拔,衣着线条下垂而坦然,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近代仿制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繁复,立体感不强,刀法也软弱。

三、注意旧料新雕。所谓“旧料新雕”,就是用旧的牙器,改雕成“古代名品”,或旧的牙器有损坏,取其一部分改头换面,用来充当古代的牙雕制品。对此,我们可以从材质、工艺两个方面做出鉴定。

四、款识辨析。关于款识辨析,除了要注意“后加款”的作伪方式,还应该警惕以假冒真,尤其是对有落款的名家牙雕作品。如清末民初的微雕家于硕,他的书刻不仅清新秀丽,且气势连贯,像是一气呵成。目前,于硕的作品也有仿冒的,仿冒品的微刻,字形欹斜,运刀偏直,笔画粗细一致,与真迹有很大区别。

中国古陶瓷鉴定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古陶瓷鉴定现状

一、古陶瓷鉴定的基本情况:

古玩收藏,自古皆有,但多以文化鉴赏为主要宗旨。收藏浪潮推延至今,经济投资成了主要动力。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古董的赏玩,而更注重它们的长远商业价值。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全国的收藏人口近7000万,从这一庞大的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玩收藏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行为,而古文物的价格也随着这一浪潮的涌进一路飙升。作为古代艺术收藏品的翘楚--古陶瓷,其价格升势更是惊人,如晚明青花瓷器价格近十年来平均上涨就近20倍。古陶瓷商业价值进一步刺激着古陶瓷收藏群体,在这一相激相涨的关系影响之下,古陶瓷的赝品也应市而生,冲击着整个古陶瓷交易市场。有的赝品的仿真技术可谓炉火纯青,因而屡屡发生买家以大价钱购赝品的事件。赝品的大当其道扰乱了交易市场,也造成了买家、卖家、拍卖行、准收藏家多方的重大损失。收藏界呼吁专业的检测鉴定以辩真伪,社会也关注着古陶瓷的检测鉴定以健全机制、调理市场。

目前,古陶瓷的鉴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凭鉴定者对古陶瓷器物长期研究的得出的经验来鉴定,就是俗称的“眼学鉴定”。另一种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器物进行科学鉴定。“眼学鉴定”作为传统的鉴定方法,是基于古陶瓷研究专家丰富的鉴定经验和对中国古陶瓷的认识,通过比较法、排比法、逻辑推理等方式来鉴别器物的真伪。“眼学鉴定”需要多听多看,包括看书和

看真品赝品,以便取得对古陶瓷的感性认识。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相关的科技手段也被人们借用到文物鉴定领域,这就是“科鉴”。目前采用的科学鉴定方法有热释光绝对断代、元素成分分析断代和釉面老化系数测试等。

二、传统的眼学鉴定:

目前,国内外古陶瓷鉴定采用的多是“眼学鉴定”的方法。“眼学鉴定”凭的是经验,是采用排比类推法、标型学、考证学等方法找出样品与标准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来推论出样品的真赝,是一种相对断代法。从事古陶瓷鉴定工作的人大多是从基层出来的,例如目前古陶瓷鉴定界的泰斗人物耿宝昌先生是琉璃厂学徒出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赵自强先生是文物商店的学徒出身。正是由于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大量接触不同的陶瓷真品、赝品实物,对它们各自的特征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才能很快发现一件陶瓷器物上含有的瑕疵、由此来断定真伪。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国内对于古陶瓷鉴定有一种相对的偏见,认为只有做理论研究,有学术建树的学者才是“专家”,而长期从事鉴定工作的只可称为“匠”,一直到现在,国家也没有专门的大专院校开设正式的古陶瓷鉴定专业课程,由此造成了古陶瓷鉴定人材的短缺,也造成了鉴定依据的“非标准化”。看一件东西,每个专家都有其不同于其他人的鉴定方法和鉴定依据。甲专家鉴定的依据是1、2、3,乙专家鉴定的依据是甲、乙、丙,而丙专家鉴定的依据又是A、B、C。再由于专家们的专业经验、社会关系、地域环境甚至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因素不尽相同,同一件古

陶瓷鉴定的结果也常常是因人而异、不尽相同的。所以说,“眼学鉴定”很难形成一个令人信服的统一标准,而没有标准就容易产生歧义,事实上也就没有权威性。同样,对藏家、玩家来说,也大都从“眼学鉴定”开始学习古陶瓷鉴定的,但在没有一个明确标准的指导之下,也很难学到较为可信的方法。在这一情况之下产生的矛盾与纠纷层出不穷,专家各自为营,各持己见,其中也不乏所谓的“专家”乘机浑水摸鱼的。可见,目前我国对古陶瓷的鉴定是比较混乱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权威鉴定机构。即使是在刑事案件之中,专家的证书也不能作为法庭的证据而予以采用。这种情况同时也扰乱了与此相关的艺术品交流和拍卖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无序状态限制了古陶瓷投资、收藏的健康发展。

三、现代高科技鉴定:

鉴于上述混乱的局面,近些年来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将眼光转向现代科技,希冀从中遴选出可以用于古陶瓷鉴定的方式方法。由于科技检测是数据说话,可以避免很多人为的、非正常的因素的干扰,也可以相对比较容易地达到标准化、同一性,因此容易为西方国家所接受,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法院就可以接受热释光检测证书作为法庭证据。 但是,科鉴同样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成分分析法,是探测样品所含元素成分是否与标准器所含成分一致,以此来判定样品是否为真品(它的检测原理和DNA检测是相同的)。但是,问题在于标准器如何确定?以浙江龙泉窑为例,属于龙泉窑系的窑口就有三百多处(据丽水市文管办主任王国平先生介绍,龙泉窑窑口普查实际上发现

了近580处窑口),每个窑口有的延续了几百年,有的延续了上千年,所用的瓷土、釉子配方都不相同,如何才能将这些标准器收集齐全,本身就是一个浩大无比的工程。在没有获得完整的、系列化权威的标准数据之前,样品取样数据又能与什么来比对呢?通俗地说就象“亲子鉴定”一样,儿子的血液有了,可爸爸的血液要到那里去找?总不能把全中国的男性的血液都检测一次吧?

热释光方式是另外一种科鉴手段:一件古陶瓷在它被烧成之日起,便不断地吸收和累积外界的幅射能量,这个能量和烧成后的时间长短有关。“热释光”方法就是通过测量这件古陶瓷内累积的幅射能,从而确定烧成时间的长短,达到断代的目的(如同数树木的年轮就能判定树木的年龄一样)。由于该器件的时间信息完全储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该器件上取样检测即可断代,所以这是一种绝对断代方法,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这种方式来对古陶瓷进行检测断代。香港中文大学中科古物鉴证实验室原本就是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两家热释光鉴证机构之一,近年又研发出好几种辅助检测手段(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来提高热释光鉴定的准确程度。两年前他们和广州今古博达中国古陶瓷标本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中国古文物鉴证联合实验室,利用标本中心从各个窑口提取的标本为样品进行测试,累积了大量不同时代、不同窑口陶瓷的成份、年代数据。据实验室主任罗荫权教授和测试专家曾恩赐先生介绍,样品测试时间范围已经可以收缩到绝对年之内。但是热释光也有它的缺陷,简单地说就是由于每个窑口的瓷器所含具体成分不同,它们吸收外来射线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需要

个别对待。又由于热释光只能确定陶瓷的“年纪”而不能确定该件陶瓷的“家庭出身”,其鉴定结果不能给出样品所属“窑口”。同时,也还不能对陶瓷的文饰特色、历史文化信息进行全面的解读,因此还是不够全面的。

四、发展方向:

近年来,中国古陶瓷学界曾经多次讨论古陶瓷鉴定应该如何发展,往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鉴定权威。目前较为统一的意见是要走传统“眼学鉴定”与现代科学鉴定相结合的道路:由现代科技断年代、专家做鉴赏并判定陶瓷所包含的其他信息和价值。有很多单位早已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国科技大学、国家文物局等都有这样的计划,有的如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已经正式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但是,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人材的培养,包括科技检测人员的培养和陶瓷鉴定专家的培养。其实古陶瓷鉴定包含了相当多的学问,鉴定专家不但要对陶瓷器物本身的情况有深刻的认识,还要懂得如何正确解读器物所包含的其他文化、历史、工艺、社会学信息,这样才能全面地衡量一件古陶瓷的所有价值。


相关内容

  • [翡翠收藏入门百科]之翡翠与和田玉鉴别
  • <翡翠收藏入门百科>之翡翠与和田玉鉴别 新疆产绿色和田软玉 新疆产和田白玉小块仔料 <翡翠收藏入门> 翡翠是玉石之王,不仅在于那动人心魄的绿色.翠绿欲滴的晶莹剔透,也在于它的罕见.稀有与价高难求.市场上出现很多其它绿色玉石冒充翡翠的现象,正确地识别它们不仅有助于了解这些玉石本 ...

  • 济生乌梅丸加味治疗直肠_声带_宫颈息肉
  • 一 九八 三 年 第 十一 期 . 直肠息肉 比 较 常见 , 声带息 肉 , . 宫 颈 息 肉是 临床 上 , 敷恶疮 而用之 之功 , . " < 别录 . > " 疗蚁 痰 攻坚 . . " 故 五 药合 . 比较棘手 难 于手 术 . 术 后 易 ...

  • 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13岁,主因"右大腿下段疼痛2个月"入院.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下段疼痛,为持续性,休息后无缓解,初始未重视及处理,发病后15天到当地医院就诊,拍片诊断"骨肉瘤".后于我院就诊,穿刺病理证实为骨肉瘤.术前予化疗4个疗程,化疗方 ...

  • 厨房验货标准
  • 厨房验货服务规范 1.目的 为规范厨房管理,确保出品质量,保证客人食用优质的产品. 2.适用范围 餐饮部中西厨房验货管理. 3.术语 本章无术语. 4.职责 厨师长安排专人与财务和收货部共同验收确认. 5.步骤和方法 5.1海鲜验收标准 5.1.1活鲜 5.1.1.1鱼类 感官鉴别: 神态--在水中 ...

  • 宝石学教程
  • 基本资料 宝石学教程 作者: 李娅莉等编著 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1 页数: 定价: 88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十一五"教材项目资助: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宝石学的基础知识,着重介绍了珠宝市场上常见宝石特征与鉴别,并对宝石的颜色成因.合成宝石 ...

  • 笑话中的智慧
  • 生存艰难 伦敦皮卡德利大街有个小型杂技团上演了一个节目:"三十天关在玻璃箱内绝食之男子." 新闻记者凯西闻说此事,前去采访绝食男子.她隔着玻璃壁问道:"你为什么要演这种节 目?"那男人答:"这也是为了混口饭吃!" 人生有时就是这样地具有讽刺 ...

  • 名家扇面:方寸之间天地宽
  • 扇面天地大有看头 扇面虽小,文章却大."尺寸方圆纸半张,舒卷精华随身旁",张大千曾说,扇子并非只是用来纳凉的,一扇在握,文人的身份便显现出来.谁题的诗.谁作的画.谁刻的字,都透露出主人的艺术品位.即将于8月中旬在上海道明举行的成扇专场,将汇聚一大批名家珍藏,像民国著名藏书家李国松 ...

  •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 2016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李峰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一)基本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 ...

  • 如何鉴定犀牛角
  • 由于禁猎,犀角变得十分珍贵,而见过犀角的人又很少,从而使造假者大行其道.现发一鉴别方法以飨读者 犀角是最珍贵的牙角材料.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犀>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而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类古 ...